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学模式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教学模式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367.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13-01新一轮课改下的教学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而新课改的思想可以概括“四新”即
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
那么实施新课改思想就必须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改革和
创新,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有声有色,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课堂才更具效果。
在优化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新教材设置的“联想?质疑”,“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迁移?应用”及“概括?整合”等活动栏目,为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活动?探究”
这是一种基于对实验教学功能全面开发,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标的探索性、发现性学
习的实验教学模式。
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可见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正式由于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在化学的诸多教学模式中,“活动?探究”这一模式更具它自身的
魅力性。
在新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探索程序:提出问题——猜想
与假设——实验并分析——交流研讨——实施评价,同时老师可以有条件有选择的为学生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积极思考探索,从而更好的获取科学知识。
如在Na2O2与H2O反应的探究实验中:
1、提出问题。
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2、学生猜想与假设。
(1)可能会生成NaOH与H2
(2)可能会生成NaOH与O2
3、实验并分析。
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并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定量的Na2O2放入水中。
实验现象:Na2O2与水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有褪去,于是学生出现了极大地好奇心:为什么红色会褪去?于是学生产生了对新事物的渴求的心里。
对于气体的成分,学生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对于红色的原因,学生也能得出答案,而对于红
色褪去的原因,学生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响。
4、交流研讨。
对于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学生之间进行了广泛交流,讨论,其中具有说服力的猜想有
两条:
(1)可能存在有漂白性的物质
(2)可能生成的NaOH浓度过大导致的
在老师的协助下,学生做了探究性实验,分别用浓度较小的和浓度较大的NaOH溶液进
行实验,结果发现浓度较大的溶液滴加酚酞后先变红后又变浅甚至褪色,而浓度较小的溶液
红色不退色,从而得出NaOH浓度对酚酞变红的溶液由影响。
对于(1)的猜想,通过老师的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Na2O2的性质具有漂白性得出了答案。
最后对于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新
问题,学生得出了答案,于是在学生幼稚的脸颊上流露出了丝丝喜悦和自信。
二、“交流——合作”模式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社会性行为,交流、合作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
中国古代汉语中有“做学问”这一说法,其实“学问”一词包含有’学和“问”的双重意思,即勤学,善问。
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包含有交流与合作的思想。
“问”就是要去交流,这样才能
取长补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不断地丰富和提升。
合作的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平时
的教学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学问”,这样还能起到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
系和学习氛围。
三、发现——创造模式
四、对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1、学生知识层次不同,可能对课堂创新模式带来一定的影响。
2、针对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的缺乏,给新的模式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性。
提出看法:
1、继续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尽快找出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2、继续鼓励并加强探究模式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未知知识渴求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