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设计(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创新设计
学生:徐红霞
指导教师:张云
沾化县富国第二实验学校滨州市 256800
创新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目的:探究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达到着火点。
原理: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240℃。
若同时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磷就会燃烧起来。
实验仪器、药品及用品:
大烧杯、硬质玻璃管、具支试管(两支)、镊子、刀子、药匙、白磷、红磷、气球、滤纸、热水等。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原始实验装置(有一定的污染,操作较为繁琐,成功率较低)
改进实验装置(有效减少污染,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
实验一:
【步骤】试着点燃两盏酒精灯。(一盏酒精灯灯芯上聚集的是酒精,
另一盏酒精灯灯芯上聚集了大量水分。)
【现象】一盏酒精灯能被点燃,另一盏不能被点燃。
【结论】物质要能燃烧必须要有可燃性。
【实验效果】
通过简单的一组对比实验,非常容易的得出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之一:具有可燃性。
实验二:
【步骤】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约400 mL热水;
2.向水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3.取一小块白磷,放入热水中;
4.在两支具支试管的支管上绑好小气球,分别加入一小块白磷和
一小块红磷,塞好塞子,置于热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
1.具支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气球胀大;
2.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达到着火点。
1.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2.支管处绑上气球,可有效防止白烟向外逸散,从而减少了空气污染,并对装置起到了缓冲作用。
实验三:
【步骤】
1.取出两支具支试管;
2.在水中的白磷上方罩一支绑有气球的硬质玻璃管;
3.待硬质玻璃管上面的气球缓缓鼓起后,用一只手扶着试管,另一只手轻轻挤压小气球,让气球中的空气慢慢接触到水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现象】
1.硬质玻璃管罩住水中的白磷后,气球慢慢鼓起。
2.用手挤压气球,空气接触到水中的白磷,白磷燃烧起来,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烟。在此,“水火相容”现象非常明显。
3.烧杯中液体的颜色慢慢变淡,直至消失。
【结论】
进一步证明燃烧需要有氧气参加。
【实验效果】
1.借用玻璃管中的空气,不必再制取氧气,使实验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2.用绑有气球的硬质玻璃管代替试管扣到白磷上面,可有效防止白磷到处“乱跑”,使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
3.用红色液体代替水,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4.氢氧化钠溶液可有效吸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以往的实验,通常都能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但是,实验中往往存在以下不足:其一,采用敞口装置,白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直接排放到周围空气中,违背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取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操作很繁琐。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我对上面的实验进行了几点改进。通过改进,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1.增加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一探究。
2.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并有效的运用了气球,使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得到提高。
3.不必制取氧气,节约了药品,操作更加方便。
4.对燃烧产物做了有效的处理,有利于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为将要学习的“碱的化学性质”做了铺垫。
5. 用红色液体代替水,使“水火相容”现象更加明显,增添了视觉美感。
总之,通过以上改进,既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又克服了以往实验的不足,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