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亚洲及欧洲—气候》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

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初中地理教案亚洲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亚洲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亚洲气候教学目标:1. 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2. 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1. 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 学生: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2. 教师: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亚洲的气候,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的课程,更好地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

三、课堂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亚洲的气候特点,包括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 学生通过观察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通过观察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特点:(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6、拓展训练: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7、自学提纲: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6.1亚洲及欧洲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亚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二)新授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三、欧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纬度范围:北纬 度~北纬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 度~东经 度之间
全部位于 球,绝大部分位于 球。
(2)海陆位置
北临 洋,西临 洋,南临海,西南隔 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 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四、面积
1、亚洲的面积
2、欧洲的面积
板书 亚洲及欧洲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04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4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04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4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二、自主先学,初步探究(出示“自学指导”)
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作个符号。
(一)、读课本图6—9亚欧气候类型图,填答:
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气候深受洋的影响。
1、气候特点有哪些?是世界上的哪些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2、原因分析:
①、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教学手段
学进去,讲出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
复习导入:亚洲的气候特征
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2、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3、气候大陆性特征的体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第一节欧洲气候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为了让大家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在小组学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教师在过程中巡查并适当参与小组学生的讨论活动。
四、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各组派代表对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展示,提出本组在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互相解答,并结合其他小组的意见作出汇总。
五、质疑拓展,教师引导
各组提出未能解决疑难问题,老师筛选共性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引导帮助同学解决。
魅力精讲:
1、从欧洲的纬度范围,地形特征,海陆位置方面分析欧洲的气候为什么海洋性显著?
2、海洋性的特征。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总结欧洲的气候特征
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海洋性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单元第1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3.这些美丽的景色属于哪个大洲?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你知道”亚细亚”和“欧罗巴”吗?转折:今天我们来探究亚细亚洲及欧罗巴洲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找出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学习活动一:定位“亚细亚”和“欧罗巴”1.初探名称的由来出示材料: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

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千米2。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在哪半球?出示东西半球图:方法指导:找出半球划分界限——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0°。

3.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图文转化——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准确画出20°W,160°E;赤道。

观察描述亚洲的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3.观察标画与描述交流: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描述亚洲位置的同时,方法指导:找出重要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以及一些其他重要纬线。

4.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找出所在的大洲,濒临的海洋。

5.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邻居?——相对位置(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描述(2)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描述6.归纳总结:如何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拓展应用】提问:你会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7.提供半球图和欧洲位置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带。

4.读图分析: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二、自学指导一(1)阅读课本P4-P6(3-5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米,是除南极洲外海拔的大洲。

二是地面,。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3)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1)阅读课本P4-P6(2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了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亚洲气候的性显著。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悬殊。

3、亚洲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东部,濒临,差异明显。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也最广。

(3)教师纠错,总结【课堂作业】1.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C.平均海拔最高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欧洲地形以()为主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山地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是()A.死海B.艾尔湖C.吐鲁番盆地D.地中海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高原:C D平原:E F(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①②③(3)亚洲世界之最众多,请你至少列举三项: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________ 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灾害、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关于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国家和首都。
(2)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和欧洲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小论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等内容。
2.选做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掌握两大洲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2.熟悉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掌握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知识。
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6.1亚洲及欧洲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6.1亚洲及欧洲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2.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亚洲地形三大特征:一、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欧洲地形特征:一、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二、地面起伏小,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洲。

三、地形以平原为主(分布在中部),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3.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亚洲气候特点:一、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二、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三、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很广。

四、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欧洲气候特点:一、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二、欧洲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最典型的地区。

三、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4.河、湖状况亚洲河流两大特点: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

欧洲河流的特点:水流平缓,水量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

5.人口与主要国家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6.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个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相差一天,即东12区的日期总比西12区的日期多一天。

二、友情提醒地理位置的学习:主要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三方面来分析。

地形特征的学习: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下列对亚洲河流流向的说法,最适当的是()A.自中部流向四周B.自沿海流向内陆C.自东流向西D.自南流向北2.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有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D.气候主要是高山、高原气候3.地球上地势最低平、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是()A.大洋洲 B.南极洲 C.亚洲 D.欧洲4.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的海是()A.波罗的海B.地中海C.黑海D.北海读图 1-1,完成5――9题:图 1-15.面积最小的洲是()A. AB. BC. CD. D6.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的大洲是()A .A B.B C.C D. D7.关于B和D的分界线正确的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8.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存在的大洲是()A. AB. BC. CD. D9.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是()A. AB. BC. CD. D10.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主要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1. 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180度经线完全重合B.与0度经线完全重合C.东侧是西12区 D.从其东侧进入西侧日期要减去一天12. 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B.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C.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西距离最大D.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西所跨经度最大13. 以下亚洲河流不流入海洋的是()A.恒河B.长江C.叶尼塞河D.塔里木河14. 有关亚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整个亚洲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B.亚洲地跨热带、温带,没有寒带气候C.亚洲的东部、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D.亚洲分布最广的是热带季风气候15.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是在()A.黑海 B.里海 C.死海 D.红海16.亚洲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A.东邻欧洲,西临太平洋B.南望大洋洲,北邻北冰洋C.东邻北美洲,西临太平洋D.西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北隔河与非洲相望17.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会告诉他那里()A.冬季比北京冷B.冬季比北京温暖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D.冬季比北京干燥18.著名球星姚明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A.19时 B.20时 C.21时 D.22时19.图1-2中,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在乙图中属于此气候类型的地点是()图A.A B.B C.C D.D20.玲玲对贝贝说:“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珍惜时光就是珍惜生命!”,贝贝说:“这话道理是对的,但如果不考虑生命,只看时间,可以回到过去,只要()A.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B.自北向南越过赤道C.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D.自南向北越过赤道2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常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B. 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C.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D. 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洋较近22.下列对于欧洲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B. 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 本区出现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的现象D.本区有些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23.图1-3是四个大洲轮廓图,读图并回答问题图1-3(1)四个大洲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2)其中,有热带草原分布的大洲是洲和洲;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洲,该洲人种主要是;世界最大的高原分布在洲,除B洲外,其它三洲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建筑物是图1-424.读“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Array图1-5⑴数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②气候③______气候④_____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⑵在图中用字母填注下列气候类型分布的位置。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1.1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复杂多样的气候学案+练习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1.1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复杂多样的气候学案+练习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1——复杂多样的气候【知识链接】课前抽测:1、亚洲地势的要紧特点。

2、欧洲地势的要紧特点。

新课导入:【学习目标】1、初步把握亚洲气候特点及形成缘故。

2、了解欧洲的气候特点。

3、通过学习,会分析某一地区气候分布的特点。

重、难点:亚洲气候特点及形成缘故【新知预习】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气候外,其他要紧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北半球的“寒极”是,世界“雨极”是。

3、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最强大,最典型,阻碍范畴也最广。

【探究演练】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你能分析其缘故吗?2、观看亚洲气候类型图,阻碍范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受什么因素的阻碍?3、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从北往南依次是什么气候?季风气候显著的缘故?通过查找资料说说夏季风与冬季风的特点。

【拓展提升】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1欧洲要紧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典型的是什么气候?2通过完成教材P8页活动题,说说哪些因素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知识整理与反思】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 亚洲气候的特点2 亚洲气候的形成缘故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A学习状态()①专门认真,自我夸奖②还能够③还要加油B 参与程度()①展现了次②质疑、补充了次③板书了次【成果检测】1、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________显著和________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________风的阻碍而易发生________灾难。

3、欧洲分布最典型的气候类型是和。

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要紧受________阻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势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1)填出数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②气候,③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

(2)在图中适当位置用代号填注下列地理事物: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 红海、E地中海、F里海0G波斯湾、H苏伊土运河、I白令海峡、J直布罗陀海峡、(3)河流特点深受气候的阻碍,亚洲西部河流少、水量小的缘故是(4)亚洲、欧洲共有的气候类型是。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熟悉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分布;3.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4. 掌握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3.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

三、教学内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a. 亚洲位于东半球,西临欧洲和非洲,东临太平洋;b. 欧洲位于西半球,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2.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a. 亚洲地势复杂,包括高山、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b.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c. 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d. 欧洲地形多以平原为主,河流密集;e. 欧洲气候变化多端,包括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f. 欧洲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但有丰富的农田和水力资源。

3.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a. 亚洲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衡;b. 亚洲拥有多种宗教和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c. 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有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新加坡,也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越南;d. 欧洲人口相对较少,分布相对均匀;e. 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希腊神话和文艺复兴;f. 欧洲经济发达,有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法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见解。

2. 图表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气候图和人口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图表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解读。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亚洲或欧洲国家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以及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然后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气候、河流、人口和国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气候、河流、人口和国家【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分布及特点。

2.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分布等因素对亚欧气候的影响3.读图分析亚洲、欧洲河流的特征,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4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教学重点:亚欧两洲的气候、水系特征。

教学难点:亚欧两洲的气候、水系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 我们认识和学习大洲需要从两方面入手,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国家、城市、经济、语言等。

这些地理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在学习中要把握这些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导入]一、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过渡]读图亚洲图,找出赤道、北极圈,说明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亚洲既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也有热带气候。

[读图回答]读P7亚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缺乏哪种气候类型?这说明了亚洲气候的特征之一是什么?思考:为什么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讲解]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约有十二种,仅亚洲就有十一种,这说明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会如此之多呢?(对应教学目标2)纬度位置: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距海差异大,由沿海向内陆差异显著。

地形地势: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提问]亚洲哪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广?这种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提问]亚洲最典型的气候是?学习过几种季风气候类型?是否在亚洲都有分布?分布在哪里?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是什么?[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方法指导] 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归纳和描述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主要气候类型2.典型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等要素)3.区域气候类型分布格局或差异[过渡]那欧洲气候特征如何?[活动探究]自学P8-9总结: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无热带气候;2、气候的海洋性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显著[导入]二、大河众多的亚洲[导入]李白有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

《亚洲与欧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并分析总结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说出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简要分析大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归纳、总结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2.描述地形、气候、河流特征的方法。

3.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特征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PPT 地图等。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2“亚细亚和欧罗巴”文字及图6-1,完成:1.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2.对照地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所在地区的纬度位置。

3.师生共同总结,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①总结亚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特点。

②归纳分析一个大洲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方法。

③说出欧洲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活动二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完成:1.说出时区的划分、标识。

2.举例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说明日界线的意义和区分。

活动三读图6-3及图后文字,完成:1.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

2.对照地图6-3,说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

3.归纳描述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方法。

4.对比说明欧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5.完成课后活动题目表格。

6.师生共同总结亚洲、欧洲地形特征及分析方法。

活动四阅读P7图6-9及图后文字,回答:1.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2.归纳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研读P8活动内容,归纳总结出欧洲的气候特征。

4.对比亚洲和欧洲气候特点,分析其成因的不同。

5.师生总结并拓展。

活动五分组朗读P9“大河众多的亚洲”部分文字,完成:1.归纳出亚洲河流的特征。

2.分析描述大洲河流特征的方法及与地形的关系。

3.举例说明亚洲的河流及其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
教学目标:
1、识记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理解其气候特点。

2、会分析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

3、学会读图对比分析综合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亚洲和欧洲濒临的大洋有哪些?
2、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地形区。

二、新授过程:
(一)、读课本图1—7亚欧气候类型图,填答:
1、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热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温带;亚寒带;气候和气候等。

除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其中,以上气候类型中在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有热带、温带和温带、亚寒带、气候等。

2、欧洲的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温带和温带气候,亚寒带和气候。

其中和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

(二)、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成因:
1、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三带,
且地形。

影响的因素为、等。

2、气候的显著。

原因: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主要
为。

3、气候的显著。

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
洋,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归纳气候特点: 、、。

主要影响因素为、、等。

(三)、读P8图1—8、1—9和阅读材料,填表比较:
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冬季风
(四)、我们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点为,冬季。

属于季多雨型,主要降水类型为。

(五)、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气候深受洋的影响。

1、气候特点是显著,是世界上气候和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
典型的区域。

2、原因:
①、三面临海,形似亚欧大陆向西凸出的“大半岛”。

②、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绝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③、大部分位于北纬之间,终年盛行来自洋的温暖湿润的。

④、沿岸有
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⑤、山脉多走向,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3、读图1—10可知,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越来越,降水量越来越,原因是距海越来越远,气候由性向性转变。

4、分析欧洲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影响因素:
形成原因(主要因素是和。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三面临海,北临洋,西临洋,南临海。

地形因素山脉多走向,中部面积广阔,
洋流因素沿岸有经过,是气候温暖湿润。

风的影响终年盛行来自洋的温暖湿润的。

(六)、归纳小结:
学习气候主要方法:1、主要气候类型;2、气候特征;3、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三、随堂巩固练习:
1、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其形成原因不包括()
A、常年受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

B、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

D、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较近。

3、下列大洲中,地跨寒、温、热三带的是()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非洲
4、在欧洲分布最广泛,而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5、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最典型,是因为()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差异大;
D、地形复杂多样
6、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会告诉他,那里()
A、冬季比北京寒冷;
B、冬季比北京温暖;
C、冬季和北京差不多;
D、冬季比北京干燥。

7、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特征显著;
C、季风气候显著;
D、冬暖夏凉。

8、下列亚洲各气候类型中,分布地区最广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9、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气候外各种气候类型都有。

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10、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候()。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C高温少雨;D、高温多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