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技巧 思维论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分析
曾经有师生签订合同:学生先交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 待学生毕业后第一次出庭为人打官司胜诉后交付;如果官司 败诉就无须再交这一半学费。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律师职业, 也不交那一半学费。老师等得不耐烦,就向学生索取,学生 执意不给,师生将要诉诸法庭解决。在上庭之前,师生发生 了如下对话:
老师对学生说:这官司打起来对你没有好处。因为:如果我 打赢了,根据法庭判决,你必须给我学费;如果我打输了也就 是你打赢了,根据当初签订的合同,你也必须给我学费(合同 规定:学生第一次打赢官司应交学费);或者我打赢了,或者 我打输了;所以,你都必须给我学费。
第三节 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 否定的命题,必定有一个为真。
●排中律的基本形式是:A∨﹁A。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 能同时加以否定。
●违反排中律的典型错误是:模棱两可或者模棱两不可。
排中律的要求
●在概念方面的要求 同一论域中,或者用概念A去反映,或者用﹁A去反映 一个思维对象。 ●在判断方面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所做的两个互相矛 盾的判断,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的。(P与“非P”, 必有一真)
违背同一律的要求,会陷入思想混乱
男婴出生率
男人比女人 多的现状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混淆概念与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与偷换论域
●混淆概念层次,将对象 语言与元语言混为一谈
●混淆集体概念与非集体 概念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实例分析
在课堂上,有两位调皮的同学在窃窃私语,分散 了周围同学的注意力,坐在前头的班长回头劝诫他们 说:“你们不要讲话了”。没想到,这两问同学反唇 相讥,说:“你刚才不也在讲话吗?”
利用违反同一律制造幽默
画家张大千与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两人共同出席一 次宴会,席间,画家张大千举杯对梅兰芳敬酒说: “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敬你一杯!”此 语一出,举坐皆惊。张大千笑着说:“因为君子动口, 小人动手嘛!”众人哄笑。 画家张大千巧妙地偷换“君子”和小人概念,既 展现出他们别出心裁的幽默,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交 流效果。
实例分析
被告陈某已经构成贪污罪无疑。因为,首先,陈某 开支较大,收支悬殊,经济来源可疑;其次,经常一个 人在这个营业部做营业工作,贪污贷款有极为方便的条 件;再次,陈某经常发牢骚,嫌自己工资太低。 上述论证理由也许都是真的,然而这些理由并不能 合理推出“陈某已经构成贪污罪无疑”这一论断,这个 推理是不充分的。
第二节 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 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
●矛盾律的基本形式是:﹁(A∧﹁A)。
●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于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 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
●违反矛盾律的典型错误是:运用具有反对关系或矛 盾关系的概念来反映同一对象。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我有一件世界上所没有的宝物。
第四章 遵循逻辑规律
三大思维逻辑规律
◆同一律(Law of Identity) ◆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 ◆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
逻辑规律的要求
★概念明确 ★判断合理 ★推理有效
Law of identity
Law of contradiction
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矛盾律,充分假言推理。乙和丁的口供矛盾,必有一 假,甲和丙的口供则为真,作案的是丙和丁,丁说是的假话。
( 2003 年 GCT 题)四个小偷 ( 每人各偷了一种东西 ) 接受盘问。 甲说:每人只偷了一块表;乙说:我只偷了一颗钻石;丙说: 我没偷表;丁说:有些人没偷表。经过警察的进一步调查, 发现这次审问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 下列判断,没有失误的是: A. 所有人都偷了表 B. 所有人都没偷表 C. 有些人没偷表 D. 乙偷了一颗钻石 A【解析1】矛盾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甲的 话和丙丁的话矛盾,真假相反;如果甲的话假,丙丁的话都真, 根据题意,丙丁的话不能都真(只有一人说了实话),所以甲 的话真。 【解析2】在四个选项中,选项A与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反对或矛 盾关系,既然只有一个为真,那么答案只能是A。
实例分析
学生对老师说:我看这官司打起来实际上对你不 利。因为:如果我打赢了,根据法庭判决,我当然不 给你学费;如果我打输了,根据当切签订的合同,我 无须再交学费 (合同规定:爱瓦梯勒士第一次打输 了官司就不要交另一半学费);或者我打赢了,或者 我打输了;所以,我都不应付给你学费。
试从同一律的角度分析上述实例。
3. 张某的犯罪,既不是出于故意,也不是主观上的过失。
4. 甲问乙:“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巴西队赢了吗?” 乙答道:“巴西队没赢,也没输。”
第一节 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 想都必须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 ●同一律的基本形式是:A=A;或者A→A。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 想必须保持其确定和一致。
违背同一律的要求,会陷入思想混乱
甲乙二人讨论人口出生率时有下列对话: 甲:人口统计发现了一条规律:在新生婴儿中,男婴 的出生率总是摆动于22/43这个数值,而不是1/2。
乙:不对,许多资料都表明,多数国家和地区,例如 俄罗斯、日本、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的台湾省都是 女人比男人多,可见,男婴出生率总在22/43上下波 动的规律是不成立的。
实例分析
某单位有个职工经常违反劳动纪律,单位领 导讨论对他的处理问题。领导甲主张正面教 育,领导乙主张给予处分。甲乙两人争执不 下,征求领导丙的意见,丙说:“动不动就 给人处分,这不好吧!”甲问:“你同意不 给处分?”丙又说:“我也不同意不给他处 分,对这种违反纪律的人不处分是不行的。” 谁的观点违反了排中律?
第四节 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虽不 属于经典的逻辑三大 定律,但同样有着重 要作用。充足理由律 (Sufficient Reason) 是由德国哲学家莱布 尼兹在著作《单子论》 中首次提出。
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是:要说明事物的真实存在必 须要有充足的理由。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形式是:(q∧(q→p))→p。
●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是:1.理由必须是真实的;2. 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充足理由律的典型错误是:1.理由虚假;2.无法推出。
充足理由律的运用
●李斯《谏逐客书》
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 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客卿。
李斯分别列举历史上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 昭王重用客卿使秦国越来越强盛的例子说明客卿对国家 强大的重要性。 此外,李斯还列举了昆山美玉、和氏璧等外来宝物 说明外来的人才并不一定不好。 最后,李斯还说明了驱逐客卿可能对秦国带来的不 良影响。
Law of excluded middle
The three basic, logical principles which are regarded as the three basic "laws of logic" or "laws of thought" .
逻辑规律的基本要求
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规律,它对思维的基本
要求是思想表达的确定性。
思想的确定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性、不矛盾性和明
确性。同一律是保证思想具有同一性的规律,不矛盾
律是保证思想具有不矛盾性(或前后一贯性)的规律, 排中律是保证思想具有明确性的规律。
课前热身赛
试分析下列语段有无语病:
1. 某辩护人在为被告辩护时说:“被告在犯罪前曾荣立 三等功,按照刑法规定,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免 除刑罚。 2. 前几位的发言已经把问题讲得很全面、很清楚了,我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就再补充几点吧。
★这栋大楼将在今年元旦前竣工。 ★我校坐落在离火车站不到二十公里之外的地方。
★中秋节是一年一度千载难逢的传统佳节。
★南极两岸地带,鸟的种类很少,但鸟却很多。 ★这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带,每当风沙刮起,不知要淹没 多少庄稼。
矛盾律的运用
有个年轻人想到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 他。年轻人满怀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
(纵火罪还是盗窃罪?)
( 2004 年 GCT 题)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 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To be continued Thank you
话说丘吉尔首相在二战时访美期间,办事不顺利, 闷闷不乐。某天,正在房间浴缸洗澡,不料罗斯福不 期而至。丘吉尔正赤身裸体,嘴里还叼着个标志性的 大烟斗。此刻,两人面面相觑,场面非常尴尬。这时 丘吉尔发挥了英国人特殊的自嘲精神,他耸耸肩说: “我这个大英帝国的首相对美国总统可是赤诚相待 啊!” ◆在上述实例中,丘吉尔将“裸身”同一为“赤诚 相待”,打破了尴尬的场面。
排中律失效
排中律仅仅适用于矛盾概念与矛盾判断或下反对 关系的判断,否则,排中律就会失效。
例:他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
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对于大学生上网,我们既不反对,也不提倡。 ★某机关在讨论对其员工的处分时意见分歧,有的主 张开除,有的主张不开除,只好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上级领导。领 导批示阅:请按政策规定,妥善处理。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叶衡罢相归,一日病,问诸客曰:“我且死,但 未知死后佳否?” 一士曰:“甚佳”。叶惊问曰: “何以知之?”答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回矣。 一死不返,以是知其佳也。” (明· 浮白斋主人《雅谑》)
实例分析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 笑。(《韩非子· 五蠹》)
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完之后,惊奇地问:“那
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 解一切物品吗?”年轻人立刻哑口无言,灰溜溜地离开了。 这个年轻人把话讲过了头,产生了自相矛盾。
实例分析
一份判决书中这样写道:“顾××为在到个人私欲的目 的,以放火为手段盗窃山芋干,致使集体的大量财物被毁, 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构成纵火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