原创精品课件 边塞征战诗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边塞征战诗鉴赏步骤
(1)看标题 边塞征战诗的标题常含“塞、征、 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 字词,如《征人怨》《从军行》 《军城早秋》等。有时则含有边塞 地名,如《凉州词》。通过标题, 就能大致确定诗歌的题材。
(2)审作者 “欲知诗之深意,必先明人之境 遇。”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总 与时代之脉一起捕动。所以鉴赏诗 歌时,要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 的时代背景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知 人论世。边塞征战诗典型地反映了 时代的精神风貌,其思想内容必然 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如盛唐时期,边塞征战诗充满着豪 迈、爽朗、一往无前的精神基调,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是壮丽无比 的;即使是出征远戍,也是爽朗明 快的;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是死而 无悔的。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 基调依旧,但悲壮婉伤的成分渐多。
而到了宋代,由于外侮不断,国难 当头,这时的边塞征战诗更多地流 露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 哀痛。了解边塞征战诗的创作背景, 对我们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是大 有帮助的。
因此,在我们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时, 首先要仔细审视作者,对于我们所 熟悉的从平时积累的与诗人相关的 背景知识中回忆提取,来帮助理解 诗歌。而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就应 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题下注释,仔 细分析,力求做到“知人论诗”。
(3)审意象 边塞诗常常会借“大漠”、“长河”、 “落日”等意象描绘边塞景象的雄奇 壮美,借“金鼓”,“旌旗”、“烽 烟”等意象展现边塞战事的壮怀激烈, 借“大雪”、“秋月”、“寒风”、 “黄草”等意象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 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 点,无疑等于找到了解读边塞征战诗 的一把钥匙。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4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解题步骤】 (1)看标题:“军城”即为军事重地, 由此可初步判断此诗为边塞征战诗
(2)审作者:结合注释可以判断,严 武是唐朝的统兵主将,且取得了 “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卓越 战功。初读诗歌,可以判断,这首 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 联系该诗的二、三句——“总是关山 旧别情”和“捞乱边愁听不尽”可 以看出,该诗主要表现的是戍边将 士浓郁而缠绵的乡愁。
(5)析技巧 边塞征战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 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 深刻体味诗歌的字句,才能准确领 会边塞征战诗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五、学习重点课文
1.《从军行(其一)》
(1)作者简介
(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 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侮风 秋。”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 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 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 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 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 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 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 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 面。
(1)边塞征战诗的常见意象 ①时间意象:秋天、黄昏等; 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 海、凉州、陇头、长城、玉门关、荒城、 大漠、辕门、阳关等; ③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④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等; ⑤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等; ⑥曲子:《折杨柳》《梅花落》《关山 月》等。
④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 的干扰和破坏,抒发了对统治者穷兵 黩武、穷奢极欲的不满,和对将军贪 功启衅的怨情。 如陈陶《陇两行》中的“可怜无定河 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 实中无定河边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 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爱人,虚实 对照,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表达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 同情。
(3)明意象:抓住诗中“汉关”、 “朔云”、“边月”、“西山”、 “沙场”等特征意象,可以进一步 明确,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深入 分析意象,“秋风”、“朔云”、 “边月”、“西山”等意象营造了 一种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 氛,弥漫着一股沉重的肃杀之气。 边境局势紧张
(4)定主旨:在前面三步分析的基础 上反复研究诗歌的第三、四句,就 不难判断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这两 句诗充满了雄壮的气概、必胜的信 心和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
③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 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如王昌龄 《从军行(其一)》中的“更吹羌 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 表现出了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 也抒发了将士妻子们无尽的思念与 惆怅。又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 笛》,以“如霜月光”和“似雪沙 漠”两个朦胧的意象,营造了绵绵 乡思的典型环境。
一、边塞征战诗知识 边塞征战诗主要是描写边塞军旅生 活或边塞风土人性以及战争带来的 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自先秦开始就有以边塞、战争为题 材的诗歌。发展到唐代,国家强盛, 不断拓展疆域,再加上统治者重武 轻文,于是许多青年投身塞外,把 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加之塞外的风光迥异,种种新的生 活经验与视野刺激了诗人的灵感, 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参考答案 1.(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 急。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宣染了 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 勾勒了背景。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 之愁的边将形象。表达了对战争给边 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 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 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有 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 大将旗等,“龙沙、落日、山、水、 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 光;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 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通过对这些 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 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 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边塞征战诗以其高亢豪迈的基调和 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了 时代的精神风貌,使入耳目一新。 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李颀、王维等,其中以岑 参、高适最为著名,故又称“岑高 诗派”。高适的《燕歌行》、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 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 等,都是唐代边塞征战诗中的杰作
【参考答案】 (1)(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诗的 前两句写了夜晚、秋风、汉关、寒 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了一 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 边境局势的紧张。
(2)(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诗的后两句表现 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 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 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出昂扬的 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 显示了必胜的信心。
三、考题引路
(2009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 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 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 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 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 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 年江 苏卷)选用了“金河”、“玉关”、 “青冢”、“黄河”、“黑山”、 “马策”、“刀环”、“三春白雪” 等意象,展示出了征人单调困苦的 戍边生活。
(4)定主旨 反复诵读,借助于诗歌的标题、注 释、意象等初步读懂诗歌。我们先 要大体弄清楚这首逆塞征战诗的内 容和情感,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做准 备。同时,还要记住有关边塞诗常 见的思想情感的知识,这样,我们 就可以在阅读时迅速做出判断。
(2)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①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和民风民俗。如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花喻 冬雪,将春景之冬景,描写出了塞 外雪景的繁荣壮丽。
②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冲锋 杀敌、源自文库效祖国的英雄豪情。如王 昌龄《从军行(其四)》 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杨炯《从军行》中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诗 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 情。
四、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 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4分)
(5)技巧探究:理解本诗曲笔的运用。
边塞征战诗在景物描写上善于用白 描、粗笔勾勒砸面,并利用景物营 造烘托气氛,表现大漠边疆的雄阔、 苍凉、壮丽。 修辞手法上常采用比喻、夸张等, 同时多用典故。鉴赏时,要认真分 析这些表达方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的结 尾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 结情,粗笔勾勒出一幅月照长城莽 莽苍苍的画面,壮阔而悲凉,以寓 情于景的方式写出了乡愁的浓重。
(3)“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此景中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 城西的瞭望台,荒寂的原野,四顾 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 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 值秋季,凉气袭人,正是游子思亲、 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 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 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 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 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 阵秋风任意翻腾。
另外,诗人的创作固然离不开时代 背景,但在同一背景下,诗人的不 同际遇也会在诗歌中有不同的反映, 这就表现在由诗人的经历与境遇所 决定的诗歌的特殊主题上。
如《从军行七首》的作者——盛唐 著名诗人王昌龄,他曾被贬为龙标 尉,丰富的边塞生活激荡着他的诗 情,将他锤炼成了著名的边塞诗人。 他将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 把笔触深入到了士卒的内心生活中, 开掘出征人戍士最普遍最真切的情 思。他的诗歌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饱 满的热情,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 感。
又如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 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 个诘问句夸张地显示了战争的残酷 后果,控诉了干百年来残害无数生 民的血腥战争。
⑤表达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 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如高适《蓟中作》中的“一到征战 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 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 将,实则写玄宗偏听偏信、昏庸无 能,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 管自己有着和孙武、吴起一样的谋 略,但不被皇帝重视,只能空自闭 门叹息了。整首诗抒发了诗人自己 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2)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 抒情句,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 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想见主人公登台远 眺而生思归之愁的情状;下阕“飞蓬” 句,“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 的蓬草,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 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 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 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而“白 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 家无期的内心痛苦。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 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 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 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 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 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 愁。”如何表现士卒思亲之情?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 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 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 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 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 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 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 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 何的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