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

教育。

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页脚内容1

一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

教育。

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

页脚内容2

一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

教育。

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

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与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

页脚内容3

一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

教育。

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

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三)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社会形态出发: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后一种形态总是包含着对前一种教育的批判、修正和重构,彼此之间有一种历史的延续性)

页脚内容4

一如何应对教育变革的挑战?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2,教育体系的改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3,教育目标的改变: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会所有人提供合适的

教育。

4,教育方式的改变:实施多样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的学习。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

四、教育的本质

含义: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社会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历史时代性

学校出现的条件:1、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2、语言发展到比较完备的文字形态。

五、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

1、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页脚内容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