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的环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光合面积适当大、光合能力较强、光合时间较 长、光合产物的消耗较少、光合产物分配较合理的 群体产量较高。
– 一切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其作用的。
7
2、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
• 光合面积
– 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变化最大、最易于控制(肥、水、光) – 组成:光合面积包括叶片和植株其他绿色部分 – 大小:叶面积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获得高产 – 分布:理想的叶片形态是上部直立,下部平展 – 动态:前期扩展较快,后期下降较慢
分析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5、光合性能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调节光合性能获
得作物高产高效?
THE END
– 各因素的作用不是等同的,总有一二个起主要作用, 能够左右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这种起主导作用的因 素就是主导因素。
– 如:油菜春化过程中的低温因素,造成小麦早衰死亡 的干热风。 • 干热风:气温30℃以上,大气相对湿度30%以下, 风速3 m/s
32
• 环境因素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调性
– 各因素作用大小不同,但都不可或缺,缺少任何一种都 会引起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并且任何一个因 素都是不能由另一个因素替代的,这就是不可替代性。
23
㈡ 日照长度的作用
– 光周期反应
• 作物开花受昼夜长短所控制的现象叫光周期反应 • 根据作物对光周期的要求可划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
日照作物
– 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 引种 • 确定播期 • 改善作物品质
22
– 引种 • 短日照作物,由南往北引种,生育期延长, 由北往南引种,生育期缩短。 • 黑龙江110天生育期的大豆引种到辽宁,生 育期缩短至80天。
37
• 人工环境——
– 广义:指所有的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 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污染)、有意识的和无意 识的。
– 狭义: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生长环境。如:温室、 地膜覆盖、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等。
36
二、环境因素分类
• 气候因素:光、温、空气、水分、风等 • 土壤因素:化学性质(有机质含量、无机养分含量)、物理
6
• 光合能力
– 影响光合能力的因素
• 叶面积:叶面积大、净同化率高时,产量高 • 光强:高光饱和点,低光补偿点 • 温度:10~35℃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左
右 • 肥水:肥水充足可延长光合时间,减轻光合“午休”,
利于物质积累
5
• CO2浓度:高CO2饱和点,低CO2补偿点
– CO2补偿点:叶片光合吸收的CO2与呼吸放出的 CO2相等时的外界CO2浓度
– 植株的呼吸消耗约占光合贮能总量的1/3; – 因此,理论上的光能利用率是12%左右(占有效辐
射)。
12
2、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 漏光损失
• 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 • 生产水平较低的大田,一生不封行,漏射始终
存在。
11
– 光饱和浪费 • 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 • 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过光饱和点、而下 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
14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㈠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1、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
–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总干重折 算含热能(kJ)/同面积入射太阳总辐射 ×100%
13
– 光能损失:反射,约占有效辐射的8%;群体漏光, 生长茂密的群体为2%;10%被植株非绿色部分吸 收
– 叶绿体对光能的转化率仅24.4%,因此,仅有 80%× 24.4%=18%的光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 栽培实践中,低产田的增产途径是适当扩大叶面 积,再防止早衰以延长光合时间;而高产田的重 点应该是提高光合能力、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
1
思考题
1、叙述作物、环境、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2、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环境因素的特点。 3、分别叙述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对作
物的生态作用。 4、计算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和作物产量的高限。
10
– 环境条件限制 • 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 CO2、病虫害等)。
9
• 目前来看,将光能利用率提高到5%是可能 的。
– 栽培途径:合理密植、间作套作、合理施肥、 调节温度、增加CO2、防治病虫害
8
㈡ 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1、光合性能的内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 内涵: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合产物 的消耗、光合产物的分配。
1、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 • 光是光合作物的物质来源 • 促进或制约器官的发育速度 • 使植物体各器官或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2、光照强度与作物发育 • 光照减弱引起结实不良或果实停止发育,甚至落果
27
3、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对光强的要求是有限度的,太高反而 会造成光抑制,太低当然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 光强只有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之间, 作物才会有物质积累。
– 但是,某因素量上的不足可因其他因素的增加或加强而 得到调剂(补偿),这就是可调性。如:光照减弱引起 光合速率下降,可因CO2浓度增加得到补偿;土壤水分 不足时,可因增施有机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得到补偿。
31
• 环境因素作用的阶段性
– 各因素在不同生育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且作 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也随生育时期推进而变化。 如:小麦春化阶段,低温是必需条件,而小花 分化期低温则会引起小花不孕。
21
– 确定播期 • 必须根据作物的光周期反应来确定播期。播 种期不同,生育期长短不同。 • 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生育期呈 缩短趋势(主要时营养生长期缩短);因此, 要推迟播种的话,必须考虑到其植株营养体 变矮小的现实,为获得高产,必须加大种植 密度。
20
– 改善作物品质 • 作物品质受光照长度的影响。 • 如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组分都受到 光周期的影响。
17
– 影响光谱成分的因素 • 不同地区间光谱成分不同
– 高海拔地区的光谱中,青、蓝、紫光比例高于 平原地带,因此导致高海拔地区的作物植株矮、 色泽深;研究表明,丰富的蓝紫光是高原春小 麦高产的原因之一。
16
• 同一群体不同层次间光谱成分有差异
– 高、矮秆作物间作时,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的 光谱成分不同;
30
• 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 有些因素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而有些因素 起间接作用,前者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 生物因素和部分人为因素,后者包括地形因素 和部分人为因素。
29
第二节 作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28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㈠ 光照强度的作用
第一节 作物的环境
一、作物的环境 二、环境因素分类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39
Baidu Nhomakorabea
农田生 态系统
作物 自然环境
环境 人工环境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人为因素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气候
土壤
地形 温室栽培 施肥 灌溉 中耕除草 覆盖 整枝 ……
农田生态系统环境解析图 38
一、作物的环境
• 自然环境——
– 是指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 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营造的环境。 •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 素主要指气候、土壤和地形等; • 最大的自然环境即由太阳和地球所营造的环境,或 者说太阳和地球是作物最根本的环境基础。
– 同一作物的群体内,上层叶片与下层叶片的光 谱成分不同;
– 原因:上层叶片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作用。
15
• 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作用不同,其 栽培应用——
– 通过有色薄膜改变光质,以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
– 如:浅蓝色薄膜育秧,可使秧苗、根 系更粗壮。
– 原因:太阳光透过浅蓝色薄膜后, 380~760 nm的光大量增加,促进作物 光合作用与物质代谢。
34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研究作物与环境关系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环境因素间的关系
– 各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作为一个 整体对作物起综合作用;
– 环境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 变化。如: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温度、 通气性、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33
• 主导因素
• 不同作物之间差别很大,如:阳生植物的光补偿 点和光饱和点均高于阴生植物;C4作物光饱和点 高于C3作物。
24
• 由于群体内叶片相互遮光,往往造成中下部叶片 获得的光强很弱,甚至在光补偿点以下,不利于 高产。
• 因此,生产上必须注意调节群体结构,要使群体 上下都有充足的阳光,即要使下部叶片接受的光 强也在光补偿点之上。
19
㈢ 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 作物冠层接受的太阳光是完全光谱(250~4000 nm) • 植物光合作用只能利用可见光(390~760 nm),红外光
和紫外光是无法利用的 • 可见光辐射占太阳总辐射量的40%~50%
18
• 不同波长的光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同 –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 蓝光对蛋白质合成有利; – 紫外光促进果实成熟,并增加含糖量。
– 对于多数作物(马铃薯、水稻、小麦)而言,产量主 要来自生育后期,因此,生育后期光合时间的保证 是高产的基础,应防止早衰。
3
• 光合产物的消耗 – 呼吸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呼吸作 用的中间产物(有机酸)是蛋白质、核酸合成 的原料。 – 呼吸过强,消耗过多,对生产不利。
2
• 光合性能的几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 比如,光合面积必须与光合能力、光合时间结合 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判断它对增产是否有利。
26
– 光补偿点——即表观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 度。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达到平衡。
– 光饱和点——在光强较弱时,光合速率随光强 增强而增大,但当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 再受光强的影响而趋于稳定,此时的光强叫光 饱和点。
25
•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代表作物对弱光和强光 的利用能力,是作物需光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 CO2饱和点: CO2浓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光合不 再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强甚至减弱
– 光合旺盛期,叶片附近CO2浓度低于CO2补偿点, 影响光合作用。措施:人工补充CO2
4
• 光合时间
– 光合时间长短取决于一天中光照的长短、昼夜比例 和生育期的长短。
– 延长光合时间的有效途径:人工延长光照时间、选 用晚熟品种、早播、早栽、套作、育苗移栽。
性质(质地、容重、孔隙度)、土壤生物和微生物 • 地形因素:地形地貌(山地、平原、洼地;坡向、坡度) •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 人为因素:栽培措施(直接作用于作物的,如整枝、打杈、
抹芽等;间接作用于作物的,如耕作、施肥、灌水等)
35
• 人为因素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对作物 影响较大;
• 前4类都是自然因素,其中有些是可以通过 人为因素进行调控的,如施肥改善土壤肥 力;有些是没办法改变的,如低温、阴雨、 干热风等。
– 一切增产措施都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其作用的。
7
2、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
• 光合面积
– 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变化最大、最易于控制(肥、水、光) – 组成:光合面积包括叶片和植株其他绿色部分 – 大小:叶面积过大或过小都不能获得高产 – 分布:理想的叶片形态是上部直立,下部平展 – 动态:前期扩展较快,后期下降较慢
分析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5、光合性能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调节光合性能获
得作物高产高效?
THE END
– 各因素的作用不是等同的,总有一二个起主要作用, 能够左右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这种起主导作用的因 素就是主导因素。
– 如:油菜春化过程中的低温因素,造成小麦早衰死亡 的干热风。 • 干热风:气温30℃以上,大气相对湿度30%以下, 风速3 m/s
32
• 环境因素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调性
– 各因素作用大小不同,但都不可或缺,缺少任何一种都 会引起作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并且任何一个因 素都是不能由另一个因素替代的,这就是不可替代性。
23
㈡ 日照长度的作用
– 光周期反应
• 作物开花受昼夜长短所控制的现象叫光周期反应 • 根据作物对光周期的要求可划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
日照作物
– 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 引种 • 确定播期 • 改善作物品质
22
– 引种 • 短日照作物,由南往北引种,生育期延长, 由北往南引种,生育期缩短。 • 黑龙江110天生育期的大豆引种到辽宁,生 育期缩短至80天。
37
• 人工环境——
– 广义:指所有的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 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污染)、有意识的和无意 识的。
– 狭义: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生长环境。如:温室、 地膜覆盖、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等。
36
二、环境因素分类
• 气候因素:光、温、空气、水分、风等 • 土壤因素:化学性质(有机质含量、无机养分含量)、物理
6
• 光合能力
– 影响光合能力的因素
• 叶面积:叶面积大、净同化率高时,产量高 • 光强:高光饱和点,低光补偿点 • 温度:10~35℃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左
右 • 肥水:肥水充足可延长光合时间,减轻光合“午休”,
利于物质积累
5
• CO2浓度:高CO2饱和点,低CO2补偿点
– CO2补偿点:叶片光合吸收的CO2与呼吸放出的 CO2相等时的外界CO2浓度
– 植株的呼吸消耗约占光合贮能总量的1/3; – 因此,理论上的光能利用率是12%左右(占有效辐
射)。
12
2、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 漏光损失
• 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 • 生产水平较低的大田,一生不封行,漏射始终
存在。
11
– 光饱和浪费 • 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 • 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过光饱和点、而下 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
14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㈠ 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1、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
–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总干重折 算含热能(kJ)/同面积入射太阳总辐射 ×100%
13
– 光能损失:反射,约占有效辐射的8%;群体漏光, 生长茂密的群体为2%;10%被植株非绿色部分吸 收
– 叶绿体对光能的转化率仅24.4%,因此,仅有 80%× 24.4%=18%的光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 栽培实践中,低产田的增产途径是适当扩大叶面 积,再防止早衰以延长光合时间;而高产田的重 点应该是提高光合能力、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
1
思考题
1、叙述作物、环境、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2、环境因素的分类和环境因素的特点。 3、分别叙述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对作
物的生态作用。 4、计算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和作物产量的高限。
10
– 环境条件限制 • 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 CO2、病虫害等)。
9
• 目前来看,将光能利用率提高到5%是可能 的。
– 栽培途径:合理密植、间作套作、合理施肥、 调节温度、增加CO2、防治病虫害
8
㈡ 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1、光合性能的内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 内涵: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合产物 的消耗、光合产物的分配。
1、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 • 光是光合作物的物质来源 • 促进或制约器官的发育速度 • 使植物体各器官或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2、光照强度与作物发育 • 光照减弱引起结实不良或果实停止发育,甚至落果
27
3、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对光强的要求是有限度的,太高反而 会造成光抑制,太低当然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 光强只有在“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之间, 作物才会有物质积累。
– 但是,某因素量上的不足可因其他因素的增加或加强而 得到调剂(补偿),这就是可调性。如:光照减弱引起 光合速率下降,可因CO2浓度增加得到补偿;土壤水分 不足时,可因增施有机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得到补偿。
31
• 环境因素作用的阶段性
– 各因素在不同生育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且作 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也随生育时期推进而变化。 如:小麦春化阶段,低温是必需条件,而小花 分化期低温则会引起小花不孕。
21
– 确定播期 • 必须根据作物的光周期反应来确定播期。播 种期不同,生育期长短不同。 • 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生育期呈 缩短趋势(主要时营养生长期缩短);因此, 要推迟播种的话,必须考虑到其植株营养体 变矮小的现实,为获得高产,必须加大种植 密度。
20
– 改善作物品质 • 作物品质受光照长度的影响。 • 如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组分都受到 光周期的影响。
17
– 影响光谱成分的因素 • 不同地区间光谱成分不同
– 高海拔地区的光谱中,青、蓝、紫光比例高于 平原地带,因此导致高海拔地区的作物植株矮、 色泽深;研究表明,丰富的蓝紫光是高原春小 麦高产的原因之一。
16
• 同一群体不同层次间光谱成分有差异
– 高、矮秆作物间作时,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的 光谱成分不同;
30
• 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 有些因素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而有些因素 起间接作用,前者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 生物因素和部分人为因素,后者包括地形因素 和部分人为因素。
29
第二节 作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28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㈠ 光照强度的作用
第一节 作物的环境
一、作物的环境 二、环境因素分类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39
Baidu Nhomakorabea
农田生 态系统
作物 自然环境
环境 人工环境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人为因素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气候
土壤
地形 温室栽培 施肥 灌溉 中耕除草 覆盖 整枝 ……
农田生态系统环境解析图 38
一、作物的环境
• 自然环境——
– 是指作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 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营造的环境。 •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 素主要指气候、土壤和地形等; • 最大的自然环境即由太阳和地球所营造的环境,或 者说太阳和地球是作物最根本的环境基础。
– 同一作物的群体内,上层叶片与下层叶片的光 谱成分不同;
– 原因:上层叶片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作用。
15
• 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作用不同,其 栽培应用——
– 通过有色薄膜改变光质,以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
– 如:浅蓝色薄膜育秧,可使秧苗、根 系更粗壮。
– 原因:太阳光透过浅蓝色薄膜后, 380~760 nm的光大量增加,促进作物 光合作用与物质代谢。
34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
(研究作物与环境关系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环境因素间的关系
– 各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作为一个 整体对作物起综合作用;
– 环境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 变化。如: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温度、 通气性、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33
• 主导因素
• 不同作物之间差别很大,如:阳生植物的光补偿 点和光饱和点均高于阴生植物;C4作物光饱和点 高于C3作物。
24
• 由于群体内叶片相互遮光,往往造成中下部叶片 获得的光强很弱,甚至在光补偿点以下,不利于 高产。
• 因此,生产上必须注意调节群体结构,要使群体 上下都有充足的阳光,即要使下部叶片接受的光 强也在光补偿点之上。
19
㈢ 光谱成分对作物的作用
• 作物冠层接受的太阳光是完全光谱(250~4000 nm) • 植物光合作用只能利用可见光(390~760 nm),红外光
和紫外光是无法利用的 • 可见光辐射占太阳总辐射量的40%~50%
18
• 不同波长的光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不同 –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 蓝光对蛋白质合成有利; – 紫外光促进果实成熟,并增加含糖量。
– 对于多数作物(马铃薯、水稻、小麦)而言,产量主 要来自生育后期,因此,生育后期光合时间的保证 是高产的基础,应防止早衰。
3
• 光合产物的消耗 – 呼吸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呼吸作 用的中间产物(有机酸)是蛋白质、核酸合成 的原料。 – 呼吸过强,消耗过多,对生产不利。
2
• 光合性能的几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 比如,光合面积必须与光合能力、光合时间结合 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判断它对增产是否有利。
26
– 光补偿点——即表观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 度。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达到平衡。
– 光饱和点——在光强较弱时,光合速率随光强 增强而增大,但当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 再受光强的影响而趋于稳定,此时的光强叫光 饱和点。
25
•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代表作物对弱光和强光 的利用能力,是作物需光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 CO2饱和点: CO2浓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光合不 再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强甚至减弱
– 光合旺盛期,叶片附近CO2浓度低于CO2补偿点, 影响光合作用。措施:人工补充CO2
4
• 光合时间
– 光合时间长短取决于一天中光照的长短、昼夜比例 和生育期的长短。
– 延长光合时间的有效途径:人工延长光照时间、选 用晚熟品种、早播、早栽、套作、育苗移栽。
性质(质地、容重、孔隙度)、土壤生物和微生物 • 地形因素:地形地貌(山地、平原、洼地;坡向、坡度) •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 人为因素:栽培措施(直接作用于作物的,如整枝、打杈、
抹芽等;间接作用于作物的,如耕作、施肥、灌水等)
35
• 人为因素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对作物 影响较大;
• 前4类都是自然因素,其中有些是可以通过 人为因素进行调控的,如施肥改善土壤肥 力;有些是没办法改变的,如低温、阴雨、 干热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