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和萃取课题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蒸馏和
萃取
授课人
课时安排
1课时课

新授
授课时

课标依据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同时通过“粗盐的提纯”复习了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在复习的基础之上又介绍了
蒸馏和萃取两种分离和提纯的新方法,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储备量不足,对于初中所学知识有遗忘,但课堂
比较积极,学习氛围较好
教学目标 1.学会蒸馏的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学会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知道萃取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
步的认识
2.知道化学实验采取不同方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教学重难
点教学重点
1.蒸馏的操作注意事项。

2.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3.萃取的操作、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萃取的操作、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教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纯。

这个事实可以看到,科学家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更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提取出我们需要物质,下面进入今天的主题: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蒸馏和萃取
【探究任务一】如何从海水中
制取蒸馏水?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迈克夫妇的荒岛求生经验,引出蒸馏。

向学生展示实验室模拟海水淡化的装置,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对照导学案整理学案上面的问题。

提问:我们根据装置图来看,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学生认真观看
视频,并对问题
进行思考。

学生:蒸馏烧
瓶要垫石棉
网、要加沸
石、冷凝水下
进上出、温度
计水银球要
放在蒸馏烧
瓶支管口处。

学会蒸馏
的操作原
理和注意
事项。

通过实验
操作和实
验安全问
题的分
析。

让学
生对实验
探究有进
教师讲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
水淡化。

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先蒸馏出来的物质是什么?
引出蒸馏的原理:蒸馏是利用液态混合物沸点不同来进行的分离。

生活中除了海水淡化应用了蒸馏原理,还有很多,比如说在酒类生产中,为了确保酒的品质,需要使用简单的蒸馏的方法来提高酒精浓度,中国的蒸馏酒就是白酒。

再比如,家中做饭时打开锅盖,上面有很多水珠,这些水珠就是通过蒸发又冷凝到了锅盖。

【探究任务二】探索如何从海带获得固体碘?
海洋提供给我们的资源非常多,除了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海水晒盐这些以外我们还可以获得碘元素。

海水中碘的浓度很小,人们经常在海带中提取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体会学生回答:酒

观看PPT并记
录。

学生认真倾听
思考。

一步的认
识。

将化学与
生活联系
在一起。

知道化学
实验采取
不同方法
的意义。

也要具有创新精神。

当堂检测有效练习1.酒精是家里的常备药,75%的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如果想要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得到纯净的酒精,主要玻璃仪器除蒸馏烧瓶外,下列仪器还需要用到()
2.如果你家里的使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做一个家庭实验:水煮西红柿加油和不加油的情况下有什么区别,并查阅相关资料解释原理。

板书设计
蒸馏和萃取一、蒸馏
注意:1.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
2.防止暴沸
3.下进上出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于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提升的阶段,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

“萃取分液”实验学生未曾做过,欠缺创新和严谨的思维,所以本节课“蒸馏和萃取”,重点在仪器的选择、连接顺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萃取和蒸馏》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以教师引导的实验探究为主的新授课,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从开始到结束,都精心设计,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课堂氛围活跃,师生配合融洽,是一节质量比较高的课。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掌握蒸馏原理,并可以进行运用,设计互溶混合物的分离方
法,基本达成。

2、根据海带提碘,引出来的萃取以及分液,学生在操作中体会
并掌握要领,达成效果也很好。

3、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
生的探知欲,体会化学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从课题的引入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上,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动手组装,各个小组积极主动的探究,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通过本节的探究和学习,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加强,课堂效果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教材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一章那个《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第一节,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建议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
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作业
1、从海带中制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A.灼烧 B.过滤 C.分液 D.蒸馏
2、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1.26g/mL,沸点约290℃,分离水和甘油最合理的方法是()
A. 蒸馏
B. 蒸发
C. 过滤
D. 分液
3、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热稳定)杂质的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是()
A. 重结晶
B. 蒸馏
C. 过滤
D. 分液
4、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
..的是()
A. 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
B.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伸入蒸馏烧瓶液面下测液体温度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选择有机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
6、己知丙酮(C3H6O)无色液体,可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沸点约为56℃,要从水域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 蒸馏
B. 升华
C. 过滤
D. 蒸发
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 过滤
B. 萃取
C. 分液
D. 蒸馏
8、下列关于萃取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溴水中提取溴,可加入酒精作萃取剂
B. 萃取时,所加入的溶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溶质相互间不反应
C. 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静置分液后,“水层”应在上层
D. 萃取操作完成后,静置分液,上、下层液体均从下口放出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10、下图所示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对应的混合物分离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蒸发、过滤、蒸馏、分液
B. 蒸馏、分液、蒸发、过滤
C. 蒸馏、过滤、蒸发、分液
D. 蒸发、分液、蒸馏、过滤...
11、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mL)水中的溶解性
甲-98 37.5 0.93 可溶
乙-48 95 0.90 可溶
现有甲和乙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萃取
12、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A.分离Na2CO3溶液和苯,选④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13、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蒸发 C.结晶 D.过滤 E.蒸馏 F.分液
(1)除去氢氧化钙溶液中悬浮的氢氧化钙颗粒______.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
(3)提取溴水中的溴______.
(4)从饱和食盐水中获得食盐______.
(5)分离柴油和水的混合物______.
(6)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_
14、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A.萃取B.分液C.过滤D.升华E.蒸馏F.洗气G.蒸发H.加热分解I.渗析J.重结晶,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选用的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序号)
(1)除去水中的泥沙。

(2)从碘水中提取碘。

(3)分离碘和铁屑。

(4)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

(5)用海水晒盐。

(6)海水淡化。

(7)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

(8)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

(9)分离植物油和水。

(10)分离淀粉溶液中的氯化钠。

课后反思
首先本节课整体感觉比较流畅,学生的配合度很高,自己的准备也比较充足,自己的导入以比较新颖,紧扣课程标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

我觉得学生其实并不笨,只不过由于有些知识点过于集中,在呈现方式上也是沿用过去的方式——先介绍概念、理论,再学习、实验。

如果我们能将教材稍作处理,分解难点,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另外应相信学生,其实学生最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获得主动权,他们希望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趣。

当然给学生主动权,也不是“天高任鸟飞”。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

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这方面的习题。

课标分析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
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