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六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六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第6章1、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2、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

3、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陆羽的《茶经》的刊行为标志,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4、茶文化之所以在唐代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除了与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与佛教发展有关2)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关3)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4)还与唐代贡茶的兴起和中唐以后的皇朝禁酒政策有关。

5、从五代至宋辽金时期,是茶文化的拓展期。

6、宋辽金时期,是中国茶文化承上启下的时代。

7、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8、试举出5种以茶叶产地的山川名胜为主题而命名的茶叶。

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井冈翠绿”、“苍山雪绿”等。

9、试举出5种以茶叶的形状而命名的茶叶。

如“碧螺春”、“瓜片”、“雀舌”、“银针”、“松针”等。

10、茶叶以加工方式可分为基本茶和再加工茶。

11、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12、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

13、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做多的一类茶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叶品种。

14、茶的功能有哪些?茶是一种营养剂;茶能降低胆固醇;茶能净化血液;茶能减肥;茶可以治疗便秘;茶能解酒防醉;喝茶可以促进食欲;有效去除有害自由基与抗衰老之功能;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抑制细胞突变及防癌15、像脂肪、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甚难溶于水中,这些物质经冲泡并非全部溶于茶汤中。

16、多元酚类及维生素会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改变其成分及含量。

17、愈是好茶咖啡因含量愈多。

18、茶叶几乎是在发芽的同时,就已开始形成咖啡因。

从发芽到第一次采摘时,所采下的第一片和第二片叶子所含咖啡因的量最高;相对地,发芽晚的的叶子,咖啡因的含量也会依序减少。

19、愈是高级的茶单宁含量愈多。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七章思考题(期末复习)关于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的期末复习题,以及各章节思考题,附有答案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第7章1、名词解释:民俗、饮食民俗、年节、餐制民俗,又称俗、风俗、习俗、民风、风尚、风俗习惯等。

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

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

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

2、民俗与官方仪礼的联系及区别有哪些?区别是民俗乃民间风俗;官方仪礼为规范和行文制度化的礼俗。

联系是官方的文化通过向民间推行,往往也可逐渐形成民间传承餐制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的风俗,这是文化自上而下的渗透;民间文化的上行,最为明显的是官方“成文法”的拟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民间的“习惯法”为基础的。

3、中国食俗一般包括食俗等内容。

4、若按民族成分来认识,中国食俗可以有等类别。

5、年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天文历法2、生产与生活习俗3、重大历史事件4、个人、家庭或家族类庆日习俗关于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的期末复习题,以及各章节思考题,附有答案6、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

南北朝以后,逐渐传播到全国,为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沿至今。

7、端午节时在8、端午节俗中的两项最主要活动是9是中国历史第一美食,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艺术特型食品,是文化积淀最丰富的食品。

10、粽子定型伊始就是11、吃粽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12、端午时,民人午时饮少许酒,将余下的涂抹儿童面额耳鼻,并挥酒于床间,以避虫毒。

13、14、重阳节,现各地仍有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食蟹等风俗。

15、全国多数地区祭灶用16、年节食俗的文化特征有哪些?1.多元复合:人数众多,涉及社会各层面2.崇祖好祀:以祈上苍的保佑与神灵的庇护3.讲求功利: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4.异乎寻常:各家饮食生活水平所能达到的较高或最高水准;人们的心态和举动。

[精品]饮食文化思考题

[精品]饮食文化思考题

[精品]饮食文化思考题1、据中讲,“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这是楚汉之争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所说的话。

刘邦对此大加赞赏,于是派兵攻取敖仓,使得战局得到了扭转。

A、《东周列国志》B、《论语》C、《史记》D、《战国策》答案:《史记》2、“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

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

”是对祖国饮食文化所作的精辟论述。

A、蔡元培B、孙中山C、林语堂D、郭沫若答案:孙中山3、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美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很早就明确、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

先秦典籍一书的《本味篇》,集中地论述了“味”的道理。

A、《论语》B、《左传》C、《孟子》D、《吕氏春秋》答案:D4、《食猪肉》中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描写的是后人传颂九百年的名肴“”。

A、东坡肉B、红烧狮子头C、红烧肉D、梅菜扣肉答案:东坡肉5、关于饮食的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见于一书中。

A、《楚辞》B、《离骚》C、《山鬼》D、《论语》答案:《论语》6、涮羊肉是北京传统名菜。

涮羊肉历史悠久,公元17世纪,清代宫廷冬季膳单上就有关于羊肉火锅的记载。

据清代徐珂的载:(京师)“人民无分教内教外,均以涮羊肉为快。

”A、《中国菜谱》B、《随园食单》C、《船菜花酒蝴蝶会》D、《清稗类钞》答案:《清稗类钞》7、清蒸武昌鱼是湖北名菜。

武昌鱼原泛指武昌(今鄂州)的鱼,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

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发表后,使武昌鱼驰名中外。

武昌鱼现特指鄂州市梁子湖等地所产的。

A、长春鳊B、三角鲂C、团头鲂D、胖头鱼答案:团头鲂8、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的悠久历史了。

A、4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2000年左右D、1500年左右答案:4000年左右9、是广西名吃,入选南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饮食文化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饮食文化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一、多选题1. 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形成的、受传统、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文化体现。

对于饮食文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A. 饮食习惯与食品消费行为B. 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化C. 社会风俗与宗教信仰D. 地理环境与气候禀赋E. 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个国家的饮食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A. 法国B. 意大利C. 中国D. 印度参考答案:C. 中国3. 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以下内容与饮食文化相关的是:A. 食谱和烹饪技艺B. 餐桌礼仪和饮食习惯C. 食品产地和食物安全D. 饮食与健康E. 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 以上都是二、问答题1. 饮食文化为什么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答案: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文化载体,它体现了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还体现了当地人们对食物的烹饪技艺、餐桌礼仪以及对食品产地和食物安全的关注。

通过研究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演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而加深对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参考答案: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地理、民族、气候、宗教等。

历史因素使饮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传统美食。

地理和气候因素影响了当地的农业、渔业和畜牧业,从而塑造了地方特色的食材和烹饪技艺。

民族和宗教信仰也对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印度的素食文化和中东地区的清真食品。

此外,现代社会的全球化和信息交流也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影响,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触到各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食物和饮食习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五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五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第5章1、按原材料可将酒分为粮食酒、果酒、代粮酒3类。

•2、目前,按照生产工艺可将酒分为酿造酒、蒸馏酒和配制酒3类。

3、按香型不同可将酒分为哪几种香型的酒?酱香型酒、浓香型酒、清香型酒、米香型酒、其他香型酒4、关于酒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1. 猿猴造酒说2. 仪狄酿酒3. 杜康造酒说•4、酿酒始于黄帝时期5、“昔者,帝女令仪狄做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出自谁作的什么著作?汉代刘向的《战国策·魏策二》6、酒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启蒙期: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成长期:夏王朝到秦王朝•成熟期:秦王朝到北宋•提高期:北宋到1840年的晚清时期•变革期:1840年到现在7、经过全国评酒会评出的级别最高的白酒是酒和酒。

酒是指获得金质奖章的国家名酒;酒是指获得银质奖章的国家优质酒。

8、白酒中的名酒是按香型评定的。

9、茅台酒是酱香型的白酒,五粮液是浓香型的白酒。

10、黄酒是我国的主要酒种。

11、试列举2~3例著名的黄酒。

绍兴酒、浙江花雕酒、龙岩沉缸酒、状元红、上海老酒、绍兴加饭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江西九江封缸酒、山东即墨老酒12、酒器可以分为哪几类?青铜器、漆器和瓷器13、简述如何鉴别酒的真假?1、看包装2、检查瓶盖3、转酒瓶4、闻香辨味5、酒暖生气6、油滴沉底14、《史记》云“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首次提及“酒人”。

15、中国历代酒人似可粗略区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分级,可谓三等九品。

16、李白、陶渊明是上上品酒人的典型代表。

17、名词解释:酒礼、酬、酢、旅酬、行酒、侍饮、酒道、酒令、匾、对•酒礼是饮酒的礼仪、礼节,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做“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做“酢”;•客人之间也可相互敬酒,叫做“旅酬”。

食品化学思考题—第七章色素

食品化学思考题—第七章色素

第七章色素与着色剂1.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苋菜红 B.花青素 C.血红素 D.红曲色素2.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胭脂红 B.类胡萝卜素 C.叶绿素 D.叶黄素3.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β-胡萝卜素 B.血红素 C.花青素 D.红曲素4.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α-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柠檬黄 D.胭脂红5.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γ-胡萝卜素 B.花青素 C.血红素 D.柠檬黄6. 下列天然色素中属于多酚类衍生物的是( ) A、花青素B、血红素C、红曲色素D、虫胶色素7. 既是水溶性,又是多酚类色素的是()A、花青素、黄酮素B、花青素、血红素C、血红素、黄酮素D、类胡萝卜素、黄酮素8. 下列色素中属于水溶性色素的是( ) A 叶绿素 B 红曲色素 C 花青素D类胡萝卜素9. 下列基团有助色功能的是()A、—NO2 B、—CHO C、—NH2 D、—C=O10. 分子中含有一个生色基的物质,吸收波长为200~400nm是()A有色B无色C紫色D黄绿色11.叶绿a、叶绿b的主要区别是在3位碳上所接的基因不同,即( )。

A、叶绿a 接的是-CHO,叶绿b 接提-CH3B、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HOC、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OOHD、叶绿a 接的是-COOH,叶绿b 接的是-CH312.为了提高绿色蔬菜的色泽稳定性,采用下列的()处理可以改善加工蔬菜的色泽品质。

A 加入一些有机酸B 加入一些锌离子C 增加水分活度D 乳酸菌发酵13.在腌制肉的过程中,为了使肉颜色好看,应加入( ) A、NaNO3 B、NaNO2 C、Nacl D、NaHCO314.在有亚硝酸盐存在时,腌肉制品生成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为( )A. 绿色B. 鲜红色C. 黄色D. 褐色15.马铃薯、稻米、小麦面粉、芦笋、荸荠等在碱性条件下烹煮而呈黄色,这是由于其类黄酮生成黄色的()型结构。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四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四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第4章1、中国大陆当代流行的饮食风味流派文化表述法有哪几种?迄今流行最广,使用最普泛,也最为科学准确的表述法是哪种?•一、“帮”的传统表述法二、“以地名菜”法的广泛流行三、“系”说种种“以地名菜”成为迄今流行最广,使用最普泛,也最为科学准确的菜肴区域风格特征表述法2、以“帮”名菜大约起于清末民初,并一直广泛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仍在行业中习惯使用。

3、“以地名菜”表述法,也是一个最宜与世界饮食文化接轨的表述法。

4、“菜系”一词出现于何时?20世纪70年代中叶5、关于“菜系”代表性的观点有哪几点?6、“菜系”问题论争的实质是。

7、名词解释:风味流派8、风味流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是饮食风味流派形成的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地理环境和气候物产的差异2、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3、历史变迁和政治形势的影响4、权威倡导和群众喜爱的促成5、文化气质和美学风格的熏陶6、烹调工艺和筵宴铺排的升华——内因9、传统上对产品特色的认识最终归结到“味”字上。

10、味是划分风味流派最主要的依据。

11、简述饮食风味流派的划分方法。

12、鲁菜主要由济南菜和胶东菜组成,宋代后就成为“北食”的代表。

13、试列举2~3例典型的鲁菜。

•1、糖醋黄河鲤鱼——济南•百年老店江泉楼•2、橘子大虾——胶东•3、德州扒鸡——山东德州•4、坛儿肉——济南5、九转大肠——济南14、川菜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是中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风味流派,以成都、重庆两地菜肴为代表。

15、苏菜主要由淮扬、南京、苏锡、徐海四个地方风味组成。

16、粤菜主要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

17、“三蛇龙虎凤大会”是粤菜中的一道大菜,历来被民间视为招待贵宾的极品菜。

18、浙江菜由杭州、宁波、绍兴和温州4个地方流派组成。

19、湘菜以湖南菜菜为代表。

20、闽菜由福州、闽南、闽西三路菜组成。

21、福州菜流行于闽东、闽中、闽北地区;闽南菜则广传于厦门、泉州、漳州、闽南金三角;闽西菜则盛行于闽西客家地区,极富乡土气息。

中外饮食文化思考题总汇

中外饮食文化思考题总汇

第一讲:1 .什么是饮食?什么是饮食文化?1.吃喝。

指饮料和食品。

2.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

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2.饮食文化主要研究哪些内容?1饮食的习俗;2所研究对象的饮食类型;3食物的烹饪方式;4饮食的习惯;5所研究对象对食物的喜好等等。

3.为什么人们在食物选择上表现出不同喜好或个性?影响食物选择的是人们对食物的喜好而非某种特定的宏量营养素食物的选择主要以其口味、价格和便利性为基础,健康和品种起辅助作用。

4.阐述文化个体在饮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文化个体是饮食文化发明创造的源泉。

(2)文化个体是饮食文化传承的载体。

(3)文化个体是饮食文化传播与接受的关键性因素。

5.试分析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个体三要素渚B是制约性因素。

任何一种饮食文化特指都是三者互动的结果,而三者所起的作用也不是同一的。

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发展状况下,各要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完全不同。

第二讲1.试述人类饮食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

环境对饮食文化只是起到限制和开发的作用,并不起任何决定作用。

每一环境区内都可能存在不止一个类型的文化,甚至在一类文化内部也出现文化的多元性。

2.简述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世界烹饪的三大风味体系:中国风味、法国风味、土耳其风味。

中国: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主要表现为以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我国成为烹饪王国的主要原因不是五花八门菜肴的名字,而是"味"。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是中国菜肴的最大特色,也是成为烹饪王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外饮食文化思考题汇总

中外饮食文化思考题汇总

1.什么是饮食?什么是饮食文化?(1)饮食的基本含义:在《现在汉语词典》里,饮食的义项有两个:一是名词性的,指“吃的和喝的东西”,强调的是名称;一个是动词性的,指“吃东西和喝东西”,强调的是动作。

在英文中,饮食的概念可以有以下表达方法:“food and drink”意即“吃的和喝的东西”;“diet”意即“通常所持的食物”,也可以指“日常的膳食”;“bite and sup”则是指“吃东西和喝东西”。

从这些有关“饮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饮食”一词的基本语言学含义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吃喝的东西或吃喝的动作。

但我们深究起来,“饮食”就变得复杂了,饮食如果仅仅是吃饱喝足,为什么在吃饱喝足的同时,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为什么一种食物对一个地方的人来说是天赐美味,而对另一个地方的人来说则敬而远之,甚至有的地方是避之不及呢?有人为吃什么而苦恼,而有人却为吃不饱而烦恼。

饮食本身是本能的,而吃什么,如何吃,在哪里吃,则体现出不同族群的不同特点,体现出文化性。

其功用包括满足生理需要、满足心理需要以及满足社交需要。

人对饮食的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2)饮食文化: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的饮食行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了种种届于本群体的特色,反过来这些特色也成为了特定群体的文化标识——与其他群体的不同之处。

当以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作为人类文化研究对象时,其饮食行为自然也就成为了文化研究基本内容之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常常将与人类饮食活动相关的诸事项称之为“饮食文化”,但是,“文化”定义的复杂性使得要寻找一个能令大家都接受的,关于“饮食文化”的定义显得颇为困难。

应该注意的是,饮食文化的研究分析一般是以特定的群体为对象而展开的,空泛的讨论“人类饮食文化”通常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一、选择题1.茶的故乡在(B)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2. 《茶经》的作者是(A)A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A槚B蔎C茗D荈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A深度发酵B萎凋C揉捻、D干燥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A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

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

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

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品质最好的产于(A)A福建安溪县B福建福鼎C福建崇安D福建政和18.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芽茶和黄大芽茶。

黄茶属于部分发酵类,制作方法与绿茶相似,具有绿茶的特点。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二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二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第2章1、“文化圈”的理论,是德(国家)人种学家首先提出的。

2、名词解释: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中国文化圈、汉文化圈、饮食文化圈文化圈具有一定文化差异的地理区域中华文化圈是指在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形成的文化群体。

汉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构建并以汉字为文化载体的区域的统称,又称为儒家文化圈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最主要的)、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3、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综合文献和考古成果认为,东周时代大约存在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七个文化圈”。

4、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

5、中华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有哪些?(1)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努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本地区的语言文字。

6、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发生、发展、整合的不断运动,17~18世纪,中国域内大致形成了哪些饮食文化圈?一、东北饮食文化圈二、京津饮食文化圈三、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四、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五、东南饮食文化圈六、中北饮食文化圈七、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圈八、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圈九、西南饮食文化圈十、西北饮食文化圈十一、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十二、素食文化圈7、“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示意图”表示的意义有哪些?第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是一个以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为基本地域空间,以域内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众为创造与承载主体的人类饮食文化区位性历史存在。

第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由12个子属文化圈,即相对独立、彼此依存的次文化区位构成;无论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这个母圈,还是各次文化区位的子圈,其饮食文化形态及其内涵,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是有条件的历史存在第三,每个子圈不应当被简单理解为其所代表的次文化区位实际地理阈值是360o的绝对圆的形态;各次文化区位圆周轨迹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以外的部分采取虚线表述,既表明“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的现实地域分野,同时也表明中华饮食文化作为一种传播能力很强的文化不受政区地理界限限制的历史存在与现实影响。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篇一:2010年10月自考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ss=txt>中国饮食文化试题课程代码:0098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a.帮口 c.道口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a.三大类 c.七大类b.五大类 d.九大类b.菜系 d.风派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a.唐代 c.元代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a.陶器使用 c.海盐调味b.以火熟食 d.燔谷成熟 b.宋代 d.明代.《酉阳杂俎》 c.《四民月令》b.《齐民要术》 d.《本草经集注》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a.酒水为主 c.热菜为主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a.淮扬菜 c.粤菜b.鲁菜 d.川菜 b.点心为主 d.冷菜为主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颁布于() a.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b.东周时期 d.两汉时期9.中国不同的节日饮不同的酒,饮菊花酒的习俗是在() a.清明节 c.七夕节b.端午节 d.重阳节10.到藏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向客人敬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a.烤茶 c.酥油茶11.中国的茶神是() a.陆羽 c.裴汶12.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 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b.赵佶 d.卢仝 b.擂茶 d.盖碗茶13.饮食消费者性格开朗、活泼、易变,用餐时情绪比较强烈,讲究用餐的气氛、环境和服务的是() a.胆汁质的消费者 c.黏液质的消费者b.多血质的消费者 d.抑郁质的消费者14.中国古代有“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吉礼指的是() a.宾客之事 c.冠婚之事b.祭祀之事 d.军旅之事15.沂蒙山区一带在送聘礼或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有的两样礼物是喜糖和() a.喜火烧 c.枣子b.鸳鸯肉 d.饺子16.标志明清时期人情小说的问世,也使得饮食描写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的作品是() a.《红楼梦》 c.《金瓶梅》b.《西游记》 d.《喻世名言》17.不同宗教在饮食方面的特点不同,其中服气、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文化特点源于() a.佛教 c.伊斯兰教b.道教 d.基督教18.对于新科进士,唐宋时代都按例赐宴,称为() a.“恩荣宴”c.“曲江宴”b.“谢师宴” d.“闻喜宴”19.根据食物原料的属性,《医心方》将原料分为() a.寒温平三类c.寒温热三类b.热寒平三类 d.热凉平三类20.在二十一世纪,下列哪项食物功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a.为生存提供营养 c.视觉欣赏b.饱口福 d.保健功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饮食与健康思考题PPT课件

饮食与健康思考题PPT课件
• 3. 现代营养学中,为什么提倡高钾低钠的饮食结构?
可降血压保护血管。 吃得太咸,容易引起高血压,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
• 4. 硒为什么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的作用?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2020/10/13
6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3
3
• 思考题:
• 1. 如何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应结合其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情况进行。动 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率高于植物蛋白,在各种烹调方法中,采用长时间的煎、炸等, 会破坏部分氨基酸,并影响消化吸收。
• 2. 有人认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在每日的膳食中,只吃 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 3.低聚糖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1)能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生长,双歧杆菌能在肠粘膜表面形成一个生物屏障,抵 御多种致病因素的侵害,保证了肠道正常微生物的平衡; (2)能激活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可促进合成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帮助消化吸收; (4)可以降解亚硝酸胺等致癌物的前体,有防癌抗癌作用; (5)能抵抗体内的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具有延缓衰老之功能。
引起营养失调,如果摄入糖类过少,引起血糖过低,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 2.有人说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与吸收,所以是无用的,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膳食纤维是否吃得越多越好?
防治中老年人便秘;有利于减肥;预防直肠癌、结肠癌;预防痔疮;降低血脂; 改善糖尿病症;改善口腔及牙齿的功能;防治胆结石症;预防妇女乳腺癌 (1)干扰微量元素的吸收;(2)腹胀;(3)会使某些病情加重

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国粹”的是以下哪一项?A. 京剧B. 中国画C. 中华烹饪D. 中国书法答案:C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A. 川菜B. 鲁菜C. 粤菜D. 闽菜答案:D3. “满汉全席”起源于哪个朝代?A. 清朝B. 明朝C. 元朝D. 宋朝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的传统饮品?A. 茶B. 酒C. 咖啡D. 豆浆答案:C5.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哪个特点?A. 节俭B. 精细C. 粗犷D. 随意答案:B6.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五味”?A. 酸B. 甜C. 苦D. 辣答案:D7.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有“南米北面”的说法,这主要是指?A. 饮食口味B. 饮食原料C. 饮食习俗D. 饮食烹饪方法答案:B8. “八大菜系”中,以清淡、鲜美著称的是以下哪一项?A. 川菜B. 粤菜C. 鲁菜D. 苏菜答案:B9.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餐具?A. 筷子B. 刀叉C. 碗D. 盘答案:B10.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哪个方面?A. 饮食的重要性B. 饮食的多样性C. 饮食的地域性D. 饮食的社交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因素对饮食的影响较大?A. 地理环境B. 气候条件C. 经济发展D. 宗教信仰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烹饪技法?A. 炒B. 炖C. 蒸D. 烤答案:ABCD13.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传统小吃?A. 北京烤鸭B. 四川火锅C. 广东早茶D. 上海小笼包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食品?A. 春节的饺子B. 端午节的粽子C. 中秋节的月饼D. 元宵节的汤圆答案:ABCD15.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酒类?A. 茅台酒B. 五粮液C. 绍兴黄酒D. 张裕葡萄酒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一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一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一章思考题(期末复习)第1章1、人之初,饮食是生存本能的需要。

当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时,先民们的饮食方式和一般的动物无异,寻觅一切可以充饥的动物和植物,直接生食。

后世把这种饮食状态称为“有巢氏茹毛饮血”。

在饮食文化史上,这是史前的蒙昧时期。

2、中国很多史书中都记载有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中的饮食状态。

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记载:“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3、东汉时期的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饥即求食,饱弃其余。

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4、茹毛饮血的生活,常吃生肉,先民们的寿命一般都较短。

为了让生肉便于食用和消化,有巢氏还发明了“脍”和“捣”的肉类处理方法。

5、“脍”就是指用石刀把肉割成薄片食用;“捣”是指用石锤把肉捣松散食用。

这种饮食方法一直延续到了周代。

6、“周八珍”中的“鱼脍”(生鱼片)和“捣珍(松捣牛肉)即是此种饮食方法的体现。

7、有巢氏还发明了“脯”和鲊”的肉食保存处理法。

8、中国历史上,燧人氏教民熟食的传说广为传颂,一些历史典籍中也有记载。

9、《周礼》中说:“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10、人类最早使用的火是被称作“天火”的自然火。

11、只有当人类懂得制造火之后,先民们才真正进入到饮食的熟食阶段。

12、商丘的后人们尊称圣人为“燧人氏”。

?13、燧人氏不仅开创了饮食文明的新纪元,同时也创造了以“石烹”为标志的一系列烹饪方法。

这些主要方法有:炮、煲、炙、烙、焙、奥。

这些方法,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4、“炮”是指用火来直接烤果子、肉、鱼等食物;“煲”是指用泥裹果子和肉类之后再进行烧烤;“炙”是指把肉割成小片串起来烧烤;“烙”是指用烧红的石子把食物烫熟;“焙”是指指先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熟;;“奥”是指将石器盛上水,把食物放在水里再移到火上煮。

15、伏羲氏对饮食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伏羲氏首创烹饪教民结网渔猎,发展远古畜牧业16、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是中国史书上记载最多、流传最广的传说。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三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三章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第三章思考题(期末复习)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也包括前两章及以后各章。

第3章1、名词解释:饮食文化层、外食饮食文化层: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不同的社会层次外食:外食,指人们在市场上完成的日常饮食行为。

外食大众化的程度,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2、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大致有果腹层、小康层、富家层、贵族层、宫廷层五个基本的饮食文化层次。

3、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饮食文化层次的内容有哪些?4、各饮食文化层之间的关系如何?A.饮食文化的五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B.第一层次的存在是其它四个层次存在的前提C.层次越高,食者群越小 D. 层次越高,食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越高 E.层次越高,则愈能更多地反映饮食文化的文化特征F.各层次交互影响,高层次对低层次的辐射作用大于低层次对高层次的影响5、果腹层由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其中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城镇贫民,以及其他贫困者,是“文化特征”最少(多、少)的一个层次。

6、果腹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最基础的层次,基本水准在“果腹线”上下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纯生理需求,谈不上文化创造7、?城镇一般市民、农村中小地主、下级胥吏,及经济、政治地位相应的其他民众是小康层的重要构成类群,是小康层的典型代表。

8、普通市民的饮食生活有哪些特点?①食品质朴可口②食品制作简便易行③市民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风俗演变和历史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9、?富家层是中国饮食文化中较为活跃的层次。

10、?食客是富家层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11、最能反映贵族层饮食文化特征的,莫过于“?日日年节,筵宴相连、灯红酒绿无有绝期”的饮食了。

12、孔子的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根本支点,就是一个“仁”字。

13、孔府筵宴常年不断,大致可分为第一等、第二等和日常家餐三大类。

14、衍圣公府的饮食生活有哪些特点?15、宫廷层是中国饮食史上的最高文化层次,是以御膳为重心和代表的一个饮食文化层面。

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四大菜系不包括以下哪个?A. 川菜B. 鲁菜C. 粤菜D. 苏菜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日本料理的特点?A. 清淡B. 油腻C. 精致D. 季节性答案:B3. 法国料理中,以下哪种食材不是其代表性的?A. 蜗牛B. 鹅肝C. 寿司D. 奶酪答案:C4. 印度料理中,哪种香料使用最为广泛?A. 辣椒B. 咖喱C. 姜D. 肉桂答案:B5. 意大利面中,最经典的是哪一种?A. 通心粉B. 意大利细面C. 宽面D. 蝴蝶面答案:B6. 墨西哥菜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其传统食物?A. 玉米饼B. 烤肉C. 寿司D. 辣椒答案:C7. 以下哪种饮品不是英国的传统饮品?A. 茶B. 啤酒C. 咖啡D. 威士忌答案:C8. 以下哪种食物不是韩国料理的代表?A. 泡菜B. 拌饭C. 寿司D. 烤肉答案:C9. 以下哪种烹饪方式不是中国菜的烹饪方式?A. 炒B. 煮C. 烤D. 蒸答案:C10. 美国的传统快餐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其代表?A. 汉堡B. 热狗C. 披萨D. 炸鸡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的八大菜系包括: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____。

答案:徽菜2. 日本料理中,寿司的制作离不开的主要食材是____。

答案:米饭3. 法国料理中,____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甜点之一。

答案:马卡龙4. 印度料理中,____是其最具特色的烹饪方式。

答案:咖喱5. 意大利面中,____是其最具代表性的酱料。

答案:番茄酱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案: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包括:注重色、香、味、形的统一;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炒、炖、蒸、煮、炸等;注重食物的养生保健功能。

2. 描述一下日本料理的烹饪理念。

答案:日本料理的烹饪理念强调食材的自然风味,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烹饪手法简洁,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

绿色食品概论复习思考题

绿色食品概论复习思考题

绿色食品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叫绿色食品?2.绿色食品标志怎么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绿色食品的标志为绿色正圆形图案,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与蓓蕾,标志的寓意为保护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正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3.什么原因促使绿色食品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增收有害物质残留土壤、生态恶化水土流失能源溃乏物种消失4.国内与绿色食品类似的食品有哪些?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

国内:无公害农产品安全、优质、卫生食品中国有机转换食品中国有机食品5.绿色食品应具备哪些条件?AA级和A级绿色食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⑴产品或生产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⑵种植、饲养、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1/10⑶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⑴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NY/T391规定标准的产地。

⑶按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

⑷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⑸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6.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哪些的区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对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差异内在品质的差异:无公害食品仅强调安全,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绿色食品强调安全、优质、营养。

消费对象的差异:无公害食品针对百姓。

动作方式的区别:无公害食品依靠政府推动,是强制性行为,绿色食品则依靠政府引导,是推荐性行为。

知识产权的区别:无公害食品仅是一种质量标识,绿色食品则是产品商标,具有专用的知识产权。

7.绿色食品允许使用哪些农家肥?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泥肥饼肥8.绿色食品产地大气评价因子有哪些?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微粒TPS、氟化物。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绪论思考题(期末复习)

饮食文化与绿色生活绪论思考题(期末复习)

绪论思考题1、饮食包括饮食原料的加工生产、制成的产品和对饮食品的消费——吃与喝三个部分。

2、关于文化的定义,100多年来各国学者从符号学、规范性等多种角度提出了200余种不尽相同的看法。

3、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先后给文化下了两个经典性的定义,都是含义很宽泛的“大文化”的概念。

4、“文化”一词在我国历史上,用来指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行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5、将“文化”的各种解释归纳起来,则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6、名词解释: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饮食文化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制度。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饮食文化是关于人类(或一个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等的学问。

7、人类的食事活动包括食生产、食生活、食事象、食思想和食惯制一些内容。

8、人类食事或与之相关的各种行为、现象,称之为食事象;人们的食认识、知识、观念、理论,称之为食思想;习惯、风俗、传统等,称之为食惯制。

9、食生产、食生活和食事象三个基本的物质性基点决定了某一具体人群或民族饮食文化的坚实架构;而精神领域的习俗、传统、心理、思想等诸范畴则组成它的血肉。

10、饮食文化说起来似乎是无形的,实际是有形的,而且是无价的。

11、总的说来,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上,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是迟滞落后的的。

12、简述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方面有不断发展的“吃”的文化,另一方面却是相对落后的研究和关于饮食文化研究很少的记录文字留世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

关于饮食生活与烹调技艺的文字记载,一般说来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流于文人墨客浮泛粗陋的游戏之笔,难以按实求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不要随便改动文档格式,以免丢失内容!
第7章
1、名词解释:民俗、饮食民俗、年节、餐制
•民俗,又称俗、风俗、习俗、民风、风尚、风俗习惯等。

民俗是民间社会生活中传承文化事象的总称。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民族世
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象。

•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
风俗、食俗。

•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

•餐制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2、民俗与官方仪礼的联系及区别有哪些?
•区别是民俗乃民间风俗;
•官方仪礼为规范和行文制度化的礼俗。

•联系是官方的文化通过向民间推行,往往也可逐渐形成民间传承的风俗,这是文化自上而下的渗透;民间文化的上行,最为明显的是官
方“成文法”的拟定,大多数情况下,是以民间的“习惯法”为基础的。

3、中国食俗一般包括年节食俗、居家日常食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内容。

4、若按民族成分来认识,中国食俗可以有汉族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类别。

5、年节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天文历法
•2、生产与生活习俗
•3、重大历史事件
•4、个人、家庭或家族类庆日习俗
6、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

南北朝以后,屈原一说由楚地逐渐传播到全国,为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沿至今。

7、端午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

8、端午节俗中的两项最主要活动是裹粽食粽和龙舟竞渡
9、粽子是中国历史第一美食,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艺术特型食品,是文化积淀最丰富的食品。

10、粽子定型伊始就是北黍南糯。

11、吃粽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12、端午时,民人午时饮少许雄黄酒,将余下的涂抹儿童面额耳鼻,并挥酒于床间,以避虫毒。

13、赏月、吃月饼、瓜果、“摸秋”、“送瓜”是各地中秋节流行的习俗。

14、重阳节,现各地仍有登高、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食蟹等风俗。

15、全国多数地区祭灶用灶糖,其他祭品则因地而异。

16、年节食俗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 1.多元复合:人数众多,涉及社会各层面
• 2.崇祖好祀:以祈上苍的保佑与神灵的庇护
• 3.讲求功利: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
• 4.异乎寻常:
各家饮食生活水平所能达到的较高或最高水准;
人们的心态和举动。

• 5.区域差异:不同地区、民族有独特的饮食文化
• 6.功能显著:显著的社会功能
17、上古时期人们采用的是二餐制。

18、周代贵族们开始采用三餐制。

19、大约到了汉代代,一日三餐的习惯渐为民间所采用。

20、直至今日,总体上看,一日三餐食制仍是中国人日常饮食的主流。

21、我国古今的食物结构各是什么样的?这种变化对于现代绿色生活产生什
么影响?为了适应现代健康的绿色生活应建立怎样的食物结构?
•汉族传统的食物结构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果,外加少量的肉食。

•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些少数民族则是以肉食为主食。

•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谷食多、肉食少的食物结构。

•不过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肉食比重已明显增加。

22、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23、宗教信仰食俗的特性表现在哪六个方面?
•群体性、自觉性、忌讳性、神秘性、功利性、复杂性
24、在伊斯兰教食物禁忌中,以禁食禁食猪肉的习俗最为严格,最为普遍。

25、清真是中国穆斯林特有的专用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