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8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判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8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判析
振动和波的综合应用是历年必考的热点内容之一,考查的重点侧重于对振动和波的基本物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分析,其命题焦点往往集中于波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联分析上.
●难点展台
1.(★★★★)一列在竖直方向振动的简谐横波,波长为λ,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某一时刻,在振动位移向上且大小等于振幅一半的各点中,任取相邻的两点 P 1、P 2,已知P 1的 x 坐标小于P 2的 x 坐标.
A.若21P P <2λ,则P 1向下运动,P 2向上运动
B.若21P P <2
λ,则P 1向上运动,P 2向下运动 C.若21P P >2
λ,则P 1向上运动,P 2向下运动 D.若21P P >2λ,则P 1向下运动,P 2向上运动 2.(★★★★)如图8-1所示,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 a 、
b 两点,相 距14.0 m ,b 点在 a 点的右方.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绳
向右传播时,若 a 点的位移达到正极大时,b 点的位移恰为零,且
向下运动.经过1.00 s 后,a 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而 b 点的位移恰达到负极大.则这简谐横波的波速可能等于
A.14 m/s
B.10 m/s
C.6 m/s
D.4.67 m/s ●案例探究
[例1](★★★)一列简谐横波在 x 轴上传播,在某时刻
的波形如图8-2所示.已知此时质点 F 的运动方向向下,则
A.此波朝 x 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D 此时向下运动
C.质点B 将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
D.质点E 的振幅为零
命题意图:考查对简谐波形成及传播的物理过程的理解水平及推理判断水平B 级要求.错解分析:缺乏对波产生机理的理解而造成错误.
解题方法与技巧:
图8-1 图8-2
解法一:带动法: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的传播过程,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开始振动时,必然带动其周围相邻的质点振动,这些质点又依次带动各自相邻的质点振动,依次类推,振动就逐渐传播开来形成波.所以,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步调是依次落后的,总是前一质点带动相邻后一质点,后一质点总是力图跟上带动其振动前一相邻的质点并重复其运动.据图象信息知,此该F 点振动方向向下,是由G 点带动的结果,G 质点比F 点更靠近波源,故波是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的,故选项A 准确.同理D 点在E 带动下,力图跟上E 点并重复E 的振动.故D 点振动方向向下,B 选项准确.B 点被C 点所带动,步调落后于C ,故C 先回到平衡位置,故选项C 错.参与简谐波的各质点振幅均相等.故E 的振幅不为零,选项D 错.
解法二:上下坡法: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下坡”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简称“上坡下,下坡上”.题中F 振动方向向下,应该处于“上坡”处,也只有逆着 x 正方向看它在处于“上坡”处,故波传播方向是沿 x 轴负方向.故 A 选项准确.此时D 亦处于“上坡”处,故振动方向向下. B 选项准确,B 处于“下坡处”,振动方向运离平衡位置向上,而C 质点处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故B 点要落后于C 点到平衡位置,故C 选项错.振动的各质点振幅相同,故 D 选
项错.
[例2](★★★★)图8-3所示的是某横波的图象,由图可知
A.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B 正向右运动
B.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C 正向左运动
C.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D 正向下运动
D.若波向左传播,则质点B 正向上运动
命题意图:考查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及波动实质的理解水平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水平,B 级要求.
错解分析:掌握不住波动形成机理与实质,是造成错选的根本原因.
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法一:)图象微平移法:
由波动的实质——质点仅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
波迁移可知,选项A 、B 均不准确.当波向左传播时,根据图象平移
法,将实线波形向左微平移Δx ,得虚线波形(见图8-4),可见图象
平移后质点B 、D 的新位置在原位置的下方,故准确选项应为C.
(解法二:)同侧法:在波的图象的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图8-3 图8-4
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一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箭头总是指向曲线的同侧,可称为“同侧法”.据此法过B 点向左画一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由“同侧”性规律,便知代表B 点振动方向的箭头必然向下,故B 点振动方向向下,同理D 点振动方向向下,故选项 C 准确.
●锦囊妙计一、高考命题走势
波与振动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特点常以波的图象为载体考查考生对波动这个质点"群体效应"与振动这个质点"个体运动"内在联系的理解.其中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间关联判断,往往是该类命题破题的首要环节和思维起点.
二、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判断方法
依波的形成机理和传播规律可分为“质点带动法”和“图象微平移法”.此外还有“上下坡法”“同侧法”等.
1.质点带动法(特殊点法):
由波的形成传播原理可知,后振动的质点总是重复先振动质点
的运动,若已知波的传播方向而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时,可在波源一侧找与该点距离较近(小于4 )的前一质点,如果前一质点在该质点下方,则该质点将向下运动(力求重复前面质点的运动),否
则该质点向上运动.例如向右传的某列波,某时刻波的图象如图8-5所示,试判断质点M 的振动方向,可在波源一侧找出离M 较近的前一质点M ′,M ′在M 下方,则该时刻M 向下运动.
2.微平移法:
所谓微移波形,即将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衡微小的一段距
离得到经过微小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图,据质点在新波形图中的对
应位置,便可判断该质点的运动方向.如图8-6所示,原波形图(实线)沿传播方向经微移后得到微小一段时间的波形图(虚线),M 点的对应位置在M ′处,便知原时刻M 向下运动.
3.上下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看去,“上坡”处的质点向下振动."下坡"处的质点向上振动.如图8-7所示,简称“上坡下,下坡上”
图8-5 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