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

管理学的书一般很少有人读,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也许是因为理论性的东西过于晦涩难懂。然而,我发现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是图文并茂的,并且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不单有管理学上的经典案例,还有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比如一个简单的往杯子里灌水,都能画出因果循环的系统图,以及对“延迟”做出解释。还有当今最为人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粮食问题。他都能轻而易举地运用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加以描述、解析。虽然,由于知识基础不够深厚和管理经验的缺少,我对于整本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浅显,认为不够实际。但是,《第五项修炼》已经对我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那么,为什么把第五项修炼——团队学习当做书名?为什么不叫做《五项修炼》呢?《第五项修炼》围绕着五项内容进行展开,但是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对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的训练,最终达到整个团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建立学习型组织。团队学习能力才是《第五项修炼》的重点。

自从上了大学,在许多课程中,我都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在中学阶段,我都是接受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先前是不被允许,后来是没有想法了。但是,到了大学以后,不仅要求上课积极发言,只会被记入平时分当中——这是我上课发言的最大动因,还被要求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起初,这令我很烦恼。我想要做到最

好,想要同组同学和我一样努力合作,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同学因为参加的社团活动太多太忙,无法参加,而有的同学又怀着“搭便车”的想法,最后只剩下寥寥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学习,感觉好心酸,又有些愤愤不平。我也有参加过社团活动,在其中,我感受到队员的活力与激情,我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当成果出来了,我们会喜悦地互相拥抱,令我很是感动。可是,这样的团队氛围似乎无法在学习小组中形成,总是默默无言,在开展会议对心得、问题进行讨论时,也颇有应付敷衍了事的感觉。难道正是因为学习太过枯燥无味了吗,可是不正是互动学习才给予了学习趣味。这给了我一种错觉,团队可以一起奋斗却不可以学习。正是大学的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给了我关于团队学习的直接感受。以学习为目的的团队很难和项目团队一样获得队员的积极性,也较难取得成果,即使研究出了一些成果,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小组成员都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即整个团队的能力提升。这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方式很像。

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着,电子产品每三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甚至更短。在20世纪70年代,大公司通过建立基础实验室来进行产品的创新,如AT&T的BELL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科研产品一旦进行商业化就会带来巨大的利润,甚至持续几十年。然而,就如柯达公司成于胶卷,败也胶卷。在当今时代,风云巨变,一旦公司固步自封,停止知识的学习和对外部信息的获取,那么当产品更新换代,市场被瓜分完毕,破产失败就在明日。10年前的世界500强,现在只有寥寥十余家尚存,其他的都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潮流中

走向灭亡。

在本书的第二章,列举了组织的七项学习障碍,分别是:我就是我的周围、敌人在外部、掌控的幻觉、执着于事件、煮蛙寓言、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管理团队的神话。有趣的是,这不仅是组织的学习障碍,也是个人的学习障碍,虽然,我们平时没有察觉,或者已经察觉到,却也不认为这是学习障碍。

就从“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谈起。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总是善于从失败中需求取得成功的方法。每一次考试失利,我都会拿着卷子逐字逐句地反思,老师们也会每一题的进行讲解,提到这道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要求我们加强记忆,和记住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当我们为自己的反思能力沾沾自喜并且引以为傲时,却忽略了最本质、最深层的原因——为什么会放这样的错误?也许只是粗浅地认为我不知道或者我不努力。而没有系统地思考,从而使我们逐渐地散失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

《第五项修炼》就像拨开了一层迷雾一般,从前,我知道自己有着这样那样的情况,却不认为这是问题,或者不认为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是其实已经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我正在失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在创新管理的课程上,朱斌老师评价我说没有思想。在大学课堂上,教授总是在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收效甚微。我渐渐不再对书本里的知识好奇,不在乎是对是错,只是一味地背下来,考后就忘。我渴望从大学生活中解脱,尽管知道走上社会,压力只会更大。回想高三,家长和老师总是在告诉我们到了大学便轻松了。现在

想想觉得可笑,大学阶段,应该正是我们扎根于知识的土壤,努力吸取养分的时候。

《第五项修炼》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改变了我的传统思维方式——线性思维方式。他向我展示一个圆形循环的反馈模式,一个多种因素在交错的时空中对客观现象产生共同作用的圆形逻辑世界。由于延迟作用,因和果不在同一时间方式,也没有在紧密相连的时间范围内产生,而要在许久以后,甚至当人们淡忘了因的时候,反而会产生果。现在的人造系统越来越复杂,有的已经脱离了人的可控范围,就如市场经济体系,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机构能够抵挡金融风暴。因与果甚至不在同一个空间产生。谁能想到美国的华尔街破产了一家金融机构,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经济危机的风暴,无数家企业在危机中破产,也有无数家企业在机遇中崛起。很难阐述清楚金融风暴的起因,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是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固有弊端,然而有的金融风暴是由一些股市大鳄引起的,又或者,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综合而成,可能还有社会、政治等等的因素。

起初,在和同学聊到《第五项修炼》到时候,会认为这本书有些不切实际,一直在讲关于心灵和认知上的转变。我总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靠的建议。但是,转念想想,又觉得如果心灵和认知上不能发生转变,那么又怎么能影响行为呢?从小到大,我们被给的建议还少吗。如果自己没有能自内心地认同,那么改进只是一时的,迟早会故态萌生。思维的转变会是极为漫长的过程,成果也不易显现。但是,主要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最终会对潜意识产生深刻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