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京剧)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京剧教案

初中音乐京剧教案教案标题:初中音乐京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历史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理解。
2. 学习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排练和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
3. 学习京剧音乐的基本节奏、旋律和唱腔。
4. 学习京剧的基本舞台表演技巧和动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2. 学习京剧音乐的基本节奏和唱腔。
3. 掌握京剧的基本舞台表演技巧和动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京剧的历史和特点。
2. 听观练结合:让学生听取京剧音乐,观看京剧表演,并进行模仿练习。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京剧表演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了解京剧的历史和特点,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学习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教授京剧的基本节奏、旋律和唱腔,让学生能够听取京剧音乐并进行模仿练习。
3. 学习京剧的基本舞台表演技巧和动作,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并进行舞台表演的基本练习。
4.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京剧表演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表演和练习情况,进行实时的教学评价和指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京剧教学的认识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3篇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高中音乐教案:京剧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技巧。
3. 学习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和音乐元素。
4. 能够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的京剧音乐片段,分析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和音乐元素。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京剧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第二步: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特点1. 分享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介绍京剧的特点,如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脸谱和戏曲服装的特点。
第三步:学习京剧中的乐器和音乐元素1. 介绍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如梆子、板、鼓、琴等。
2. 分析京剧中常用的音乐元素,如音调、节奏、音色等。
第四步:欣赏京剧音乐片段1. 听取不同的京剧音乐片段,并请学生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2. 对比不同的京剧音乐片段,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第五步: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欣赏京剧。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京剧专家或演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演出。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剧院或京剧表演。
教学评价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及参与度。
2. 学生对京剧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3. 独立完成与京剧相关的作品或研究报告。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精选3篇(二)课题:民歌欣赏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了解民歌的起源、特点和历史背景。
3. 掌握一首民歌的歌曲结构和基本演唱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选取多种民歌的音频素材。
3. 教师准备的相关资料,如民歌的背景知识等。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民歌欣赏,并简单解释什么是民歌,并让学生猜测一下民歌的特点。
欣赏:1. 教师播放一首精选的民歌音频,让学生静听,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2. 欣赏完毕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这首民歌的感受和观点,并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特点,如简单易懂的歌词、纯朴的旋律等。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音乐之美》第六章《传统音乐》,详细内容为京剧的认识与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基本知识,感受京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表演形式、角色类型等基本知识。
2. 学会欣赏京剧的经典唱段,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参与京剧表演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起源、表演形式、角色类型等。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欣赏京剧,以及如何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京剧表演视频、图片、音乐CD、道具(如脸谱、服装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京剧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京剧的起源、表演形式、角色类型等基本知识,让孩子们对京剧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分组让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简单的京剧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4. 欣赏:播放京剧经典唱段,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京剧,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5. 互动: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所学到的京剧知识,以及表演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京剧》2. 内容:1)京剧的起源与表演形式2)京剧角色类型及特点3)京剧经典唱段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喜欢的京剧角色脸谱。
2)学唱一段京剧,下节课表演给同学们听。
2. 答案:1)脸谱画:以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为创作对象,自由发挥创意,画出独特的京剧脸谱。
2)京剧唱段:推荐《红灯记》、《沙家浜》等经典唱段,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孩子们参观京剧表演,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京剧的魅力。
2)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完成京剧脸谱画或唱段的学唱,增进亲子关系。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京剧》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京剧》教案标题: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京剧》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特点。
2. 能够欣赏京剧的音乐和唱腔,体验京剧舞台剧情和角色形象。
3. 能够通过合作与表演,加强团队合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京剧相关资料、图片等。
2. 京剧音乐和唱腔的音乐录音。
3. 教具:面具、道具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单介绍京剧的起源和特点,鼓励学生讨论并分享对京剧的印象和了解。
2. 引导学生观看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让他们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第二部分: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播放京剧音乐录音,让学生倾听京剧的音乐特点,引导他们描述所听到的声音和感受。
2.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京剧的唱腔特点,例如高亢激昂的音调、独特的发声方法等。
第三部分:表演与体验(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京剧的故事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表演指导和道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演京剧角色。
2. 学生进行排练,并准备表演。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各小组进行表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和评价。
第四部分:总结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分享自己对京剧的认识和体验。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京剧的特点和魅力,分享他们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了解更多有关京剧的知识,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讨论和研究。
2. 安排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京剧的课程,例如学习京剧舞蹈、面谱的绘画等。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演能力,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情况。
2. 收集学生对于京剧的认识和体验的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和体验京剧的音乐特点和唱腔风格,能够通过表演角色来深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音乐教案:京剧

大班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掌握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掌握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难点:幼儿能够运用京剧唱腔进行演唱,表现出京剧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京剧道具、京剧脸谱、视频资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一段京剧片段,引起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2. 基本知识学习:教师向幼儿介绍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等基本知识。
3. 唱腔学习:教师教唱一段京剧唱腔,让幼儿跟着学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4. 表演技巧学习:教师示范京剧的表演技巧,如身段、手势、表情等,让幼儿模仿练习。
5. 实践环节:幼儿分组进行京剧唱腔和表演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京剧唱腔和表演技巧。
2. 家长协助幼儿录制一段京剧演唱视频,下次上课时分享。
3. 家长鼓励幼儿参加京剧相关的活动,增加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唱腔学习、表演练习等。
2. 学习效果:评估幼儿对京剧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等。
3. 家园合作: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了解幼儿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京剧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2. 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3. 开展京剧角色扮演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京剧才华。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水平相符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京剧,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2.培养幼儿的音感,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提升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3.激发幼儿的表演天赋,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
教学内容一、认识京剧1.引入:播放一段京剧表演视频,带领幼儿观看,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2.回顾: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回顾上一次幼儿对京剧的学习,帮助幼儿快速回忆京剧的表现形式。
二、了解京剧音乐1.京剧音乐欣赏:播放京剧音乐视频,带领幼儿听取京剧音乐。
逐渐加强响度,让幼儿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
2.京剧音乐制作:教授制作京剧音乐的方法,让幼儿尝试使用简易乐器,如手拍、拨弦、捶锣等制作京剧音乐。
3.京剧音乐演唱:陪同幼儿一同学习京剧主题曲,练习京剧唱腔,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京剧表演1.京剧脸谱制作:教授制作京剧脸谱的方法,让幼儿体验京剧表演时的角色扮演。
2.教材演绎:指导幼儿模仿教材中的京剧角色表演,逐渐加强动作与语音表现。
四、总结1.反思:让幼儿回顾本次课程,自我评价本次表演。
2.制作数码作品:帮助幼儿使用简易数码工具,制作数字课件和电子图书,展示幼儿在本次课程中的所学所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京剧,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2.培养幼儿的音感,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提升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3.激发幼儿的表演天赋,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简单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认识京剧,并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2.如何利用简易乐器和生活中的器具制作好听的京剧音乐。
3.如何指导幼儿模仿教材中的京剧角色表演,并逐渐加强动作与语音表现。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阶段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模拟学习真实生活的情形,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京剧表演中角色的情感和内涵,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表现评估:评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课堂互动表现、语言表达等情况,总评分量占30%。
大班音乐教案《京剧》

大班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传统音乐鉴赏》第二节《京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京剧的基础知识介绍、京剧唱腔的欣赏和分析、简单京剧动作的学习以及京剧中脸谱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
2. 培养学生对京剧唱腔的欣赏能力,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
3.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京剧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唱腔的欣赏和分析、简单京剧动作的掌握。
教学重点:京剧的基础知识、京剧唱腔的欣赏、简单京剧动作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京剧视频、音响设备、脸谱、戏服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动作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京剧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舞台氛围,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 基础知识介绍(10分钟)讲解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内容,让学生对京剧有基本的了解。
3. 唱腔欣赏与分析(10分钟)播放经典京剧唱段,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唱腔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4. 动作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简单京剧动作,学生跟随学习,并互相交流、展示。
5. 脸谱的认识(5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京剧脸谱,让学生了解脸谱的特点及其代表的角色性格。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京剧唱段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进行动作模仿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京剧》2. 内容:京剧基础知识京剧唱腔欣赏与分析简单京剧动作学习京剧脸谱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欣赏和分析你最喜欢的京剧唱段,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学习并熟练掌握两个简单京剧动作。
2. 答案:唱段分析:包括旋律、节奏、唱腔等方面的描述。
动作展示:以视频或现场展示的方式进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邀请京剧表演艺术家到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京剧艺术。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4篇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精选4篇(一)教案标题:了解京剧音乐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能够欣赏和分辨京剧音乐的基本曲调和音乐元素。
教学准备:1. 电脑或投影仪。
2. 相关音乐片段和视频。
3. 京剧音乐的基本掌握。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独特音乐神韵,引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介绍京剧音乐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讲解京剧音乐的发展历程,从明代的六百曲、清代的偏文戏、盖曲、长曲以及现代京剧的蕤宾、豪旋、连旋等。
2. 讲解京剧音乐的特点,包括高亢、富有表现力、有节奏感和情感性等。
步骤三:学习京剧基本曲调(15分钟)1. 为学生介绍京剧的四大曲调:大锣调、小锣调、对板调和套曲调。
2. 播放不同曲调的京剧片段,让学生听辨并体验不同曲调的特点和韵味。
步骤四:分析京剧音乐的元素(15分钟)1. 介绍京剧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声乐、器乐和韵律。
2. 通过播放一些京剧唱段,引导学生分析代表性的声乐技巧和京剧特有的器乐伴奏。
步骤五:欣赏代表性京剧音乐(15分钟)1. 播放一些京剧经典唱段,让学生欣赏京剧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5分钟)1. 对学生所学的京剧音乐知识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所学的京剧音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京剧音乐,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分组进行京剧音乐的创作,自选故事情节,并结合学到的京剧音乐元素进行演示。
2. 带领学生去剧院欣赏京剧演出,深入感受和体验京剧音乐的艺术魅力。
高中高一上册音乐教案:京剧音乐精选4篇(二)教案题目: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亚洲传统音乐,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亚洲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京剧初中音乐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京剧》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京剧的行当、表演动作的程式和伴奏乐器。
2. 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1. 京剧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的理解和运用。
2. 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鉴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1. 教师播放京剧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三、京剧常识:1.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2. 京剧的表演动作程式:亮相、台步、手势等。
3. 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锣鼓等。
四、欣赏京剧唱段:1. 《贵妃醉酒》(旦角唱段)2. 《沙家浜》(生角唱段)3. 《铡美案》(净角唱段)五、学唱京剧:1. 教师选择一段简单易懂的京剧唱段,如《唱脸谱》。
2.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学。
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深入学习京剧的艺术特征:1. 唱:京剧的唱腔特点,如西皮、二黄等。
2. 念:京剧的念白特点,如韵白、散白等。
3. 做:京剧的表演动作程式,如亮相、台步等。
4. 打:京剧的武打场面,如空手道、剑术等。
三、欣赏京剧表演:1. 教师播放京剧表演视频,如《梨园春》。
2. 学生观察、分析京剧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艺术特征。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自选一段京剧唱段进行学习。
2. 学生上台展示,互相评价、交流。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音乐教案-京剧

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了解和学习京剧音乐,使学生了解京剧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了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学习京剧音乐中的基本节奏、旋律和音律。
3.分析和欣赏京剧音乐中融合的戏剧特色。
4.学习和演唱京剧中常见的唱腔和曲调。
三、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京剧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和特色。
2.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京剧音乐中的戏剧性。
3.学生能够辨别并演唱京剧中常见的唱腔和曲调。
四、教学方法1.讲解和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听觉训练:通过听京剧音乐,让学生感受京剧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律。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模仿和演唱京剧中的唱腔和曲调。
4.欣赏和评价:学生听取他人的演唱,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的由来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步骤二:了解京剧音乐(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京剧表演中的音乐元素和特点。
2.教师讲解京剧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的乐器、音律、节奏和旋律。
步骤三:欣赏京剧音乐(30分钟)1.教师播放京剧音乐,让学生用耳朵感受京剧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律。
2.学生分组合作,欣赏和分析京剧音乐中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学习京剧的唱腔和曲调(40分钟)1.教师示范京剧中常见的唱腔和曲调,并解释其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合作,模仿并演唱京剧中的唱腔和曲调。
3.学生进行小组间比赛,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3.学生演唱京剧唱腔和曲调的准确度和表达能力。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历史,了解京剧的基本构成和表演特点,掌握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姿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京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京剧的唱腔、表演动作;•能够用流畅的语言介绍和评价京剧,提高能力;•小组合作,展示自己学习和锻炼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教授以下内容:•京剧的起源和历史;•京剧的基本构成和表演特点;•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姿势。
三、教学过程1. 通过故事了解京剧的起源•老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猜测京剧的起源;•老师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并进行展示。
2. 京剧的基本唱腔•老师现场演唱京剧常用的唱腔,让学生听觉体验,并传授唱腔的基本知识,如音调、节奏等;•学生跟唱,磨练嗓音和节奏感。
3. 京剧的表演姿势•老师演示京剧基本的表演姿势和动作;•学生模仿,在老师的指导下,磨练表演技巧。
4. 组合表演•小组合作,选择一幕经典京剧台词,进行排练表演;•进行练习,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每个小组进行展示,体验表演氛围。
四、教具准备•京剧的音频材料;•京剧的视频材料;•电子黑板;•PPT课件。
五、教学评价通过该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京剧的起源和历史;•熟悉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姿势;•创造合理的展示形式,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参与小组合作,锻炼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通过课程展示和学生平时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随时修正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介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实用能力。
初中音乐京剧模板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艺术特点和行当分类,培养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通过对京剧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2. 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1. 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和分类。
2. 京剧中的音乐和表演技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京剧片段、图片、视频等)。
2. 京剧脸谱、服饰图片。
3. 京剧音乐CD。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京剧《空城计》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为什么叫“京剧”?二、新课导入1. 介绍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讲解京剧的艺术特点,如唱、念、做、打。
三、学习京剧脸谱1. 展示京剧脸谱图片,讲解脸谱的象征意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欣赏京剧脸谱,了解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性格。
四、总结本节课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对京剧的认识。
2.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京剧的相关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京剧的问题。
2. 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京剧资料。
二、学习京剧唱腔1. 播放京剧唱腔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的韵味。
2. 讲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如高亢、激昂、婉转等。
三、学习京剧表演技巧1. 展示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表演技巧。
2. 讲解京剧表演中的“做”、“打”技巧。
四、实践环节1. 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京剧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表演。
五、总结本节课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观看一场京剧演出,并写一篇观后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京剧的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京剧的了解程度。
音乐课京剧微课教案

音乐课京剧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渊源、表演特点、音乐特色等;2.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京剧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2.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3.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2.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京剧音乐,让学生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好奇心。
2.了解京剧(10分钟)。
通过简短的讲解和图片资料展示,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以及京剧的表演特点和音乐特色。
3.学习京剧唱腔(2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唱腔,包括“起腔”、“托腔”、“顶腔”等,然后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跟唱学习。
4.学习表演技巧(2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包括身段、眼神、手势等,然后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模仿学习。
5.小组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京剧唱段,进行分组练习,老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学生。
6.展示表演(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7.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京剧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京剧。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自行选择一段京剧唱腔或表演段落,进行练习和准备,下节课进行个人表演展示。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唱腔和表演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进行基本的介绍和练习,对于京剧的深入学习还需要学生自行进行拓展和实践。
希望学生能够在家继续进行练习和学习,对京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京剧》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

《京剧》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之美——京剧》。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分类;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动作;欣赏经典京剧选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京剧的基本唱腔和动作的学习。
重点:了解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分类;欣赏经典京剧选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京剧脸谱、戏服、光盘、音响设备。
学具:小锣、小鼓、手绢、扇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戏服,以京剧唱腔和动作表演一段节目,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京剧起源和特点(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京剧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特点,让幼儿初步了解京剧。
3. 京剧角色分类(5分钟)教师展示京剧脸谱,让幼儿分辨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4. 学习京剧基本唱腔和动作(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习京剧的基本唱腔和动作,如唱、念、做、打等。
5. 欣赏经典京剧选段(5分钟)播放经典京剧选段,让幼儿感受京剧的魅力。
6.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京剧表演,教师指导幼儿的唱腔和动作。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京剧的起源、特点、角色分类。
2. 京剧基本唱腔和动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一段京剧表演。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唱腔和动作的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京剧表演,深入了解京剧文化。
鼓励家长参与,共同传承民族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京剧基本唱腔和动作的学习。
2. 实践情景引入。
3. 作业设计。
一、京剧基本唱腔和动作的学习(1)教学策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京剧的基本唱腔和动作,教师应采用分解教学、循序渐进的方法。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京剧》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京剧》教案标题: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京剧》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史和特点;2.认识和学习京剧的音乐元素和表演技巧;3.学唱《洪湖赤卫队》、《评剧张志新》等京剧曲目;4.培养幼儿对京剧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案提前准备;2.多媒体设备和音响设备;3.京剧音乐CD;4.图书馆、网络或书籍中的《京剧》相关资料;5.教具:京剧脸谱、扇子、彩带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向幼儿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简单解释京剧的特点和分类;3.展示京剧脸谱,让幼儿猜测不同脸谱代表的角色性格和特征。
第二步:欣赏与感受(30分钟)1.播放京剧音乐CD,让幼儿听一段京剧音乐,让他们感受京剧音乐的独特韵律和气势;2.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京剧的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等元素;3.给幼儿发放彩带、扇子等道具,让他们自由使用这些道具,模仿京剧中的动作与表情。
第三步:学习京剧曲目(40分钟)1.选取一些简单易学的京剧曲目,如《洪湖赤卫队》、《评剧张志新》等;2.播放这些京剧曲目的音乐,向幼儿教授歌词和歌曲节奏;3.进行歌曲排练,可以分组或全班合唱,让幼儿通过唱歌来感受京剧的表演艺术。
第四步:学习表演技巧(30分钟)1.教授幼儿一些京剧基本的表演技巧,如各种手势、腿法、眼神等;2.通过图片、视频或身体示范,让幼儿模仿这些表演技巧;3.分组让幼儿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学到的京剧表演技巧。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1.通过小组表演,让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2.组织幼儿展示学习成果,将学过的京剧曲目和表演技巧呈现给家长或其他班级;3.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幼儿分享他们对京剧的理解和感受。
四、巩固延伸:1.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和欣赏京剧,并推荐一些与京剧相关的书籍或电影;2.组织京剧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3.布置一些与京剧相关的美术和手工作品,如绘制脸谱、制作京剧服饰等。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

高中音乐教案:京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京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京剧的起源与发展2.京剧的艺术特点3.京剧的经典剧目及人物4.京剧的欣赏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经典剧目。
2.教学难点:京剧的表演技巧、唱腔特点及人物塑造。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对京剧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1)介绍京剧的起源与发展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在多种地方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艺人们的加工、提炼、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
(2)讲解京剧的艺术特点京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唱、念、做、打、舞。
其中,唱腔优美,富有表现力;念白清晰,富有韵味;做功严谨,形象生动;打斗精彩,富有技巧;舞蹈优美,富有创意。
(3)介绍京剧的经典剧目及人物京剧有众多经典剧目,如《长生殿》、《红楼梦》、《霸王别姬》等。
这些剧目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如诸葛亮、曹操、孙悟空等,均为人们所熟知。
3.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京剧的艺术特点,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角色扮演:挑选一段京剧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京剧的魅力。
4.实践操作(1)学唱京剧唱段:教唱一段简单的京剧唱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特点。
(2)学做京剧动作:教授一些简单的京剧动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表演技巧。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欣赏一部京剧,分析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因初次接触京剧,动作不够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课后组织学生参观京剧博物馆,了解京剧的历史文化。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主题:探索传统文化——京剧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了解京剧的基本构成要素。
3. 能够识别京剧中的主要角色类型。
4. 能够欣赏京剧的音乐表现形式。
5. 能够演唱京剧中的经典曲目。
二、教学过程:1. 介绍京剧(1)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讲解京剧的特点,如划分角色、唱腔、表演手法等。
(3)播放京剧片段,引导学生聆听、观察,初步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2. 认识京剧的基本构成要素(1)角色:引导学生识别京剧中的主要角色类型,如花旦、青衣、老生、丑角等。
(2)唱腔: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如平嗓、高嗓、腔调等。
(3)旦角与花旦:分别介绍旦角和花旦的特点和代表性角色。
(4)行当:讲解京剧中的行当系统,引导学生了解行当的作用。
(5)道具和服装: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京剧的道具和服装,引导学生认识其特点和作用。
3. 欣赏京剧音乐(1)播放京剧音乐片段,示范学生如何聆听京剧音乐,包括乐曲的节奏、音调、音色等。
(2)引导学生分析京剧音乐的特点,如韵律优美、独具特色等。
4. 学唱京剧经典曲目(1)选择一两首经典京剧曲目,如《霸王别姬》、《赵氏孤儿》等。
(2)播放京剧曲目的原唱版本,引导学生跟唱,学习唱腔技巧。
(3)分组合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配合,练习和演唱京剧曲目。
5. 结束与总结(1)总结京剧的特点和表演艺术魅力。
(2)鼓励学生对京剧保持兴趣,并鼓励他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京剧。
三、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音频设备2. 京剧起源与发展的PPT或视频资源3. 京剧片段和音乐片段4. 京剧道具和服装的图片或视频资源5. 经典京剧曲目的原唱版本音频资源。
初中音乐 京剧教案

初中音乐京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行当、表演动作的程式和京剧的伴奏乐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体验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提高他们鉴赏京剧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京剧的基本知识。
2. 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1. 京剧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
2. 京剧的伴奏乐器。
四、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2. 导入:介绍京剧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内容:a. 京剧的行当:生、旦、净、末、丑。
b. 京剧的表演动作程式:亮相、台步、手势等。
c. 京剧的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锣鼓等。
d. 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4. 教学方法:a. 引导学生参与和感受:让学生观看京剧片段,感受京剧的魅力。
b. 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通过观察京剧表演,分析京剧的艺术特征,归纳京剧的基本知识。
c.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京剧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
5. 课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京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辨出京剧的行当,了解京剧的表演动作程式和伴奏乐器。
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提高了他们鉴赏京剧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京剧的伴奏乐器和表演动作程式的讲解还需更加详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音乐现代京剧教案

高中音乐现代京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教材《现代京剧》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表演形式、经典唱段等。
重点学习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剧目的唱段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学会欣赏现代京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现代京剧的唱段和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代京剧的唱腔、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经典唱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
学具:京剧脸谱、道具、服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经典唱段,引导学生感受现代京剧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2)分析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
3. 实践教学:(1)教授现代京剧的基本唱腔。
(2)示范现代京剧的表演技巧。
(3)分组练习,让学生模仿表演现代京剧的经典唱段。
4. 例题讲解:(1)播放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经典唱段。
(2)分析唱段的旋律、节奏、表演技巧。
(3)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由选择现代京剧的经典唱段进行练习。
(2)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现代京剧2. 内容:(1)现代京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
(2)现代京剧的经典唱段。
(3)现代京剧的表演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个现代京剧经典唱段进行学唱。
(2)分析唱段的旋律、节奏、表演技巧。
2. 答案:(1)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京剧的艺术魅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音乐现代京剧教案

高中音乐现代京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教材《现代京剧》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现代京剧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经典唱段以及现代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重点学习《红灯记》、《沙家浜》等经典剧目的选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京剧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经典唱段,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代京剧的韵律、唱腔、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现代京剧的艺术特点、经典唱段的学习与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教学光盘。
学具:京剧脸谱、戏服、乐器(如京胡、月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现代京剧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红灯记》选段为例,分析唱腔、表演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现代京剧的基本知识。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练习唱段,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发音、韵律和表演动作。
5.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让学生穿上戏服,扮演角色,进行情景再现,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
7.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京剧的艺术价值。
六、板书设计1. 现代京剧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2. 经典唱段:《红灯记》、《沙家浜》3. 唱腔、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红灯记》选段,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京剧的唱腔、表演技巧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现代京剧演出,了解京剧的流派,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京剧社团,培养京剧特长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是一节以京剧念白《报灯名》为学习内容的一年级音乐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内容,我力求遵循“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听、说、看、模仿、表演等音乐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表演的特征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
(二)理论依据1、“推进京剧进音乐课堂”相关文件指出:京剧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应该面向试点学校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习一点基本的戏曲知识,听懂、学唱一些经典的唱段,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感受京剧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由衷的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艺术感到自豪。
2、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京剧的学习同样以此为依据,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京剧,在亲身参与聆听、模仿、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京剧艺术。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灯官报灯名》这个唱段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
是京剧丑角的一段念白(京白)。
讲述的是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巧施妙计教育宋仁宗认母的故事。
丑行的人物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性格开朗、乐观,从扮相到表演滑稽幽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这段念白里包含了很多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典故,非常生动有趣,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很好素材。
教师主要选择张继宝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知恩图报的道理。
京剧中的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韵律化的“韵白”,一种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接近于生活语言的“京白”。
《报灯名》是一段经典京白,内容通俗,语音、语调接近生活,很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读起来铿锵悦耳,比较易于一年级学生学习。
所以这一内容编排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作为学习和了解京剧的起点,非常恰当。
(二)学生情况分析优势:1、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对于了解不多的京剧学习会很有热情。
2、一年级学生喜欢模仿表演,喜欢幽默滑稽的人物,所以在参与表演的活动中也会表现得很积极。
3、讲故事,听故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而本唱段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无疑符合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困难:1、现在的孩子对于“京剧”是比较陌生的,甚至有的学生连听都没有听说过,造成了学习的距离感。
2、传统唱段《灯官报灯名》包含了很多传统典故,其中一些内容学生不太熟悉,会形成唱段学习的障碍。
另外,这个唱段中有很多学生不认识的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唱念词是有困难的。
3、学唱京剧唱段的过程中,由于丑行念白的咬字和腔调与生活语言不一样,所以对于初次接触京剧的学生来说会有难度。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课前预习,扫清生字。
2、对比聆听,自主发现。
3、教师引导,知识传授。
4、对比发现,总结特点。
5、口传心授,重点指导。
6、观看视频,模仿表演。
7、结合故事,渗透美德。
(四)技术准备1、制作课件,激发兴趣。
2、请教专家,准确示范。
3、学习资料,丰富知识。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这个唱段中出现了很多一年级学生不认识的字,所以给学生准备了带拼音的唱词。
课前将唱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其主要目的是扫清识字障碍,为学生在本课时更好的学习唱段、感受京白的韵味做好铺垫。
2、请学生课前和家长交流对京剧有哪些了解。
主要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唱段前对京剧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3、教师为了深入理解这个唱段,可以充分利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预先的学习。
例如:了解《打龙袍》的整个剧情和《灯官报灯名》中的典故。
为了唱好唱段,可以借助相关的音频及视频资料进行学习。
4、我校有一位出身于京剧世家的老师,可以对任课教师进行京剧专业上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唱段《报灯名》,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
2、通过了解《报灯名》中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感受京剧中蕴含着传统文化。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京剧中的“丑行”和京剧念白中“京白”的特点。
2、学习唱段《报灯名》并进行简单的模仿表演。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观察课件、观看视频,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行的相关知识;通过聆听逐步熟悉唱段内容,并在反复聆听对比中体会京白特点;通过教师示范和观看视频让学生学习念白并模仿表演;通过讲解历史故事,渗透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学说《灯官报灯名》,体会京白的韵味和丑行表演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用京白的语音腔调学说《报灯名》并进行模仿表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先请学生谈一谈对京剧有哪些了解,而后告诉学生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在京剧表演中有很多人物角色,可以分成四大类。
也叫四大行当。
分别是生旦净丑。
【设计意图:其一,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比较亲切自然,易于学生接受;其二,通过谈话,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
】2、出示课件,讲解知识。
教师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个行当的人物扮相最幽默、滑稽?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丑行的人物角色最幽默。
这时再请学生说一说理由,学生会说因为他们的脸谱很有意思,画着一个白块。
顺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开始为学生介绍丑行的相关知识。
如:丑行俗称小花脸,丑角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
这白粉的块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方行的,元宝形的,倒元宝形的,有枣核形的,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
“丑”在京剧中扮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像渔夫,农夫,书童,乞丐、灯官儿等等,但是他们的性格都是滑稽活泼,乐观热情的。
丑行还可以分成文丑和武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丑行的特点,为学生积累一些京剧知识,给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3、分析体会,丑行作用。
了解了丑行的特点之后,教师带着学生体会思考这样一句话:“无丑不成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从这句话中深刻感受到,虽然丑行所扮演角色都是一些小人物,但是他们在京剧表演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没有好坏之分、高低之分,只是他们塑造表现的角色不一样。
在提高对丑行的认识之后,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唱段:1、初次听赏,了解京剧中的念白。
请学生初步听赏唱段《报灯名》,边听边体会京剧中的念白与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
通过认真聆听,学生能够听出念白有节奏、音调也和平时说话不一样。
这时教师为学生介绍京剧念白的相关知识。
由于《报灯名》属于念白中的京白,所以还要为学生介绍京白的特点。
【设计意图:从聆听入手,在听中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
先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进行提升,利于学生理解京剧念白的概念。
】2、再次聆听,感受京白,熟悉唱段内容。
教师请学生再次听赏,边听边感受京白的韵味,同时还要仔细听,灯官报了哪些和数字有关的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老师请学生比一比谁最聪明,记得最多,记得最准。
学生通过仔细聆听,很快的就复述出了和数字相关的十种灯。
【设计意图:每一遍聆听,都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而且还要巩固对前一个问题的认识。
】3、学习前半部分内容(和数字相关的十个灯)。
(1)请学生先完整读一遍这十个灯,而后请学生听老师报灯,在聆听过程中听出有些字发生了力度、语调、长短的变化。
当学生发现不同后,请他们进行总结,并尝试练习。
经过练习,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京白的独特韵味。
之后,进行师生接龙练习,在师生接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唱词,还进一步体会出了京白亲切、自然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对比聆听中发现不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京剧念白的理解。
有趣的接龙练习则有效的巩固了所学内容。
】【效果分析: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十个灯,也能在对比聆听中找到京白的特点。
但对于京剧中比较特殊的字音把握不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并练习。
】(2)观看表演,模仿动作。
请学生观看京剧演员的表演,认真观察演员的动作,边看边进行模仿。
之后请学生两人一组练一练,找找丑角表演的感觉。
练习好之后,请一个同学进行模仿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丑行的认识。
】【效果分析:集体模仿表演时,学生积极性较高。
但分组练习表演时,初次接触京剧的学生还是有些羞涩,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逐渐找到了一点京剧表演的感觉。
尤其是上台展示表演的学生更加充满了自信。
】4、学习后半部分内容。
(1)首先请学生听赏后面的唱段,边听边找出有哪些人物灯?学生通过聆听会找到吕布、貂婵、董卓、昭君、张继保等几个人物。
这时教师为学生讲述张继保的故事,请学生从故事中找到张继保为什么会被雷打死的原因。
学生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中不仅知道了做人不能忘恩负义,要孝顺父母,还懂得了京剧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都在传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加深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识。
】【效果分析:学生们听故事时特别认真,教室里安静得都能听见心跳。
听到悲愤处时,有的孩子皱起了眉头,有的孩子则噙满泪花。
此时的我深深感到:学生们受到触动了,他们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孝顺父母、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当我告诉他们京剧中还有很多传扬美德故事时,他们由衷地感叹学习京剧太有意义了。
】(2)请学生先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试着报一报后面的灯。
之后,请学生在教师范读中自主发现哪些字音和平时说话的字音不一样。
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找到了京剧中一些字音的不同,并进行练习。
之后,请学生重点聆听、体会两个京剧演员特别强调的字(亭、关)。
为了说的更准确,还可以请学生边说边画线条,这样会更加形象。
【设计意图:在聆听中找特点,唱出京剧的味道,培养学生细心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
】(3)再次听赏,模仿表演。
请生观看京剧演员的表演,找一找表演时除了加入了手的动作,还有哪些动作。
通过观看、模仿,学生体会出丑角演员的表演是很灵活多样的,不仅有手,还有头、身体、、袖子、步伐的动作。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几个简单的动作,例如屈膝、晃头等。
【设计意图:在观察、体验中加深对京剧表演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模仿表演能力。
】(4)请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练习报灯名,要求能够边说边表演。
(5)请学生进行展示。
为了使学生表演起来更幽默丰趣,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灯官的帽子,并为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妆:在鼻梁眼窝处涂上白色粉块。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最后的展示。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表演热情,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反馈评价。
】(三)总结学习收获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通过学习有很多收获,他们不仅学会一个唱段《报灯名》,还了解了一些京剧丑行的知识,还懂得了京剧故事中的一些做人道理,收获真不小。
最后,老师送给学生一首自创的总结了京剧丑行特点的童谣结束本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