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的制定

合集下载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一、实物法
实物法是指按工作实际完成的情况来制定劳动定额。

它依据客观规律,根据工作单位所发生的实际情况,量化为劳动定额,不受个人意见的影响,是制订劳动定额的主要方法。

根据实物计算出的劳动定额,既包括机器的效率,又考虑到了操作者的工作量,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便于监督检查,是制定定额的最理想方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定额的方法。

二、公式法
公式法是按照劳动单位的有关公式,依据工作的难易程度,采用一定的系数缩减标准定额,得出劳动定额的方法。

根据不同工种的作业,可以采用相应的公式,以满足不同的计算要求,结果比较理想。

三、平均法
平均法要求以某些有代表性的作业标准为基础,从一系列的标准中取出有代表性的平均标准,作为制定定额的依据,称为平均法。

此法具有综合性高,把握性强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技能和熟练度的要求,但由于其难以量化,易于出现波动,容易使定额变得不客观和不准确,使用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四、折衷法
折衷法是把前三种方法分别应用在同一工种,即同时考虑实物法、公式法和平均法,分别确定某一项工作的各项指标,然后得到一个综合的标准定额,再根据实际条件适当缩减,从而确定一个劳动定额,
称为折衷法。

五、时间定额法
时间定额法是按照一定的时间要求,来确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根据经验可以推算出某一项任务,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量。

时间定额法受到操作者的熟练度的影响,不容易制定出准确的定额,出现误差较大,但是可以反映出技术技能的要求,是制定劳动定额的主要方法之一。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一、定义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在工业制造过程中,根据机械工程生产技术要求,为确保生产经济性和技术数据精确性,根据一定配置折算成一定时间完成指定工作的单位成果,即为劳动定额。

二、劳动定额的制定原则1.锁定劳动定额的原则是以实际工作条件及有关数据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或者空穴说实话。

2.规范劳动定额的原则是按照规定的工时,尽可能的保证生产的经济性和效率。

3.统一劳动定额的原则是在某项工作范围内,要相互满足协调,同一类型的劳动定额,应当采用统一的计算方法。

三、劳动定额的制定步骤1.确定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是基于批量生产,完成一定工作小时数,即为标准时间。

一般确定有关时间,可采用物料供应链、机器设备调整、小型工序等方法。

2.确定计件额。

计件额是计算配置的费用金额,根据费用及财务方面的文件,及有关的定价规则及经济性,由企业自行确定,以满足任务完成的要求。

3.确定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根据标准时间和计件额,例如:10每小时的定额,即按1小时的标准时间,完成10计件的工作,这就是劳动定额。

四、劳动定额的优缺点1.优点:一方面,劳动定额可以使生产活动更加有节奏、有序;另一方面,它也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客观反映了生产工作过程中的不同程度的费用,这便于企业对工资的结算工作。

2.缺点:由于劳动定额的强制性比较大,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为了达到计件额,操作工可能不重视做工质量,而且如果设定的劳动定额过大,工人会受不了,最终影响整个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劳动定额的注意事项1.劳动定额的管理应清晰确定工序与调整工作流程,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优化生产效率,减少工作时间。

2.在实行劳动定额之前,应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技能,体依据因素因人而异的原则,明确真实的工作费用,而且,定额应是可实现的,可行的价格,必须遵守健全的价格监督机制,以保证定额支付的真实性。

3.为了科学地开展劳动定额,还需要不断的标准化,将每一项工作的定额规定下来,以达到费用的可控性。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1.经验法:经验法是指依靠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平均完成时间来制定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通常在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和稳定的情况下适用,对于类似重复性、规模化的任务效果较好。

2.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指由行业内专家、工艺师等进行工作评估和时效评估,通过讨论和协商制定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行业内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工作难度和完成时间。

3.标准化方法:标准化方法是指通过与先进企业、标杆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将其工作标准转化为劳动定额。

通过与同类工作进行比较,分析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条件等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确定相应的劳动定额。

4.观察时间法:观察时间法是指通过观察和记录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实际操作时间,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其他辅助时间,来制定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化、困难程度较高的任务。

5.事后测定法:事后测定法是指在工作完成后,对实际消耗的工作时间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内容难以预估和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和修订劳动定额。

1.工作内容和难度:要充分了解工作的性质、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明确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以便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

2.工作条件:工作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和难易程度,因此应综合考虑工作环境、工作设备、操作体力等因素,并将其纳入考量范围。

3.工人能力和经验:工人的能力和经验对工作的完成时间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评估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以便制定适合的劳动定额。

4.人力资源数据:通过分析和统计历史数据,如工作记录、工时记录等,得出工人平均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从而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5.不断修订和改进:劳动定额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和改进,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需与工人充分沟通和协商,以提高其参与制定劳动定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制定劳动定额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人能力和经验等多个因素,采用合理的方法来确保劳动定额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对于确定员工的工作量,制定工资标准,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激励员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方法及其对于企业的意义。

首先,劳动定额的制定是根据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结合科学的数据统计和评估方法,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工作量标准。

制定劳动定额的核心是科学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

首先,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每一个工序的技术特点和工作量要求。

然后,通过数据采集,如时间、运动和动作研究等,来收集,记录和分析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指标。

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和回归分析等,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一个合理的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的考核是对劳动者工作量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以判断其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在考核中,评估员工的工作量,质量和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对于工作量的评估可以通过比较实际工作量和预定劳动定额之间的差异来完成。

这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工时记录、材料消耗情况以及产品产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此外,对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评估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检查员工的工作过程和成果来完成。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巡检、质量检测和工作样品的抽查等方式进行。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对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和公正的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方法,使企业能够合理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贡献。

其次,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通过设定合理的工作量目标和激励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同时,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决策和规划,提高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然而,劳动定额的制定与考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这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劳动定额的考核也需要在现实工作环境中进行,这可能涉及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干扰,如员工个人能力、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劳动定额的编制方法

劳动定额的编制方法

劳动定额的编制方法劳动定额是指根据某一确定的标准,将某项劳动任务规定在一定时间和质量要求内完成所需的劳动量。

编制劳动定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规范劳动过程,实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劳动定额的编制方法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时间研究法时间研究法是编制劳动定额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对工人完成某项劳动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来确定劳动定额。

时间研究法主要包括直接时间研究和间接时间研究两种方法。

直接时间研究是指观察工人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间接时间研究是指通过对劳动活动中各个要素的研究,来计算出完成某项劳动任务所需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法标准工时法是根据标准工时和工人的生产水平来编制劳动定额的一种方法。

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标准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人的能力水平等因素确定的。

标准工时法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工时,然后通过工人的绩效评估来确定最终的劳动定额。

三、样板法样板法是通过寻找劳动过程中的最佳实践,然后以此为样板来编制劳动定额的一种方法。

样板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劳动定额定为劳动过程中效率最高的工人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通过对工人的观察和分析,找出最佳的劳动方法和工作条件,然后以此为样板来编制劳动定额。

四、评估法评估法是一种通过专家评估和判断的方法来编制劳动定额的方法。

评估法通过专家对工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判断,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劳动定额。

评估法主要适用于新的劳动任务和无法直接观察和记录的劳动过程。

五、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劳动样本进行观察和统计,来确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统计法根据大量的劳动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找出劳动任务中的共性和规律,然后以此为基础来编制劳动定额。

统计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体差异对劳动定额的影响,提高定额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劳动定额的编制方法有时间研究法、标准工时法、样板法、评估法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

简述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和制定方法

简述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和制定方法

简述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和制定方法
劳动定额是根据特定工作任务的劳动量、生产技术要求、劳动分工和劳动者的能力水平等因素来制定的。

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任务的要求: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等要求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决定了劳动定额的合理水平。

2. 生产技术要求: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考虑生产技术的要求,包括工艺流程、工作方法、操作规范等。

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劳动定额的制定。

3. 劳动分工和劳动者能力:劳动定额的制定还涉及到劳动分工和劳动者的能力水平。

不同岗位和职责的劳动者所承担的工作和职责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劳动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劳动定额。

同时,还需要考虑劳动者的实际能力水平,确保劳动定额的制定在劳动者的实际劳动能力范围内可行。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统计法:通过对大量的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确定工作任务的平均劳动量,从而制定劳动定额。

2. 规范法:根据相关的劳动安全和生产规范,确定工作任务所
需的标准劳动量,从而制定劳动定额。

3. 工程计算法:根据基本的工程原理和公式,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计算和推导,确定劳动定额。

4. 劳动者参与法:通过劳动者的参与和实际操作,结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确定劳动定额。

5. 综合法:综合运用多种制定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际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劳动定额制定是指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通过测定和分析工人完成项工作所需的劳动时间,对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和分配,并形成一种衡量工人劳动量和劳动价值的标准。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科学性原则劳动定额的制定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劳动定额制定的根本要求,其核心是通过科学地分析工作内容、工艺流程和工人的实际劳动行为,确定工作任务的时间和劳动量。

制定劳动定额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工人完成工作所需的劳动时间。

二、公平性原则劳动定额的制定必须坚持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指劳动定额的制定要根据工人的实际能力和努力程度,合理地确定工作任务的劳动量和时间,确保不同工人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制定劳动定额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其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产生不公平的现象,保障工人权益。

三、经济性原则劳动定额的制定必须坚持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劳动定额的制定要合理节省劳动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工作内容、工艺流程、设备配置、技术水平等,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

制定劳动定额还必须充分利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大样本、系列样本等方式进行测定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规范性原则劳动定额的制定必须坚持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指劳动定额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劳动定额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应该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明确工作任务的要求和各个工序的操作方法,确保工人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工作。

制定劳动定额还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劳动定额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公平性、经济性和规范性。

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才能确保劳动定额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

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

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是指在劳动过程中,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制定出来的计量和计价标准。

这是为了合理评价工人的劳动成果和付出,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并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而设立的。

下面将分别对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所需的标准工时。

它是通过对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进行科学测定和分析,结合工人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条件,确定出来的一个衡量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指标。

劳动定额的制定有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工作内容:首先需要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工作难度等方面的考虑。

2. 测定工作时间:通过对工作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所需的时间,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的工作时间。

3. 分析工作方法:在测定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对工作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找出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时间的可行办法。

4. 确定劳动定额:根据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综合考虑,得出一个合理的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劳动强度:不同工作的劳动强度是不同的,对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劳动定额应相应调整。

2. 技术水平:工人的技术水平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应考虑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好坏也会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应考虑工作环境的因素。

二、工时工价标准工时工价标准是指根据劳动定额和劳动者工资水平,确定出来的一项计价标准。

它是以工时为单位,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制定出来的一项计价规定。

工时工价标准的制定有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基本工资:首先需要确定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水平,即按照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确定一个合理的工资水平。

2. 确定工时工价比例:根据劳动定额和工人的工作效率,确定一个工时工价比例,即每完成一定工时的工作,所得到的工资金额。

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劳动定额是用于衡量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标准指标。

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于评估劳动生产率、管理生产过程和激励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阐述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首先,制定劳动定额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就是对具体工作进行细致的剖析和描述,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

可以通过观察工作过程、采访工作人员、查阅文件等方式进行。

工作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工作的特点,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其次,确定劳动定额的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通过工作分析得到的关于工作的描述,包括完成该工作所需的时间、能力要求、质量要求等。

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明确工作标准,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完成多少数量的工作。

第三,选择适当的劳动测定方法。

劳动测定是指通过实际测量或观察来确定一项工作所需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劳动测定方法,如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工作取样法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工作的复杂程度、测定的准确性要求以及测定所需时间和成本等因素。

第四,开展劳动测定工作。

根据选定的劳动测定方法,对具体工作进行实际测量或观察。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测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偏差的影响。

有些复杂的工作可能需要多次测量才能确定较为准确的劳动定额。

第五,分析和处理测定结果。

通过对测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平均劳动时间、最小劳动时间和最大劳动时间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劳动定额,作为员工在相同工作条件下应该完成的工作量标准。

第六,定期检查和更新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工艺流程的改进、技术的更新以及员工能力的提升,劳动定额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定期检查和更新劳动定额是很重要的,可以保证劳动定额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此外,制定劳动定额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要考虑到工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员工在完成相同工作时所需时间和能力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

简述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

简述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

简述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定量的工作任务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标准。

以下是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1.生产设备与工艺要求生产设备与工艺要求是制定劳动定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考虑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劳动消耗量标准。

例如,对于需要大量手工操作的行业,如服装、玩具等制造业,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依据生产设备的性能特点、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劳动消耗量标准。

2.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是制定劳动定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考虑企业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劳动消耗量标准。

例如,对于制造业企业,需要根据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来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

3.劳动者身体状况与技术水平劳动者身体状况与技术水平也是制定劳动定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考虑劳动者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等因素,以确保劳动定额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例如,对于需要高强度体力的行业,如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需要考虑劳动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

4.工作环境与条件工作环境与条件也是制定劳动定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考虑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例如,对于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制造业企业,需要考虑高温对劳动者的影响来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

5.企业管理与激励机制企业管理与激励机制也是制定劳动定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考虑企业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因素,以确保劳动定额的实施效果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对于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计件单价和劳动定额标准,以激励劳动者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等管理制度,以确保劳动定额的实施效果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总之,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设备与工艺要求、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者身体状况与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条件以及企业管理与激励机制等因素。

劳动定额制定方法

劳动定额制定方法

劳动定额知识讲座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二00三年四月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第一章、劳动定额的制定劳动定额的制定,是劳动定额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

没有劳动定额的制定,就没有劳动定额的贯彻与执行,也就没有劳动定额作用的发挥。

第一节、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制定劳动定额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劳动定额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群众性。

因此,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必须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正确处理企业、车间和员工三者利益的关系。

即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也要保证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坚决克服那种把劳动定额只当作是控制员工的工具,单纯靠行政命令的做法。

二、坚持先进合理的原则定额编制的质量如何,主要标志在于定额水平的高低。

它关系到定额是否适用,能否对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前面已经说过:劳动定额是组织生产的手段;编制生产、劳动计划的依据;实行经济核算的基础;推行质量、成本责任制,贯彻按效益进行分配的条件等等。

要使劳动定额的这些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关键在于定额水平必须先进合理。

这是劳动定额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特别是在制定定额时尤其要这样。

三、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劳动定额的可行性是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的。

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定额即制定不好,也执行不通。

对缺乏依据的定额无法进行科学论证,就难以判明其是否适用。

(一)、制定劳动定额的技术依据劳动定额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技术工艺管理规程、工艺卡片和工艺分工。

它是企业生产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法规,也是劳动定额工作的这样依据。

另外,制定定额还必须符合产品设计文件。

对所选用的先进工艺,所使用的机具设备、工装夹具和有关参数,以及合理的劳动组织等均应加以明确。

(二)、制定劳动定额的法律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国家政策、法令的保护,但是,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也必须自觉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劳动定额制定基本要求

劳动定额制定基本要求

劳动定额制定基本要求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以下是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要求:
1. 合法性:劳动定额的制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科学性:劳动定额应基于对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结合工作的性质、内容、要求以及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

3. 客观性:定额标准应客观反映工作的实际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不切实际的过高或过低要求。

4. 公平性:劳动定额应确保对所有劳动者一视同仁,不因性别、年龄、种族、地域等因素而有所歧视。

5. 可操作性:定额标准应具体明确,便于理解和执行,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差异。

6. 动态性:劳动定额应随着技术进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及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提高等因素进行适时调整,以保持其合理性和适应性。

7. 沟通与参与:在制定劳动定额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劳动者和工会的意见,确保他们对定额标准的理解和认同。

8. 监督与评估:定期对劳动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以保证定额的有效性。

总之,劳动定额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客观、公平、可操作的原则,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劳动者权益为目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

劳动定额制定的基本原则
1、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指导思想为基础;
2、以国家规定的定额技术标准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3、以科学的工作组织方法为指导;
4、以节约水、电、材料和设备等资源为原则,节省经济的同时确保质量;
5、以行业习惯为依据,以最广泛的参考资料为依据;
6、以劳动密集型为原则,节约投入,合理利用现有人员;
7、以优先发展信息化、自动化装备为原则,实施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施工方法;
8、以劳动生产率、施工效率与质量有机联系的原则,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以确保安全、质量、工期等要求为准则,制拟定合理的定额;
10、以充分发挥劳动力技术创新潜能的原则,不断完善定额的实施方法和管理手段。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以制定劳动定额的常用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一、时间研究法时间研究法是制定劳动定额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对工人进行时间观察和分析,确定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具体操作时,研究人员会对一组工人进行观察,记录他们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时间,并计算平均时间。

通过时间研究法可以准确地评估工作的时间和劳动强度,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劳动定额。

二、样板工法样板工法是通过选派熟练工人进行标准化操作,确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研究人员会挑选出一组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工人,让他们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并记录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通过样板工法可以确定出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参考依据。

三、专家评定法专家评定法是指通过专家组的评定,结合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研究人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定小组,根据工作的性质、条件和要求等因素,对工作任务进行评估,并给出合理的劳动定额。

专家评定法结合了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制定出相对科学和可行的劳动定额。

四、工时比较法工时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工人在不同工作任务中所需工时的比较,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研究人员会选取多个工人进行同一项工作任务的比较,记录他们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工时比较法可以确定出相对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为制定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五、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是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抽样观察和测量,确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研究人员会在一段时间内,对工作过程进行多次抽样观察,并记录工作任务的时间和劳动强度等信息。

通过工作抽样法可以对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测量,从而制定出准确可靠的劳动定额。

在实际制定劳动定额的过程中,以上方法常常会结合使用,以提高制定劳动定额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制定劳动定额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人员素质、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劳动定额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建筑工程 pdf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建筑工程 pdf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pdf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定额是确定完成某项工程所需时间、劳动力数量和人工成本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建设工程劳动定额的相关概念、制定方法和应用范围。

一、劳动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某项任务或生产某种产品所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

在建筑工程领域,劳动定额通常以完成单位工程量所需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为基础进行计算。

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1. 经验估算法: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实践,估计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度不高,容易受到人员技能、工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2. 技术测定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测量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但需要专业的测量设备和人员,成本较高。

3. 比较类推法:通过比较类似工程或产品的劳动定额,推算出新工程的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度不高,容易受到工程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定额的应用范围1. 人工成本预测:通过劳动定额,可以预测完成某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成本,为企业制定经营计划和预算提供依据。

2. 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劳动定额,可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劳动力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工程造价管理:通过劳动定额,可以确定工程的概预算和结算价格,为甲乙双方协商合同价格提供依据。

4. 劳动力市场分析:通过劳动定额,可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人工成本水平,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提供依据。

四、结论建设工程劳动定额是确定完成某项工程所需时间、劳动力数量和人工成本的重要依据。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同时,应加强劳动定额的宣传和应用,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劳动定额的制定水平

劳动定额的制定水平

劳动定额的制定水平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工艺流程和工作条件,通过科学研究、实践经验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的。

制定劳动定额的水平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工作内容和要求: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清楚地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包括工作的难度、复杂度、技术要求等因素。

2.劳动技术水平: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考虑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不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完成同一项工作时,所需的时间和努力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3.工作环境和条件: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工作效率和操作难度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噪音等因素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速度和舒适程度。

4.标准化工作方法: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考虑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工艺流程。

标准化工作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动作。

5.统计分析和实践经验:通过对实际工作的统计分析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收集并分析有关工作时间、速度、效率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为劳动定额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定额的制定水平应该合理、科学,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制定过高的劳动定额可能导致过度劳累和质量下降,而制定过低的劳动定额则可能导致工期延误和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制定劳动定额的水平应当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结合工作实际和相关标准,以实现合理的劳动管理和生产效率。

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

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

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
劳动定额制定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标准定额法: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对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测定,确定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和劳动强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内容规范、工作规程明确的工作。

2. 经验定额法:根据以往完成类似工作的经验和数据,结合实际情况对劳动定额进行估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难以测定、工作流程复杂或工作时间间断的情况。

3. 标准样本法: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工件代表性地测定其完成时间和劳动强度,再通过对样本的统计分析,确定工作的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类工作中存在多种变量的情况。

4. 模拟法: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实际模拟,记录和观察工人的工作动作和效率,根据观察结果确定工作的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作过程复杂、难以直接测定的情况。

5. 专家评估法: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对工作进行评估和判断,根据专家意见确定工作的劳动定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型、独特或创新性的工作。

以上是劳动定额制定的一些常用方法,具体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和决定。

劳动定额和考核标准

劳动定额和考核标准

劳动定额的制定和劳动定额的考核标准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考核标准则是指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估和比较的标准或尺度。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包括:
1.经验估工法: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通过事后统计或询问,用对比、类推或计算的方式,对产品零部件进行估工。

2.类推比较法:根据已有的类似产品的定额,经过对比分析后推算出新产品的定额。

3.统计分析法:根据以往生产该类产品的实际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后,结合产品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来制定定额。

4.技术测定法:通过分析计算、实地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式,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和组织措施来制定定额。

劳动定额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
1.时间标准:如工时、工日等,用来衡量员工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2.产量标准:如件数、重量等,用来衡量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3.质量标准:如合格率、不合格率等,用来衡量员工完成工作的质量。

4.成本标准:如成本、利润等,用来衡量员工完成工作的成本效益。

在制定劳动定额和考核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员工的劳动能力和素质水平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等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劳动定额和考核标准的制定也要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劳动定额的内容

劳动定额的内容

劳动定额的内容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的标准时间,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定额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工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难度、工作方法等。

在制定劳动定额时,需要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确定工作的步骤、工具、材料、劳动强度等,以便准确计算出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

科学性是指制定劳动定额需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数据进行,不能凭主观臆断或片面经验。

公正性是指制定劳动定额需要公正、公平、合理,不能偏袒某一方面或个人。

可操作性是指制定劳动定额需要考虑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习惯,不能超出工人的能力范围。

可比性是指制定劳动定额需要考虑不同工人、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工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以便进行比较和评价。

劳动定额的制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定额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劳动定额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工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为工人的薪资和晋升提供依据。

最后,劳动定额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然而,劳动定额的制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难度、工作方法等,需要进行详细的工作分析和数据收集,工作量大、难度高。

其次,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制定和审核,需要保证制定的劳动定额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等特点。

最后,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与工人进行沟通和协商,需要考虑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习惯,需要保证工人的权益和利益。

在实际生产中,劳动定额的制定需要与生产管理相结合,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人技能、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制定劳动定额要遵循的原则

制定劳动定额要遵循的原则

制定劳动定额要遵循的原则一、劳动定额的概念劳动定额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每个关卡都有一个目标,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个“能量”就类似于劳动定额啦。

二、制定劳动定额要遵循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这个原则可重要啦。

科学性就是说我们制定的劳动定额得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

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得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来计算答案,不能瞎编乱造。

如果是生产产品,那就要考虑到生产流程、机器设备的性能、工人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比如说,在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流水线上,每个工人负责的工序相对简单,那定额的制定就要根据机器的运转速度、物料供应的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要是不考虑这些实际情况,定额定得过高或者过低都不行。

过高的话,工人累死累活也完不成任务,就像让一个小学生去做大学的数学题,根本做不出来嘛;过低的话,企业就会浪费资源,效率低下,就像明明可以开快点的汽车,却一直慢悠悠地开,浪费时间和油钱。

2. 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就是要让工人和企业都能接受。

对于工人来说,定额得是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要是定额定得像登天那么难,工人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比如说,一个工人一天最多能生产100个产品,你非要给他定个200个的定额,他肯定觉得不公平,心里也会很沮丧。

而对于企业来说,定额也要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能让企业因为定额不合理而亏损。

所以,要在工人和企业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像在跷跷板上找到那个稳定的点一样。

3. 先进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制定的劳动定额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不能老是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要鼓励工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就像我们跑步一样,每次都想挑战自己,比上一次跑得更快一点。

制定定额的时候,要考虑到行业的先进水平,看看其他优秀企业是怎么做的,然后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定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定额的制定
一、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
制定劳动定额,要求做到“全、快、准”。

“全”,指工作范围,凡是需要和可
能制定定额的工作都必须有定额。

“快”,是时间要求,方法要简便,能迅速制
定,及时满足生产需要。

“准”,指数量上准确先进合理。

制定劳动定额需考虑的因素有:
1、熟练程度、工龄、性别、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状况和生理心理状况等;
2、机器设备、生产装置和工、模和夹具状况等;
3、原料、燃料、协作件的质量及供应情况;
4、劳动强度大小及劳动环境的好坏;
5、工艺规程完备的程度、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是否合理。

二、确定劳动定额合理水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要做好劳动定额工作,关键在于正确地确定定额水平。

定额水平如果是落后的,
员工不费力气就可以达到,就起不到促进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相反,如果不考
虑实际情况,把定额水平定得过高,员工虽经努力,但仍然不能实现,这样就会
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因此,定额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质上都是围绕定额水平这个
中心开展活动的。

定额水平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
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员工觉悟水平的综合反映。

坚持定额先进,就是要在确定定额
水平时反映新的生产技术条件,考虑到改进设备、改造操作方法、推广先进经验
等因素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性,考虑到人们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任何先进合理的定额都是劳动者创造的,并且要依靠劳动者来贯彻执行。

因而先
进合理的定额水平,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和超过,
少数员工可以接近的水平。

这种水平的劳动定额,才能对广大员工具有普遍的促
进作用。

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大致有六种,即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比
较类推法;现场观测法;模特排时法。

下面介绍前三种方法。

1、经验估工法经验估工法是由制定者依据产品设计图纸的工艺要求,再考虑到现场应用的设备
工装、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条件,结合实际经验来制定。

此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制定定额工作的快和全的要求。

但受估人员的
实践经验与工作水平及责任心的限制,定额的准确性差。

多用于多品种、少批量,
定额基础差的场合。

为进一步提高估工定额的准确性在时间估计上可采取三点估计法。

所谓三点估计法,就是在工时估计上采取最乐观工时,最保守工时和最可能工时
三种估计时间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完成某工作的加权平均工时; a ——完成某工作的乐观工时;b——完成某工作的保守工时; m——完成某工作的可能工时。

上式的标准偏差为:式中:——估计值的标准偏差。

由概率统计理论可知:用概率估工法估算工时,是建立在平均工时和标准概率系
数之上的。

其计算公式为:
P=M+λ• 式中:P——估算的工时;λ——概率系数,可由正态分布表通过P(λ)求出。

用三点估计法确定的工场工时具有随机性,适用于不可控因素较多,无先例可循
情况。

在试制新产品或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是很适用的。

例7.1:某工程项目中,完成某作业的三种估计时间为:a=10分钟,b=20分钟,
m=16分钟。

若希望有91.9%的可能性完成定额,定额水平应为多少?若该项目
作业在17分钟内完成,完成的定额的可能性为多大?
解:第一步:求平均工时M
M=( a+4m+b)/6=(10+16×4+20)/6=15.7(分钟)
第二步:求标准偏差
=(b-a)/6=(20-10)/6=1.7(分钟)
第三步:选择概率系数λ
由完成定额概率91.9%,可查正态分布表:得λ=1.4 P=M+λ•
=15.7+1.4×1.7=18.8(分钟)
第四步:计算估计工时
当 P=17分钟由T=M+λ• 得
λ=(17-15.7)/1.7=0.765
查正态分布表得P(0.765)=0.778=77.8%
也就是,若工时定额为17分钟时,完成定额的可能性为77.8%。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把企业最近一段时间内生产该产品所耗工时的原始记录,通过一定
的统计分析整理,计算出先进的消耗水平,以此为依据制订劳动定额。

此法的具
体做法是:首先以统计资料为依据,求出实际的平均数,然后在计算平均数的基
础上求出平均先进数,最后再结合可能发生的变化来确定定额。

此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

以大量统计资料为依据,比经验估工更能反映实际情
况,说服力强,能满足制定劳动定额快和全的要求。

但此法可能把各种不合理的
因素也统统包括在内,在科学合理上,准确度上比较差。

此法适用于生产条件比
较正常,产品比较固定的大量或成批生产,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比较健全的企业。

3、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是在技术分析、组织条件、工艺规程、总结先进经验和尽可能充分挖掘
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生产条件和工艺操作方法,对组成定额的各部分
时间,通过分析计算和观察来制订定额的方法。

技术测定法分为分析研究法和分
析计算法。

copyright dedecms
(1)分析研究法
分析研究法是用测时和工作日写实等方法,来确定工时定额各部分的时间。

现代
的分析研究法还应用人体和数学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使之更合理,更科学化。

“动
作与时间研究”为确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此法工作量大,
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或小批量单件生产中的某些典型工件或工序。

(2)分析计算法
分析计算法是根据事先制定的现有工时定额标准资料来计算制定定额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品
种多、零件多、工序多的情况。

技术测定法是定额制订方法中最有依据的方法,可使劳动定额更先进合理。

其缺点是制定方
法复杂、工作量大,难以做到迅速及时。

以上三种制定定额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企业在制定定额中究竟采用哪种方法都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这几种方法往往是结合起来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