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cea018866fb84ae45c8dcf.png)
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该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北京、上海两市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对杭州未来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出建议。
关键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度;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一、引言在2010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杭州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之一是要发展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专门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引导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凭借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一直以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持续提升,不断拉升杭州市经济发展。
但整体来看,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离“全国文化创意中心”还有不小的差距。
陈要立(2011)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产业结构从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文化创意产业能不断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键在于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
只有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不断融合高科技和高技术,才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文化创意产业亦是如此。
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研究必不可少。
谭福河、孔令秋、杨立斌(2003)、许明(2011)等研究发现,长三角洲地区各个地方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产业同构现象[2][3]。
近几年来,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那么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同构现象。
一般认为,产业同构是指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间出现明显并不断增强的结构相似的趋势。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测算产业结构同构程度的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确定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或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指标。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xin,yin表示某一产业n在地方i,j的总产值的比重,rij表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取值为0到1,0表示两个地方的该产业结构完全不同,1表示两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其值越大表示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4]。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_以杭州市为例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_以杭州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69eb4de518964bcf847c89.png)
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以杭州市为例谢守红1内容提要2本文介绍了城市选择主导产业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赫希曼产业关联理论、罗斯托经济理论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杭州市主导工业进行优选,认为杭州宜发展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
1关键词2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表现形式。
主导产业由于处于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与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直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其发展往往能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扶持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与国家和省相比,城市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域单元,往往不具备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而且城市经济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因此,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既要遵循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原则,又要结合城市经济的特点,特别是要考虑到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高一级地区发展战略的协调,与相邻城市和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1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角。
主导产业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分析。
但第一次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规划日本产业结构时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个新准则。
此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主导产业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准则,如短缺替代弹性准则、瓶颈效应准则和增长后劲准则、可持续性准则等。
(1)比较优势理论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0理论的基础上,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进一步提出了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cf712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f.png)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成员:李琴诗张叶琼一、杭州产业结构现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杭州在世人脑海中是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
在21世纪的今天,杭州呈现出的不仅仅有美丽的旅游名胜,更有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长。
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杭州市GDP 连续1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纵观杭州经济发展轨迹,2011年杭州市GDP比上年增长16.9%,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101370元,突破1万美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但是,GDP数字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GDP无法反映整个经济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目前,杭州多数制造业层次仍比较低,工业技术集约程度不高,还没有真正摆脱粗放型、外延型的增长模式。
所以,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即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确保杭州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实现杭州产业结构的华丽转型。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创。
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出现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即广义上的农业。
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
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公共事业(煤、电、汽、水)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娱乐、服务等业。
本小组从杭州统计局网站获取资料,以上述分类对杭州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杭州三次产业产值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值2011 237 3324 3458 70192011年,杭州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杭州总产值的97%,其中第二产业占47%,第三产业占49%,第三产业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
江浙沪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性分析
![江浙沪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9b592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5.png)
江浙沪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性分析江浙沪地区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在这三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莫过于上海,其次则是江苏、浙江两个省份。
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强大,但是其中的产业结构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地理、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江浙沪三地的产业结构在宏观层面上的表现是,上海以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弱势产业中的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较少;江苏则以制造业占据主要位置,其次为服务业,农业和林业、渔业等弱势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而浙江则以工贸业迅猛发展,在此外,服务业和农业发展相对平衡。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海是中国最早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地区之一,上海所处的位置也使得其具有拥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进入20世纪,上海的贸易、金融、工业等方面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市场发展,服务业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上海现在经济最为重要的产业。
江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东部地区的十二个经济圈之一。
江苏的产业结构也与其历史有关。
20世纪70年代以前,江苏的传统产业是纱织、纺织、涂料、药品等产业,以与上海紧密联合的方式,为上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随着上海的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江苏的制造业开始由粗放发展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成为江苏经济的支柱。
浙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后,浙江的制造业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量制造业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浙江经济比较集中的江浙沪地区相比,农村经济有一定差距,导致浙江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从地理位置来看,上海依靠港口,江苏依靠丹徒口和淮海经济带,浙江依靠宁波、温州、义乌等地对外开放,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结构的发展。
总之,在江浙沪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然而,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江浙沪地区必须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提高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带动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
杭州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杭州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6e6e8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8.png)
杭州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邵云华,曾光远*(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浙江杭州310021)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特别是淳安县,目前,仍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优质茧生产基地之一,千岛湖牌蚕茧质量连续20多年位列全国前列。
近年来,受蚕房拆除、劳动力转移、茧价波动大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下降,杭州市蚕桑产业规模压缩较大。
在新的形势下,要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拓展蚕桑基地,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1杭州市蚕桑产业现状近年来,杭州市蚕桑产业持续萎缩。
2019年,全市共有桑园面积5867hm 2,其中一半左右桑园失管弃养,不少桑园桑叶利用率不到50%;全市饲养蚕种8万张,生产蚕茧3551t (表1),蚕桑总产值2.1亿元;全市共有省级以上茧丝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县级1家,共有蚕桑合作经济组织21个,直接带动农户11344户。
从表1可见,2019年与2017年比,全市饲养量减少2万余张,减少20.1%;产茧量减少1057t ,减少22.9%。
尤其是秋蚕产茧量减幅达26.4%。
近年来,全市6个县(市、区)蚕茧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有的县甚至超过了40%(表2)。
从表2可见,2019与2017年比,各县(市、区)减幅最大的是桐庐县,饲养量减少43.7%,产茧量减少41.6%;其次是余杭区,饲养量减少42.2%,产茧量减少41.5%。
2主要问题2.1集约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目前杭州市蚕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蚕表12017~2019年杭州市蚕桑生产概况一览表年份2017201820192019比2017±数量±%全年饲养量(万张)1004279579080242-20185-20.1产茧量(t )460841633551-1057-22.9春蚕饲养量(万张)421694056334916-7253-17.2产茧量(t )203119361634-397-19.5夏蚕饲养量(万张)892792547472-1455-16.3产茧量(t )358287283-75-20.9秋蚕饲养量(万张)493314597337854-11477-23.3产茧量(t )222019401634-586-26.4资料来源:杭州市农技推广中心:2017~2019年各年度蚕桑生产情况统计资料。
2013—2015年中国杭州市分城区经济分析
![2013—2015年中国杭州市分城区经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e5f74177232f60ddcca199.png)
2013—2015年中国杭州市分城区经济分析第一节上城区一、城市经济分析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42亿元,总量继续领跑六城区,同比增长9.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在六城区排第二。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0.02亿元,同比增长7.5%,在六城区排第二。
从往年的经济发展来看,据统计,2011年,上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15.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
按全区2011年末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88179元,同比增长16.3%,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达到29135美元,比去年增加5242美元,高于全市人均水平13435美元。
按产业分,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8.88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工业增加值259.45亿元,同比增长1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7.10亿元,同比增长8.0%。
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6.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结构为45.3︰54.7。
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0.01亿元,同比增长12.3%,列全省第13位。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3.55亿元,同比增长6.6%,列全省第10位。
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地方部分)4.61亿元,同比增长19.2%;营业税23.71亿元,为上年的99.4%;个人所得税5.09亿元,为上年的93.5%;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9.87亿元,同比增长47.5%;城市维护建设税2.90亿元,同比增长12.6%;房产税2.76亿元,同比增长51.6%。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3.66亿元,同比增长7.6%。
其中:教育支出4.85亿元,同比增长16.3%;科学技术支出0.96亿元,同比增长1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1亿元,同比增长18.6%;医疗卫生支出1.11亿元,同比增长7.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19亿元,为上年同期92.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7亿元,同比增长10.8%;公共安全支出1.85亿元,同比增长8.3%。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1d624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a.png)
一、文化创意发展指数的构建
在构建文化创意发展指数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并采用权重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一般来说,文化创意发展指数的构建过程可 以采用以下步骤: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崛起,成为城 市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深入 分析。本次演示将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城 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1、建立指标库
1、建立指标库
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从不同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的 指标,建立相应的指标库。
2、确定权重
2、确定权重
采用权重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以体现其在指数中的重要性。
3、确定评分标准
3、确定评分标准
根据各项指标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融资难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 渠道相对单一,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需要加强金融创新,完善融资体系, 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4、缺乏国际竞争力
4、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导致我国在国际文化贸 易中的地位不高。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
杭州市三产业结构分析报告25页PPT
![杭州市三产业结构分析报告25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50991bce2f0066f4332210.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杭州市三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杭州市蔬菜产业结构调查
![杭州市蔬菜产业结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5362eae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e.png)
杭州市蔬菜产业结构调查
傅鸿妃;王世恒;柴伟国;郑慧俊;吕家龙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1 杭州市蔬菜生产现状在杭州,蔬菜已经与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
粮型畜禽、竹业成为杭州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
2003年杭州市蔬菜生产面积79782hm2,以叶菜类、瓜菜类和块根块茎类蔬菜为主,其中无公害蔬菜
6188m2(表1、2)。
2003年杭州市生产加工蔬菜66.19万t,产值4.36亿元。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傅鸿妃;王世恒;柴伟国;郑慧俊;吕家龙
【作者单位】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杭州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J], 方月仙;邵京华;郑军辉;邹宜静;
2.杭州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摘要) [J],
3.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J], 梅光景;
4.杭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J], 吴业东
5.杭州市山地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J], 梁大刚;颜韶兵;邹宜静;黄凯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9842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b.png)
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杭州市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三次产业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杭州市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一、第一产业:农业杭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杭州市加大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农业主要以水稻、蔬菜、果品等为主,其中以茶叶、丝绸著名。
随着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发展,杭州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逐渐增加,这对于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
然而,杭州市农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环境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土地资源持续减少。
其次,农业劳动力不断外流,农业从业人口减少,劳动力供应不足。
此外,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二、第二产业:工业杭州市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的过程。
如今,杭州市的工业结构日益优化,高科技产业占据重要地位。
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化工制造等产业成为杭州市工业经济的支柱。
杭州市积极引导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升产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然而,杭州市的工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均衡,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市区,而郊区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此外,杭州市的工业基础设施和科技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三、第三产业:服务业杭州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特别是互联网经济、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成为杭州市服务业的亮点。
杭州市拥有众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园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杭州市的服务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服务业发展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性,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部分企业利润下滑。
杭州会展业pest分析
![杭州会展业pes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62bf0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7.png)
杭州会展业pest分析一、政治法律方面1、政府制定发展战略2000年以来,杭州会展业通过实施西湖博览会龙头带动战略,实现了快速发展2、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活品质”城市特色和城市品牌,突出“和谐生活、和谐创业”会展主题,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化运作",促进会展业与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的有机结合,强化特色,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杭州会展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推动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
3、总体目标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形成一批以杭州特色文化为内涵、以杭州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国际性、全国性专业会展品牌,把西湖博览会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博览会,年安排国际性会议和展览5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把杭州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具有“生活品质"鲜明品牌特征的会展集聚城市和国际会议目的地.4、杭州会展业发展的基本原则(1)坚持主题突出,实现广博与精专的有机融合。
(2)坚持品牌提升,实现会展业与城市形象的互为促进。
(3)坚持机制创新,实现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的和谐互动。
(4)坚持资源整合,实现会展项目与会展资源的充分运用。
(5)坚持文化浸润,实现会展经济与城市文化的相互支撑。
5、设置管理机制和机构在西博会组委会的基础上,建立杭州市会展业发展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会展委)。
会展委是杭州发展会展业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决定杭州会展业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其他重大问题。
杭州市发展会展业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会展办)是会展委的常设办事机构,与市西博办合署,承担市会展委的日常工作,负责对全市会展、节庆活动行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协调、交流工作,负责研究拟订会展业发展规划,受委托研究起草有关会展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草案,完成会展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有关部门应根据会展业的政策法规和要求部署,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会展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积极支持会展业的发展。
杭州产业定位报告
![杭州产业定位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c0c73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9.png)
杭州产业定位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杭州市的产业定位,包括当前产业结构、优势产业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为杭州市的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2. 当前产业结构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拥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产业。
当前杭州市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杭州市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网易、浙江大华等。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在杭州市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2 传统制造业除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外,杭州市还保持着一定规模的传统制造业。
其中,纺织和服装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是杭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
这些传统制造业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2.3 文化创意产业杭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产业基础,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条件。
音乐、影视、设计、艺术等方面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杭州市逐渐壮大,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同时,杭州市还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优势产业在杭州市的产业结构中,有几个产业被认为具有明显优势:3.1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杭州市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知名的电商企业和互联网金融机构。
这些企业在电商和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杭州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3.2 数字经济在当前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下,杭州市正积极布局数字经济产业,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杭州市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产业集聚效应,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核心城市。
4. 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杭州市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分析,未来杭州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可以总结如下:4.1 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杭州市应继续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加强创新研发能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浙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浙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80ae65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1.png)
浙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浙江省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变化。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开始,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原因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重的总和。
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受到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导向的影响。
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或者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挑战,而一些新兴产业则有可能得到发展。
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往往会诞生一些新的产业,同时也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
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传统的制造业可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3.政策导向: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也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政策导向不仅会直接影响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还会通过税收优惠、产业政策扶持等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
例如,政府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传统产业进行淘汰和整合,都会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转变。
以下将分析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1.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浙江省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传统的轻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如纺织、服装、玩具、钟表等。
然而,这些传统制造业存在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因此,浙江省制造业正朝着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4371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7.png)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杭州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产业结构十分复杂,包括汽车、
煤炭、化工、电子信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本文就杭州市的产业结构进
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汽车、煤炭、化工、电子信息和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一、杭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1、汽车产业
杭州市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杭州市汽车产业已成为全国汽车产业
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
杭州市拥有许多知名汽车企业,如奔驰、奥迪、大
众等,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2、煤炭产业
杭州市煤炭产业以煤炭开采、煤制油、引进港口和勘探开发为主,是
浙江省煤炭产业的重要基地。
杭州市目前的煤炭产业以水泥煤为主,拥有
9家大型水泥煤矿、8家大型加工企业,年产量达到50多万吨,占全省的40%以上,是一个发展规模庞大的产业。
3、化工产业
杭州市化工产业以精细化工为主,包括苯醇、乙二醇、复酯、聚氨酯
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产业占比较高,在全省也占有重要市场份额。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40235fad02de80d4d8401f.png)
就业人数(万人)
比重
合计
478.53
100%
第二产业
226.64
47%
第三产业
288.75
60%
从上表可以看杭州市的就业人数大多在第二、三产业,说明杭州市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在杭州市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杭州市的发展程度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工业发展分析
四、杭州市的总体发展状况
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
指标名称
2010年
2014年
四年年均
增长(%)
提高
“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
年均增长(%)提高
全市生产总值(亿元)
5949.17
9201.16
8.8
10000
10
人均生产总值(元)
69828
103757
7.7
102500
8.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四、杭州市经济结构
1、杭州市2010年到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分布
指 标
2010
2011
2012
2013
第一产业(亿元)
208.41
236.77
255.11
265.42
第二产业(亿元)
2844.07
3323.79
3572.63
3661.98
第三产业(亿元)
2896.69
3458.5
3974.27
4416.12
三、杭州市综合实力
1.杭州市1995年到2014年生产总值分析
时间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产业结构分析
张叶琼成员:李琴诗
一、杭州产业结构现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千古流传的佳句。
杭州在世人脑海中是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
在21世纪的今天,杭州呈现出的不仅仅有美丽的旅游名胜,更有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长。
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杭州市 GDP 连续 17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纵观杭州经济发展轨迹,2011年杭州市GDP比上年增长16.9,,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101370元,突破1万美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但是,GDP数字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GDP无法反映整个经济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目前,杭州多数制造业层次仍比较低,工业技术集约程度不高,还没有真正摆脱粗放型、外延型的增长模式。
所以,杭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即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确保杭州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实现杭州产业结构的华丽转型。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荷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创。
认为人类经济获得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出现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其生产主要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即广义上的农业。
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
第二产业,其生产活动主要是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或再加工。
主要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公共事业(煤、电、汽、水)
第三产业,是从第一、二产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金融、房地产、科学、教育、广播电视、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其他娱乐、服务等业。
本小组从杭州统计局网站获取资料,以上述分类对杭州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杭州三次产业产值表
2011年,杭州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杭州总产值的97%,其中第二产业占47%,第三产业占49%,第三产业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
三、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杭州历年三次产值数值表
从上图可知,从2001年起,杭州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速度较快;而第一产业变化并不明显。
在这几年,应该就是杭州城市化发展的高速阶段,在这个阶段,实现了产值由2001年到2011年的产值翻两番。
杭州历年三次产业比重趋势图
从上图可知,在杭州近年来的发展中,第二第三产业是并驾齐驱,各占有杭州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而从2009年开始,第三产业的产值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始初露
由图可得,2011年的各部门生产总值当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7大部门的工业生产总值最高。
杭州的矿产资源较为薄弱,各种矿产选业总产值在20亿元以下,在36大部门中排名倒数。
而相对的金属加工则在产业比重中排名较前,如金属加工业排名为第11位。
由图可得,杭州市工业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轻工业生产总值逐年上升,08、09年有所停滞,重工业生产总值总体趋势为上升,09年略有下降。
杭州历年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
由图可得,修正霍夫曼系数=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在波动下降。
杭州市工业产业结构当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大于轻工业,呈周期式升降,总体趋势为上升。
杭州市在继续从轻
工业为中心向重工业为中心的结构演化进程中。
由图分析,轻重工业均在增长,但是自06年起,增长速度一直在变慢,特别是09年,重工业出现了负增长,即生产总值低于上一年。
不过10年开始有所回升。
五、主导产业分析
杭州工业各部门区位商分析表
区位商不小于2的部门
区位商不小于1.5的部门
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区位商不小于1.5且产值比重不小于10%的部门
目前杭州工业方面主导专业化部门为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
六、未来主导产业规划
杭州是一个经济大市、资源小市,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
但杭州拥有发展服务业的人才优势、环境优势、文化优势、产
业优势、市场优势,是发展服务业的“风水宝地”。
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服务业优先”战略是完善杭州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中之重,要把服务经济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