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职位表
古代前朝职位表
![古代前朝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0e3fd4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e.png)
古代前朝职位表【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古代前朝职位的分类1.皇室职位2.文武大臣职位3.内官高级太监和宫女职位二、古代皇宫职位表的具体内容1.皇室职位a.皇帝b.太子c.储君2.文武大臣职位a.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b.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c.将军、都统、提督3.内官高级太监和宫女职位a.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b.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c.婕妤、良娣d.美人、良媛e.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f.宝林、司记g.御女、昭训h.采女i.奉仪j.宫女、民女正文古代前朝职位表主要包括皇室职位、文武大臣职位和内官高级太监和宫女职位。
在这些职位中,皇室职位是最高级别的,包括皇帝、太子和储君。
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绝对的权力。
太子是皇帝的儿子,通常被立为储君,即皇位的继承人。
储君在皇帝去世或退位后继位成为新皇帝。
文武大臣职位分为文官和武官。
文官主要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等,他们负责国家的政务、教育、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事务。
武官则主要负责国家的军事事务,包括将军、都统、提督等职位。
这些文武大臣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皇帝决策和治理国家起着重要作用。
内官高级太监和宫女职位主要涉及宫廷事务。
这些职位包括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等。
她们在宫廷中分别负责不同的事务,如管理宫廷女子、陪伴皇帝等。
此外,还有婕妤、良娣、美人、良媛等职位,她们在宫廷中担任各种侍奉皇帝和宫廷女子的职责。
这些内官高级太监和宫女在宫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宫廷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古代前朝职位表反映了古代国家政治体制和宫廷体制的特点,体现了古代国家治理的等级制度和权力分配。
宫斗群官员职位表
![宫斗群官员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8baa25e45ef7ba0d4a733b40.png)
远古尧时期司空——掌管水利、建筑官员后稷——掌管农业官员工师——掌管制做器物官员虞——掌管山泽官员典乐——掌管教育、音乐官员秦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官员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官员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官员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官员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官员武骑常侍——皇帝侍从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骑郎将——统帅骑兵将官,秩比千石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长史——大将军的秘书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国相——相当于太守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
典军校尉是其中之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0e532b25a98271fe910ef9a2.png)
古代官职一览尹史卿宰尉令丞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今昔对比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同“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市长。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丞相、爵、太师、尚书、学士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丞相、爵、太师、尚书、学士](https://img.taocdn.com/s3/m/ebce732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d.png)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丞相、爵、太师、尚书、学士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丞相、爵、太师、尚书、学士【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 指南录 )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古代大臣等级职位表
![古代大臣等级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36962ad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d.png)
《古代大臣等级职位表》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代大臣的等级职位表哟!在古代呀,皇帝下面有好多大臣。
大臣们的等级不一样,做的事情也不一样。
最高等级的大臣叫丞相,他们可厉害了,能帮皇帝出好多主意,管理好多大事。
比如说,国家要打仗啦,丞相就会和皇帝一起商量怎么派兵,怎么打胜仗。
再往下呢,有尚书。
尚书就像是专门管一个方面的大臣,有的管钱,有的管粮食,还有的管军队的装备。
还有御史大夫,他们就像是皇帝的小眼睛,到处看看大臣们有没有好好工作,有没有做坏事。
小朋友们,古代大臣的等级是不是很有趣呀?《古代大臣等级职位表》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古代大臣的等级职位。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还有九卿哟!九卿里面有太常,他是管祭祀和礼仪的。
每次皇帝要举行重要的活动,太常就要忙前忙后,准备好多东西。
还有光禄勋,他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有老师保护我们一样,光禄勋要保证皇帝的安全。
廷尉呢,是管法律的。
如果有人做了坏事,廷尉就要按照法律来惩罚他们。
古代大臣们各有各的职责,一起帮助皇帝管理国家。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有意思吗?《古代大臣等级职位表》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说说古代大臣的等级职位。
古代还有少府,他管着皇帝的私人财产,像金银财宝啦,衣服啦这些。
大司农是管农业的大臣,他要操心老百姓有没有粮食吃,地里的庄稼长得好不好。
卫尉呢,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不让坏人随便进去。
小朋友们,古代大臣的等级职位可多啦,每个大臣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
虽然现在没有这样的等级职位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哟!。
古代 大臣职位
![古代 大臣职位](https://img.taocdn.com/s3/m/59eefd3a31126edb6f1a10eb.png)
大臣职位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古代官员职位表
![古代官员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803d01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b.png)
官员考核制度与方法
考核制度: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主要包括考绩、考察、 御史监察等
考核方法:古代官员考核方法主要包括 逐级考核、分类考核、定期考核等
• 考绩:通过工作成绩、创新能力等方 面对官员进行考核 • 考察:通过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方 面对官员进行考核 • 御史监察:通过监察官员、弹劾腐败 等方面对官员进行考核
• 考试内容:包括经义、诗词、策论等 • 考试等级: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 • 选拔结果:根据考试成绩,选拔进士、举人、秀才等官员
官员选拔: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选拔民间精英
• 选拔过程: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品德的官员 • 选拔范围:选拔范围广泛,包括民间、官场、宗族等
荫补制度与官员选拔
• 文化创新:通过研究古代官员职位表, 可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元素,为现 代文化创新提供借鉴 • 文化传播:通过研究古代官员职位表, 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促进传 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CREATE TOGETOU FOR WATCHING
不同朝代的官员等级制度比较
01 周朝:分为公、卿、大夫、士四个等级 02 秦朝:实行二十等爵制,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03 汉朝:沿用秦朝制度,增设王、侯、公、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04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将官员分为九品,品级与官职相互对应 05 隋唐以后:主要分为京官、地方官、军队三大系统
• 逐级考核: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进行 考核 • 分类考核:根据不同官职,对官员进 行不同方面的考核 • 定期考核:按照规定时间,对官员进 行定期考核
官员晋升与考核的关系及其影响
关系:官员晋升与考核密切相关,考核结果作为官 员晋升的重要依据
• 晋升依据: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官员政 绩、资历等方面的依据 • 晋升影响:考核结果影响官员的晋升 速度、晋升职位等方面
中国古代大臣品级
![中国古代大臣品级](https://img.taocdn.com/s3/m/e409c20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7.png)
中国古代大臣品级商朝的官制缺乏史料可考。
商、周的官制相对比较简单,秦汉开始完善,至宋时最为繁杂,元以后又趋向简化。
一、商朝官制:商代的国家机构相对简单,基本上由“内服”(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和“外服”(内服以外的地方)组成。
内服官吏有:尹——大致相当于后代的丞相,如商汤时的伊尹;卜、巫、史——是神职官吏,其地位及作用十分重要;宰、臣——都是宫廷官员,管理宫廷事务。
外服官吏主要是诸侯,诸侯有自己的统治机构,但相对更为简单,而且更多的是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诸子、功臣等。
但商代的诸侯未形成等级制。
二、西周官制:师、保——管理工作朝廷事务。
如姜子牙曾为武王师,号称“师尚父”;太宰——管理宫廷事务,相当于内务总管,因与天子十分接近,权力不断扩大;任人——执掌政务的官员;准夫——执掌司法的官员;牧——管理民事;三事大夫——即司徒、司马、司空,分别管理农业生产、军事、建筑;司寇——主管刑法的官吏;太史——负责记事和写史的官吏;太祝、卜、宰等——均为神职官员;司射——执掌畜牧事务的官吏;司田——执掌农业事务的官吏;虎贲——负责保卫天子安全,相当于御前侍卫;趣马——负责管理马匹的官吏;膳夫——负责管理宫廷饮食的官吏;三、春秋官制:春秋时期的官制等级开始比较明显,而且是世袭制。
各诸侯国的官吏分为卿、大夫、士三个大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上、中、下三级,成为三等九级。
卿、大夫、士都要经过国君的任命程序才算数。
受封之人多是根据爵位的高低授以不同的官职,各国重要的官职都由卿爵担任。
由于爵位可以世袭,这样官职也形成了世袭。
到了春秋后期,世官制才开始发生动摇。
中原各国的官名多沿用西周时的官名:司徒——治民之官;司马——治军之官;司空——掌管土地、建筑的官吏;司寇——掌管刑法的官吏。
如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
在诸治事官之上,一般会一人总领全国大政,各国名称不同,有称“太宰”,有称“上卿”,有称“相”。
太史——掌书记典籍;宗伯、宗人——掌祭祀;祝、巫、卜人——均为掌占卜的神职人员;乐官——掌音乐;寺人——侍奉国君左右,相当于后世的太监总管,但不一定用阉人。
古代武官职位表
![古代武官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c1690da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1.png)
古代武官职位表古代文、武官职由高到底排列: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
(武)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武)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武)副将。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
(武)参将。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游击。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
(武)都司。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武)城门领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
(武)守备。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省知州。
(武)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
(武)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武)部千总。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
(武)把总。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
(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
(武)外委千总。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武)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
(武)外委把总。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武)额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完整版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eb95b93033d4b14e852468fa.png)
北京军区司令
掌銮仪卫事大臣
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
局长
从一品
正国级减
文职京官
各部尚书
国务院副总理兼部长
少师、少傅、少保
人大、政协的副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
政治局委员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
察长
郡王、国公、各总督
武职京官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
京市公安局长
中国古代官职品级一览表
我国古代官员的品级分“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之别,不
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另附部分官职古 今对照。
古代官品
现代级别
官别
清代部分官职
相当现代职务
正一品
正国级
文职京官
宰相
国务院总理
太师、太傅、太保
人大、政协的正职
殿阁大学士
政治局常委
太尉、司徒、司空
武职京官
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文职外官
县丞、士县丞
副县长、自治县副县长
各使司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外府经 历、州学正、县教谕
武职外官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副科级
文职京官
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 薄
文职外官
布政使司照磨、盐运使司知事、府、 州、县训导
武职京官
八品典仪、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 骁骑尉
正九品
股级
文职京官
武职外官
指挥使、参将、城守尉
从三品
副部级减
文职京官
鸿胪寺卿
外交部部长
太府寺卿
农业部部长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卫尉寺卿、少 府寺卿、御史大夫、诸卫羽林、国子 监、秘书监、殿中监、少府监、将作 监
古代文武官职一览表
![古代文武官职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c7927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7.png)
古代文武官职一览表
在古代的中国,文武官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被用于管理各种事务并保持国家的稳定。
以下是古代文武官职一览表。
一、文官
1. 太师:掌管教育事务,担任君王的师傅。
2. 太傅:担任皇帝的师傅,掌管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事务。
3. 太保:掌管皇族的教育和事务,担任国家的重要顾问。
4. 太子太保:担任皇子的师傅,掌管教育和管理事务。
5. 宰相:掌管国家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事务,是皇帝的重要顾问和决策者。
6. 内阁学士:为皇帝解决日常事务、起草法令并颁布政令的官员。
7. 贡禹:掌管天文和历法,为皇帝排定节庆、颁布颂词。
8. 太常:负责宗教仪式和祭祀事务,监管礼仪和典章制度。
9. 大理寺卿:担任司法部门的首席,掌管司法、审判和律法事务。
二、武官
1. 大将军:统率国家的军队并担任战争的总指挥,因其威望与地位通常是皇帝的亲信大臣,常常自动放权。
2. 辅国将军:担任文官官员的军事助手,协助文官处理政务。
3. 骑都尉:担任军队的管理者,管理马匹、军需等事宜。
4. 中郎将:担任皇帝的近卫军事官员,负责安保和保护皇帝的人身安
全。
5. 大都督:担任特定地区的军事统帅,负责保卫边境和打击叛乱。
6. 司隶校尉:担任文官巡边的军事协助官,负责监督文官协调军队。
7. 护军校尉:担任皇帝的专属卫士,为皇帝提供安保服务。
8. 陵前府尹:担任皇陵陵前的警卫,负责守卫皇陵和景区安保。
以上是古代文武官职的一些代表性职务,它们在社会建设和国家管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古代官职对照表
![古代官职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2da0ed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8.png)
转运使
关官员等 员等
地方贸易长官
-
-
地方教育长官
-
-
地方工程建设长官
-司使
贸易相关官员等
员等
教育相关 教育相关官
-
教育相关官员等
官员等 员等
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相 工程建设相关官
-
相关官员
关官员等 员等
等
军机大臣
御史 大夫
太尉
治粟 内史
御史大夫 太尉(初期)
御史台官员等 (御史大夫职 能有所变化)
兵部尚书等 (与秦朝太尉 职能有所不 同)
治粟内史(沿秦 户部尚书、太
制)等
府寺卿等
监察机构 官员等
枢密使
财政相关 机构官员 等
监察机构官 监察机构官员等
员等
军机大臣等(参 兵部尚书等
与军事决策)
财政相关机 财政相关机构官 构官员等 员等
典客(沿秦制)
典客
鸿胪寺卿等
等
外交相关 机构官员 等
外交相关机 外交相关机构官 构官员等 员等
教育相关
教育相关机 教育相关机构官
-
-
国子监祭酒 机构官员
构官员等 员等
等
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相
工程建设相关机
-
-
将作大匠等 相关机构 关机构官员
构官员等
官员等 等
天文历法长官(中 央)
最高行政长官(地 方)
地方监察长官
钦天监官员等 天文历法
-
-
(隶属太史局 相关机构 钦天监监正 钦天监监正
等机构)
官员等
州刺史、郡守、 节度使、观察
郡守
知州
县令
使
文言文常见官职名
![文言文常见官职名](https://img.taocdn.com/s3/m/c3313a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d.png)
文言文常见官职名
以下是一些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官职名,以及他们的现代职务对应关系:
1. 太守: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 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
3.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4. 太尉: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 越骑校尉: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 尚书令:上承君主,下接百官,是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官员。
11.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首相。
12.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于丞相,主要负责监察工作,相当于现代的审计长或监察长。
古代地方官员职位表
![古代地方官员职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daebcb8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e.png)
古代地方官员职位表中国古代地方官员职位表:一、太守1、太尉:主管国家礼仪典礼事务的官职,其中尤以审理君主举行之礼典、管理钱帛物囤状况最为重要,其次为地方侗礼和大臣会宴上的仪仗队长。
2、太傅:以协助太仆官政,负责全省联络吩咐行政机关,以保证官吏的协调配合和准时进行官禄等职分。
3、太祝:有宣礼仪的监视以及管理诸神庙的职能。
4、太师:在太僕、太保及太尉服务之外,另有掌管军队及管窥内政机关事务、担负宣讲诗词义理,活跃学术等重要职责。
二、尹1、尹:在太官服役下,担任统治地方政务的职分,如审理大臣等级请愿,吩咐巡抚道塞、处理郡县人事担任监视制定地方政策,给与国土清廉当。
2、邑尹:负责郡县实施部署、查验及管理工程政策,以及检举役民行为的官分。
3、尚书:礼部、书部的中央官吏,负责收集官员议案以及指示财政事务,批审边塞用兵事宜,担负廉明实治的业绩。
三、司马1、司马:担任中央联络审理掌管机门事务的官分,主要职责包含惩处有关行例而非应不而应范例、活跃学术议论、检查机门事宜、颁布处分无辜冤枉者。
2、司寇:担负惩办制惩行例、保护官员之任务,记录宰相提议,搜查强盗,洗涤穷暴之恶徒以及暗示军队,管理国家领土之业绩。
3、司空:主管水利及军国健全的官分,活跃抗旱耕作、清淤运河,负责补偿民众受損,率领建筑大都江山时代及爱民多走劳计划等等。
四、吏部1、长吏:掌管官部书报、明书机门,以侦察官吏作为,须代主管监督财政国务事宜,廉洁政府及洗涤穷暴之冤案。
2、参军:担负统领军人、遣兵空尽,督办军队运输,设法背书订节等官分。
3、给事:担任驿铃官职,负责接收、传达政府发出之书报,守卫景仁大门,以及全国经营法则,查核官员办事作为。
五、司徒1、司徒:负责帮忙太尉管理并发放国家官禄,检举省官执行宪绂、担当设法传递政府派遣,常远严把人事界面,以令国家政令正统多久。
2、邊長:以掌管国家安防专营,分派国土勤卫事宜,督办哨所、管理恶猎以及护送使者出入等官分。
古代《通鉴》官职表
![古代《通鉴》官职表](https://img.taocdn.com/s3/m/5605bc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0.png)
古代《通鉴》官职表(1)秘书长(主簿)低级军官(军校)宫殿执法监察官(殿中侍御史)皇族事务总监(特里衮)宫廷储藏部(太府寺)国家财政部(计司)渤海(东北地区)军团国家官员资格考试院代理院长(权同知贡举)外交部对外联络司司长(引进使)皇家武器装备库副总监(弓箭库使)皇家仪仗管理局仪仗司副司长(仪鸾副使)司令(军使)西宫廷仪容总监(西上閤门使)全国最高武装部队司令(太尉)东宫廷仪容总监(东上閤门使)司令部秘书长(节度掌书记)军区法官(节度推官)农业督导官(劝农使)封禅礼仪研究官(详定仪注官)仪仗队督导官(导卫使)单独赦免(曲赦)编修总监(监修)祭祀礼仪官(奉礼郎)远征军司令官(招讨使)各地进京办事处(进奏院)办事处官员(进奏官)皇家祭祀礼仪部礼仪司司长(同判太常礼院)国库(府库)皇家物资储藏库香料分库总监(监香药库)盐税司政务执行长官(榷盐院判官)国家物资储备总库(左藏库)首都安全司(皇城司)历史研讨官(检讨官)行政区法官资政殿顾问官(资政殿学士)国家畜牧交通部(太仆少卿)资政殿总顾问官(资政殿大学士)地方司法总监(诸路提点刑狱官)文明殿顾问官(文明殿学士)皇家侍卫军步兵总指挥官(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宦官(高班内品)文化局局长(文学)国库左库总监警备总司令(都大巡检)教育部礼仪司官员(礼官)作战司令(兵马使)宫廷储藏部物资处理署(杂卖场)德才兼备正直无私(贤良方正)前导官(奏侍使)国家天文台(司天)皇家贵族(横帐)国家天文台台长(司天监)西京洛阳国家器械制造局西京洛阳分局总监(西京作坊使)皇家宫廷供应部副部长(少府少监)宫殿侍从官(殿直)(2)外宾接待部副部长(礼宾副使)龙图阁顾问官(龙图阁待制)陪同官员(馆伴使)物资运输管理署(转运司)皇家生活记录(起居注)接待人员(接伴使)国家专卖局(榷利)皇家生活记录办公室(起居院)皇家生活记录办公室主任(起居郎事)司法官(都官)教育局局长(助教)副校长(判学)中央军步兵总部宪兵司令(步军都虞候)东宫门随从官(东上閤门使)军队总监督官(都监)军团指挥官(兵马部署)国家官员考核部司长(考功郎中)皇家饮食处处长(崇禄卿)监察院最高长官(御史大夫)皇家音乐舞蹈团(教坊)国家信访司(鼓司、登闻鼓院)国家信访审查院(登闻院、登闻检院)国家财政总监部部长(三司使)国家财政总监部副总监(三司副使)国家财政总监部代理部长(权三司使)农业督导执行官(劝农判官)副院长(仆)副院长助理(丞)各司司长(郎)主管财政预算(判度支)国务院六部门(六卿)五金矿产司司长(金部郎中)左部落副司令(左厢副使)国务院院长(令)茶叶食盐专卖局(制置茶盐)中央挂职武官(三班借职)警察局长(尉)政府秘书长(簿)户籍税务处处长(司户)人事部考核司(吏部铨)公务员(流外)皇宫膳食总监(尚食使)宫廷内庭宦官(内供奉官)保安司令(同提总诸州巡检捕盗事)有声望的老年人(父老)随驾财政总监(随驾三司使)国家财政总监部盐铁司司长(盐铁判官)最高法院代理院长(权判大理寺)首都开封市市政府(南衙)中央特派员(安抚使者)军事参议(参军)户籍税务处参议(司户参军)首都卫戍部队皇家卫队忠佐军团步骑兵总司令(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3)威虎军团军官(军头)陵园总监(陵使)皇宫事务南院总监(宣徽南院使)皇家祭祀礼仪部祭祀司司长(太常寺太祝)洛阳皇家园林总监(洛苑使)宫廷御厨总监(御厨使)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副总指挥官(枢密副使)内殿随从武官(内殿崇班)督察(走马承受)军团宪兵司令(都虞候)留守长官总部执行官(判留司)国防部武器装备司挂职副司长(库部员外郎)牌位(神主)低级军官(小校)国有农田司挂职副司长(屯田员外郎)皇宫警备司令(大内都部署)警备司令(都巡检使)酒类专卖(榷酤)太子太师(荣誉官名,无实权)驻军司令(巡检)大军排阵总监督官(排阵都监)最高指挥部(行营)助理官(佐官)宫廷内务部宦官总管(内侍都知)宫廷宦官(内侍)皇家祭祀礼仪部(太常寺)宫廷内务部宦官副总管(内侍都副知)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挂职总指挥官(佥署枢密院事)皇宫事务北院总监(宣徽北院使)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内务司司长(枢密都承旨)秘书官(孔目官)建筑部水利司司长(水部郎中)人事部职称司司长(司封郎中)最高法院代理院长(判大理寺)皇家最高机要秘书院文学讨论官(翰林侍读)皇家最高机要秘书院文学讨论官(翰林侍读学士)军团总司令(都钤辖)皇家最高机要秘书院(翰林)教授(学官)中央军驻军指挥官(驻泊部署)指挥部(部署)驻军指挥官(钤辖)祭祀典礼总监(大礼使)中央政府副总监察官(御史中丞)人事部部长(南院枢密使)中央军驻军总指挥(驻泊都部署)副总指挥(副都部署)皇家祭祀礼仪部部长(太常卿)安抚副专员(安抚副使)国防部部长(兵部尚书)国家信访院(登闻院)宫廷内务部亲信宦官副总管(入内副都知)(4)征剿招安司令(两路捉贼招安使)国家马匹管理部(群牧司)国家马匹管理部总监(制置使)国家马匹管理部总监(群牧制置使)总部军官(牙校)盟约档案库(盟府)人事部功勋审核司挂职副司长国防部部长(北院枢密使)沿边安抚专员(缘边安抚使)安抚专员(安抚使)人事部副部长(南院侍郎)监察院副院长(御史中丞)皇家最高机要秘书长(翰林学士承旨)皇家仪仗队仪仗用马总监(崇仪使)国家财政总监部(三司)对外贸易处(榷场)皇家最高机要秘书官(翰林学士)执行官(行事官)皇帝诏书撰写官(知制诰)特派专员(安抚使)国家事务讨论官(常参官)政务审议院副院长(门下侍郎)宰相(平章事)国防部政务司司长(兵部郎中)契丹军团、奚军团、汉军团、渤海军团总司令(四军都指挥使司四军都指挥使)总督(详衮)民兵(强壮)家图书校对总监(校书郎)龙图阁顾问官(龙图阁直学士)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顾问官(枢密直学士)政务审议院院长(侍中)国防部挂职副部长(兵部员外郎)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总指挥官(知枢密院事)封禅典礼总监(封禅经度制置使)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总指挥官(枢密使)国家历史馆官员(直史馆)皇家图书总监助理(秘书丞)皇家图书校对官(秘书省正字)国家财政总监部物资出纳总监署(三司都催欠司)物资运输总监署(转运使)物资运输总监(转运使)司法部狱政司司长(都官郎中)司法部狱政司常务副司长(都官员外郎)行政院院长(中书令)监察院三部门(三院:“台院”:负责监察朝廷官员;“殿院”:负责监察朝廷礼仪;“察院”: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国务院左副院长(左仆射)副宰相(参知政事)对辽办事处(国信司)宰相(同平章事)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汉族事务部指挥官(同知南院事)全国军事最高指挥部副总指挥官(同知枢密院事)(5)殿前监察官(给事中)教育部教育司司长(礼部郎中)国防部挂职副部长(兵部员外郎)行政院(中书)皇家书记助理官(著作佐郎)集贤院值班顾问(直集贤院)皇家贵族子弟大学(国子监)人事部挂职副部长(吏部员外郎)外交部副部长(鸿胪少卿)中央中级官员考核院(审官院)政务审议院高级议政官(左谏议大夫)监察院议政官(左正言)宫廷建筑副总监(将作监丞)人事部考试司司长(吏部郎中)人事部常务副部长(吏部侍郎)宰相府(政事堂)皇太子宫顾问官(太子洗马)皇家最高机要秘书院和行政院(两制)三馆(国家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皇帝命题文章(应制)地方武装部队军法处长官(团练推官)政务共享制度(互报法)警备司令部军法处长官(防御推官)宫廷膳食部膳食司司长(光禄寺丞)皇家祭祀礼仪部副部长助理(太常寺丞)农业副督导官(劝农事)州政府政务监督官(通判)国防部军事图籍司挂职副司长(职方员外郎)祝贺萧太后元旦节日特使(正旦使)国防部军事图籍司副司长(职方郎中)财政部挂职副部长(户部员外郎)国家信访审查院院长(判检院)军队装备总监(提举军器)高级议政官(谏议大夫)政务审议院院长(门下平章事)政务审议院(门下)奏章管理司审批署总监(知封驳司)政务审议院奏章审批司司长(兼门下封驳事)皇家贵族子弟大学主任教授(国子监祭酒)国家审计局挂职副局长(比部员外郎)皇宫宫门官(閤门祗候)国务院右副院长(右仆射)中央军地区总司令(经略使)人事部档案司司长(同判吏部南曹)皇太子宫高级事务官员(太子中允)皇帝日常生活副总监(殿中丞)皇家卫队军官(右侍禁)宫廷内宫服装副总监(衣库副使)宫廷花园副总监(宫苑副使)宫廷对外接待总监(内客省使)地方军司令(团练使)地方军副司令(团练副使)官员资格考试院院长(知贡举)司令官(统军使)国家历史编写总监(监修国史)代理财政部财政司执行官(权户部判官)财政部财政司执行官(户部判官)监察院办公厅主任(兼侍御史知杂事)教育部考试院(礼部贡院)建设部建筑司司长(工部郎中)国家财政总监部政务执行官(三司判官)宫廷内务部亲信宦官总管(入内都知)行政长官(观察使)地区总司令(经略使)监察院初级监察官(左司谏)(6)昭文馆值班顾问(直昭文馆)国家信访司司长(同判鼓院)国家财政总监部盐铁专卖总监(盐铁使)国家财政总监部盐铁专卖副总监(盐铁副使)国家财政总监部财政预算司挂职副司长(度支员外郎)国家财政总监部财政预算司执行官(度支判官)祝贺辽王朝(首都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皇帝生日特使(生辰使)军事执行长官(节度判官)皇家图书院收藏馆(秘阁)皇家图书院收藏馆藏书管理官(秘阁校理)皇家图书院收藏馆馆长(直秘阁)皇家祭祀礼仪部礼仪研究官(太常博士)政务审议院高级议政官(左谏议大夫)国家财政总监部税务总监(户部使)国家物资供应储备库副总监(供备库副使)宫廷花园总监(宫苑使)国务院院长(尚书令)考试院巡考官(贡院监门官)国务院(尚书省)宫廷侍从官(供奉官)国务院左副院长助理(尚书左丞)国家财政总监部财政预算司副司长(度支副使)皇家书记官(著作郎)随从武官(祗候郎君)首都卫戍部队总司令(殿前都指挥使)行政院高级议政官(右谏议大夫)国家历史馆编写官(史馆修撰)最高法院法官(大理评事)集贤院顾问(学士)集贤院总顾问官(判院事)国务院左副院长助理(尚书左丞)皇太子宫文学顾问官(太子宾客)交通部交通司司长(驾部郎中)警备司令(防御使)行政院顾问官(中书舍人)宰相府顾问官(政事舍人)皇家秘书院(舍人院)司法部挂职副部长(刑部员外郎)皇宫宫门事务部(阁门)国家财政总监部物资出纳总监(判三司都催欠凭由司)州政府政务执行官(判官)中央中级官员考核院代理院长(同句当审官院)对辽情报司司长(机宜司)同进士出身资格(同出身:同进士出身意思是,不是进士出身而按进士出身对待)进士及第资格(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奏章管理司审批署(通进银台司封驳事)首都卫戍部队皇家卫队(殿前指挥使内殿直)宫廷内务部宦官右班总管(内侍右班都知)司法部司法司司长(刑部郎中)人事部部长(南院宣微使)宰相(北府宰相)皇家物资储备库(内藏库)宰相(政事令)高级宦官(昭宣使)皇家贵族子弟大学校长(判国子监)建筑部畜牧林业司挂职副司长(虞部员外郎)皇家贵族子弟大学教授(国子博士)皇帝政务书记官(起居舍人)(7)大学教授(直讲)水路运输总监(都大发运使)皇太子宫顾问官(中舍)水陆运输副总监(发运副使)首都卫戍部队皇家卫队侍卫队(御龙直)监察院地方监察主任(监察御史)行政院左院长(中台省左相)皇族事务总监(宗正少卿)国家财政总监部物资出纳总监(判理欠司)人事局局长(发解官)建筑部副部长(工部侍郎)财政部副部长(户部侍郎)州政府政务督察(走马)作战参谋长(行军司马)进京特使(如京使)物资运输总监署水运处(发运使)地方物资运输总监署政务督察(转运司承受公事)宣政高级宦官(宣政使)太傅(上三公之二)太保(上三公之三)建筑部副部长(工部侍郎)国务院院长(仆射)招安专员(招安使)军分区司令(钤辖)国家财政总监部审计总署(三司句院)监察院(御史台)监察院官员(御史)监察院副院长(知杂御史)驻军军队总监督署(兵马都监廨署)处级官员(推官)地方国库总监(监库)酒类专卖署署长(监酒)税务官员(榷税算)办公室主任(曹官)皇帝言行实录院(实录院)秘书(记室)王府教授(翊善)文学顾问(侍读)文学顾问官(侍读学士)教师(伴读)皇室子弟学校(南北宅)盐铁专卖局(场务)萧太后直属领地(崇德宫)集贤院总顾问官(判集贤)监察院初级监察官(右司谏)农垦军团总监(制置营田事)宫廷器物供应总监部丝织院(绫锦院)教育部部长(礼部尚书)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建筑部副部长(工部侍郎)皇家最高机要秘书院秘书官(学士)财政部部长(户部尚书)最高司法审核院(审刑院)监察院监狱(御史狱)右副指挥官(右厢副使)国家马匹价格评估署(估马司)太傅(裕悦—荣誉官名,无实权)皇家御厨房(太官)皇帝专用祭祀礼服(靴袍)国务院助理官(尚书丞)皇家图书总监(秘书监)皇家祭祀礼仪部副部长助理(太常丞)国家财政总监部物资出纳总监(判三司催欠司)皇家最高机要秘书院(学士院)行政院议政官(右正言)中央军总部宪兵司令(马步军都虞候)国家财政总监部财政预算司副司长(度支郎中)研究员(同学究出身)灶神(司命真君)国家财政总监部税务总监(户部使)特奏名(宋王朝对多次落榜的读书人的一种恩典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
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
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
/太仆/大理/鸿胪/司农/
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
国子祭酒、殿中监、少
府监、将作大匠、诸卫
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
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
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
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
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
中书侍郎、尚书左丞、
吏部侍郎、太常少卿、
中州刺史、军器监、上
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
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
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
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
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
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
殿中少监、内侍、大都
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
少府少监、将作少匠、
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
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
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
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
御史中丞、国子博士、
给事中、中书舍人、都
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
/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
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
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
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
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
府司马、中州别驾、下
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
诸司郎中、秘书丞、着
作郎、太子洗马、殿中
丞、亲王府副典军、下
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
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着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
寺诸园苑监、下牧监、
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
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
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
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
长史、军器监丞、中县
令、亲勋翊卫队正、亲
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
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
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
司史、上镇副、下镇将、
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
左右补阙、太常博士、
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
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
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
丞、中下县令、京县丞、
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
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
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
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
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
司农寺诸园苑副监、、
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
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
长史、下镇副、诸屯监、
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
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
协律郎、翊卫、大医署
医博士、军器监主簿、
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
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
内府局令、备身、尚药
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
诸县丞、太公庙丞、诸
宫农圃监、互市监丞、
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
苑监丞、灵台郎、上戍
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
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
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
军、上县丞、中牧监丞、
京县主簿、诸仓/诸冶/
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
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
律学博士、太医署丞、
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
内谒者、都水监主簿、
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
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
中县丞、京县尉、诸屯
监丞、上关令、上府兵
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