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修订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词】化学德育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他们的思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本文从“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两方面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曾说:“人才的含金量最主要在于他的德性而不是他的才能。”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他们的思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科学文化水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德育是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教育问题时也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在学校教育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化学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重德育。

一、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然而纵观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不少学校、领导、教师把学习成绩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分”、“平均分”,使得学校为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背离、放弃了德育的要求。很多老师把“教书育人”,做成了单纯的教书,并没有育人。部分学生法律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甚至于部分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扼腕叹息。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事件、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残酷的行为、震惊于这些扭曲的心灵时,我们是否想过,为何学校的学生心理会这么脆弱做事会这么极端可以说,当前的大中学生拥有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多得多的知识和信息,但伴随而来的却是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极端个人主义,各种恶习、陋习屡见不鲜……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利用教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鼓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之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化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如夏末商初(公元前16世纪)我国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重达875kg的司母戊鼎堪称世界之最。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出来,从而发明了湿法炼铜。它成为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我国在时期,炼丹家就已经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炼丹炉偶然发生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而欧洲人约在13世纪时才懂得黑火药的使用。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化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讲授碳酸钠的时候,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是一个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发明。在我们国家深受帝国主义欺辱、被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一个

中国人的名字能够闪烁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将世界制碱科学史推向一个新阶段,这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二)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他们都是沿着崎岖的小路,攀登上化学的高峰。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百折不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此来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上元素周期表的简介时,老师可以抓住时机介绍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条路上吃尽了苦头。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把每一种元素都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性。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经常。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终于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波义耳偶然把盐酸溅到了紫罗兰花瓣上了,发现紫罗兰花瓣变成了红色。这位追求真知,永不困倦的科学家,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不同颜色的浸液。他发现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今天,我们使用的石蕊、酚酞试纸、pH试纸,就是根据波义耳的发现原理研制而成的。又如侯德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

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在他的技术指导下,中国在20年代建成了亚洲第一大碱厂,生产出优质纯碱,获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侯德榜深入实际工作,艰苦奋斗,数十年如一日。他从不居功自傲,常和工人们钻锅炉,跑下水道,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一次,为解决大连碱厂干燥锅出现的问题,年过花甲的侯德榜,亲自钻进60—70℃高温的干燥锅观察了解,再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他的儿女们总结他父亲的特点时说:“他对工作简直着了迷!”“他年轻时整天在工厂,到了晚年,又只认得他的办公桌。”

(三)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追求真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纵观化学的发展史,化学之所以能得以迅速发展,是与许多化学家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当实验结果与化学理论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会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探索,进而有了新的发现,推动化学的前进。如1772年,拉瓦锡称量了定量的,使之燃烧、冷却后称量灰烬()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这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1777年,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