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模拟试题(附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A.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
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天皇与幕府联合而治
2.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
A.将军B.农民C.农奴D.武士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下列关于这场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
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下列关于这场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仿效英国建立共和制度
C.改革后,大和政权开始统一日本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5.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据此可知,日本这一“改新”的主要特点是
A.独创新法B.生搬硬套C.兼收并蓄D.盲目排外
6.“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C.大化改新D.伯里克利改革
7.“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
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8.《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覲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程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
这种制度几乎是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
”穆斯林朝觐的“圣地( )
A.麦加B.京都C.耶路撒冷D.巴格达
9.“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立庄园。
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
”以上材料体现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统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10.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A.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
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
11.“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
”材料评述的是()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
C.巴格达的“智慧官”D.计算机网络
12.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3.下面的摘录笔记评述的是
古代日本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它是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大化改新B.伯里克利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14.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
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
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这表明()
A.雅典法庭不合法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B.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C.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D.雅典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
16.某同学针对欧洲大学的兴起整理了如下资料
①巴黎大学,由原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主要研习神学。
1193年教皇西勒士丁三世赐给巴黎大学许多特权。
1231年,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
②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
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
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资料反映了
A.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17.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8.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历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本统一拉伯半岛②创建伊斯兰教
③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定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地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
19.穆罕默德完成的双重历史使命是()
①创立伊斯兰教②出走麦地那③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0.从646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
C.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居民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1.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地D.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22.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
“他”指
A.希腊人B.阿拉伯人C.罗马人D.苏美尔人23.2018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
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4.“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
A.公历由来B.阿拉伯数字
C.罗马数字D.计算机网络
25.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宫廷政变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D.大化改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晚期,日本的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统治时期国家权力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天皇成为虚君,因此B项正确;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排除A项;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大权旁落,实权在武士阶层手中,因此孝德天皇不可能掌握中央政权,排除C项;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天皇没有实权,因此当时不是天皇与幕府联合而治,排除D项。
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随着庄园势力不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地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645年……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
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选项符合题意;ACD与大化改新不符,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日本大化改新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A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排除D项;故选择A。
【点睛】
“645年”“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第二年”“《改新之诏》”是解题的关键,即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的改革,据所学,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以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为典范,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进行了大化改新的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了封建社会,据此可知,日本这一“改新”的主要特点是兼收并蓄,C项符合题意;独创新法和盲目排外没有学习外来事物的内容,AD项不符合题意;生搬硬套是盲目学习外来事物,不强调内在的事物,B项也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题干的意思,大化改新是在学习唐朝的基础上,日本本身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属于学以致用,兼容并蓄,其他几个词语都不全面,可排除。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主要向中国学习,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
改革,经过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大化改新能体现“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西方也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贸易往来,与“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不符,A不符合题意;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与“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不符,B 不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与“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不符,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题干“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汲取外国文明。
”是解题的关键,理解日本大化改新学习的国家、影响来解答此题。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结合课本所学,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据材料“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逃到了意大利”,可知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结合所学可知,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说教,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①③项正确,C项符合题意;拜占廷帝国的一些学者虽然信奉基督教,但拜占廷帝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信奉基督教,而是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②项错误;AB 两项不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拜占庭帝国闭关自守的相关信息,④项错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耶路撒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奉为“圣地”,所以每年都有大量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信奉者前往朝圣。
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日本转变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地方豪强崛起,建立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因此,武士集团形成源于庄园的形成与壮大,故B符合题意;武士集团形成是中
央集权弱化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的基础之一是武士集团,故C不符合题意;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使幕府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结果。
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C选项不符合题意;计算机网络,在二战后出现的,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出现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无关。
故选C。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据“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雅典,B排除;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与日本无关,C排除;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与日本无关,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与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西欧城市兴起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
故D符合题意;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与城市兴起不符。
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识西欧城市兴起,使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市民阶级中的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可知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
故B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法典不合法审判,故排除A项。
CD 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CD项。
故选B。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巴黎大学主要研习神学、罗马教皇以谕令肯定该大学的自决权;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
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欧洲的大学受基督教影响,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基督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之上、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即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制国家。
因此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表述错误,排除④,
①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文要求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经历的重大活动,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出走麦地那,并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妥协,633年左右,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630年,兵临麦加城,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仔细审查①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B排除;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公民,属于大化改新的经济措施,不符合题意,C排除;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D排除。
故此题选A。
2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后,强化了天皇的权力,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大化改新前,日本的王室和贵族各有私有领地,领地上的
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是奴隶社会,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著名连接欧亚大量的是“丝绸之路”。
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
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如指南针等,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他们把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各地。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知,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是阿拉伯人,故选B。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因此C项正确;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因此A项错误;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因此B项错误;亚历山大帝国于公元前323年灭亡,与题干时间不符,因此D项错误。
故选C。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可知评述的是阿拉伯数字。
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B 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B。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D符合题意;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确立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故A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天皇大权旁落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庄园,并形成武士集团,为随后幕府统治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