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三一轮复习辛亥革命人民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性质)
团体和政党的区别是什么 (1)政党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2)政党有了革命纲领、指导思想——三民主 义 (3)政党有了统一的章程,是全国范围的。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 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 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其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总统制 的权利在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特点
A.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C.体现民主自由原则
D.实行责任内阁制 (3)目的: 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4)意义(性质、地位、作用)……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 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 根本意义在于 ①人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 ②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 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912 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结束封建制度 C.中华民国成立 D.实现民族独立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
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④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1911年的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 辛亥年) 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 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社会危机: (1)客观:《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2)主观: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新政和预备立宪无力挽救危机 问题: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什么?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 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 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 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二(人民版) 1、为什么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6.(2011·江苏单科·T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
2、发展:各省响应,使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P53自我测评1: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1)保路运动创造有利时机
2)武汉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不断传播
4)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5)湖北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6)人民群众的配合
1911年10月11日, 武昌成立湖北军 政府
黎元洪
1840年
考纲解读: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 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等史实; (3)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 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阅读内容: “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
2.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 几千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 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 弹一扔,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 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 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 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何谓民主革命?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 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概述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民族矛盾)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阶级矛盾)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3.时机:1911年5月四川爆发保路运动,造成 湖北防务空虚
1.兴中会的建立:1894年 檀香山 首次提出“振兴中华”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日本东京 时间: 领导人: 孙中山(总理)、黄兴、宋教仁等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主要阶段: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1949年
【解析】选 A。注意题干限定时间“武昌起义胜 利后半年内”即 1911 年 10 月至 1912 年 4 月间。 材料 信息反映出当时新闻自由度的扩大及民众对报刊信息 的关注度提高,结合“武昌起义”及这一时期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成立可判断,材料所述现象反映出当时人 们关心社会变革,积极了解形势变化的心态,故正确 答案为 A 项。 《临时约法》颁布于 1912 年春,虽处于 题干限定时间之内,但颁布时间太短,不能作为主要 原因,排除 B 项;C 项“大力提倡白话文”应出现在 新文化运动中,时间与题干不符;D 项表述与史实不 符。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进行历史 分析的能力。题干表达的是在 15 个宣布独立的省份 中,担任都督的并不都是革命党,而且革命党的人数 比较少,较多是新军将领,还有来自其他政治派别甚 至是清政府的官员,这反映出革命党人为争取革命胜 利,采取妥协政策以联合更多的反清力量的意图。在 四个选项中,A 项不符合史实;B 项与上面的分析吻 合;C 项无法说明题干的内容,D 项不符合辛亥革命 的特点。
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
1)概况:1912/1/1 孙中山 南京临时政府 国旗:五色旗 纪年: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3)政策: A、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的法令和 措施;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国民有人身、言论、著作、 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 C. 国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 被选举等项权利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 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 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F. 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容概括为: 否定君主专制 主权在民
体现了资产阶级 自由、民主权利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责任内阁 防止袁个人专权
《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政体的区别 《临时约法》规定政体为责任内阁制,又称为议会制 共和制: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责任 内阁制下,作为国家象征的元首——总统,只是处 于“虚尊”地位,一般不掌握实际权力。
【例 2】(2013 海南)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 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 (都督)者背景 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 13 人,革命党 5 人,咨议局 议长 3 人,巡抚 3 人,布政使 1 人,提督 1 人,督练 公所总参议 1 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B)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温馨提示:湖北军政府是个地方政权,不是全国性的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 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作了有 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 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 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 这说明武昌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湖北当局无力反抗 C.武汉是民主革命的摇篮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D.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4.之所以说《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主要是因为它 A.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B.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C.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5.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
1.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高考考点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三民主义纲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 清朝的灭亡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 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3.高考真题 【例 1】(2013 天津)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 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 多家迅速发展 到 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 4 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 A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3.(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 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 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 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 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为了维护统治,不可能挽救危机
(1)经济与阶级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 2、资产阶 级的准备
(2)组织条件:各地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同盟会___的成立
(3)思想准备:资产阶级学说及民主革命思想的 广为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4)军事准备: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 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
【例 3】(2013 新课标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 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B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选 B。晚清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 民族危亡,先后掀起了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 及学习西方“制度”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迈向现代化,故 B 项符合 题意。清末新政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的君主专制,无法 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向,故排除 A 项;鸦片战争、中法 战争和甲午战争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及中国 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与题目中的信息“现代化”不符, 故排除 C 项;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性,与“现代 化”相悖,故排除 D 项。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爆发:武昌起义1911、10
策划、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 主力军:新军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新军:指清末编练的 近代化陆军。因其武 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 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 军队,故称新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