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艺术形象浅析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林黛玉形象是曹雪芹倾尽心血塑造出的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它的完美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时代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现代女性而言,我们不需亦步亦趋地模仿林黛玉,而是要从精神实质的高度去学习她的优点,从时代的高度去发扬那个时代的妇女所不具备的新品质,努力提高自身思想与文化素质。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新时期红学正在呈现出百花争艳之势,然而对林黛玉而言,似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厄运,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黛不如钗的论调又相当流行,甚至径直以“讨嫌”来目黛玉了。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林黛玉的结局是人所共知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达到一种悲剧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造成一种遗憾的美。试想,如果林黛玉不死,成了宝二奶奶,成了贵族家庭的主妇,得偿所愿,那么,她的性格将如何发展?我想,曹雪芹把她处理成“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结局,是耐人寻味的,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感慨。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都承认林黛玉是书中的第一号女主角。曹雪芹在这一形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一形象绝非凭空非而来。它融铸了历史上许多人物的优点。除了“四大美人”外,有赵飞燕、蔡

文姬、绿珠、谢道蕴、李清照、朱淑真、叶小鸾、冯小青,此外,如神话传说中的娥皇、女英、素娥、洛神。除女性外,其他如正直刚烈力絀遭危的鲧、心有七窍的比干、梦中化蝶的庄生、高标见妒的屈原、贾谊、采菊东篱的陶令、英年早逝的李贺……可以说是许多历史人物优秀人格的集合体。她是美的化身,集外貌美、气质美、才情美、精神美于一身。

林黛玉艺术形象浅析

一、外貌美

一般来说,谈到林黛玉的美时,首先指的是外貌美,这似乎是一种常规。由此想到历史传说和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美丽的女性形象,如西施、王嫱、赵飞燕、杨玉环、崔莺莺、杜丽娘……曹雪芹对林黛玉外貌美的刻画,以写意传神的白描为主,并且少有集中的大段描写,作者着重写的是林黛玉的格调、气韵、风神、情致等等,无不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子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已成功的塑造了黛玉“仙草化身”的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灵幻非凡的美丽形象,给读者以迫切期待。

林黛玉在书中首次出场,是在“进贾府”一场。在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在贾宝玉眼里,她是个“与众各别”、“袅袅婷婷的女儿”,细看时,只见: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这陈旧的语言形式里有着一个独特的、生动的内容。这是一种古人并不太反感的病态美,但毕竟是美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下子攫住了宝玉的心。贾府之人,一见之下,觉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小厮们背地叫她“病西施”,无讥笑

之意,有爱重之心。“颦眉”使人马上联想到古代越国美女西施。所谓眉目传情,作者以此作为人物描写的切入口,可见其匠心所在。联系到下文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令读者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就是我所喜欢的“那一型”。

如第二十六回,写贾、林口角后,林黛玉到怡红院叫门,丫环们因为误会没有开,林黛玉生气伤心,“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作者写: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乌栖鸦~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

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

落花满地乌惊飞。

这是利用夸张、拟人等手法进行象征性的渲染,突出衬托她的外貌美。这种描写使我们想起我们古代小说中常用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等语言。曹雪芹在这儿概括地点染林黛玉的“稀世俊美”,间接地烘托她的美貌过人。

再如“魇魔法叔嫂逢五鬼”,写众人忙乱不堪,作者用揶揄的笔调提到薛蟠:他在瞎忙中“忽然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自然是薛蟋者流特有的感受。拉辛在《拉奥孔》里提到“诗人就美的效果来写美”这条重要美学原则,他说:“诗人啊,替我们

把美所引起的欢欣,喜爱和迷恋描绘出来吧,做到这一点,你就把美本身描绘出来了!”作者用了类似这样的间接的、侧面的方法多次地渲染林黛玉的外貌美。刚进荣府,作者曾写王熙凤携着她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番,仍送回贾母身边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虽是谄媚贾母,却也是事实。和贾宝玉厮见后,贾宝玉生气砸玉:提到林黛玉时说:“来了这神仙似的妹妹……”。《终身误》里把她称作“世外仙姝”。写太虚幻境的仙女可卿:“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其袅娜风流,又如黛玉”。凡此种种,都把对林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勾勒了出来。

除了上面所写之外,作者还通过描写其他人物外表和林黛玉的外貌进行对比,烘托其外貌与气质的美。第卅回写贾宝玉隔着花阴看不相识的龄官。“只见这女孩子眉蹙青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很明显,同样的面貌体态特征,同样的风流韵致,兴儿曾拿林黛玉和尤三姐比:“……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这都是互相辉映显现。最突出的是作者写晴雯,评家所说的一“晴为黛副”之说,不仅是内在的,且也是外表的。第七十回王夫人说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这大概就是脂砚斋所称道的“一击两鸣法”,或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总之,曹雪芹利用简炼的、写意式的白描手法,用直接的、间接的、侧面的不同手法,在不同人物的观察和言谈语笑之中,对林黛玉的主要外貌特征和她的气质、风韵做了千渲万染,塑造出一个从外貌、体态、风度看来也颇为气韵生动的艺术形象。

二、才情美

林黛玉之美,不仅表现在外貌,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小说描写她每次作诗时,总是进入灵感迸发和触动颖悟的状态,呻吟俯仰之间,一片真情和灵性自然流露出来,好象丝毫不费气力。元春在大观园召集众人题匾吟诗,宝玉奉命赋五言律诗四首,经过宝钗提示“绿蜡”的出处,宝玉大费神思,才作了三首。没等宝玉抄完,黛玉早吟成一律,“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元春看过之后,也指最后一首为前三首之冠。大观园诗社的第一次聚会—“咏白海棠”,黛玉这天写诗,“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她写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用“偷来梨蕊”和“借得梅魂”形容海棠的洁白和风韵,又以月中仙女的缟袂比拟海棠花,以秋闺怨女的啼痕比拟花上的露滴。尾联写海棠“娇羞默默”、“倦倚西风”,则赋予海棠以生命和女性美。诗的意象奇幻生动,妙境迭出,在场的宝玉诸人不禁惊叹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