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模仿说
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戏剧表演)两种戏剧观 ——“模仿说”与“物感说”_课件1
的神像,狮子会画出狮子形的神像了。
“模仿说”历史流变
紧接着,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 利特(Herakleitos)以他朴素的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最早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显 然是如此: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 红色的颜色,从而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 音乐混合着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 和短音,从而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书写 混合元音和辅音,从而形成整个这种艺术” 的论点。这种文艺模仿论首先是从人们对 动物行为的模仿上立论的。
“物感说”
后人继续发展物感说,唐代孔颖达、梁 肃、白居易,宋代朱熹、葛立芳,明代谢 榛,清代王夫子等均以“感与物”或“感 于事”论诗。由此可见“物感”说发展之 生机勃勃和枝繁叶茂。
谢谢
“模仿说”历史流变
“模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 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 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模仿” 一词源自古希腊语mimesis,自亚里斯多德始 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 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 为mimesis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斯 多德关于“模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含 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 作品本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 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千 年。
“物感说”
“物感”说又称“感物”说,最初是一 种自然审美理论,解释人在自然审美中发 生的心理反应的原因。天人合一论是它的 哲学基础,大量感物抒情的文艺作品和人 们对创作的经验总结为物感说的形成提供 了感性材料和理论支持。
艺术的起源-模仿说
刻在石头上的雪花 饲养场面
我的见解
在收集这个学说的资料时,看到的图片都是一些生活画 面,并且我对古人类的进化略微了解一些,其中有个故 事也可以去证明这个论点,以前人类打猎用的是没有打 磨过的木头在杀死猎物时,很难将木头刺穿猎物,后来 出土一些尖状的打猎器具,或许他们是在生活中遇到尖 状物,并模仿用在打猎中。古人类善于模仿一些生物的 有利之处,利用到生产之中来。还有一些故事也是再将 远古的人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并进行模仿。
我的见解
• 某天一阵雷声过去,将原始人的家点燃,这 个时候人类开始觉醒了。 原始人将火供奉神明,为了让火种常在,于 是开始轮守。而人类的生活时间也得到了一 定延长,因为夜晚可以看到东西,所以不用 再早早地去睡觉。当人类有了更多的时间去 做更多的事情,于是艺术开始在人的头脑中 形成。为了证明自己对火的崇拜,于是他们 将火神话成形,最早的图腾就产生了
分别论证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哲学家 , 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论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模仿说 。 认为感性世界是第一性实体 ,艺术所模仿的客观 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艺术对现实的模仿应通过对 事物本质规律的模仿而比现实更真实、更理想 , 从而肯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他初步地涉及到艺 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美学原则 。他认为 模仿有三种 :一是模仿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模 仿人所说所想的样子 ;三是模仿事物应有的样子。 他提倡最后一种模仿 ,强调艺术应根据事物的本 质规律把自然加以理想化 。要 求 画家所画的人 物应当求其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
达·芬奇的时代还没有摄影术 ,因此他说绘画是“ 唯一 ”的模 仿者 ,但当摄影术诞生以后,应该说摄影更具有模仿性 。事实 上 ,在摄影史上的自然主义者,在实际上是继承上这一学说。
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ppt实用资料
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所构成的中介体系
2021/7/23
第二节 先天决定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刺激(S),儿童的模仿反应(R)。
❖❖ 又认先称为天“决遗定 传转儿 的换童 语生能言成说能语话力法的说因”素,不由乔是姆经斯验基和提学出习,而是 强儿儿认认儿 在一心在儿(二 语二儿第在机在第在((认强1二三三、化童童为为童外个理外童、言、童二外械外二外为化)))语语 语 语说 对 的 决 决 的显 词 学 显 的 规获 规 的 节 显 模 显 节 显 决 说言言言言以规语定定语 的或家的语则 得则语的仿的的定以是能发发先先刺则言儿儿言 刺一勒刺言学 不学言刺说刺刺儿刺儿力展展天天激的学童童学 激句纳激学习 仅习学激激激童激和童的的的决决归习能能习 和话伯和习说 需说习和和和能——后许自关关定定纳主说说主 反都格反主和 要和主反反反说——来多然键键论论,要话话要 应可提应要社 先社要应应应话反反发符成期期凭是的的是 中以出中是会 天会是中中中的应应展号熟借对因因对间具。间对交的交对间间间因和和的中的规素素规 ,有,规往 语往规,,,素模模选的是则不不则 有刺有则说 言说则有有有不仿仿择一工的是是的 一激一的能的一一一是说说性种具学经经学 系的系学力学系系系经为为模,性习验验习 列性列习,习列列列验基基仿符条。和和。 因质因。而。因因因和础础说号件学学联,联且联联联学,,。功反习习想可想也想想想习并并能射,,而以而需而而而,特特是,而而引诱引要引引引而别 别指是是是起发起一起起起是强强儿刺先先的出的定的的的先调调童激天天隐条隐的隐隐隐天““应遗遗含件含生含含含遗强强—用传传的反的理的的的传化化—一的的刺应刺成刺刺刺的””概种语语激激熟激激激语在在括象言言和和和和和和言儿儿的征能能隐隐认隐隐隐能童童学或力力含含知含含含力语语习符的的的的的的言言过号反反发反反反学学程来应应展应应应习习,代所所。所所所中中是表构构构构构的的先某成成成成成作作天种的的的的的用用因事中中中中中,,素物介介介介介认认和的体体体体体为为后能系系系系系儿儿天力童童因是是素通通的过过相不不互断断补强强充化化和学学相习习互语语影言言响的的。。。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浅谈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说古希腊时期的“摹仿说”是西方文论史的萌芽范型,是影响欧洲文论史最久的艺术观念,雄霸了两千年之久。
柏拉图虽然不是首创者,但是他深刻阐发了“摹仿说”的深义。
而亚里士多德则奠定了“摹仿说”在文论史上的宗祖地位。
在西方文论史上,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是文学艺术的开山纲领。
模仿不仅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关于艺术的定义,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原则。
根据布洛克的研究,模仿这个概念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不仅支配着西方的艺术哲学,同时也支配着艺术批评与艺术实践。
一、模仿说的源流在欧洲文论史上,最早表述文学与世界的关系就是所谓的“摹仿说”了,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观念,“艺术乃是自然之摹仿”竟然雄霸西方文论史两千年之久。
应该指出的是,柏拉图不是“摹仿说”的首创者。
但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却是古希腊哲人兼诗论家德谟克利特,他在论艺术起源时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这里的摹仿主要是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不仅没有涉及语言的艺术,而且就连摹仿对象也还没有转移到人类生活的领域。
他认为,人的生活和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动物的活动:蜘蛛是织女和修补匠的老师,而歌唱是对鸟鸣的摹仿。
不难看出,“摹仿”是一个影响过古代学人思考的重要概念,至于它的不衰的诱惑力,我们可以从今天的蜂窝式房居和美制隼式战斗机看出来。
以“理念说”为思想底蕴,柏拉图重点阐发和补充了“摹仿说”中所包涵的思想深义。
摹仿者,在他那里就被叫做“外形制造者”,这些人就好似拿了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映照出太阳、星星、大地、动物、植物和自己以及无生命物。
按照他的哲学观念,惟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而自然只是理念的“影子”,而摹仿自然的艺术则是得到真正的美的“影子的影子”,所以是微不足道的。
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本文由491637795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讲:第一讲:文学本质论一、文学的本质(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
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品本身及其内在结构。
4,意识形态本体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人类的社会经济关系对文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三)文学本质的多层次性 1,不能忽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2,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复杂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往往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许多中介环节来实现。
3,不能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之,文学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具有多个层面,是一种审美创造。
在根本上,它要运用语言来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评价性的反映。
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 1,文学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2,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3,文学的兴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二)社会生活是文学活动的唯一源泉 1,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根本性的。
2,强调文学与生活之关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根据。
3,表现在文学中的“社会生活”不同于客观社会生活本身。
4,作家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一)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旦通过特定的媒介进入人类社会的公共领域,就要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和作用。
2,作家内心希望有真正的“知音”。
3,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是多方面和复杂的。
(二)文学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文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这三样个方面。
1,文学的审美作用: 2,文学的认识作用: 3,文学的教育作用:(三)正确认识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通过读者精神的潜移默化来实现。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模仿说”是古希腊人研究文艺起源、解释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学说。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模仿说”的基础上,并柏拉图的“模仿说”进行了批判之后而形成了自己的“模仿说”。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学》中,他认为艺术是对于实物的模仿,但模仿的对象,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艺术。
他还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模仿的艺术不仅可以给人带来快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求知。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艺术主要指的是诗和音乐。
他认为艺术史模仿,他不像柏拉图一样认为艺术是虚假的,而是认为艺术是真实的,艺术所模仿的不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普遍联系的规律和本质。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所以说诗模仿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不是偶然性事件,诗主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模仿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人有智慧和才能,也就是说他很重视人的智慧和能力。
他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在于人善于模仿。
他说还认为创作诗歌的才能来自于人本身,而且这种才能是天生的,这就与柏拉图认为的神学论有了本质的区别,另外,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有高尚和低劣之分的,并不能片面的一刀切的认为它是高尚的或低劣的。
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反映现实,具有高度真实性,并且认为艺术可以高于现实,他对艺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不应该排斥艺术而应该把艺术发扬光大.。
第5讲 美学概论之艺术的研究一般艺术学
二、 表现说
1 2 3 4 表现说 克罗齐:艺术不是什么 豪斯帕斯对表现说的诘难 表现不等于艺术
2.1 表现说
表现说的倡导者有克罗齐、卡西尔、桑塔亚 那、杜威、科林伍德和杜卡锡等人。他们认为所 有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之情绪和情感的表现。表 明艺术作品特性的是用来表明人类情感、情绪、 态度与心态的那些语言文字。艺术创造源自艺术 家的那些极为独特但又朦胧不定的情感状态。这 类情况驱动艺术家千方百计地设法表达、澄明和 稳定这种情绪或情感。一件艺术作品是以某种鲜 明可感的具体形式对这种情感的直觉与体现。因 此,艺术创造是获得自我表现的过程。美是成功 的表现。譬如,一部音乐作品的意义在于它对某 一心理状态或特质的表现,像刚毅、忧伤或欢快 等等。艺术鉴赏要求人们追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 中所经历过的各个种心理状态。
[近代社会]是一种精巧的钟表机械,其中由无 数众多的但是都无生命的部分组成一种机械生活 的整体。政治与宗教,法律与道德习俗都分裂开 来了;欣赏和劳动脱节,手段与目的脱节,努力 与报酬脱节。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 片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耳朵里所 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无 味的嘈杂声音,人就无法发展他的生存的和谐: 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上去,而是变成他 的职业和专门知识的一种标志,就连把个体联系 到整体上去的那个微未的断片所依靠的形式也不 是自发自决的……,而是由一个公式无情地严格 地规定出来的。这种公式就把人的自由智力捆得 死死的。死的字母代替了活的知解力,熟练的记 忆还比天才和感受能起更好的指导作用。 ——席勒
亚里士多德《诗学》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9章 章 从上述分析中亦可看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 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学 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用格律文写作(希罗 多德的作品可以被改写成格律文,但仍然是一种 历史,用不用不会改变这一点),而在于前者记 述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所以, 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 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 记载具体事件。所谓“带普遍性的事”,指根据 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 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虽然其中 的人物都有名字。所谓“具体事件”指阿尔基比 阿得斯做过或遭遇过的事。
一1艺术原理回顾之模仿论PPT课件
——崔护《题都城南庄》
美目盼兮,巧笑倩兮
——《诗经》
人面、美目到底美在哪里?凭各人 意会了。
艺术创造是物象转形象的关键,物象与媒介 间存在的张力是艺术作品的部分奥秘所在。
物象是艺术家据以创造意象的材料,物象借 了笔墨赋形,方才呈现在作品之中,成为意 象。
观赏艺术,除了看物象,还要看笔墨,更重 要的是看笔墨是如何呈现物象的?
历史的简要回顾
在成系统的艺术理论中,模仿说是最早出现 的;诞生于古希腊,完成于拍拉图(理想国) 和亚里士多德(诗学/2500年)。
在古希腊,模仿活动源于酒神祭的礼拜活动 主神秘仪式,包括音乐、舞蹈和戏剧,主要 是对人物动作的模仿和内心意象的传达,后 来扩大到对自然万物的模仿。
它首先表现于古希腊艺术的理想主义,
如果艺术家像照相所能做到的一样, 只画出一些浮面的线条,如果他一模一 样地记录出脸上的纹路,而并不和性格 联系起来,那么他丝毫不配受人赞美。 应该获得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 有这种肖似是唯一重要的。
——罗丹
模仿与再现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以前的欧洲传统绘 画,不遗余力地追求逼真,满足欺骗人 的眼睛的要求。
画得像有两种境界:一是形似,一是神似。 “神似”是对自然的超越。超越表面的照相 式的复制而达到事物之内在本质的抽取。
艺术在于“略去不必要的部分”,就在于 “懂得如何舍弃”。善于将事物的最引人注 目的特征抽取出来,让欣赏者得以更方便、 更集中、更纯粹、更深刻、更充分地体验。
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观,“气韵生动” 是较“应物象形”更重要的价值标准。 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是“形神兼备”的。 西方造型艺术在追求“神似”之余,同 时往往在“形似”方面更多下功夫。
——德谟克里特
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
第一讲 模仿说
第一讲模仿说一、古希腊的模仿说:模仿说是古希腊文化的产物。
古希腊人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人类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来掌握生存的技能以及知识的。
1、德谟克利特:“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动物的学生:从蜘蛛学会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造房子,从天鹅和夜莺等鸣鸟学会歌唱,都是模仿它们的。
”2、柏拉图:“模仿说”与诗人的“逐客令”: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
1)哲学上的“分有说”:世界的二重化原则:相(idea,eidos)与具体事物。
相构成本体界,具体事物构成现象界。
相是真正的存在,是一,是固定不变的;具体事物则是非存在,是多,是生灭变化的。
具体事物通过分有相而存在。
2)诗学中的“模仿说”:《理想国》第十卷理念具体事物影子床的理念具体的床绘画中的床神或上帝木匠画家“悲剧诗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就像所有其他的模仿者一样,自然地和王者或真实隔着两层。
”“从荷马以来所有的诗人都只是美德或自己制造的其他东西的影象的模仿者,他们完全不知道真实。
”“诗人虽然除了模仿技巧而外一无所知,但他能以语词为手段出色地描绘各种技术,当他用韵律、音步和曲调无论谈论制鞋、指挥战争还是别的什么时,听众由于和他一样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只知道通过词语认识事物,因而总是认为他描绘得再好没有了。
”这段话提出了语词描绘与实际技能之间的区分。
一个对某件事情无知的人,却能够用语词绘声绘色地加以描绘,并在外行那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何以存在?描绘者能否在对描绘对象一无所知的前提下进行描绘?部分无知还是完全无知?在部分无知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语词和媒介的描绘来掩盖自己的无知?诗人在创作时的描绘对象究竟是什么?把对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是否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否是唯一目的?艺术创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在于求知?艺术作品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是什么?是真吗?真与美的关系如何?“模仿者对于自己模仿的东西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知识。
2 第一讲 文学活动论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 性”。
“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Page 24
英美新批评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 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 界或作者。
兰塞姆
(J.C.Ransom,1888—1974)
1、生活中情感表现是率性而为的,文学的情感表现是 深思熟虑的。
2、生活的情感表现是直接的,文学的情感表现是间接 的,只能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
3、生活中情感表现是非形式的,文学中情感表现是形 式化的,即要将情感熔铸在艺术形式中来表达。 4、生活中表现的情感一般是非审美的,而文学中表现 的情感必须经过审美化。
Page 27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
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
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 ,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
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
姚斯
(Hans Robert Jauss,1921— )
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
Page 15
三、文学活动的构成
世界
作者 作品 读者
Page 16
(一)作品与世界:文学的反映活动(模仿论)
艺术是对真理的模仿的模仿。艺术与
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
——柏拉图
柏拉图
(Plato,B.C.427—B.C.347)
Page 17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人的职 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 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 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教育学模仿说
教育学模仿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学模仿说在教育学领域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叫做模仿说。
这一说法认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模仿他人的行为、言语和态度,从而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模仿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教育学模仿说的内涵和应用。
模仿说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学习行为的一种解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其学习和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
人们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往往会模仿他人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观察他人的表现、听取他人的意见,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模仿说认为,人们通过模仿来获取经验、积累技能、塑造性格,这对于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模仿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模仿优秀的学习典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模仿英语口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示范体育动作,帮助学生模仿并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
通过模仿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模仿说对于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众所周知,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模仿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模仿优秀的榜样,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等良好的品德品质。
教育学模仿说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篇示例:教育学模仿说在教育领域,有着一种被称为“模仿说”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模仿来促进学习和成长。
这个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巴德尔曼(Bandura),他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是社会动物,会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艺术的起源-模仿说
模仿说对艺术批评的推动作用
提供理论依据
模仿说为艺术批评提供了评价艺术作品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促进艺术创新
在模仿说的推动下,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 促进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增强艺术表现力
模仿说要求艺术作品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美的创造,促使艺术家 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水平。
PART 06
舞蹈中的模仿与表演
01
模仿自然动作
舞蹈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动作和姿态,如风吹草动、动物奔跑等,创造
出优美的舞蹈动作。
02
模仿前人作品
舞蹈家常常通过学习和模仿前人的舞蹈作品,来掌握舞蹈语言和表演技
巧。
03
表演中的模仿与创新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改变动作组合、
节奏处理、情感表达等方式,赋予舞蹈作品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对模仿说的总结与回顾
模仿说的历史地位
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了艺术 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模仿说的主要观点
模仿说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模仿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和情境。通过模仿 ,艺术家能够传达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的起源-模仿说
https://
REPORTING
• 模仿说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艺术起源与模仿说的关系 • 模仿说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 模仿说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与价值 • 模仿说在艺术批评中的作用与意义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的基本内容
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的基本内容
1. 亚里士多德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呀!就像画家画一幅风景,不就是在模仿大自然的美景嘛!比如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那可不就是对一个女子形象的精彩模仿嘛。
2. 模仿说强调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现实呢!好比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它就是在模仿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故事呀!像《小偷家族》那种,多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一个小角落。
3. 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广泛的呀!可以是人物、事件、自然,这多神奇呀!就说那些雕塑作品,模仿人的形态,那真的是惟妙惟肖呢,像著名的《大卫》雕塑。
4. 模仿说还说到艺术不能只是单纯模仿,还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呢!这不就是说厨师做菜,虽然是模仿菜谱,但加入自己的创意就变得独特啦!比如有人能把普通的食材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一样的菜肴。
5. 艺术模仿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呀!当我们看一本感人的小说,我们会跟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情绪波动,这不就是在模仿中产生的效果嘛!像《活着》让多少人感动落泪啊。
6. 模仿说也关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呀!通过艺术的模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呢!就像听一首有深度的歌曲,能让我们体会到各种情感,不是吗?比如某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歌曲。
7. 模仿也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呢!有的只是表面的模仿,而有的却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呀!就好像同样是画花,有的只是画出了样子,有的却能画出花的神韵。
8. 亚里士多德真的很厉害呀,他提出的模仿说影响了那么久呢!这就好比一颗闪耀的星星,一直照亮着艺术领域的路呀!想想那么多艺术作品都能和模仿说挂上钩。
9. 哎呀呀,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真的很有意思呢!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和现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更加懂得欣赏和理解艺术呀!艺术就是这样通过模仿而变得丰富多彩呀!。
简述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
简述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
古希腊文论的模仿说,是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哲学体系中提出的一种模仿原则,认为人类的思维可以通过模仿自然的表达方式来得到发展和提高。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模仿自然,二是模仿他人。
他认为,模仿自然可以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模仿他人则可以使我们更
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
在模仿自然方面,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他举例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来得到一些有关自然世界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行为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在模仿他人方面,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模仿优秀的人物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优秀的人物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得到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的知识,并通过模仿这些优秀人
物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此外,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还涉及到了模仿的不同类型和方法。
他认为,模仿可以分为直接模仿和间接模仿两种类型。
直接模仿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模仿对象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来进行的,而间接模仿则是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听取他人的讨论来进行的。
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对后来的文学、哲学和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了模仿的重要性,认为模仿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可
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
模仿说
“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
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
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
模仿说是从古希腊时期审美活动“和谐说”发展而来的。
前苏格拉底时期,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成熟的“逻各斯”冲出史诗和神话的外壳,成长为一种独立的思想,古希腊精神世界由此产生了一幅理性的哲学新图画。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对自然本体论表现出特殊的偏好,他们感兴趣的是自然事物的抽象原则与规律,文学活动还没有被他们纳入专门的兴趣范围,在他们的著述中几乎看不到任何当时文学活动的评价;他们偶尔评价文学现象时,使用的也往往是非文学的标准。
这个时期的文学思想从整体特征来看是形式主义的。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在事物的运动中发现了节奏:青春年老、日夜晨昏、上升下降、欢乐痛苦、幸福灾难,并在节奏中发现,事物在流转与变化中始终保持着深刻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即整体的和谐状态,于是他们尝试用“和谐”解释一切艺术现象。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尝试用“数的和谐”解释万物美的根源,赫拉克利特则把艺术的产生归因于“对立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把和谐视为事物数量关系的形式化表现,“没有一门艺术的产生不与比例有关,而比例正存在于数之中。
所以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文艺作品中都存在着“某种比例。
由于这种比例,它们达到了完美的和谐”1。
这种哲学形式的研究模式,给文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形式主义提供了最初的参照蓝本。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前苏格拉底时期诗学匮乏的原因:美在和谐与形式,既然研究事物本身的形式关系就能获得美,那又何必舍近求远,去研究事物以外的东西如文学呢?“和谐”说在逻辑上暗含着对感官经验的否定,其必然的推论是形式高于经验、抽象美高于具象美,这是赫拉克利特贬低肉体快感,推崇“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的原因2,也是柏拉图以后文学中的神秘主义、表现主义最初的理论根据。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模仿说
2.选择性模仿说
•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虽不赞成传统的机械临摹说, 但并非根本否定模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主要在于语言模仿的性质应有正确理解。
模仿说概况
• 模仿说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 境决定论中的一派观点。
•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 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S), 儿童的模仿是反应(R)。
• 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模仿说和后来的 选择模仿说。
1.机械模仿说
• 机械模仿说是较早的行为主义理论,它最 早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 Allport)在 1924年提出。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儿童的讲话方式像小大人这就是模仿的结果但是儿童口中的有些语言也是无法从成人口中听到显然不是模仿的结果可见模仿并不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唯一模式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模仿说
小组成员:曹娇娇 乐琳琳 沈文 刘学林
• 模仿理论也称社会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 为儿童学习的语言,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 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对儿童语言 发展起重大作用的是社会语言的范型。如 果没有这种社会语言范型,儿童就不可能 获得词汇和语法结构。 (狼孩)
• 选择性模仿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 语言获得模式。
模仿说的不足
• 首先,它解释不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速度。 如果儿童的语言是完全由模仿而获得的, 那么,儿童在学会说话之前必须听过大量 的句子并把它们像录音机一样地储存起来。 有人计算过,一个儿童在能说出英语之前 必须先听过1030个20个词的句子!当然, 这是不可能的。可见,儿童的全部语言不 是逐字逐句模仿得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模仿说一、古希腊的模仿说:模仿说是古希腊文化的产物。
古希腊人认为,模仿是人的本性,人类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来掌握生存的技能以及知识的。
1、德谟克利特:“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动物的学生:从蜘蛛学会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造房子,从天鹅和夜莺等鸣鸟学会歌唱,都是模仿它们的。
”2、柏拉图:“模仿说”与诗人的“逐客令”: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
1)哲学上的“分有说”:世界的二重化原则:相(idea,eidos)与具体事物。
相构成本体界,具体事物构成现象界。
相是真正的存在,是一,是固定不变的;具体事物则是非存在,是多,是生灭变化的。
具体事物通过分有相而存在。
2)诗学中的“模仿说”:《理想国》第十卷理念具体事物影子床的理念具体的床绘画中的床神或上帝木匠画家“悲剧诗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就像所有其他的模仿者一样,自然地和王者或真实隔着两层。
”“从荷马以来所有的诗人都只是美德或自己制造的其他东西的影象的模仿者,他们完全不知道真实。
”“诗人虽然除了模仿技巧而外一无所知,但他能以语词为手段出色地描绘各种技术,当他用韵律、音步和曲调无论谈论制鞋、指挥战争还是别的什么时,听众由于和他一样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只知道通过词语认识事物,因而总是认为他描绘得再好没有了。
”这段话提出了语词描绘与实际技能之间的区分。
一个对某件事情无知的人,却能够用语词绘声绘色地加以描绘,并在外行那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何以存在?描绘者能否在对描绘对象一无所知的前提下进行描绘?部分无知还是完全无知?在部分无知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语词和媒介的描绘来掩盖自己的无知?诗人在创作时的描绘对象究竟是什么?把对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是否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否是唯一目的?艺术创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在于求知?艺术作品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是什么?是真吗?真与美的关系如何?“模仿者对于自己模仿的东西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知识。
模仿只是一种游戏,是不能当真的。
”模仿包含着游戏成分。
“不能当真”是否构成否定艺术的充分理由?如何看待艺术中的游戏成分?游戏所带来的愉悦能否成为艺术存在的理由和价值?“绘画以及一般的模仿艺术,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时是在创造远离真实的作品,是在和我们心灵里的那个远离理性的部分交往,不以健康与真理为目的地在向它学习。
”心灵中不健康的部分就是感性和情感部分,即非理性部分。
理性是否高于非理性?理性的是否就是健康的,非理性的是否就是不健康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如何?艺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这是否构成了艺术存在的理由?诉诸于情感,是否必然导致人们多愁善感?这种观点是否存在心理学的依据?“我们的那个不冷静的部分给模仿提供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材料。
而那个理智的平静的精神状态,因为它几乎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是不容易模仿的,模仿起来也是不容易看懂的,尤其不是涌到剧场里来的那一大群杂七杂八的人所容易了解的。
”“因为像画家一样,诗人的创作是真实性很低的;因为像画家一样,他的创作是和心灵的低贱部分打交道的。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拒绝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
因为他的作用在于激励、培育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就像一个城邦里把政治权力交给坏人,让他们去危害好人一样。
我们同样要说,模仿的诗人还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建立起一个恶的政治制度,通过制造一个远离真实的影象,通过讨好那个不能辨别大和小,把同一事物一会儿说大一会儿又说小的无理性部分。
”“舞台演出时诗人是在满足和迎合我们心灵的那个(在我们自己遭到不幸时被强行压抑的,)本性渴望痛苦流涕以求发泄的部分。
”以上对艺术和诗的指责包括两个方面:一,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二,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三驾马车(《斐德罗篇》和《理想国》)。
驭手:理性,良马:激情,劣马:欲望。
理性是灵魂的高级部分,激情和欲望是灵魂的低级部分。
为诗辩护的基本思路:艺术能够传达知识,把握真理。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思路。
还有另一种思路:艺术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传达知识,而是为了创造美,因此说艺术不能提供知识算不上严重的指控。
这个思路会遇到进一步的问题:美与真是什么关系?如果美和真无关,那么艺术就只是为人们提供娱乐,不值得认真对待。
阅读资料:关于“相论”:《美诺篇》、《斐多篇》;关于真善美的关系:《会饮篇》;关于灵魂学说:《斐德罗篇》;关于模仿说:《国家篇》(《理想国》)。
3、亚里士多德:《诗学》28:“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模仿。
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模仿活动包含三个要素:媒介、对象和方法。
47:“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天性有关。
首先,从孩提时候起人就有摹仿的本能。
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
其次,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
可资证明的是,尽管我们在生活中讨厌看到某些实物,比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形体和尸体,但当我们观看此类物体的极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
这是因为求知不仅于哲学家,而且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尽管后者领略此类感觉的能力差一些。
因此,人们乐于观看艺术形象,因为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他们可以学到东西,并可就每个具体形象进行推论,比如认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是某某人。
倘若观赏者从未见过作品的原型,他就不会从作为摹仿品的形象中获取快感——在此种情况下,能够引发快感的便是作品的技术处理、色彩或诸如此类的原因。
”模仿具有求知的功能,模仿的快乐来源于求知。
问题:通过模仿获得的是真正的知识,还是仅仅是一种低级的知识或者意见?这需要参照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学说(可参看《形而上学》)。
模仿产生的快感是否仅仅源于求知欲的满足?还是有其他的来源?81:“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
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用格律文写作(希罗多德的作品可以被改写成格律文,但仍然是一种历史,用不用格律不会改变这一点),而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所以,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
所谓‘带普遍性的事’,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虽然其中的人物都有名字。
所谓‘具体事件’指阿尔基比阿得斯做过或遭遇过的事。
”诗与历史的区分:历史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诗则描绘可能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只是个别、偶然的时间,可能发生的事则包含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这一区分是否合理?历史事件仅仅是偶然的吗?如何理解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艺术可否描述已经发生的事?如果说艺术和历史都包含个别和性一般性两个方面,它们的区别究竟何在?中国式的“文史不分家”是否可取?此外,“更富哲学性”这一说法,显然把哲学当成了真理的标准或化身,这与柏拉图的立场显然一致。
因此,亚里士多德为诗辩护只取得了部分的成功:艺术的真理性高于历史但却低于哲学。
如何突破这一困局?亚里士多德对于模仿说的看法主要包括:1、艺术是一种模仿活动;2、模仿是一种求知活动,也就是说模仿能够为人们提供知识。
3、艺术和历史的区别在于:历史描述实际发生的事情,艺术则描述可能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
实际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由偶然因素所促成的,是纯个别的事件;可能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虽然尚未发生,不是现实,但却高于现实,因为其中有可然律和必然律在起作用,包含着普遍性的因子。
艺术看似虚构和想象,但这想象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来进行的,因此其创造出的形象和情节包含着比历史事实更高的真实性。
既然艺术包含着普遍性,也就是说艺术不仅仅是把握个别的具体事物,而是能把握到事物的普遍本质,那么艺术就不是一种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再现。
因此,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把柏拉图的模仿说发展成了再现论。
当然,这还只是再现论的萌芽,因为真正的再现论以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为前提,这一点是到近代的笛卡尔才开始确立的。
三、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
这种理论虽然经常使用模仿说的语言,但表达的却是一种再现理论。
模仿和再现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总是个别事物,再现却可以同时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模仿是一种纯粹的接受,再现则是一种能动的把握。
再现论之所以是模仿说的延续,是因为它也强调艺术要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
它对模仿说的发展则在于,指出艺术不仅能把握个别现象,还能把握一般本质,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艺术的真理性,在为诗辩护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1、真实性和客观性:司汤达:“小说,这是一路上拿在手里的一面镜子。
”巴尔扎克:“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巴尔扎克:“只要严格摹写现实,一个作家可以成为或多或少忠实的、或多或少成功的、耐心的或勇敢的描绘人类典型的画家、讲述私生活戏剧的人、社会设备的考古学家、职业名册的编纂者、善恶的登记员;”巴尔扎克:“我比历史家作得更好些,因为我比较自由。
”巴尔扎克:“历史的规律,同小说的规律不一样,不是以一个美好的理想作为目标。
历史所记载的是,或应该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小说却应该描写一个更美满的世界,……可是,如果在这种庄严的谎话里,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托尔斯泰:“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只是因为他不是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
”托尔斯泰:“为了使得你所写的作品里有真实,就得不写现有的,而写应有的,不是描写现有事物的真实,而是描写临近我们却尚未到来的天国的真实。
”恩格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恩格斯:“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那末,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作者有时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