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常用处方16腹针疗法及

通过针刺腹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实现人体阴阳动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

阴阳,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态平衡,疗法。原理:原理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无形的精气到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从中医的角度来看,

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

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

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

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

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

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

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

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

治疗范围:

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

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

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

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 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

腹针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8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

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

5

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腹针的取穴方法

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 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

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

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腹针的针刺方法

1、针刺手法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

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

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

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3)出针

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

缓慢捻转出针。

禁忌症:

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2、孕妇。

3、急腹症。

4、腹部肿瘤。

5、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空排大、小便。.

3、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腹针常用基本处方:

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

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常见病中的难治

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症的基本处方。二十四个穴

中脘(脐上4寸),

下脘(脐上2寸),

水分(脐上1寸),

神阙(脐中),

气海(脐下1.5寸),

关元(脐下3寸),

中极(脐下4寸),

商曲(脐上2寸,旁0.5寸),

石关(脐上3寸,旁开0.5寸),

,寸)0.5寸,旁开4阴都(脐上

气穴(脐下3寸,旁开0.5寸),

滑肉门(脐上1寸,旁开2寸),

天枢(脐旁2寸),

外陵(脐下1寸,旁开2寸),大巨(脐下2寸,旁开2寸),

水道(脐下3寸,旁开2寸),

大横(脐旁4寸),

气旁(脐下1.5寸,旁开0.5寸),

上风湿点(脐上1.5寸,旁开2.5寸),

上风湿外点(脐上1寸,旁开3寸),

上风湿上点(脐上2寸,旁开3寸),

下风湿点(脐下1.5寸,旁开2.5寸),

下风湿下点(脐下2寸,旁开3寸),

下风湿内点(脐下1.5寸,旁开1.5寸。腹针常用处方

1、头痛:

S

阴都2、M中脘1方:处.

辩证加减:外感头痛: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

血虚头痛:气海、天枢(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