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水平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保持东部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逐渐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重庆、四川、内蒙古等西部省市经济快速增长,而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东部省市经济增长趋于平稳。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GDP增速的前10位,西部地区占据7席,东部地区仅占1席,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逐步由“东快西稳”向“西快东稳”转换。这种发展趋势是短期现象,还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本文将就此问题,利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得出合理结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东快西稳”向“西快东稳”的转换
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1]与西部地区不仅在人均收入、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对于市场经济门槛的跨越能力差异较大。本文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选取了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具有持续效果的指标进行研究。
(一)东西部经济总量相对差距呈缩小态势
2011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2万亿元,是1978年的177.8倍;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9.96万亿元,是1978年的137.2倍,东部地区生产总值是西部的2.70倍。从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
看,“七五”时期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94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作为“先富起来”的地区,大量生产要素涌入东部地区,东西部经济总量相对差距呈快速扩大趋势,2000年东部地区经济总量是西部地区的3.05倍;虽然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在“十五”期间由于投资和政策的滞后效应,东西部经济总量的比值仍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在2005年达到峰值3.24倍。“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东西部经济总量差距逐步缩小,2010年东部地区经济总量为西部的2.85倍,比值较2005年下降0.39倍;到2011年,比值已降到2.7倍,充分展示了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的全过程。
图1:1978-2011年东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比值
本文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年》和《中国统计摘要2012》。
(二)人均GDP相对差距逐步下降
人均GDP能够充分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通过采用相对发展率(Nich)分析各区域在某一时间段内人均GDP变化与该时期内整个区域人均GDP的变化关系,能客观地展示各区域的相对发展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Nich=(Y2i-Y1i)/(Y2-Y1)
其中,Y2i和Y1i分别表示第i个区域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Y2和Y1分别代表整个区域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通过测算,可以得到东西部各省市1978-2011年人均GDP的相对发展率(见表1)。
表1:1978-2011年东西部地区各省市经济相对发展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1978-2011年东西部地区各省市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较大。西部地区除了内蒙古、重庆以外,其余省市Nich 值均小于1,表明这些省份的人均GDP增量小于全国GDP增量,其中贵州、云南2个省相对发展率仅为0.5。同期东部地区除海南省以外,其余9个省市Nich值均高于或等于1,其中天津、上海、北京相对发展率高于2.0,居于全国前列,大幅超过全国其他省市。
虽然西部地区相对发展率远远落后于东部,但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因此可采用相对差距分析东西部人均GDP发展趋势。相对差距是任一年份、东西地区绝对差距与该两个地区之中人均GDP最大值的百分比。从图2可以看出,东西部人均GDP相对差距走势与GDP 总量差距走势基本相同,“八五”呈现快速扩大,1995年相对差距为56.9%,较1990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九五”、“十五”时期相对差距扩大幅度收窄,2005年东西部人均GDP相对差距较1995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东西部相对差距出现快速回落,2010年为51.5%,较2005年下降8.4个百分点。到2011年,相对差距回落至47.9%,虽然东西部人均GDP绝对差距较大,但相对差距已接近八十年代中期水平,与1978年仅相差4.4个百分点。
图2:1978-2011年东西部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
单位:%
通过东西部相对差距和全国人均GDP增速的对比可以看出,随着相对差距的逐步扩大,全国人均GDP增速并未因东部经济快速发展而呈现出上升趋势,特别是在1984-1989年和1992-1999年期间,更呈现出与相对差距相反的走势,即东西部发展相对差距扩大的同时,全国人均GDP增速呈现下行态势。这说明东部尽管在总量上对全国经济总量的扩张有着较大贡献,但当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时,东部地区对全国人均GDP的拉动力会逐步缩小,而西部地区抑制提高的力量会逐步增大;进一步说明了只有区域协调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西部经济增长赶超东部
1978-2005年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一直呈现“东快西稳”的态势,除1979年、1982年和1990年以外,其余24年东部地区GDP 增速均快于西部地区。“九五”以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侧重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非均衡发展阶段,东西差距在“八五”达到最高点,“八五”时期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6.8%,高于同期西部增速5.5个
百分点。“九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开始转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以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一时期,虽然西部地区因体制改革的因素获得了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但由于资金总量投入不足,加上自身投资效益不高,东西发展差距仍旧较大,“九五”时期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0.9%,高出西部地区1.6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启动,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出现变化,西部地区开始发力,直到“十一五”的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实现对东部地区的赶超,超越幅度呈现扩大趋势。“十一五”时期,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3.9%,高出东部地区1.3个百分点,到2011年这一差距扩大到了3.5个百分点(见图3)。
图3:“六五”以来东西部地区GDP增速
单位:%
注:1、东西部GDP增速为各省市加权平均速度;2、各时期为年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