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铸造成形工艺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粘度↓过热度↑,保持 液态时间↑ →流动性好。 但过高→收缩增大,吸气增多, 氧化严重→缩孔、缩松、气孔、粘 砂等。
控制浇注温度: 灰铸铁:1200~1380℃ 铸 铜:1520~1620℃ 铝合金:680~780℃
(2)浇注压力
压力愈大,流动性愈好。 增加直浇口高度; 采用压力铸造、离心铸造。
第一篇 金属的铸造成形工艺 第一章 铸造成形工艺理论基础 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铸造成形 工艺的特点及铸造的工艺性。 掌握影响铸造成形工艺性的主 要因素;
熟悉流动性、缩孔和缩松、应 力和变形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了解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 止方法。 重点:铸造工艺性及影响因素。 难点: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① 热应力
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 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 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
热应力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应力框的冷却曲线:
a.热应力的性质:
铸件缓冷处(厚壁或心部)受拉伸;
快冷处(薄壁或表层)受压缩。
b.影响铸件热应为的因素:
冷却时各处的温差越大;
顺序凝固愈明显;
②缩松
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当容积相同时,缩松的分布面积比 缩孔大得多。
宏观缩松:肉眼或放大镜可见。 显微缩松:显微镜观察到。
(2)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① 缩孔的防止 采用冒口和冷铁,控制铸件顺序凝固 即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 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 措施,使远离冒口部 位先凝固,靠近冒口 部位次凝固,冒口本 身最后凝固。
固态收缩ε固:凝固→室温间收缩。
总收缩:ε总=ε液+ε凝+ε固
体收缩→产生缩孔、缩松; 线收缩→产生内应力、变形、裂纹。 常用铸造合金中铸钢收缩率最高;
灰铸铁收缩率最小,因为内部的石
墨析出,体积膨胀。
2.影响合金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 碳素钢随含碳量增加,凝固收缩增 加,而固态收缩略。 灰铸铁中,碳、硅含量增加,收缩 率减小。硫阻碍石墨的析出,使铸铁 的收缩率增大。适量的锰可与硫合成 MnS,抵硫对石墨的阻碍作用,使收缩 率减小。
或加大结晶压力,破碎枝晶, 流动性好。
4.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定义:铸件在凝固之后的继续冷却
过程中,因其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 在铸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并一直 保留到室温,称残余内应力。
危害:铸造内应力是铸件产生变形
和裂纹的基本原因。
1)内应力的形成
按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应 力和机械应力。
二、合金的收缩性
1.合金收缩的概念
定义: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 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或尺寸缩减 的现象。
危害:收缩控制不好,易产生缩孔、 缩松、应力、变形和裂纹。
收缩过程:
液态收缩ε液:从浇注温度(T浇)
到凝固开始温度(T液)间收缩; 凝固收缩ε凝:凝固开始到凝固终了
温度间收缩;
指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它是合金主要的铸造性能。
流动性愈强,愈便于浇铸出轮 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 上浮与排除。
有利于对收缩进行补缩。
流动性不好→浇不足、冷隔。
流动性的测定:
“螺旋形试样”。 流动性愈好,浇出 的试样愈长。 灰铸铁、硅黄铜最 好,铝合金次之,铸 钢最差。
3.铸件中的缩孔和缩松
(1)缩孔和缩松的形成
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 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容积得不 到补足,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形成一些孔洞。 按照孔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将其分 为:缩孔和缩松。
①缩孔
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的部位 容积较大的孔洞。
缩孔多呈倒圆锥形,内表面粗 糙,通常隐藏在铸件的内层,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暴露在铸 件的上表面,呈明显凹坑。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易形成。
“反变形法”:统计铸件变形规律基 础上,在模型上预先作出相当于铸件 变形量的反变形量,以抵消铸件的变 形。用于长而易变形的工件。
3)铸件的裂纹与防止
当铸件的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 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 是严重缺陷,导致报废。
热裂:在高温下产生的裂纹;裂
纹短,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 氧化色。
是在一定温度范围的逐步凝固,即 经过液、固并存的两相区。
初生的“树枝状”晶体,使已结晶 固体层的表面粗糙。 故流动性变差。
③合金对金属液粘度的影响
P→铸铁凝固温度、粘度↓→ 流动性好;但引起冷脆性(性能 要求不高的小件)。 S→MnS→内摩擦→ 粘度↑→ 流动性↓
2)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3)铸型充填条件
(1)铸型的蓄热能力
铸型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愈大, 对液态合金的“激冷”能力愈强,流 动性差。
如金属型比砂型铸造更容易产生浇 不足等缺陷。
(2)铸型中气体
在金属液的热作用下,型腔中气体
膨胀,腔中气体压力增大→流动性 差(阻力大)。
改善措施:使型砂具有良好的透
气性,远离浇口最高部位开设气口。
冷裂:在低温下形成的裂纹;
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缝 内有金属光泽或轻微氧化色。
防止热裂: 选择凝固温度范围小,热裂 倾向小的合金,提高型砂和芯 砂的退让性,控制含S,防热脆。 防止冷裂: 减小内应力,控制含P量, 浇注之后,勿过早打箱。
三、合金的吸气性
液态合金吸入了气体,若不能逸 出→气孔缺陷,破坏了金属的连续 性,减少了承载的有效面积→应力 集中→降低机械性能(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弥散性气孔还可使显微缩松的形 成,降低铸件的气密性。
这样,先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后 凝固部位的金属液来补充;后凝 固部位的收缩,由冒口的金属液 来补充→使铸件各部位收缩均能 得到补充。 缩孔移到冒口中除掉。
形状复杂有多个热节:冒口+冷铁”。 外冷铁:重复使用。 内冷铁:不重要铸件(熔合于铸件)。
② 缩松的防止
热节处要放冷铁;
或在局部砂型表面涂“激冷” 涂料,加大冷却速度;
按气体来源,气孔可分为: 侵入气孔: 砂型和型 芯中气体侵入 金属液中而形 成的气孔。
析出气孔
双原子气体随 温度降低溶解度下 降,呈过饱和状态 以气泡形式从金属 液中析出(铝合金 中最多见);
反应气孔:液态金属与铸型材
料、芯撑、冷铁或溶渣之间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形成气孔。
四、偏析
比重偏析; 成分偏析。
五、其它:
粘砂夹砂; 胀砂与掉砂; 渣孔。
结 束
合金的固态收缩率越大; 弹性模量愈大;
热应力愈大。
c.预防热应力的基本途径:
减少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差,使其 均匀冷却。
□主要措施:
E小、壁厚均 匀、控制各部位同 时凝固。
② 机械应力(收缩应力)
合金的线收 缩受到铸型或 型芯机械阻碍 而形成的应力。
使铸件产生拉伸或剪切应力(暂 时的),落砂后,内应力便消除。
百度文库
机床、内燃机中铸件70~80%;
农业机械40~70%。
4.但铸造生产过程较复杂,废品 率一般较高,易出现浇不足, 缩孔,夹渣、气孔、裂纹等缺 陷。
二、铸造分类
砂型铸造:90%以上,成本低。 特种铸造: ① 熔模、金属型、压力、低压、 离心。 ② 质量、生产率高,成本也高。
§1-2 合金的铸造性能 铸造性能:合金的流动性、 收缩性、吸气性、偏析等。 一、合金的流动性 1.概念
在铸型中可与热应力共同起作用, 增大某些各部位的拉伸应力,产 生裂纹。
2)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① 产生变形的原因:残余内应力 (厚的部分受拉伸,薄的部分压缩) →不稳定状态→自发地通过变形, 减缓内应力→稳定状态。 即,原受拉→产生压缩变形。 原受压→产生拉伸变形。
② 防止变形的措施:
结构上:壁厚均匀,形状对称; 工艺上:同时凝固,冷却均匀;
§1-1 概述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铸造、液态 冲压、液态模锻等。
铸造(最广泛):将液态合金浇 注到与零件的形状、尺寸相适应 的铸型空腔中,使其冷却凝固, 得到毛坯或零件的成形工艺(生 产方法)。
一、特点
1.能制成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 腔的毛坯:
如阀体、泵体、叶轮、螺旋浆等。 2.铸件的大小几乎不受限制,重量从几 克到几百吨。 3.常用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 本较低,其应用及其广泛。
2.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化学成分 ① 共晶成分合金
□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从表层逐层向中心凝固,已结晶的 固体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金属液的阻 力较小。
□共晶成分合金的凝固温度最低。
合金的过热度(浇注温度与合 金熔点之温差)大,推迟了合 金的凝固。
故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②其它成分合金
2)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愈高,过热度愈大,合金 的液态收缩增加。
3)铸件结构
铸型中的铸件冷却时,因形状和尺 寸不同,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 结果对铸件收缩产生阻碍。
4)铸型和型芯对铸件的收缩也产生机 械阻力 铸件的实际线收缩率比自由线收缩 率小。 因此设计模样时,应根据合金的种 类、铸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选 取适合的收缩率。
控制浇注温度: 灰铸铁:1200~1380℃ 铸 铜:1520~1620℃ 铝合金:680~780℃
(2)浇注压力
压力愈大,流动性愈好。 增加直浇口高度; 采用压力铸造、离心铸造。
第一篇 金属的铸造成形工艺 第一章 铸造成形工艺理论基础 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铸造成形 工艺的特点及铸造的工艺性。 掌握影响铸造成形工艺性的主 要因素;
熟悉流动性、缩孔和缩松、应 力和变形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了解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 止方法。 重点:铸造工艺性及影响因素。 难点:铸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① 热应力
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 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 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
热应力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应力框的冷却曲线:
a.热应力的性质:
铸件缓冷处(厚壁或心部)受拉伸;
快冷处(薄壁或表层)受压缩。
b.影响铸件热应为的因素:
冷却时各处的温差越大;
顺序凝固愈明显;
②缩松
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当容积相同时,缩松的分布面积比 缩孔大得多。
宏观缩松:肉眼或放大镜可见。 显微缩松:显微镜观察到。
(2)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① 缩孔的防止 采用冒口和冷铁,控制铸件顺序凝固 即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 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 措施,使远离冒口部 位先凝固,靠近冒口 部位次凝固,冒口本 身最后凝固。
固态收缩ε固:凝固→室温间收缩。
总收缩:ε总=ε液+ε凝+ε固
体收缩→产生缩孔、缩松; 线收缩→产生内应力、变形、裂纹。 常用铸造合金中铸钢收缩率最高;
灰铸铁收缩率最小,因为内部的石
墨析出,体积膨胀。
2.影响合金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 碳素钢随含碳量增加,凝固收缩增 加,而固态收缩略。 灰铸铁中,碳、硅含量增加,收缩 率减小。硫阻碍石墨的析出,使铸铁 的收缩率增大。适量的锰可与硫合成 MnS,抵硫对石墨的阻碍作用,使收缩 率减小。
或加大结晶压力,破碎枝晶, 流动性好。
4.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定义:铸件在凝固之后的继续冷却
过程中,因其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 在铸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并一直 保留到室温,称残余内应力。
危害:铸造内应力是铸件产生变形
和裂纹的基本原因。
1)内应力的形成
按内应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热应 力和机械应力。
二、合金的收缩性
1.合金收缩的概念
定义: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 到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或尺寸缩减 的现象。
危害:收缩控制不好,易产生缩孔、 缩松、应力、变形和裂纹。
收缩过程:
液态收缩ε液:从浇注温度(T浇)
到凝固开始温度(T液)间收缩; 凝固收缩ε凝:凝固开始到凝固终了
温度间收缩;
指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它是合金主要的铸造性能。
流动性愈强,愈便于浇铸出轮 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 上浮与排除。
有利于对收缩进行补缩。
流动性不好→浇不足、冷隔。
流动性的测定:
“螺旋形试样”。 流动性愈好,浇出 的试样愈长。 灰铸铁、硅黄铜最 好,铝合金次之,铸 钢最差。
3.铸件中的缩孔和缩松
(1)缩孔和缩松的形成
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 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容积得不 到补足,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 形成一些孔洞。 按照孔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将其分 为:缩孔和缩松。
①缩孔
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的部位 容积较大的孔洞。
缩孔多呈倒圆锥形,内表面粗 糙,通常隐藏在铸件的内层,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暴露在铸 件的上表面,呈明显凹坑。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易形成。
“反变形法”:统计铸件变形规律基 础上,在模型上预先作出相当于铸件 变形量的反变形量,以抵消铸件的变 形。用于长而易变形的工件。
3)铸件的裂纹与防止
当铸件的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 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 是严重缺陷,导致报废。
热裂:在高温下产生的裂纹;裂
纹短,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 氧化色。
是在一定温度范围的逐步凝固,即 经过液、固并存的两相区。
初生的“树枝状”晶体,使已结晶 固体层的表面粗糙。 故流动性变差。
③合金对金属液粘度的影响
P→铸铁凝固温度、粘度↓→ 流动性好;但引起冷脆性(性能 要求不高的小件)。 S→MnS→内摩擦→ 粘度↑→ 流动性↓
2)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3)铸型充填条件
(1)铸型的蓄热能力
铸型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比热愈大, 对液态合金的“激冷”能力愈强,流 动性差。
如金属型比砂型铸造更容易产生浇 不足等缺陷。
(2)铸型中气体
在金属液的热作用下,型腔中气体
膨胀,腔中气体压力增大→流动性 差(阻力大)。
改善措施:使型砂具有良好的透
气性,远离浇口最高部位开设气口。
冷裂:在低温下形成的裂纹;
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缝 内有金属光泽或轻微氧化色。
防止热裂: 选择凝固温度范围小,热裂 倾向小的合金,提高型砂和芯 砂的退让性,控制含S,防热脆。 防止冷裂: 减小内应力,控制含P量, 浇注之后,勿过早打箱。
三、合金的吸气性
液态合金吸入了气体,若不能逸 出→气孔缺陷,破坏了金属的连续 性,减少了承载的有效面积→应力 集中→降低机械性能(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弥散性气孔还可使显微缩松的形 成,降低铸件的气密性。
这样,先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后 凝固部位的金属液来补充;后凝 固部位的收缩,由冒口的金属液 来补充→使铸件各部位收缩均能 得到补充。 缩孔移到冒口中除掉。
形状复杂有多个热节:冒口+冷铁”。 外冷铁:重复使用。 内冷铁:不重要铸件(熔合于铸件)。
② 缩松的防止
热节处要放冷铁;
或在局部砂型表面涂“激冷” 涂料,加大冷却速度;
按气体来源,气孔可分为: 侵入气孔: 砂型和型 芯中气体侵入 金属液中而形 成的气孔。
析出气孔
双原子气体随 温度降低溶解度下 降,呈过饱和状态 以气泡形式从金属 液中析出(铝合金 中最多见);
反应气孔:液态金属与铸型材
料、芯撑、冷铁或溶渣之间发生 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形成气孔。
四、偏析
比重偏析; 成分偏析。
五、其它:
粘砂夹砂; 胀砂与掉砂; 渣孔。
结 束
合金的固态收缩率越大; 弹性模量愈大;
热应力愈大。
c.预防热应力的基本途径:
减少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差,使其 均匀冷却。
□主要措施:
E小、壁厚均 匀、控制各部位同 时凝固。
② 机械应力(收缩应力)
合金的线收 缩受到铸型或 型芯机械阻碍 而形成的应力。
使铸件产生拉伸或剪切应力(暂 时的),落砂后,内应力便消除。
百度文库
机床、内燃机中铸件70~80%;
农业机械40~70%。
4.但铸造生产过程较复杂,废品 率一般较高,易出现浇不足, 缩孔,夹渣、气孔、裂纹等缺 陷。
二、铸造分类
砂型铸造:90%以上,成本低。 特种铸造: ① 熔模、金属型、压力、低压、 离心。 ② 质量、生产率高,成本也高。
§1-2 合金的铸造性能 铸造性能:合金的流动性、 收缩性、吸气性、偏析等。 一、合金的流动性 1.概念
在铸型中可与热应力共同起作用, 增大某些各部位的拉伸应力,产 生裂纹。
2)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① 产生变形的原因:残余内应力 (厚的部分受拉伸,薄的部分压缩) →不稳定状态→自发地通过变形, 减缓内应力→稳定状态。 即,原受拉→产生压缩变形。 原受压→产生拉伸变形。
② 防止变形的措施:
结构上:壁厚均匀,形状对称; 工艺上:同时凝固,冷却均匀;
§1-1 概述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铸造、液态 冲压、液态模锻等。
铸造(最广泛):将液态合金浇 注到与零件的形状、尺寸相适应 的铸型空腔中,使其冷却凝固, 得到毛坯或零件的成形工艺(生 产方法)。
一、特点
1.能制成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 腔的毛坯:
如阀体、泵体、叶轮、螺旋浆等。 2.铸件的大小几乎不受限制,重量从几 克到几百吨。 3.常用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 本较低,其应用及其广泛。
2.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化学成分 ① 共晶成分合金
□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从表层逐层向中心凝固,已结晶的 固体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金属液的阻 力较小。
□共晶成分合金的凝固温度最低。
合金的过热度(浇注温度与合 金熔点之温差)大,推迟了合 金的凝固。
故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②其它成分合金
2)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愈高,过热度愈大,合金 的液态收缩增加。
3)铸件结构
铸型中的铸件冷却时,因形状和尺 寸不同,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 结果对铸件收缩产生阻碍。
4)铸型和型芯对铸件的收缩也产生机 械阻力 铸件的实际线收缩率比自由线收缩 率小。 因此设计模样时,应根据合金的种 类、铸件的形状、尺寸等因素,选 取适合的收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