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实词的读音意义、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本文的寓意。
2.学习本文线索分明、层次清晰、人物刻画传神的写法。
3. 背诵课文。
二、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
(2)将生字整理在下面:
a.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立有间()腠理()桓()侯汤熨()骨suǐ()
b.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加拼音并解释。
2、小组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前提示,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2)疏通文意
a、解决单字。(记下疑难在小组内解决,仍不能解决的疑难记下留待全班共同探讨。)
b、翻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c、师出重点句考学生。
3、梳理情节,体会形象,概括寓意。
(2)根据表格内容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3)文中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划分哪三个层次?
(4)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还走?为什么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5)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到最后无法医治而死,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正视自己缺点的人呢?如果有,写几句话来他。
三、课堂检测
(一)指出古义今义
将恐深:古:今:以为功:古:今:
而还走:古:今:居十日:古:今:
(二) 翻译: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中扁鹊说“____ 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 _____”这几句话,表明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2.蔡桓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说明他的病得不到治疗的根本原因。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4.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由此你联想到富有同样哲理的话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