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两首古诗《野步》比较阅读答案word版本 (1页)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重难点16 诗歌比较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诗歌比较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诗歌的比较阅读题型一比较诗歌形象(意境)题型二比较诗歌语言题型三比较诗歌表达技巧题型四比较诗歌感情态度总结:鉴赏原则:整体把握,寻同辨异解题方法:1.审题关键:“同”“异”“同和异”2.答题指向:比较点——寻同辨异3.答案层次:分值、分布2022年全国甲乙卷,诗歌鉴赏的简答题,考查的都是比较阅读试题。

【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

(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天津卷)州歌(其六)》汪元量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一、【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23届高三11月调研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唐】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快列梁梠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②,犹胜凡俦侣。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七解析版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七解析版

专题检测 ( 十七 )题组一对点练1. [ 人物形象 ] 阅读下边两首诗歌,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大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说说两首诗分别体现了如何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分析: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绘的是诗人闲步田野所见到的春日风景。

以清爽的语言风格,描述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闲沉醉在活力盎然的春光中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己的感情外施于物,经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手表现心里复杂的感情,体现了一个年迈体弱、倚杖闲步、在秋风中叹息年光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体现的是一个沉醉于春季美景,悠闲闲步于田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体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忧愁,只好倚杖在近郊闲步的老者形象。

2. [ 人物形象 ] 阅读下边龚自珍的两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漫感①绝域参军计怅惘,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一买卖,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凄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①此诗写于西北边境混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猜想。

“剑气箫心” 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切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如何的诗人形象?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答: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 诗人形象包含双方面特色。

能联合详细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色剖析即可)3. [ 光景形象 ]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须更愁悲。

诗歌前两联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请联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答案:诗歌的前两联描述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涟漪,荷花点点,菱芰点缀,秋风徐来,栏杆生凉,斜阳照篱的初秋荷塘图。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

初一语文上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③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④。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③摩挲:用手抚摸。

④钓舟:行舟。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 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 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 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诗中“”与“”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

(2)前两句诗中“翠”、“浪”、“斜”、“肥”、“噪”等字体现了春的气息,选择其中一个字,加以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野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野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野望》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把诗人的情感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

B.【甲】诗借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C.【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由三城戍引发诗人对蜀地战乱的深沉担忧。

D.【乙】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尘喻战争,表现诗人和其他兄弟都散居各地。

4.这两首诗都由“望”感慨而发,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C 4.【甲】诗尾联运用典故,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之情。

【乙】诗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景象的隐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C.有误,“【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错误,由蜀地要塞三城戍到送别之地万里桥,应该是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故选C。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王绩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以“东皋薄暮望”开篇,下文写具体所见,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尾联运用典故,写“望”的感受。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赵翼《野步》译文《野步》鉴赏及赏析

赵翼《野步》译文《野步》鉴赏及赏析

赵翼《野步》译文《野步》鉴赏及赏析《野步》是由赵翼所创作的,如果没有前面两句的交代和铺垫,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发得那么充分。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野步》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野步》清代: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野步》译文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

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野步》注释峭寒:料峭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

意思是:(秋风)把枫叶变红,却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更是感叹时间不饶人。

《野步》鉴赏绝句就是“截句”,从律诗中截出两联,单独成诗,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删去,只突出精华的内容。

由于形式适合,有相当一部分绝句是着眼于奇想巧思的,前两句交代,后两句用奇,此诗即如此。

“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

“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

在这里,诗人赋予了峭寒一个独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诗人换衣,诗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诗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诗人不得已,只好屈服。

实际上,峭寒是没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不肯换上棉袄呢?可能有多种原因,但结合后文来看,最可能的就是诗人认为多穿衣服是年老体衰的表现,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听任峭寒摆布,但最终还是无奈投降了。

“倚杖郊原作近游。

”“倚杖”是说腿脚不便,“近”是指无力走远。

那么,大冷的天,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

如果说前面的“催”字还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那么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4.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阜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阜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阜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景,周密用“________”形象表现蝴蝶流连花从的情态,赵翼则认为秋风“________”,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

(2)两诗都以《野步》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烂醉;管闲事(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解析】【分析】(1)周密在诗中,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赵翼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

(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和春天的活力。

表达了沉醉在美好春光里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

故答案为:⑴烂醉;管闲事;⑵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野步阅读附答案

野步阅读附答案

野步阅读附答案
【原文】
野步
宋·周到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胡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问题】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2分)
(2)“烂醉”二字,语新意丰,请作扼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意盎然、春意盎然的画面:远处,春风徐徐吹拂,麦浪出现绿波;近处,沟中草根蕃孳,水草肥美,更有栖于水草中的新蛙,争相欢鸣,噪声一片。

(2分,每点1分。

意思相符便可。

有欠缺酌扣。


(2)应用了拟人的手法(或借景抒怀),“烂醉’’二字,描绘出胡蝶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鲜妍芳香所吸引,以至于沉浸花丛,留连不去的情态;更将诗人目击此景时的陶然至情和盘托出。

(3分,前一点2分,后一点1分。

意思相符便可。

有欠缺酌扣。

)。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江苏省13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古诗鉴赏(文档)-2019年浙江语文新中考考前提分攻略(基础版)(解析版)

古诗鉴赏(文档)-2019年浙江语文新中考考前提分攻略(基础版)(解析版)

2019年浙江语文新中考考前提分攻略专题12·古诗鉴赏课外诗歌鉴赏。

(6分)定林①所居二月四日作②宋王安石宋陆游屋绕湾溪竹绕山,早春风力已轻柔,溪山却在白云间。

瓦雪消残玉满沟。

临溪放杖依山坐,飞蝶鸣鸠俱得意,溪鸟山花共我闲。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3分)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3分)【答案】1.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2.《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试题解读】《定林所居》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晚年所题的一首诗作。

该诗描写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以及诗人的闲适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

《二月四日作》是陆游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时所做。

1.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

写出了溪水的曲折。

“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

写出了山的高。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的意思是: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

这一句谢春初春春风轻柔温暖将残雪消融。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仔细阅读两诗内容,分析其描写景物的特点,抓住诗中最后一句中的关键字词“共我闲”“我闲愁”,结合所了解的作者的生活经历来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定林所居》该诗描写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以及诗人的闲适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

《二月四日作》的“闲”是闲愁,是内心苦闷的闲。

野步阅读附答案

野步阅读附答案

野步阅读附答案
今天,阅读附答案推荐的是“野步阅读附答案”。

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阅读
 1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幺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的春日景色。

诗歌移步换景,依次展现,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给人触目皆新的感觉。

 答案: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

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幺样的画面?请做简要的分析。

(5分)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

(6分)
 答案:
 2.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

(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一、[2024·长春阶段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乙】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①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②,宜写目放抱③。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④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有删改)【注释】①玉花:指白玉一样的雪花。

②出绝寰埃:超越凡尘。

③写目放抱:放眼远眺使心胸开阔。

④沍云:寒云。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丈夫的意思。

D.“月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13.【乙】文中有关长安雪景和月色的描写很有特点,试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请概括两位作者的雅趣。

二、[2024·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答案.docx

古诗对比阅读训练题答案.docx

1 •参考答案:(DA (两首词中的“好",并不是与游别处相比得出的结论)(2) D (后首下阙主要写自己的主观感受,面对此情此景如入仙境,而不是流露岀避世成仙的念头)2.参考答案:(1)“风流” 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

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 “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

(结合任一联均可)(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

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3.参考答案:(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

③都化用了典故。

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

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J4.参考答案:(1 )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

②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

②不同处: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 “孤” “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

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从上面的训练中不难看出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 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5.参考答案:(1)虚云飞流白练(2)从苏轼诗可以看出,苏轼先肯定了李诗,后否定徐诗,一句"古来惟有谪仙词"可看出苏轼对徐诗的全盘否定。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阅读答案-洪炎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阅读答案-洪炎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阅读答案-洪炎(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阅读答案-洪炎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①野步洪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最新推荐】唐·王建《野池》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唐·王建《野池》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1页)

【最新推荐】唐·王建《野池》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唐·王建《野池》阅读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3题。

(-}野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4分)
15。

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

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两首古诗《野步》比较阅读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两首古诗《野步》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4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4.(1)第一首诗描写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4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