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史重大疑难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史重大/疑难问题及其解决要点
当代世界史重大/疑难问题及其解决要点 (1)
1、期考题型分A、B卷 (1)
2、当代世界史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1)
3、雅尔塔体系崩溃的原因 (2)
4、论述战后西德经济奇迹的表现和原因。 (2)
5、简述两极格局的特点。 (3)
6、简评赫鲁晓夫改革。 (3)
7、简评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3)
8、论述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的特征。 (3)
9、简述战后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10、简述战后韩国经济发展的五大战略变化 (4)
11、简述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的五次战略变化。 (4)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区域集团化有何特点? (5)
13、论述世界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中国外部形势的机遇与挑战 (5)
15、比较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处理的异同点及其不同的后果。 (7)
20、论述西欧独立自主倾向加强的表现。 (7)
21、简述战后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表现。 (8)
22、论述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8)
23、简述两伊战争的由来。 (8)
24、论述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起因。 (9)
25、简述战后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
26、苏联解体的影响 (10)
27、简述尼克松主义的原因、内容、表现和影响。 (10)
1、期考题型分A、B卷
填空、单选、多选、简答(主观题,主要考查记忆、理解、简单分析能力。答清要点,稍有解释,不必展开)、论述(主观题,主要考查记忆、理解、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要点突出,论述详尽,语通意达)
2、当代世界史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战前:(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后,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
(1)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3)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
(4)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
(5)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90年代以后变化:
(1)西西矛盾,即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
(2)南北矛盾,即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第三世界)的矛盾;
(3)两制矛盾,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4)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3、雅尔塔体系崩溃的原因
(1)美苏双方为寻求各自利益,进行直接军事对抗,其结果造成美、苏很大的经济包袱,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促成了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两个阵营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与苏联、东欧经济日益衰落形成反差,其结果导致苏联战略收缩,放弃东欧。
(3)苏联对东欧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削弱了社会主义阵营。
(4)斯大林模式已不适应战后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潮流。体系的崩溃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非制度)
(5)西方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结果。
总之,雅尔塔体系的瓦解,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波,也有来自内部力量对比的变化。冷战所造成的内部矛盾和摩擦是冲击体系的主要因素。
4、论述战后西德经济奇迹的表现和原因。
1952年,联邦德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均已超过战前水平,顺利实现了经济复兴计划,开始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在1952—1965年的13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8%左右,增长速度一直居西方国家前列。到60年代初,这两项指标的绝对数额均已超过英国和法国。至1970年,经济实力居西方国家第二位。这13年中,联邦德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平均高达7.9%,均高于美、英、法三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超过美、英、法三国,仅低于日本。高速发展的工业,促进外贸连年顺差,极大地改善了国际收支地位,黄金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使联邦德国的绝对国力空前增强。
促成联邦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的因素较为复杂,但一些基本因素是很明显的。从政治角度看,基督教民主联盟长期执政,形成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政治气候,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纵观战后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这个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经济政策角度分析,一是德国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虽然固定资产遭到战争破坏,但企业布局、人员素质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
尤其是劳动力素质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促使联邦德国能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轨,对经济发展起了稳定和促进作用。三是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1950年至 1965年的 16年间,投资总额达9 332亿马克,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四是对外贸易稳定、持续增长,促进了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五是非军事化立国的战后政策,使联邦德国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不必为战后东西方对抗局势背上沉重的军备竞赛的包袱。
5、简述两极格局的特点。
(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6、简评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在执政的10年间对苏联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各个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充分表现出他本人不可遏止的活力与巨大的改革热情。其执政时间,苏联民心顺畅、社会进步、国际环境相对和平。但改革绝非他个人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苏联高度集权体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受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制约,赫鲁晓夫改革最终没有成功,并留下一大堆难题。但赫鲁晓夫时代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时代,给苏联历史打下了新的时代烙印。
7、简评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它最终以朝中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这个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朝中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部分对帝国主义原存恐惧和幻想的人们也由此深受教育而觉悟起来。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8、论述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的特征。
(1)发生的特征。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它的
兴起是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危机同时发生的。它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建立。这一历史潮流虽然在20世纪
初就开始了,但是到二战后才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2)过程的特征。
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美。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