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社会唯实论

2.社会化

3.冲突

4.社区

5.法理型统治

6.越轨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

1.运用拟剧论的关键概念,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现象。

2.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的过程是怎样的?

4.简述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5.简述社会分层的主要方法。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两小题共60分)

1.西方社会学主要有哪几种理论?各自有什么特点?

2.试结合集合行为理论的相关观点,分析现阶段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化解办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6小题共30分)

1.社会唯实论

答: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是基于行动者的个体与社会关系体系的关系产生的两种不同观点。与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是客观真实存在的实体,并且外在于个人、超越于个人不同,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该理论坚持还原论的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

2.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五种类型。

3.冲突

答:冲突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它与竞争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将对方视为敌对者,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敌对者身上,而不是集中于目标物上。冲突可能发生于不同层次和多种领域,

从冲突的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等,民族冲突和国家冲突是综合性的冲突。

4.社区

答: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的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分子。

5.法理型统治

答:法理型统治建立在正式制订的规则和法令的正当性基础之上;被统治者不再是服从于统治者个人,而是服从于法规,因为他相信法律和规章制度是正当的和合理的;法理型统治的典型形式就是科层制。

6.越轨行为

答: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5小题共60分)

1.运用拟剧论的关键概念,联系实际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现象。

答:(1)拟剧论的内容

①基本观点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关键概念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2)联系实例对生活中的社会互动进行分析

比如:一个饭店的服务员在对客人服务的时候(属于“前台”的表演)是面带微笑、彬彬有礼的,而到了厨房(属于“后台”),他们会和厨师很轻松地开玩笑,走路的样子可能都会变得不一样,甚至可能还会抱怨一下客人。而当他们再回到客人身边,他们又会恢复饭店服务员的角色和相应的行为。

2.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答: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之所以是必然的,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社会环境也总是不断地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变革创新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②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偶然的,是因为即使具备了上述前提,制度也不一定出现变革与创

新。一定的制度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变革与创新具有偶然性。

(2)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历史的,因为它是一个包含许多迷误、失败和挫败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②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历史事件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必然性,即历史是逻辑的历史,逻辑是历史的逻辑。

因此,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3)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变革与创新也不例外。

②在一定的时期内,制度总是逐渐地、平稳而缓慢地调整规范的内容及其排列组合,改革自身的内部结构来适应社会的变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③但是,当上述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制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根本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制度变革与创新还是一个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①可能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条件等。当这些条件成熟时,制度创新就具备了可能性。

②现实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完成。

因为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已经具备,但制度变革与创新却没有发生。因而,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人们的艰苦努力。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的过程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