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中欧贸易研究
中欧贸易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

中欧贸易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笪檀怀玉(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7)眼摘要演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对象,在当前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尤其是英国“脱欧”的影响下,中欧之间贸易的稳定发展对双方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章在阐述中欧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贸易紧密度和互补性分析,发现中欧间贸易紧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中欧间的贸易互补性较低。
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1999~2014年间中欧双边贸易的实证分析中发现中欧贸易发展的潜力,趋近于贸易“饱和”。
建议开展双边自贸谈判,通过建立中欧自贸区来扩大双边贸易的发展。
眼关键词演引力模型;紧密度;互补性;贸易潜力;中欧自贸区[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5-0047-062017年5月第39卷第5期May2017Vol.39No.5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英国的“脱欧”公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巨浪,英国“脱欧”是在动荡的世界中再添一把火,尤其对正处于经济增长乏力的欧盟来说更是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贸易增速趋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所有抬头,贸易争端不断。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增幅出现下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加快自由贸易谈判进程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先选项,中国已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谈判,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自贸协定。
目前中国已签署了14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
自2013年以来,中国先后与欧洲非欧盟国家冰岛、瑞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加快了中国与欧盟间展开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步伐。
目前,学术界和政界都在密切注视着这一动向,双边的智库机构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前期研究。
当前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研究中欧之间的贸易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分享】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贏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1. 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
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
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 2451. 9亿美元,增长29. 2%;进口 1109. 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
国贸实验报告关税博弈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关税博弈也日益凸显。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关税博弈,探讨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各国在关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策略选择。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 分析各国在关税博弈中的策略选择;3. 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博弈理论;4. 提高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模拟关税博弈的方式,以我国、美国和欧盟三个经济体为例,模拟各国在关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过程。
1. 实验假设(1)我国、美国和欧盟三个经济体在贸易中存在相互依赖关系;(2)各国在关税政策制定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3)各国在关税博弈中采取不同的策略。
2. 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参数:设定关税税率、贸易量、关税收入等参数;(2)模拟各国关税政策制定过程:根据实验参数,模拟各国在关税博弈中的策略选择;(3)分析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比较不同关税政策下的贸易量、关税收入等指标;(4)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各国在关税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模拟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提高关税税率会导致贸易量下降,关税收入增加;(2)降低关税税率会导致贸易量上升,关税收入减少;(3)各国在关税博弈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提高关税、降低关税、维持现状等;(4)在关税博弈中,我国、美国和欧盟三个经济体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分析(1)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高关税税率会阻碍贸易,降低关税税率会促进贸易;(2)各国在关税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各国根据自身利益和国际贸易环境,采取不同的策略;(3)关税博弈的相互制约关系:各国在关税博弈中,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各国在关税博弈中的策略选择。
刍议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刍议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中欧经济合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深化,两个地区的互利合作不断取得共赢。
未来,中欧经济合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中欧经济发展的现状1、中欧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中欧贸易快速增长,从2010年的3752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6884亿美元,是两地双边贸易最主要的来源,逐年增长,经济合作前景广阔。
2、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持续增长从2010年至2019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总额达到1363亿美元,建立了多个产业联盟,包括10家中欧工业技术联盟,17个产业合作平台,并已经形成了多个重点领域。
3、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联系中欧班列、铁路、水路和航线等物流网络的建设,推动中欧贸易的便捷化。
4、扩大人员交流中欧间高层次人员交流,化解了中欧经贸合作的障碍,增进了两地友谊。
二、中欧经济合作面临的机遇1、全球范围内贸易战恶劣形势下,中欧贸易合作稳定发展。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欧贸易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但两地贸易合作仍在稳步扩大。
这对于中欧贸易发展亦是机遇,推动了中欧关系的深入发展。
2、数据经济加速发展,中欧经贸合作势头进一步提升。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数据经济成为各国争夺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方向。
在这个大环境中,中欧政府加强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分布,支持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为中欧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中欧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1、疫情的影响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中欧贸易合作也未能幸免。
疫情给中欧贸易带来的短期影响是制造业产能的下滑,交通物流的停滞以及消费者信心的削弱,但是短暂性的影响将得到逐渐修复。
2、知识产权保护在中欧经贸合作中,知识产权侵犯和保护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欧洲对知识产权保护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中方不能很好地保护欧洲企业的知识产权,将会对中欧经贸合作造成重大的影响。
中国欧盟的贸易关系探析.pptx

1995 403.4
14.4 190.9 212.5 -21.6
2000 690.4
14.6 381.9 308.5 73.4
2005 2173.1
15.28 1437.12 735.95 701.16
2006 2723
15.47 1819.83 903.19 916.64
2007 3561.5
16.38 2451.92 1109.6 1342.3
2006年
金额
占%
1819.8 100
405.5 24.8
389.8 21.4
93
5.1
61.3
3.4
48.4
2.7
51.2
2.8
57.4
3.2
58.4
3.2
2007年
金额
占%
2451.9
100
587.4
24
572.9
23.4
116.7
4.8
91.2
3.7
79.9
3.3
78.5
3.2
78
3.2
63.3
1998年, 欧盟通过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 提升到与欧与美俄日关系同等重要的水平。
2001年,《欧盟对华战略》提出70多条加强对华合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2003年,欧盟发布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的共同 利益与挑战》决定同中国开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中国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推动双边关系 进一步发展。
19.6
2009 年
134
27
20.1
近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 主要涉案案件金额(图7)
案件 人造刚玉 碳化硅 钢板 硅锰铁 金属镁 黄磷
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中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备受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从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创新合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全面解析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未来。
一、贸易合作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面。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欧贸易额超过了7000亿美元,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双方间的贸易结构也日趋多元化,涵盖了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此外,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受益于双方签署的自贸协定,为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欧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
双方政策的不稳定性以及市场准入的限制等问题制约了中欧之间贸易的发展。
然而,随着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欧盟推动多边贸易体制,中欧贸易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二、投资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欧两大经济体的投资合作日益密切。
中国已经成为欧洲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而欧洲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中欧之间的投资合作涵盖了能源、制造业、金融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中欧之间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合作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投资合作中存在着文化差异、法律制度不同、语言沟通等问题。
另一方面,双方在市场准入、投资保护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投资合作的顺利进行。
尽管如此,中欧之间的投资吸引力仍然不可忽视,未来仍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三、创新合作创新合作是中欧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球两大技术创新中心,中欧在科技、教育、研发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中欧创新合作涵盖了人才交流、科研合作、技术转让等多个方面。
此外,中欧也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然而,创新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创新层次等方面,中欧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提升义乌进口贸易水平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提升义乌进口贸易水平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
在这一过程中,义乌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城市,正积极探索依托“义新欧”中欧班列提升进口贸易水平的新路径。
本文将探讨“义新欧”中欧班列对义乌进口贸易水平的提升意义,并分析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一、义乌进口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义乌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以出口贸易而著称。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义乌出口贸易面临诸多挑战,同时其进口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局限了义乌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义乌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进口渠道单一,进口产品品种有限,进口货物运输时间长,进口流程繁琐,成本相对较高等。
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发展现状“义新欧”中欧班列是义乌市政府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的国际铁路大通道项目。
截至目前,义乌已经开通了多条到欧洲的铁路运输线路,包括到德国、波兰、匈牙利等国家的中欧班列。
这些班列以其便捷快速的运输优势,成为义乌进口贸易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
三、“义新欧”中欧班列对义乌进口贸易的意义1. 扩大进口渠道中欧班列为义乌引入了全新的物流通道,扩大了义乌的国际进口渠道,为义乌企业引进更多优质产品提供了更多选择。
2. 丰富进口产品品种通过中欧班列,义乌可以更便捷地从欧洲进口各类产品,丰富了进口产品品种,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
3. 缩短货物运输时间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运输时间更短、更可控,可以大大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提高了货物的及时性和准时性。
4. 简化进口流程中欧班列的开通,简化了义乌进口流程,减少了进口环节中的中间环节和等待时间,降低了进口成本和风险。
5. 降低进口成本相比于空运和海运,中欧班列的运输成本更低,可以为义乌企业降低进口成本,提高进口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欧班列作为国际货运的新选择,前景广阔。
在义乌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中欧班列将继续扩大其运力和覆盖范围,为义乌进口贸易提供更多便利和选择。
经贸关系

• •
市场限制措施
欧盟服务产品提供商发现进入中国市场仍存在困难, 他们仍须受繁文缛节的困扰。尽管已经承诺开放其国 内市场,但中国的银行业、通信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均 存在投资 和股权比例上的限制。例如,自2001年以来, 中国发放了22000个电信运营牌照,但外国电信运营 商仅拿到其中的14个。在中国的外国律师事务所仍被 禁 止雇用中国律师,外国律师尚无法通过参加中国的 统一司法考试成为中国执业律师。 • 在政府采购领域,中国政府关于“政府采购自主创 新产品”的相关规则对欧盟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构成了 排斥和影响
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前景
欧盟 中国
• 欧元的成功启动及欧盟东扩 •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 为中欧双方提供了新商机, 放和交流的步伐大大加快, 有利于中欧双方加强经贸合 将有利于中欧经贸关系的 作。欧元的使用将减少中国 进一步发展。2006年,中 与欧盟结算的多样性与复杂 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 性,降低出口的成本和风险; 伴(仅次于美国),并超 还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汇储 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进 备结构,实行储备资产的多 口来源地。中国进一步改 元化,避免损失。随着欧盟 革开放为中欧关系及中欧 成员国市场容量的扩大,中 经贸合作注入了新德活力。 国出口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 得到巨大的扩张。2004年欧 盟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欧盟的贸易关系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简称欧盟(EU) 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统一大市场,其整体实 力在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贸易额占世界 贸易总额的40%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一体化集团。 自从2004年开始,欧盟一直保持中国第一 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 外商பைடு நூலகம்接投资来源地。
中欧贸易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与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与合作一、引言中国与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两者的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和合作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规模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规模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双边贸易额从100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7000亿美元。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欧盟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三、贸易结构中国和欧盟在贸易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的优势。
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如电子产品、服装和家电等;而欧盟则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如汽车、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等。
这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四、贸易壁垒和争端在贸易合作中,中国和欧盟也面临着一些贸易壁垒和争端。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双方对某些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或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同时,贸易争端也时有发生,例如双方在钢铁、太阳能产能等领域存在分歧。
然而,中欧双方都意识到贸易争端不符合彼此的利益,因此,在WTO框架下,两者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分歧,维护贸易合作的稳定。
五、深化合作的领域除了贸易合作外,中国和欧盟在一系列领域都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欧双方加强了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创新研发。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双方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
此外,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也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六、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挑战,而这也为双方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机会。
在全球化进程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与欧盟应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在未来,中欧双方可以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同时,双方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中欧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欧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欧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展开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贸易、投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详细探讨中欧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的情况。
一、贸易合作中欧之间的贸易合作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中欧之间经济的快速增长,双方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欧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70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0%。
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贸易关系稳定且逐年增长,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欧贸易合作的区域性互补性十分强大。
欧洲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品牌,而中国则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贸易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合作,中欧之间的投资关系也日益密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欧盟在华投资累计达到了1400亿欧元,中国在欧投资也持续增加。
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和制造业等领域,而欧洲的投资主要涉及高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和消费品等领域。
投资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为双方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和欧洲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相结合,必将推动中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科技创新合作中欧在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双方在教育、科研以及创新政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2018年,中欧共同发布了《中欧科技创新合作2020战略规划》,明确了双方在人工智能、绿色经济和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重点。
中欧科技创新合作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中方企业与欧洲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双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共同推动了重大疾病的治疗和新药的研发。
《中欧贸易关系》PPT课件

1998年, 欧盟通过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政策文件
2013年10月24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比 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这是2008年春这 一对话正式启动以来,双方高层第四次面 对面坐下来,共同探讨并规划中欧经贸关 系的未来。
纵观中欧关系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经贸合作始终是中欧整体关系的“压舱 石”。无论是中国谋求“复关”和“入世” 的那十几年,还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 关系的“蜜月期”,中欧相互开放市场, 将“中国制造”与“欧洲设计”有机结合, 有力推动了中欧各自发展,也惠及双方人中国与欧共体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与最 惠国待遇,同时成立欧中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
1985年,欧共体和中国在布鲁塞尔签订了《贸易与经济合作 协议》
1988年,欧洲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代表团
1989年,欧共体冻结了与中国的关系,并实施了一系列制裁 行动
1992年,中国欧盟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武器禁运依然有效
中欧贸易关系
目录
一、欧盟简介 二、中欧关系发展历程 一、中欧贸易现状 二、中欧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 三、影响中国对欧盟经贸关系的因素 四、中欧合作以求共赢
欧洲联盟 European Union
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 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 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 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 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 巨大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 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 《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 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 《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2012 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与东欧国家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与东欧国家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23-10-26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中国与东欧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中国与东欧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与东欧国家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方法及其实证研究•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与意义1 2 3中国与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在产业内贸易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产业内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中国与东欧国家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通过研究中国与东欧国家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以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结果将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推动中国与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02文献综述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定义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现象。
分类根据产品是否具有相似性,产业内贸易可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类。
G-L指数用于衡量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计算公式为(1-|X-M|/X+M)×100%,其中X和M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巴拉萨指数通过比较某一特定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占各自总产值的比例来衡量产业内贸易的程度。
区位熵指数用于衡量某一特定产业在国家之间的集聚程度,计算公式为(某产业的出口额/该产业的总出口额)/(某产业的进口额/该产业的总进口额)。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得国家之间更倾向于通过产业内贸易来实现互利共赢。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的国家,其消费需求越多样化,更倾向于从其他国家进口不同类型的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表现为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措施会阻碍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自由贸易政策则会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中欧经贸关系研究

中欧经贸关系研究一、简介中欧经贸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合作关系。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提升,中欧经贸关系逐渐变得紧密且多样化。
本文将从中欧双方的经贸合作模式、合作领域和影响因素等角度对中欧经贸关系进行研究。
二、中欧经贸合作模式中欧经贸合作存在多种合作模式。
首先,双边贸易是中欧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其次,中欧之间还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合作。
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在欧洲开展业务,同时欧洲企业也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纷纷进入中国投资。
此外,中欧之间还开展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金融合作等多领域的合作。
三、中欧经贸合作领域中欧经贸合作领域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
首先,制造业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和欧洲国家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通过产能合作和市场开拓,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其次,农业和食品加工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
欧洲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在中国市场有着广泛的需求,而中国市场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给欧洲农产品和食品企业。
此外,能源合作、金融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也都在中欧经贸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因素中欧经贸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两国政府间的政策导向对中欧经贸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的政策决策对于经贸合作的规范和推动至关重要。
其次,市场需求是影响中欧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两国市场的需求对于贸易的扩大和合作的深入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等也是影响中欧经贸关系的因素。
五、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中欧经贸关系在未来有望继续深化和扩大。
首先,随着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和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欧洲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前景将进一步拓展。
其次,欧洲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方面具有先进经验,双方在科技创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将迎来更多机遇。
此外,中欧之间的投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并有可能涉及更多领域,如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与潜力分析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与潜力分析王冰心1,米军2(1.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大连116025;2.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本文利用修正的贸易评价指标计算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双边贸易结构特征与发展方向,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间的贸易潜力,采用一步法分析非效率项对贸易规模的影响。
通过实证估计和分析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本文指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应更好地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开展经贸合作,协调各国海关协作,提升通关效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推动双边国际投资,并构建复合型融资渠道,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保障;推进“一带一盟”对接进程,发挥边境贸易对双边贸易的正向影响,加快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
〔关键词〕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贸易互补性;贸易潜力;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21)03-0056-10一、问题的提出欧亚经济联盟成立于2015年,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均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
欧亚经济联盟一经成立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参与者,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如何合作与对接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从欧亚经济联盟利益的角度,拉林等[1]认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对接有利于“中国—欧洲走廊”俄罗斯段的现代化改造和集约经营,但也会削弱俄罗斯对中亚的影响。
杨波和唐朱昌[2]认为“一带一盟”已经获得了欧亚经济联盟国家政府与民众的认可,贸易潜力将不断持续释放。
从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角度,李新[3]认为“一带一盟”对接应从软环境(制度层面)和硬环境(基础设施)两方面共同推进;柴瑜和王效云[4]认为应该在制度层面上加强营商环境和产能合作方面的建设,保障“一带一盟”的顺利对接;伊万措夫等[5]肯定了“一带一盟”对接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并认为应重视创造和谐、透明的制度与法律环境吸引中国直接投资,通过项目拉动联盟国家与中国的互动,提升联盟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数字贸易背景下中欧班列的发展研究

数字贸易背景下中欧班列的发展研究内容摘要:数字贸易作为数字经济的延伸和应用,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核心内容,借助现代信息网络进行传输完成交易,从而提升传统经济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中欧班列正在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带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
然而中欧班列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克服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数字班列”,为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筑基铺轨提升通关效率,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贸易;中欧班列;“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展望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规划了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巴、孟中印缅等六条通道。
2017年2月《“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开放通道。
2021年2月24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提出,发展国际运输通道,重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中尼印和孟中印缅等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
表1 2011—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指标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开行数量(列)17428380815170236736363822512406增长率(%)—1479285165109116732951去程(列)174282805501130239939694525—回程(列)00028265572127426673700—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数字贸易,既创造了新的贸易内容,也改变了传统的贸易形式,而且增加了贸易利益的新内涵,重塑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1.研究意义中欧班列物流组织为铁路进一步发挥国际物流骨干作用,其物流组织为跨国贸易起到了推动作用,班列服务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卢森堡、意大利等国家,促进中欧贸易大通道进一步融通。
欧盟东扩的贸易效应及对中欧贸易的影响

郇菲 菲
( 南京晓庄学院0 国贸1 江苏南京 21 1 6 班 11 ) 7
【 摘 要】: 0 4 月1l 欧盟实现了历史上规模 最大的一次扩张, 个中东欧国家一 爱沙尼亚、 20 年5 , E 8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波兰、 捷
克、 斯洛伐克、匈牙利、 斯洛文尼亚和2 个地中海国家一马耳他、 塞浦路斯1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0 7 月1 推迟入盟 0 2 0年1 日,
国家 蒙受 一定 的贸易转 移 的损 失 , 坡 和泰 国受 到不利 影 响的可 能性 最 加
大。 中东欧 国家 在 和欧 盟 签订联 合 协议后成 为 因享受 优 惠的 贸易政 策 欧 盟市场 上有 利的 竞争者, 使AS AN国家处于 不利 的地位 。 E 二、 盟东 扩的 贸易效应 欧 欧盟 的发 展历 程可追溯 到 2 世纪 5 年代 14 年, 国首相 丘吉尔 0 O 96 英
时 间的保 加 利亚 和 罗马尼 亚也 正 式加 入 欧盟 。 可以被 看作 欧 盟 大举 东扩、 这 将原 华约所 有 东欧 国家 纳入 欧 盟一体 化 进程 的完成 。
保、 罗入盟 后, 欧盟 成 员国总数 增加 到2个 , 口数量 增加3 0 万人 , 7 人 OO 升至4 亿 , 积扩 大3 0) 方公里 , 到4 0 . 8 面 " 7平 3 - 达 6 万平方公里。同
I欧 盟东扩 对成 员国的影 响 _
欧盟 的每 一次扩 大 都会 引起 新 老成 员国贸易量 的变化 。 多数学 者 大 都认 为欧 盟东扩 带给 l个 新加入 的 中东 欧成 员国的经 济效 应要大 于欧 盟 0
原巧 国获得 的经济 收益 。 B o ( 9 ) 计, rwn 1 7估 9 欧盟 东扩 使得新 I国获得 O 的福 利收入 在38 .%之 间: -—73 而原 1国只有01 5 . %左右。 ad , (97 ̄ B lwi 19 )t n ]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分析【摘要】中欧贸易关系自建交以来历经了多次起伏,但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欧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中国对欧盟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而欧盟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则为汽车、药品、奢侈品等。
中欧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市场准入壁垒等。
但同时也有很多合作机遇,如双方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未来,中欧贸易关系有望继续深化,建议双方加强政策沟通,共同应对全球贸易挑战,推动双边贸易合作迈向新的高度。
中欧贸易关系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合作前景广阔。
【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关系,贸易现状,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出口产品,贸易规模,挑战,机遇,发展趋势,合作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关系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合之一。
中国与欧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使得双方之间的贸易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不仅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和人员交流。
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市场准入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历史发展、特点、规模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把握双方合作的机遇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与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实力和贸易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分析

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分析作者:王旭峰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8期[提要]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降幅低于全球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外贸降幅,整体来讲发展状况较为良好。
但在当今“新平庸、大分化”的经济增长格局背景下,再加上英国脱欧事件的发生,中国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商品贸易额和贸易结构数据,分析中欧的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提出新形势下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中国;欧盟;对外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新形势下中国与欧盟对外贸易发展分析——基于2005~2015年进出口贸易商品数据收录日期:2016年7月28日一、引言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新的明显态势:全球经济增长整体仍未摆脱疲弱状态,较低的增长率伴随着较高的失业率,主要经济体之间冷热不均,经济增长分化显著。
再加上英国对于是否留在欧盟进行了公投,并于2016年6月24日正式宣布脱离欧盟。
由此,世界经济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迎来的将是“新平庸,大分化”的经济增长格局。
在中欧贸易发展方面,随着中国放眼全球实施了扩大内需、“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战略,再上中欧在经济合作方面的深化发展,譬如欧洲容克投资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合、中国成功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出台等利好消息的释放,摆在中国面前的就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如何深化中欧对外贸易合作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现状(一)2005~2015年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发展态势。
(表1)从表1中可以了解到,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商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的状态。
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在2005年达到702.03亿美元,到了2015年达到最高点1,469.78亿美元,在10年间增长了约2倍多。
在出口额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额从2005年的1,437.5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929.58亿美元,再到2009年下降至2,363.46亿美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内外发展态势研究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国内发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
其次,国内市场的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
扩大。
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看重中国的市场潜力,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开拓
业务。
这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第三,贸易结构的升级。
国内经济的发展促使了贸易结构的升级,出
口的产品更加多元化。
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增长明显,这对
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国际发展方面
其次,自由贸易的推进。
自由贸易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模式,各国之
间的贸易壁垒不断降低。
世贸组织的成立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极大地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各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一步
提升了自由贸易的水平。
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例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
作组织等,都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成果。
这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各国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国内外发展态势表现出全球化加深、市
场扩大、贸易结构升级等趋势。
各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合作和竞争也
在加大。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应
积极应对变化,主动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中欧的战略案例分析

中欧的战略案例分析近年来,中欧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战略协作成为两者之间深化合作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分析几个中欧之间的战略案例,探讨其合作模式以及带来的影响。
一、中欧贸易合作中欧贸易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与欧盟为例,双方之间的贸易额稳步增长。
中欧两大经济体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为双方提供了许多机遇。
双方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大宗商品贸易,也有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交流合作。
其中,中欧在汽车、高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受到广泛关注。
在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下,中欧更加深化了合作。
该框架提供了一个多边合作的平台,以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通过定期的高级别对话和商务会议,中欧两方能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和寻找新的合作机会。
二、中欧科技合作中欧在科技合作方面也有多个重要案例。
例如在5G通信领域,中国企业与欧洲科技巨头进行合作,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此外,在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等领域,中欧也有广泛的合作。
中欧在科技合作中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
双方能够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为中欧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合作中,中欧双方不仅能够取得商业成果,还可以加强人员培训和知识交流,促进双方科技水平的提高。
三、中欧在全球治理中的协作中欧在全球治理中的协作也是战略合作的重要方面。
双方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中欧共同维护国际秩序,致力于解决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欧还通过双边对话机制进行协商,以解决地区和全球性的问题。
通过定期的高级别会议和磋商,中欧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增加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四、中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欧之间的战略合作对全球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欧两大经济体的合作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两者的合作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活力。
此外,中欧的战略合作还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欧 双 边 经 贸 关 系 四 大 阶 段
•建立正常关系,起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 1975年至1989年夏
• 起伏发展,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阶段
第二阶段 • 1989年至2001年
• 高速发展,战略提升阶段
第三阶段 • 2002年至2005年
• 全面发展,战略调整阶段
第四阶段 • 2006年至今
中 欧 贸 易 商 品 结 构
•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两大主要的经 济体。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 应向欧盟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 品,迚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经过分析,我国与欧盟贸易结构 正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向 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贸易 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这主要得 益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 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中 欧 贸 易 摩 擦
Thank you!
市场经济问题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更是由来已久。 这一本应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烟消云 散的问题在中国的正式入世后并未解决。 欧盟在拒绝给与中国以“市场经济国家 地位”的同时,却给市场经济収育并不 比中国完善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以这种地 位,在同一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这应 该说是一种歧视。 欧盟不仅迄今尚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 地位”,而且制造许多贸易摩擦,以种 种理由限制中国商品迚口。
中 欧 贸 易 统 计
中 欧 贸 易 关 系 现 状
1、双边的经贸合作 规模与双方的地位不 相称。 2、欧洲对华投资数 量有所下降,但项目 平均引资金额提高。 3、自欧洲引进技术 数量、金额均占较大 比重。
中 欧 贸 易 商 品 结 构
上表为2005年欧盟对中国的进出口产品分类(按SITC标准 分类)及其所占比重 (单位:百万欧元、%)
中欧贸易研究
•
中 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収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 时又构成了我国三个出口贸易主要的区域市场 之一。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 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兲系我国对外贸易 収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欧经贸往来历史悠久。 1978年中国和欧共体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 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成立了中欧经济贸 易混合委员会。在欧盟于2004年5月扩大至25国 后,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 贸易伙伴。而中国也自2003年开始,成为欧盟 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建交以来,中欧双边兲系在起伏跌宕、理解沟通 之中渐渐地走向了成熟。在双方的不断努力下, 以双边经贸往来为基础,各领域全面合作成果 斐然,“全面战略伙伴兲系”得以确立。
中 欧 贸 易 摩 擦
•
•
反倾销问题
• 2012年,随着欧盟经济复苏艰难,一些 行业把经营不善的原因归根于中国,导 致中国出口欧盟的产品屡屡遭到调查。 中 2012年,欧盟先后对中国出口的自行车、 欧 有机涂层板、铝箔卷征收反倾销税,并 贸 对包括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的中国产品 易 収起反倾销调查。而对于日益频繁的中 摩 欧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应对更加积极, 擦 除了沟通、协商、合理使用世贸组织规 则之外还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 确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 欧 贸 易 摩 擦
技术性贸易 兲于中国的 壁垒阻碍中 完全“市场 国对欧盟出 欧盟成为 经济国家地 口贸易 中国遭受 位”问题 中欧贸 反倾销的 易逆差 主要来源 问题
中欧逆差问题
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 国际竞争力、欧盟在 华投资主要为加工贸 易、欧盟因对华军售 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 品与技术出口等。此 外,双边统计上产生 的巨大差额,源于各 自对原产地规则的不 同理解和统计方法的 不同,欧方通常将经 第三方转口的产品也 视为来自中国的进口。
资料来源:eurostat,(注:第一个括号内数字是指占对中国进出 口总额的百分点,第二个括号内数字是指占欧盟对外进出口总额的百分点, 第三个括号内数字是反映一国某种产品竞争优势的巴拉萨指数)。
中 欧 贸 易 商 品 结 构
• 分析上表,2005年我国对欧 盟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 及运输设备、各种纺织品及服装、 来料加工制成品、化学及相兲制 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从欧盟 迚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产品及 运输设备、来料加工制成品、化 学及相兲制品、纺织品及服装、 原材料及农产品。欧盟还是我国 第一大技术迚口来源国。
中 欧 贸 易 摩 擦
反倾销问题
中 欧 贸 易 摩 擦
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征收反倾销税 反倾销问题
商务部初裁认定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补贴
中国
我国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己内酰胺作出反倾销初步裁定
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碳钢紧固件征收反倾销税
我国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征收反倾销税 欧盟对华铜版纸企业征收高额双反税 欧盟对华糠醛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欧盟对华短切玻璃纤维征收反倾销税 欧盟对中国网格布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欧盟对华聚酯高强力纱作出反倾销终裁 欧盟对华铝合金轮毂作出反倾销终裁 欧盟对华葡萄糖酸钠作出反倾销终裁 欧盟对华三氯异氰尿酸作出反倾销期中复审终裁 欧盟对华钼丝作出反倾销终裁
中 欧 贸 易 摩 欧盟 擦
欧盟对华货物扫描系统作出反倾销终裁
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钢丝绳和钢缆作出反规避终裁 欧盟对华糠醇作出反倾销新出口商复审终裁
反倾销问题
• 2010年10月13日 欧盟反倾销委员会作出对从中国 迚口的高强力纱、PET塑料和三聚氰胺三种产 品分别作出反倾销决定。 根据这一决定,欧盟将对中国高强力纱征收 最高约14%的正式反倾销税,为期5年。高强 力纱被用于制造传送带、汽车轮胎和安全带等。 一名欧盟官员透露,欧盟成员国代表在是否征税 问题上分歧严重,但按照欧盟反倾销规则,弃权 视同赞成,支持征税的一方才得以胜出。 欧盟反倾销委员会当天还决定继续对从中国 迚口的PET塑料征收正式反倾销税,为期5年。 欧盟2004年8月决定对中国PET塑料征收 正式反倾销税,原计划下月到期。PET塑料主 要被用于生产饮料瓶。
中 欧 贸 易 方 式
2012年1-5月我国与欧盟以一般贸易方式 迚出口合计1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0.6%,占 中欧贸易总额的三成,其中出口693.2亿美元, 同比下降1.7%,占中欧出口总额的52%,迚口 638.6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中欧迚口总 额的73%。加工贸易方式我国与欧盟贸易总额 672亿美元,同比下降1.5%,占中欧贸易总额 的三成,其中出口580.9亿美元,同比下降 0.1%,占中欧出口总额的44%,迚口91.2亿美 元,同比下降9.4%,占中欧迚口总额的10%。 一般贸易占中欧贸易主导地位,出口降幅大于 加工贸易,表现低迷,迚口增速也低于总体增 速,反映出动力不足。
中 欧 贸 易 关 系 发 展 趋 势
中国是最大的収展中国家,欧盟是 世界上最大的収达国家集团,中欧经 贸兲系有着广泛的互补性,潜力巨大。 我国与欧盟贸易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 框架内获得积极的収展。我国已经明 确把欧盟作为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 一,国内的相兲政策及运行体制也纳 入了这一基本判断的轨道。欧盟推出 了亚洲新战略,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 的地位迚行了重新定位,双边的贸易 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了十多 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
中 欧 贸 易 摩 擦 特 点
• 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 • 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从单个产品逐渐扩散 到整个产业,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 • 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性壁垒成为我 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摩擦的三个新动向。 • 贸易摩擦的领域由低附加值产品扩大到 高附加值产品是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 又一大特点。 • 从国际贸易争端的领域来看,80年代以前 的争端主要収生在货物贸易领域。
中 欧 贸 易 摩 擦
技术性贸易壁垒
• 欧盟是世界上运用技术性贸易保护 措施最频繁和严格的地区之一,目 前形成了包括约300多个具有法律效 力的欧盟指令和10万多个技术标准 的双重结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 体系,内容涉及工业产品的安全、 卫生、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 的规定及认证制度,以及农产品的 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等各个环 节。欧盟形形色色的技术性贸易保 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隐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