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与博览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与泛读(博览)的关系
需要泛读还是精读,不是判断书的好坏的标准,而是如何对待同一本书中不同部分以及不同的书之间的轻重关系问题。精读和泛读都代表着各自的精神。
精读又称研读,主要是读得细致,边读边想,以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为目的。一般是:
第一步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对全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第二步逐章逐节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边记下问题;
第三步抓住重点,深入钻研,认真理解;
最后一步进行复习总结和巩固,做读书笔记。专是精读的精神。泛读也可称略读,对一本书而言,只要将书浏览一遍,略知其大意即可,以后需要时再去查阅。有些书阐述中心问题的部分要精读,其他部分则只要泛渎就行了。泛读可有两种理解,本文所说泛为广泛之义,而非泛泛之义。泛读总归是要多多地读,快快地读,因为读的简略了,才能读的多。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无限的时间,所以要抓紧时间,博览群书,“博”是泛读的精神。
其实,精研细读与广读博览都是重要的,应视个人情况而定。
对于那些重要的书,需要精读。真正读懂、读通几本基本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以后的学习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次重大的考试中,其中的一本参考书很难,我就把它反复拿来咀嚼,虽然考试的时候没有用到,但是后来在分析其他问题时,这本书的观点和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的迁移”——当你深入领会了
某些知识后,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你对其他知识的学习。
“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能就是一种广博的读的精神。《王蒙谈读书》中言:老子的“大道”,形容为在战争当中兵器伤不着他,到了水里水淹不了,到火里火烧不了。看这个你要一较劲,非要分个明白,那头发白了都不能理解。
这样的文学作品,用了假托或夸张的手法,是不能深究的。而如美学艺术这样的东西,更不能去深究这里含有多少科学的成分。有那么一种感受就好了,心领神会而不必精确表达,不求甚解倒能求得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就是这两者结合的结果了。大学教学中,老师讲授居多,讲的无外乎是原则、规则、定律、公式等,只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大学学习的特色就在于自己去思考和总结、积累和挖掘。这个过程需要读书,不读书无以“触类”,有时“触”了不少的“类”,未必能如愿地“旁通”,这就是还没有“精”的缘故,没有自己的深刻思维,没有把自己“融”进去。注意“触类”时要认真地、不厌其烦地找寻这些类中有何共同或相似的东西,它们又有哪些区别,这都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苦其心志的过程。但不时地,你还可以灵光一现,发现新的东西,这就“通”了。博与专的精神结合显示了巨大的力量,漫漫长路,只待吾辈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