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③疾病类型:(两型、两类) 瘤型(细胞免疫缺损,传染性强); 结核样型(细胞免疫正常,传染性小); 界线类 未定类
47
病人的细胞免疫功 能低下或免疫抑制 ,故麻风分枝杆菌 能在体内繁殖,病 人血清中自身抗体 含量高,免疫复合 物沉积,形成结节 型红斑或疣状结节 ,面部结节融合可 呈“狮面”状。
7
罗氏培养基上的 菌落特征(4周)
8
结核杆菌培养
9
• (三)抵抗力(四不怕)
• • • • 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 耐酸碱、耐化学消毒剂 对碱性染料有抵抗力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10
• (三)抵抗力(四怕)
• • • • 对乙醇敏感 对湿热敏感 对紫外线敏感 对抗痨药敏感(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易 耐药。
20
• 2.原发后感染(继发感染): 多发生于成年人:已有免疫力
病灶多局限(多见于肺尖)
干酪样坏死物液化随痰排出,传染性强
21
22
•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 (一)免疫性: • 结核杆菌是胞内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 的细胞免疫,抗体只能对胞外细菌起作用。 • 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 又称有菌免疫。
• (一)致病物质
• 不产生内、外毒素,无侵袭性酶。其致病性可能与 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 谢物质的毒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 • 与致病性有关的致病物质是菌体成分: 脂质 蛋白质 荚膜
13
• 1.脂质: • 磷脂:促进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 样坏死 • 索状因子:损伤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引起慢 性肉芽肿 • 蜡质D:佐剂作用,激发机体产生IV型超敏反应 •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延长细 菌在吞噬细胞中的存活时间。
30
•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 1.选择接种卡介苗对象及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测定; 2.作为婴幼儿(未接种BCG)结核病诊断的参考; 3.测定肿瘤患者等细胞免疫功能(转阴); 4.对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作流行病学调查。
31
• 四、微生物学检查 • (一)标本采集: • 根据感染部位采集标本。 • 痰、尿、脑脊液等
67
14
• 2.蛋白质: • 最主要的是结核菌素。 • 本身没有毒性,但是与蜡质D结合,可以诱发迟发 型超敏反应。 • 3.荚膜: 抗吞噬; 黏附; 阻止药物和化学物质透入菌体内
15
• (二)所致疾病 • 感染方式: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感 染。 • 所致疾病: 可引起多种组织和器官的结核病。 以肺结核最多见。
65
• • • • •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主要分布于土壤中,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 外源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 特点:化脓、坏死、结节、瘘管。 对人致病诺卡氏菌属 主要有三种: 星形、豚鼠、巴西诺卡氏菌
66
•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 标本脓、痰 ,涂片、压片可见有革兰阳性和部分 抗酸性分枝菌丝 • 治疗:清创、磺胺药物。
4
• 一、生物学性状 • (一)形态与染色: • 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可见到分枝状,无鞭毛和芽 胞,有荚膜。 • 革兰染色阳性,但不易着色。 • 抗酸染色阳性(背景呈蓝色,菌体呈红色)显微镜 下常堆积成团、成束。 • 荧光染料金胺“O”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呈橘 黄色。
5
抗酸染色
荧光金胺染色
6
53
• 四、防治 • 麻风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 该病防治主要依靠普查和对密切接触者定期检查。 早期发现病例,早期隔离治疗。 • 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 烟胺。
54
第三节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
• 厌氧性的放线菌属 • 需氧性的诺卡菌属
55
• 一、放线菌属 • 放线菌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因其菌落呈放射状,故称为放线菌。
第十章 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100页
1
概述
一类细长或略弯曲、有时呈分枝状或丝状杆菌。
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一般不易着色, 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可抵抗盐酸和酒精的脱色作用, 因而又称抗酸性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
阳性,对人、畜致病的分枝杆菌营养要求较特殊,在人工培养 基上生长缓慢。
24
• 结核分枝杆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 质不同 细胞免疫:核糖体RNA(rRNA)
超敏反应:结核菌素蛋白和蜡质D
25
• (三)结核菌素试验: • 是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是否有细 胞免疫力及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
26
• 结核菌素试剂: 1.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 系将结核分枝杆菌接种于甘油肉汤培养基,培养 4~8周后加热浓缩过滤制成。稀释2 000倍,每 0.1ml含5单位。 2.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 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和卡介苗制成的 BCG-PPD。每0.1ml含5单位。 目前常用后者。
48
49
• 人类对麻风分枝杆菌产生细胞免疫,麻风患者有 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 • 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
• 世界上曾有20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 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51
• 三、微生物学检查 • 1.涂片检查:仍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从患者 眶上、颚下、下颌、耳廓及鼻腔粘膜等处采集标 本,即消毒后切开表皮,深达真皮,用刀刮取组 织液作涂片,火焰固定,抗酸染色镜检。 • 2.活体组织切片:抗酸染色及病理检查。
61
(三)微生物学检查 • 脓汁中可查见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在病变部位形成 的菌落) ,将颗粒压片、镜检,可见放射状排列 的菌丝。 • 厌氧培养,37℃,培养2周以上。
62
硫磺颗粒
63
• 防治原则,病灶清创,大剂量青霉素较长时间治疗。 亦可用磺胺、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治疗。
(四)防治原则
64
• 二、诺卡菌属 • (一)生物学形状 • G+丝状菌(末端不膨大),弱抗酸性。
种类: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致
病菌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2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
俗称结核杆菌,本菌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以肺 部感染最多见。
1882年由德国细菌学家柯赫发现并证明是结核病 的病原菌。
3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每年的3月24日。
23
• (二)免疫与超敏反应: • 保护与超敏反应是“同时发生”、“伴随存在” 的,二者均为T细胞介导的结果 • 郭霍现象(Koch phenomenon) 初次感染时局部溃烂,附近淋巴结肿大,表现 为原发感染。 再感染时溃疡浅、易愈合、不扩散,表明机体 已有一定免疫力 但再感染时溃疡发生快,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 时有超敏反应的参与
16
临床症状:
•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午后低热、乏力、夜间盗汗、消瘦、食欲不振、 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 • 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气短、胸痛
17
• 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 肺结核 原发后感染(多见于成年人)
18
• 1.原发感染: 儿童多见 原发灶(肺泡渗出性炎症)
原发综合症
• 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 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
41
• 一、生物学特性 • 1.形态与染色: • 抗酸染色阳性,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但较结核分 枝杆菌短而粗,呈束状或成团排列,无特殊结构。 • 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典型胞内菌 –麻风细胞
42
麻风分枝杆菌的抗酸染色
5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大多数放线菌是需氧性腐生菌,只有少数为寄生 菌,可使人和动植物致病。
60
• 对人致病的主要是衣氏放线菌,它是正常人口腔等腔 道的正常菌群,在拔牙、菌群失调时引起内源性感染, 导致软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 免疫:细胞免疫
56
(一)生物学特性 • 放线菌具有菌丝和孢子结构。 • G+、非抗酸性丝状菌 • 培养困难,厌氧或微需氧
–硫磺样颗粒(菌落) –压片或组织切片,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 状
57
放线菌
58
• 放线菌是抗生素主要产生菌,迄今报道8000多种抗生素 中,约8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 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制造维生素、酶制剂(蛋白酶、 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及有机酸等。 • 故放线菌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34
• (三)分离培养 • 8周出现抗酸阳性 • 阴性需继续培养至12周才可报告。
35
• (四)动物试验 • 常用豚鼠 • 将集菌后的材料注射于豚鼠腹股沟皮下,3~4周 后若局部淋巴结肿大,结核菌素试验阳转,即可 进行解剖 • 观察肺、肝、淋巴结等器官有无结核病变,并作 形态、培养等检查
36
豚鼠
27
• • • • •
实验方法与意义: PPD5个单位 前臂屈侧皮内注射 48~72h后红、肿、硬结>5mm者为阳性。 ≥15mm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 阴性反应
28
29
• • • •
结果分析: 阳性: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 强阳性: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杆菌 阴性: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或免疫力低下者
11
• (四)变异性
• 结核分枝杆菌可发生形态、菌落、毒 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 • 卡介苗(BCG)就是Calmette和 Guerin 2人(1908)将牛结核分枝杆 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 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 苗株,现广泛用于预防接种。
12
• 二、致病性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 (哑铃形阴影)
19
• 转归 • 机体的免疫力增强: 大多可经纤维化和钙化而自愈。病灶内常有细菌 潜伏,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也可成为结核复发、 内源性感染的来源。 • 机体免疫力低下: 粟粒性肺结核;侵犯各处淋巴结、骨、关节、肾 及脑膜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结核病,全身性粟粒 性结核。
43
• 2.动物接种: • 因体外人工培养尚未成功,目前可用动物接种, 进行细菌鉴定、药物筛选及治疗方法等各种研究。 • 犰狳对本菌高度易感,皮内、皮下或静脉接种后, 有40%于15个月发生进行性播散病变。
44
犰狳
45
• • • • •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类是唯一宿主,也是唯一传染源。 致病性 ①途径:破损皮肤黏膜、呼吸道、接触等; ②潜伏期:一般6个月~5年,长者可达20年。
37
• (五)PCR快速诊断 • 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 菌DNA鉴定,每ml中只需含几个细菌即可获得阳性, 且12d得出结果。 • 操作中需注意实验器材的污染问题,以免出现假 阳性。
38
• 五、防治原则 • (一)预防: BCG预防结核最有效的措施 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接种卡介苗
• (二)培养特性 • 结核杆菌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有血清、卵黄、 甘油、马铃薯以及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如罗氏 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 专性需氧,最适 pH6.5~6.8,本菌生长缓慢,一 般需2~4周才能长出菌落。 • 菌落呈干燥颗粒状、结节或花菜状,不透明,乳白 色或米黄色,表面粗糙,形似菜花。
39
• (二)治疗: •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彻底 治疗。 • 联合用药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抗结核药物可分为两类: 第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第二线药物: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卷曲霉 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乙硫异烟肼。
40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M.leprae)
பைடு நூலகம்
32
• • • •
(二)直接涂片检查 标本直接或浓缩集菌后涂片抗酸染色。 结果报告:“找到或未找到抗酸性杆菌” 不能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33
• • • •
浓缩集菌: 先集菌后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脑脊液和胸、腹水可直接离心沉淀集菌 痰、支气管灌洗液、尿、粪等污染标本需经4% NaOH处理后离心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