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橘子
关于名字
橘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
然而在水果市场上觅食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同一种水果,有的卖家标的是“橘子”,而有的卖家标的是“桔子”。
究竟是“橘子”还是“桔子”呢?
“桔”,它的正音应该是“jié”,通常用在“桔梗”这个词里,就是《桔梗谣》里的桔梗,也就是朝鲜小菜里的桔梗。
“桔”被借用“橘”之义,是从广东开始的。
在广东话中“橘”同“桔”“吉”发音很相近,至今南方很多地方仍保留着相互赠送大桔的风俗,谐音“大吉”,可能最初就是出于吉祥祝福的心愿,人们故意将“橘”写成“桔”。
除此之外,由于“桔”字易写易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冰心1975年发表的《小桔灯》用的就是“桔”。
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成立,也是用“桔”代替“橘”命名。
这些用法都表明,“桔”字不再是“橘”的附属,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
另外,简化字对推动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和扫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书写简单了许多,便于扫盲,但是到了后期,简化字一度进入了“越简单越好”的误区。
比如在1977年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鸡蛋写成了“鸡旦”,停车写成了“仃车”,“橘子”的“橘”,被写成了“桔梗”的“桔”。
这给辨识带来了很多困难,于是这个方案未获通过。
但还是有很多字儿在民间流行,所以“橘子”变成了“桔子”。
1986年,《二简(草案)》被废除,但人们用“桔”来表示“橘”的热情依然没有减退。
而目前“橘”才是正确的写法。
关于药用价值
橘子可以说全身是宝,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和止渴的功效。
橘子皮可以美容,《本草纲目》中说陈皮(橘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橘子的药用价值了。
橘皮入药称为“陈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输气等症。
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结、止痛的功效。
橘络,即橘瓤上的网状筋络,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滞咳嗽等症。
橘肉味甘酸性温,具开胃理气、止咳润肺、解酒醒神之功效,主治呕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热咳嗽、饮酒过度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多种心血管疾病。
关于注意事项
(1)吃橘子时,不要将橘瓤外白色的筋络扯得一干二净。
因为_______1_______。
(2)忌鲜橘皮沏茶饮。
摘下后的橘子大多用保鲜剂浸泡后再上市,保鲜剂为一种化学制剂,浸泡过的橘子对果肉没有影响,但橘子皮上残留的保鲜剂却难以用净水洗掉,若用这样的橘子皮泡水代替茶饮,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由于挥发油气味强烈,会刺激肠胃,有损健康。
(3)吃橘子过多会引起结石。
橘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 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
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如食用不当反而无益。
(4)吃橘子过多导致上火。
橘子性温,多吃易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
儿童尤其不宜多吃橘子。
橘子富含胡萝卜素,若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连吃两个月,可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表现为手、足掌皮肤黄染,渐染全身,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有时易与肝炎混淆。
有些孩子吃橘子过多还会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表现,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
停吃一两周,基本可以恢复健康。
(根据《意读》和“百度百科”相关材料整理)
5.“橘子”的“橘”被写成“桔”,其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6.根据材料信息,将“关于注意事项”部分的第一条补充完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上述材料,联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小明喉咙发疼,有些便秘,小明妈妈听说多吃水果能降火,当时正是橘子上市季节,就买了一大袋,嘱咐小明多吃,还拿橘皮煮水让他喝。
一段时间后,不但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皮肤也隐隐发黄,食欲不振。
小明妈妈心急如焚。
请你依据上文信息,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小明妈妈排忧解难。
【答案】
5.①广东话“橘”和“桔”“吉”发音相近,人们出于吉祥祝福的心愿,故意写成“桔”。
②“桔”字易
写易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且可登大雅之堂。
(或:冰心作品,柑橘研究所命名,都用“桔”代替“橘”,“桔”字已登大雅之堂。
)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影响的结果。
(或:《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将“橘”简化为“桔”,虽然方案被废除,但“桔”字仍在流行。
)
6.示例:它(“橘络”)具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效。
7.①橘子性温,吃多了反而会上火,要降火应改用其他寒性水果。
②新鲜的橘皮不能沏茶饮,因为橘皮会有保鲜剂残留,还会刺激肠胃。
③小明症状加重,不必忧虑,那是食用橘子超量所致,只要停止食用一两周便可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