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水稻土(Paddy soil,Rice soil)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水稻土
4.侧渗水稻土
:主要分布于丘陵、岗地等缓坡地上。 由于地形微度倾斜,加之心土层质 地粘重,滞水性强,使铁锰被还原 淋失,粘粒被漂洗,使土体变白, 粉砂含量增高,形成漂洗层。土体 构型为A—Ap—E—W—C/Ae— Ap—W—C/Ae—Ape—W—C等
第九章
水稻土
5、 潜育水稻土:
多分布于低丘坡蘼及岗地中下部。地 形部位较淹育水稻土稍低,耕层,犁地层 和渗育层较发育,潴育层未发育,处于淹 育水稻土向潴育水稻土发育的过度阶段 (又称初期潴育水稻土)。剖面构型: A—Ap —P—C
水稻土
二、水稻土剖面的发育与演化
水稻土在人为定向培肥中,经过长 期灌溉、耕作施肥及还原淋溶和氧 化淀积等作用,形成了水稻土上述 特殊的剖面构型。由于水稻土的起 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水耕熟化特点。 其剖面的发育演化途径也不同。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三节.水稻土的分类
一、 1、淹育水稻土:主要分布于丘陵、岗地, 地下水位深,种稻年限又久,处于水稻 土发育早期阶段。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 为A-—Ap—C或A—P—C。剖面特征常 表现为:剖面颜色分化弱,Fe、Mn淋溶 不强,耕层下有比较大的棱柱状结构。
第九章
水稻土
第四节
水稻土的培肥和改良
水稻土遍布全国土壤环境条件复杂, 水稻栽培历史不同,各地区水稻土改良 利用有明显差异。 一、北方水稻土:一年一熟,无霜期短, 易受霜冻、冷寒,有些地区受盐害。在 水分管理上,白天浅灌,提高水温土温; 夜间深灌保温,同时应用熟性肥料,化 肥应早施,防止贪青晚熟。
第九章
施肥和灌溉有利于土壤复盐基,淹水还 原则可加速土壤中盐基的淋失,如施用草木 灰、石灰,沿江淤灌等均可达到复盐基的目 的。 复盐基过程在红壤、黄壤砖红壤等酸性土 壤改种水稻后表现特别明显。这些的土壤后 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一般只要20%。水耕熟化 盐基饱和度大大提高,一般在50%以上。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二节
该层终年积水,长期为水分饱和,处于还 原条件下。高价铁锰被还原为低价,使土 壤呈蓝灰或青灰色。土壤结构发育不明显, 粘重,通气透水差,温度底。 由于潜育层中常含有还原性有毒物质, 如H2S,Fe2+等,对水稻土生长不利。因 此潜育层的有无及出现部位高低,可作为 判断水稻土肥力好坏的一个指标。
第九章
水稻土
二、南方水稻土:
丘陵山区,地下水位深,主要为地表水型 水稻土。水分比较缺乏,应搞好农田基本 建设,保证水源供给。地下水位较高的水 稻田,早春土温底,养分释放慢。同时还 原性物质较多,水稻往往生产不良。应注 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或施用河泥 垫高田面。冬季应冬耕晒埂,促进物质转 化。
第九章
第九章
水稻土
2、冷浸田:
分布于山区,常以冷泉水灌溉。由 于光照短(灌丛杂草遮蔽),土温低, 养分转化慢(有效养分缺少),还原性 物质多,加之土烂泥深,造成水稻低产。 改良措施;1>.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 位;2>.泉水引入山谷水库,温度升高后 再灌;3>.施用热性肥料;4>.增施磷肥。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九章
水稻土
4.4.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十分密切,但不
同的气候带发育的水稻土仍各有不同 的形成特点: 南方:水稻土淹水期长,温度高, 物质转化顺利,发育较好。 北方: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水耕* 化伴有冻融过程 ,水稻土发育较浅。
第九章
水稻土
三、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
1、氧化还原过程:水稻生长期间以还原 态为主,其余时间以氧化态为主。水稻 栽培期间的泡水使土体处于还原状态, 变价元素如Fe、Mn成为低价元素。Fe2+ 常呈灰蓝、灰绿色,土体常呈青灰色。 当排水落干或种麦时,低价元素变高价, 铁锰则氧化淀积下来,呈现锈斑、黑斑 (Mn02)和铁锰结核,水稻根系附近 Fe2+、Mn2+也可氧化淀积呈现锈斑。
第九章
水稻土
3 3. 地形、母质、地下水为主要因
素;不同地形部位,地下水深度不 同,发育的水稻土受到不同影响 。
(1).丘陵岗地及高阶地:地下水较 深,水分来源为地面水或淡灌水,水 分由上向下流动,为地表水型水稻土。
第九章
水稻土
(2).平原低阶地: 地下水位较浅,水分来源除地面水外,还 有地下水,即上下均有补给。土体中水分 上下活动频繁,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现象, 发育成良水型水稻土。 (3).低洼地: 地下水位高,地面上有季节性积水,排水 不畅,土体受地下水影响大,土壤具有明 显的潜育特征,发育成为地下水型水稻土。
内容简介
水稻土的分布和形成
水稻土剖面的发育与演化 水稻土的分类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一节 水稻土的分布和形成
分布:水稻土是长期种植水稻和水耕土影响下
形成的农业土壤。凡生长水稻有一定历史的地 区均有水稻土分布。我国水稻土几乎遍几全国, 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东部从沿海至西部 荒漠绿洲都有分布,属非地带性土壤,面积约 占全国耕地面积五分之一,产量占粮食的50%。 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熟带和熟带地 区。 种植水稻需要水源和一定的光熟条件, 但水稻土有特殊的性状,并非种水稻的土壤就 为水稻土。外国认为水稻土属人工的水成土壤。
第九章
水稻土
二、 犁底层(AP):位于淹育层之下, 紧实粘重,棱块状结构,多横向发育,厚 度10cm左右、有少量锈纹、锈斑,通气透 水差、容重大,非毛管空隙少,具有隔水 防锈作用,防止水分渗漏过快,但如果犁 底层过于紧实、缺乏空隙,则水分渗漏太 慢,营养环境不能更新,防碍作物根系生 长发育。 三、渗育层(P):位于犁底层之下,厚约 10~20cm,土色偏黄或稍带灰色,棱块状结 构,垂直裂缝明显,结构体上可见少量锈 纹、锈斑。该层是灌溉水浸润或淋洗影响 而形成的层次。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九章
水稻土
一、
形成条件
1.与人类生产活动有关:水稻土是水耕熟 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土壤。种稻时期泡 水耕耘、排水烤田、精整田及轮作施肥, 使土壤的肥力、土体中物质转移都有一定 特征。 2.水稻本身作用:水稻土耕层淹水后长期处 于还原状态,以嫌气微生物活动占优势。 耕层的作物处于还原状态,但水稻根系具 有特殊的泌氧能力,使根际周围有氧化区 域(耕层根系附近,Fe2+、Mn2+易被氧化 而显锈纹)。
第九章
水稻土
3、 潜育水稻土: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分布于平原、水网地区的低洼地及 丘陵、岗地的冲谷地上。由于地下水位高,, 土壤长期积水,土体构型为A—G或A—Ap— G 主要特征:整个土体以青灰色为主,锈斑、 锈纹极少,剖面上部即出现明显的潜育层。 土壤粘重、软糊,结构不明显。由于通透性 差,有机质分解和养分有效化困难,应加强 排水,降低底下水位,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
A:淹育层 P:渗育层 G:潜育层 W:潴育层
水稻土的剖面构型
其它类型见下页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二节
水稻土的剖面构型
一、淹育层(A):实际也是耕作层,由于 经常受到淹水耕作影响,土体柔软,淹水 时呈泥浆状,落干后,多成为碎块状,# 粒状,灰暗色或灰色,厚度多为12—18cm。 根孔及裂隙中有锈纹锈班,高产水稻土多 呈鲜艳红棕色,称为“鳝血”,为有机质 与铁的络合物。
第九章
水稻土
二、三源分类法——按土壤起源分 1、自成型(地带性土壤) 2、半水成型(草甸土) 3、水成型(沼泽土)。 又分九个亚类:
第九章
水稻土
红壤性水稻土(黄泥田) 黄棕壤性水稻土(异肝泥田) 紫色土性水稻土(紫泥田) 酸性草甸型水稻土(潮泥田) 中性草甸型水稻土(淤泥田) 石灰性草甸水稻土(黑泥田) 潜育性水稻土(青泥田) 沼泽型水稻土(冷浸田、沤田) 盐啧性水稻土(咸田、咸酸田)
2.有机质积累和分解
水稻土的有机质来源主要是有机肥料,其中包 括绿肥,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嫌气分解,分解慢, 腐殖质形成和转化比较明显。一般随淹水时间 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相应增加。我国水 稻土中有机质含量自北而南有诼渐增高趋势。 在排水和旱作时,有机质分解加快。 一般水稻土的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比相 应的地带性土壤和旱地土壤高,但水稻土中胡 敏酸的芳构化程度却较低。
第九章
水稻土
主要特征:犁底层以下的渗育层承受了 上层缓慢下渗的水分,但土壤水分仍不饱 和,基本处于氧化状态。由于从上部淋溶 下来的铁锰及细粒物质淀积结果,可见微 弱的锈斑、锈纹及沿结核面上的灰色胶膜。 渗育层厚度在20cm以上,棱块状结构。
第九章
水稻土
6.脱潜水稻土:
由潜育水稻土发育而来,经排 水后或使用河泥后使地下水位下降, 向脱潜的方向发展。
水稻土
三、低产水稻土的改良
1、咸酸田(返酸田):主要分布于华南的
沿海,江河入口处,生长的植被为红树林, 耐水,耐盐对硫的选择吸收能力特别强, 因而土壤中的含硫量高。还原状态下,以 H2S存在,对水稻生产毒害。排水后,生产 硫酸盐,土壤酸性强(pH:2—4),Fe、 Mn化合物均被溶解,土壤中磷易被固定。 改良措施;1>.开沟排水,灌溉洗田;2>. 加深耕作层,防止返酸返盐;3>.施用石灰 和磷肥。
3、咸田(盐渍化水稻田):
主要分布于北方灌区,有的是未改 造好的咸田或灌水造成的次生盐啧化。 一般含有相当数量的盐分,加之土壤物 理性状差(土粒分散,质地粘重),影 响水稻产量。 改良措施:1>.加强排水,排盐;2>.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施用有机肥料和石 膏;3>.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九章
水稻土
水稻土同一剖面中,不同层次氧化还原状况还有差
异:。。 。 。。 。
氧化 A P B 还原层 G C B 层:由于 P 层滞水作用,该层水分不 P 层:犁稻层,水分饱和,为还原层 于氧化状态 A 层:水分饱和,为还原层耕层最表层处
饱和,有一定氧化层空隙,为氧化层 还原层 氧化层
第九章
水稻土
第九章
水稻土
2、 潴育水稻土:
为较肥沃的水稻土。土层分化齐全, 土体构型:A—Ap —P—W—C或A— Ap —P—W—G。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丘陵岗地的低滂冲等水耕历史悠久,土 壤熟化度较高。 主要特征:土层深厚,地下水埋深, 1—2米左右,通透性良好,且有明显的 潴育层锈斑、锈纹及铁锰结核较多,一 般养分含量较丰实,土壤肥力较高。如 我省异肝田。
第九章
水稻土
3.粘粒的积累和淋失
水稻土中粘粒补充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灌 溉水和施用塘泥。 粘粒的淋失通过两个途径: 一个垂直淋失,即粘粒沿空隙向下层移动, 因此水稻土下层粘粒较多。 另一途径为田面淋失,特别是在丘陵、山 地、梯田地区,暴雨后如发生串田径流,粘 粒可从田间大量流失。
第九章
水稻土
4. 脱盐基与复盐基
第九章
水稻土
如地势部位较高处,地下水发
生侧渗,有色物质经漂洗形成漂洗层 或白土层(E),呈灰色,有Fe、Mn 结核或锈斑。有机质氮、磷、钾缺乏, 属于低产水稻土。
第九章
水稻土
四、 潴育层(淀积层)(W) 在地下水位较深,排水良好,发育程 度较高的水稻土都有潴育层发育,由 于受地下水和季节性水分的影响,水 分活动频繁,氧化还原过程交替进行, 有多量的锈斑、锈纹及铁锰结核淀积。 粘粒含量也比较高,长期干湿交替, 常形成棱柱状结构。
第九章
水稻土
潴育层在水稻灌水期间,土壤结构 间隙虽然为下渗水流所充满、但结构内部 的小空隙仍封闭着空气,这样水气共存, 可以防止还原性物质聚积,有利于稻根的 伸展。所以深厚的潴育层(40——50cm以 内)是高产水稻土的标志之一,而潴育层 的发育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第九章
水稻土
五、
潜育层(G):群众称青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