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以及检定校准技巧全汇总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以及检定校准技巧汇总为了准确检测出各种分析数据,及时监控检测的各个环节,所有的仪器都必须时刻处于正常完好的工作状态,即便是出了或大或小的故障,也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查找到原因,排除故障,恢复正常工作。
为此,不仅需要专业维修人员及时处理,更需要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积极去预防故障的发生。
在设备管理方面:(1)每台仪器建立管理档案:原始资料、维修记录等;(2)建立三大规程:日常使用规程、安全使用规程、日常维护规程;(3)建立完善的仪器专责人制度和大型重点设备的巡点检等制度,并细化仪器的各类专职人员:使用人员进行岗前理论和操作培训,考试合格后可以上岗操作,要对仪器日常工作状态进行点检;专责人要掌握仪器工作原理、仪器结构、重点部位等专业知识,负责检测方法的制定、日常使用管理及维护及仪器的使用开发;仪器巡检人员进行仪器巡查,与专责人沟通,及时排查异常与隐患,进行定期保养,要掌握相关的电器、机械等知识;(4)及时采购仪器备品和易损备件;(5)定期进行仪器校准与期间核查;(6)检测仪器的完善与补充。
仪器正常运行主要涵盖以下几个环节:(1)日常使用;(2)日常维护;(3)仪器的检定和校准;(4)维修。
虽然前三项主要由设备使用人员或专责人完成,后一项由维修人员完成,但只有仪器维修人员和各使用人员、专责人共同携起手来,把这四项工作有机结合,把这所有的工作和制度细化渗透入我们每日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效果。
下面针对这四个方面,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日常使用在日常检测中,与仪器接触最多的当属使用人员和仪器专责人,仪器工作状态的好坏,与使用人员的操作有直接的关系。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更要求操作人员精心、细致,要做到:(1)使用前,仔细检查各种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异常;(2)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各种状态是否良好、正常,需要调整的及时调整,使仪器始终在最佳状态下工作;(3)使用完毕后,按要求收尾、清扫或吹扫,及关闭仪器。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范文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范文一、绪论试验仪器设备是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转化的重要工具和设施,对于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试验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本单位制定了本管理制度,以规范试验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工作,实现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职责和权限1. 科研单位的领导层负责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决策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2. 管理试验仪器设备的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管理制度,负责试验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工作。
3. 各科研团队负责本团队的试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4. 试验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管。
三、试验仪器设备的购置1. 根据科研需要,制定试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2. 统一采购试验仪器设备,并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招标、评审和缴纳相关费用。
3. 购置试验仪器设备需要经过部门领导的批准,并根据经费预算执行。
四、试验仪器设备的验收1. 试验仪器设备购置完成后,进行验收。
2. 验收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和技术指标符合情况的评估。
3. 验收合格的试验仪器设备进行入库处理,并编制设备清单。
五、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1. 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经过相关人员培训和授权。
2. 使用人员应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试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 使用人员应及时保养试验仪器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
4. 对于大型和特殊试验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建立相应的使用记录和文件。
六、试验仪器设备的维护1. 常规维护包括设备的日常清洁保养、配件更换和润滑等。
2. 定期维护包括设备的保养计划、维护记录和性能检测等。
3. 增加维护包括设备升级、改造和维修等。
七、试验仪器设备的报废1. 试验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时,应及时报废。
2. 报废的试验仪器设备应进行评估和鉴定,确定报废价值,并编制报废清单。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试验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产品质量检测、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试验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准确可靠和长期稳定,建立健全的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保障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试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原则1. 统筹管理原则: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2. 科学管理原则:遵循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律,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可靠。
3. 预防维护原则: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预防故障发生,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4. 安全第一原则: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试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1. 仪器设备的采购与验收(1)仪器设备的采购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预算,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比选,选择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产品。
(2)采购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3)仪器设备到达实验室后,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确保仪器设备符合技术规格和质量要求。
2. 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1)制定详细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使用人员、维护保养等信息。
(3)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可靠。
(4)建立仪器设备的维修档案,记录仪器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内容等信息。
3. 仪器设备的校准与检定(1)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校准和检定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3)对无法进行校准和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更换或修复。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制度范文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其中仪器设备是支持科研工作的核心要素。
为了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长期保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使用保管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设备使用、保管、维护以及处罚等方面,详细介绍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制度。
二、设备使用1. 设备预约(1)个人预约:实验人员需提前一天向实验室管理员预约使用设备的具体时间和项目;(2)团队与项目预约:团队之间根据项目需要提前协商预约设备使用,确保使用时间不冲突。
2. 设备操作(1)只有经过设备培训合格的人员才可以操作设备;(2)操作设备时需佩戴防护设备,如手套、眼镜等;(3)严禁将设备用于不属于其使用范围的实验;(4)操作结束后应将设备归位,并清理操作区域和设备。
三、设备保管1. 设备借用(1)个人借用:实验人员需向实验室管理员填写借用单,并在设备借用册上登记相关信息;(2)团队与项目借用:团队之间根据项目需要协商借用设备,必须填写借用单,并经项目负责人签字。
2. 设备归还(1)个人归还:实验人员在设备归还册上登记归还设备的相关信息;(2)团队与项目归还:由项目负责人统一归还设备,并在设备归还册上登记相关信息。
3. 设备损坏(1)对于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责任人需承担相应的修理费用;(2)对于因设备老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实验室管理员,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维修或更换。
四、设备维护1. 日常维护(1)设备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卫生;(2)每周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3)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2. 大修与更换(1)对于达到使用限期或性能退化的设备,应及时申请实验室主管部门进行大修或更换;(2)对于需要更换的设备,应提前编制设备更换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更换。
五、违规处罚1. 轻微违规(1)第一次违规将会口头警告,记录在个人档案中,个人可撤销违规记录;(2)第二次违规将会书面警告,并要求进行规范培训,记录在个人档案中,个人不可撤销违规记录;(3)第三次违规将会被取消设备借用和操作权限,禁止使用设备,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检验科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检验科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1. 前言该维护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检验科及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良好状态。
通过有效的维护管理,可以提高仪器设备的寿命和性能,确保实验室的正常工作运转,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 仪器设备维护管理责任2.1 检验科及实验室主管负责制定并推广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情况。
2.2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或更换。
2.3 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仪器设备,正确操作并注意维护保养。
3. 仪器设备维护管理流程3.1 日常维护- 定期清洁仪器设备的外部表面,保持整洁。
- 检查设备电源和接线是否正常。
- 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功能是否正常。
- 注意仪器设备操作指南中的维护要求,按时进行更换零部件和校准。
3.2 定期维护- 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清洗、校准、润滑等。
- 记录维护过程和结果,建立维护档案。
- 针对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制定细化的维护计划和流程。
3.3 故障维修- 当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报修或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 在维修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零部件或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4. 仪器设备维护管理记录4.1 每次维护保养都应有明确的记录,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维护内容和结果等。
4.2 维护记录应保存并定期进行归档,以备查阅和追溯。
5. 维护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改进5.1 检验科及实验室主管负责对维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5.2 定期召开维护管理制度的培训和交流会议,倾听工作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该检验科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将帮助您建立一个规范和高效的维护管理体系,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十篇
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十篇试验室仪器管理制度篇1教学仪器是开展试验教学的必备物质条件。
必需切实加强管理,确保试验教学正常进行。
一、教学仪器设备要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配备名目》分类、编号、入账。
做到账目、卡片、实物相符,每学期普查一次。
二、各种仪器、标本、模型、药品应依据不同性质、性能和要求分科分类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取用便利,用后复原;同时要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磁、防腐、避光等工作。
三、对珍贵仪器和易燃、易爆、剧毒药品须设置专室、专橱,双人双锁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试验室仪器药品等未经领导批准一律不予外借。
若借用需办理手续,定期归还,归还时由经手人负责对所借物品清点检查。
五、平常应加强仪器保管、保养及修理工作,做到保管与保养相结合,使仪器常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六、试验人员如有变动,应准时仔细办理移交手续。
移交时必需由移交双方交接,教育主任监交,三方签字后生效。
试验室仪器管理制度篇2一、赔偿界定1、管理不善,保藏不严,致使仪器设备被盗或损毁。
2、不听从指挥,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仪器设备损毁。
3、未经批准,擅自拆装,或不懂技术,轻率拆修,致使仪器设备损毁。
4、不负责任,工作失职,造成仪器设备损毁或丢失。
二、赔偿标准1、整机损毁。
责任人赔偿40%,从工资中扣取;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赔偿60%,从部门经费中扣取。
2、零部件损毁。
责任人赔偿60%,部门(单位)赔偿40%。
3、对于一般仪器设备的丢失,按其残值,责任人赔偿60%,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赔偿40%。
4、对于两用(公用与家用)设备的损毁、丢失,除按其残值,责任人赔偿60%,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赔偿40%以外,对责任人罚款30%(设备残值的30%)。
三、赔偿程序与惩罚1、填写损失报告单。
2、调查状况,技术鉴定。
3、确定事故性质和赔偿金额。
4、收缴赔款与罚金。
四、惩罚方法1、通报批判,限期改正。
2、对当事人和单位主管负责人处以罚款。
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通用5篇)现如今,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1、测量仪器、测绘工具、测绘材料是国家和企业的财产,是地测人员工作的武器和装备,每一个地测人员都必须珍惜爱护它们。
2、测量仪器是一种精密仪器,必须由观测员使用和管理,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和校正。
3、测绘工具按科内分工由各工作人员负责使用和管理。
4、以科为单位按年度制定计划经矿领导批准购制测绘材料,并制定统一测绘材料购进使用台帐,按使用对象一月下发给各工作员进行登记使用,并以季度检查矿新需制、绘描、晒图纸张数的实际用量和存量是否符合购置量。
(1)绘图纸和计算纸以及铅笔、橡皮、刀片等由绘图员保管。
(2)各种记录薄和记录表由记录员保管。
(3)晒图纸和晒图机具由记录员保管。
(4)描图纸由描图员保管。
(5)各种计算表由计算员编制和保管。
5、50米鉴定钢卷尺,在每次测量工作结束后,必须由观测员和记录员进行防锈保管。
6、各种绘、描、晒图纸必须按其各其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管。
7、地质罗盘由地质员使用保管。
8、塔尺、花杆、小平板、丁字尺、悬挂罗盘等其它用具由内业人员保管。
9、建立测量仪器和测绘工具登记台帐。
10、每个工作人员(科员)对测量仪器和测绘工具及绘测材料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
(1)不允许将测绘工具转借、丢失和损坏,否则照价赔偿。
(2)测绘材料必须是本矿测绘使用,如私用和用于矿外,必须由其保管者进行加倍赔偿。
(3)测量仪器无权外借,不允许其他外单位及私人使用,如遇特殊情况,在不影响本矿地测工作的前提下,经由矿主管领导批准方可,但必须由观测员和仪器同行。
11、地测科人员调出时,必须办理使用权和工具及材料移交手续,如短缺、丢失、损坏必须照价赔偿。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五篇)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是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条件。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做到帐、卡、物相符,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使用、移动、调换。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使仪器处于完好状态。
三、确保仪器设备安全,做好防火、防盗、防损坏、防事故工作。
四、仪器设备不得随意拆改,如确需拆改,必须由实验室主任报请主管院长批准方可。
万元以上的精密仪器的拆改,需经院长同意,并报教务处批准备案。
五、仪器设备的部件及附件不许拆卸改做它用;如确实需要,由实验室主任报请主管院长批准,并到教务处备案;卸改部分,应做书面记录,防止错乱。
六、贵重仪器必须经过培训后方可使用,使用前后应有使用者和管理人员共同检查设备完好情况,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损坏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做好交接手续。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二)第一条各种分析仪器、测试设备是保证科研工作进行的重要条件。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完好率,提高使用效益,特制定仪器管理制度。
第二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负责人负责实施具体管理。
第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调离、退休等原因不再担任仪器设备的负责人时要作好仪器设备的交接工作。
交出者要移交资料(如说明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说明仪器设备现状;接收人要掌握仪器使用方法,清点仪器附备件数量,资料数量。
第四条实验室的大中型仪器的管理必须按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各种资料应完整保存,归档资料包括:订货申请、订货合同、装箱单、说明书、安装调试验收报告、仪器零配件、登记表和维护记录。
第五条仪器设备的登记建档、账目管理、报废等工作由实验室财产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使用操作、功能开发、维护维修,办理借用手续,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制定仪器管理制度等具体工作,并督促其他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按求操作仪器设备。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一、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见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设置专职试验检测人员)二、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1)仪器设备的保管人由工地试验室主任指定,使用时由有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检查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经确认后,办理交接手续,并由保管人做使用登记。
(2)仪器设备保管人应参加新购仪器设备验收,安装,调试工作,并填写开箱纪录。
(3)仪器设备保管人应负责一起设备清洁卫生,换油等工作,不用时应加防护罩,长期不用的电子仪器每三个月至少通电一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试验检测用仪器设备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将仪器设备让给与实验无关的人员工作。
(5)各种仪器设备除周期检定外维修后进行检定,确保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精度满足要求。
(6)仪器设备使用环境均应满足说明书要求。
(7)仪器设备借用,须经试验室主任批准,办理书面借用手续,并在一起设备技术档案上备案,归还时应检查功能是否正常,附件是否齐全。
(8)仪器设备调动应根据工程任务的需要,须经试验室主任批准,并办理一起设备调动手续。
(9)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由检定单位发给检定证书,并根据检定结果分别在仪器上贴上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标志予以标识。
3.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维修、降级和报废制度(1)各种仪器设备的选型和购置计划,由本项目工地试验室提出,经试验室主任审核后,报总工程师确认后,由项目经理部审批后购置。
(2)新购置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填卡入账,不合格产品联系返修或退货。
(3)所有测试仪器设备的维修计划由仪器检测人填写维修申请单,经主任批准后,自行维修或送修,在计量检定中,发现仪器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时,及时维修或送修,维修情况填入设备档案,修理后的仪器设备应重新计量检定。
(4)当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降低或丧失,损坏时应办理降级使用或报废手续。
对降级使用的设备应在设备档案中注明其精度范围及标志。
对需要报废的仪器设备由工地试验室提出书面申请,报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做好标识封存并搬离使用场所。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条范本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条范本一、引言检验仪器设备是现代检验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对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检验仪器设备管理条范本,以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范本适用于所有检验实验室内的各类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仪器、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等。
三、管理要求1. 设立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运维。
2. 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档案,记录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购置信息、校准信息等,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规范,明确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4.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性能稳定性。
5. 建立仪器设备的校准计划,根据仪器的技术要求和使用频次,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并及时记录校准结果。
6. 对于仪器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并记录维修和更换的情况。
7. 建立仪器设备验收程序,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要求并达到预期效果。
8. 建立仪器设备借用和归还制度,对于需要借用的仪器设备,需进行申请,并按时归还,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管。
9. 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监管,建立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10. 建立仪器设备报废程序,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废处理,防止其继续影响检验工作的进行。
四、管理措施1.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制定详细的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的仪器设备符合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2. 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
3. 定期组织仪器设备校准和核查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校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方便追溯和查阅。
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篇)
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实验室所有设备属国有资产,按校资产处理办法执行。
第二条新购仪器设备必须经过验收,严把质量关。
仪器设备到货后,及时组织安装、调试、验收,经检验人员签署验收报告的仪器设备才能投入使用。
第三条对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要有固定人员负责定期检查、清洗、维护、维修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安全正常使用。
一般仪器每月保养一次,大型和精密仪器每半年保养一次。
每个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交接手续。
非使用保管人员使用仪器设备,必须经过培养,按仪器设备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经专人保管和使用的大、中型精密仪器,未经同意,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
第四条对重大、精密仪器设备,要配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功能开发和操作、维修、维护指导,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第五条如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要作好记录、及时报告,并认真查清原因。
凡属使用者违反操作规程而引起的故障或损坏,应由使用者负责排除或修复,并承担所需的费用,如不能修复,由使用者负责赔偿。
第六条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及型号、序列号、实验室收到日期与启用日期、保管人员、仪器操作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损坏和故障记录、维修及校验报告等。
由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登记,由中心指定专人管理档案。
每台设备建立专门档案。
第七条对多年不用或已损坏并无修复价值的仪器设备要主动向保管员通报,经专家组确认后,按积压或报废仪器设备处理。
第八条对丢失的仪器设备,一经发现要立即汇报,认真查找。
如不能找到,应说明原因,并追查有关责任者。
第九条实验室定期(____个月—半年)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保养进行检查。
对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维护保养,在仪器设备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表扬或奖励。
对由于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或管理不善、玩忽职守而使仪器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损坏、丢失、提前报废者,按其情节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
检测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检测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检测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保障实验室安全,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检测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实验室应当设置专门的检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二章检测设备的采购和验收第四条实验室在进行检测设备的采购前,应当根据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并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条实验室在采购检测设备时,应当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保证产品质量。
第六条实验室在接收检测设备时,应当进行验收测试,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第三章检测设备的备案管理第七条实验室应当建立检测设备备案台账,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和价格等信息。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对检测设备实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九条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加强对检测设备的保管,做到定期检查、定期保养、定期清洁。
第四章检测设备的使用管理第十条检测设备的使用应当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私自操作。
第十一条检测设备应当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切勿随意更改设备设置。
第十二条检测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理,做好设备保养工作。
第五章检测设备的维护管理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当制定检测设备的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第十四条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当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第六章检测设备的报废处理第十六条实验室对于损坏严重、无法维修的检测设备,应当及时报废,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实验室对于报废的检测设备,应当进行合理处理,切勿随意丢弃或私自出售。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人员,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于因违反本规章制度造成的损失,责任人应当依法赔偿。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过实验室负责人审批。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检定校验制度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检定校验制度
1、仪器设备由试验室统一管理,每台仪器均应有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和检验检定时间、记录及保管人,建立仪器设备台帐。
2、新购的仪器设备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正常使用各种仪器应定期检查。
仪器设备安装调试、标定记录应由专人负责记录。
在使用中自检情况和故障情况应由测试人员做好记录。
3、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均须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实行定期检定,凡没有检定合格证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4、检定周期有效期内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准时,经调整或修理后,应重新进行标定。
5、检测人员必须自觉爱护仪器设备,经常保持仪器设备整洁、润滑、安全正确使用。
6、仪器设备、计量器具使用时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清洁干净。
7、检测人员要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要做到管好、用好、会保养、会使用、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
8、仪器设备专人管、专人用,非检测人员不得独立操作。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对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设备购置和验收设备购置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根据实验室需要、预算情况和设备性能等因素来选择。
在购置前,必须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并明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并对供应商进行认真的考察。
在验收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测试,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二、设备登记和标识所有设备在购置后都必须进行登记,并赋予唯一的编号,以方便管理和统计。
登记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商、购置日期等基本信息,并建立设备档案。
同时,在设备上应进行明显的标识,标明设备编号和实验室名称,以防止混用和遗失。
三、设备保养和维修设备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实验中使用完毕后,必须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清除污垢和堵塞,并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如润滑、校准等。
若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修,并按照维修流程进行维修和更换零部件。
四、设备使用和管理设备的使用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并了解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设备的使用记录和实验数据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保存,并根据实验要求及时整理和归档。
五、设备报废和淘汰设备的报废和淘汰应根据设备的实际状况和使用寿命来判断。
对于老化、严重损坏或技术性能明显滞后的设备,应及时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报废的设备应进行清理和拆解,并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和处置。
对于不再使用的设备,应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并及时更新设备的登记和标识。
六、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设备的摆放和存放应符合要求,避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和意外撞击。
对于易燃、易爆、有辐射等特殊设备,必须进行专门的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 为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秩序,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实验仪器、分析仪器、测试仪器、测量仪器等。
3. 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原则,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安全操作的监督。
4.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实验室成员必须严格遵守。
二、仪器设备的安全保护1. 实验室仪器设备应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并配备牢固的支架、固定装置,避免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倾倒等意外。
2. 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应清晰标识,标注设备名称、型号、厂商等信息,确保使用人员正确识别。
3. 仪器设备的电源插座和电源线路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保持干燥、整洁,并定期检查、更换损坏的电源线路。
4. 使用高压、高温、有毒、易爆等特殊性质的仪器设备时,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操作,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
5. 仪器设备的操作结束后,必须及时关闭电源,清理并保管好相关的试剂、样品等。
三、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1. 每个实验室应设立仪器设备负责人,负责该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
2. 仪器设备负责人应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维护记录。
3. 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校准、保养等工作。
清洁应使用专用的清洁剂和工具,避免使用腐蚀性或易燃易爆的物质。
4. 仪器设备的维护涉及更换零部件、修理等工作时,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
四、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1. 使用仪器设备前,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2. 使用仪器设备时,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按照操作手册或操作流程进行,严禁随意更改参数或操作方法,禁止超负荷使用或超时操作。
4. 使用涉及有害物质的仪器设备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吸入有害物质。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工具,合理、科学的管理对于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以下是一些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便实验室的运作更加高效有序。
一、设备管理的基础及原则1. 保障安全性原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必须具备安全性,能够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使用人员的安全。
2. 高效利用原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要高效利用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避免闲置和浪费。
3. 定期维护原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需要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4. 信息共享原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要实现信息共享,确保设备的使用情况能够及时反馈和交流。
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 预约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应提前预约,确保各实验室的使用和仪器设备的合理分配。
2. 使用登记制度:使用人员需进行使用登记,包括使用者姓名、仪器设备名称、使用时间等等,以便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统计。
3. 设备操作规范制度: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保证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
4. 设备维护制度:规定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设备故障报修制度:使用人员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设备管理人员报修,并按照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仪器设备备案及管理制度1. 设备备案制度: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备案登记,包括设备型号、购置日期、维修保养记录等,以便于后续管理和追溯。
2. 购置申请制度:实验室需要购置新的仪器设备时,需提前向上级申请,并提交购置理由、预算等相关资料。
3. 设备存放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存放进行统一规划,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完好。
4. 设备调拨管理制度:实验室需要调拨仪器设备时,需填写调拨申请表,并经过相关审批流程,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四、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1. 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人员需制定设备的日常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清洁、检修等内容。
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制度7篇
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制度7篇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制度(精选篇1)1、目的保证化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的各种检测设备的管理。
3、职责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的清洁,使用,维护和保管。
4、工作程序4.1精密仪器及贵重器皿(如铂器皿、玛瑙研钵等)需有登记造册,建卡立档。
仪器档案包括使用说明书、验收和调试记录,初始参数,定期保养维护、校准及使用情况的登记记录等;档案统一存放,由班长统一管理。
4.2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上机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4.3使用仪器前,要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仪器发生故障时,要查清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
4.4仪器使用完毕后,要恢复到所要求位置,做好清洁工作,盖好防尘罩。
4.5计量仪器(包括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等)要定期校验、标定,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
4.6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器皿要妥善保管,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养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状态,若人为损坏则照价赔偿。
4.7凡有计算机打印出的原始图表必须附在原始记录表后,做好存档;4.8在一起随机配带的计算机上严禁使用自带的软盘和光盘;严禁在计算机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9仪器设备专业计算机只能保留原工作站内容,与仪器工作站无关的内容一律不准装入;若因工作需要确需装入其它软件,必须经过部门领导同意;4.10药品及仪器负责人不能私自将钥匙交他人使用;请假两天以上,必须将钥匙交给部门领导。
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制度(精选篇2)为了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防止积压浪费和损坏丢失,必须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以保证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1、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做到购置有计划,有验收,使用保管有责任制度,购进、发出、报废手续完备清楚。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实验室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
三、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
合理配置,资源共享:根据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规范管理,提高效益: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行为,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效益。
四、管理机构和职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审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和报废申请。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组织实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管理工作,检查和考核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制定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管理工作,检查和考核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登记、编号、建卡、存档、清查、统计、报废等工作,协助实验室负责人做好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等管理工作。
1. 2. 3. 4. 1. 2. 3. 4.五、仪器设备的购置购置计划的编制:实验室根据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结合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编制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4篇)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一、概述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满足实验需要,并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工作,确保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监测和检测1. 日常监测(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日常监测应由专人负责,每日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设备的环境条件。
日常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开启状态、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
(2)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记录应进行归档保存,并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定期检测(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定期检测应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负责。
定期检测的具体内容和频率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和性能要求制定,并记录在检测计划中。
(2)定期检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功能检测、性能检测、安全检测等。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检测计划进行整理和归档。
三、维护和维修1. 日常维护(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由专人负责,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调试等。
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维修经验和技能,并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设备的维护记录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归档。
维护记录中应注明维护的内容、时间、人员和结果等。
2. 定期维护(1)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定期维护应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包括定期更换易损件、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调整设备的参数等。
(2)定期维护的频率、内容和方法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和性能要求制定,并记录在维护计划中。
(3)定期维护后,维修人员应出具维修报告,并将维修结果及时通报设备使用人员。
3. 故障维修(1)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维修人员应及时响应,并尽快修复设备,以减少实验工作的影响。
(2)维修人员进行故障维修时,应遵循相关的维修操作规程,并记录维修细节和结果。
维修人员应将修复后的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⑴建立设备管理组织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
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制定设备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
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⑶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
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⑴评审制度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
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验收制度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
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使用制度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仪器设备管理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⑴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
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
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
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⑴ 评审制度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
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 验收制度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
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
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 使用制度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⑷ 记录制度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
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⑸ 核查制度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
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
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校准⑴ 校准的定义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⑵ 校准的目的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③ 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④ 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⑶ 校准的依据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
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检定⑴ 定义及检定对象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12条》)。
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6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
我国在1987年由国家计量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共分十二大类千余种,同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即用于贸易结算、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55项;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增补了强检工作计量器具4项6种。
强制检定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
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
这些构成了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的对象。
⑵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技术检查和行政检查,这三方面的检查也称为检定的三分量。
① 计量检查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
② 技术检查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
③ 行政检查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
⑶ 检定的依据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
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⑴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⑵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
⑶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⑷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⑸ 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仪器设备档案及标识管理对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考核关键在四个方面:① 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配齐。
配齐的概念是不仅包含的参数要齐,而且其量程和准确度要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②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③ 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④ 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帐目清楚、档案齐全、管理有序,仪器设备实行标识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按每台套仪器设备进行建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① 仪器设备履历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仪器设备唯一性识别号、购置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等;② 仪器购置申请、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③ 验收记录;④ 检定/校验记录及检定证书;⑤ 校验规程(必要时);⑥ 保养维护和运行检查计划;⑦ 定期归档的使用记录;⑧ 保养维护记录;⑨ 运行检查记录;⑩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仪器设备标识与随机资料① 编号标识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标识,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必须是唯一性。
② 状态标识根据检定/校准、比对或验证结果对仪器设备粘贴可用性识别标识。
可用性识别标识分为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a)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证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者;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上述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不需检定的,经检查合格的辅助设备。
b)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准用证多功能检测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验合格;经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c)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停用证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编号;证书批准日期;有效期;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负责对仪器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姓名;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随机资料随机资料包括操作规程、仪器说明书复印件、在用的使用记录等。
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控制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如误用、误操作、超负荷(过载)或事故时,发现检测精确度不符合要求,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重新检定、校准或检测证明运行满意方可使用。
由于仪器设备异常情况的原因造成对检测工作影响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⑴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用为保证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运行状态和性能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在此期间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即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核查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断。
有利于检测机构动态掌握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运行检查的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因此,检测机构应在检测设备的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进行运行检查。
⑵ 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在以下情况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运行检查:① 使用频繁的实验仪器设备;② 漂移率大的仪器设备;③ 经检定,但在检定有效期内已长时间不使用的实验室仪器设备;④ 使用一段时间发现稳定性不好或检测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
⑶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① 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信噪比、分离效能、加标回收率等)进行检查;② 用两台或多台同型号/规格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结果比较;③ 利用实验仪器设备的自校功能进行检查;④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验。
⑷ 实施运行检查注意要点① 运行检查的性质不同于检定/校准;运行机制检查发生的时间是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它通过验证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稳定性,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② 运行检查要运用核查标准进行过程控制运行检查的实质是过程控制,是检测机构使用核查标准对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过程控制。
使用核查标准进行运行检查,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核查标准,对被核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常用检测点进行核查;其次在运行检查的检测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监测,建立核查数据库,通过绘制极差控制图、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等控制图的方式来检测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
③ 实施运行检查的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般是重要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并非所有重要检测设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因此《评审准则》9.6条有“适当时”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