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6)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6)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

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儒释道三家反映的基本问题实际上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问题,B项错误,C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C项。

2.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处时空不同,阐述问题的角度不同,但他们却共同回答了(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他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休谟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二者都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A项。

3.“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A项说法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二、综合题4.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

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震级等。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选择题1.哲学探讨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不能片面地把任何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C、D两项表述不全面;A项不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属于思维的范畴,属于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故选B项。

答案B2.日光层是太阳大气淡薄的最外层,是环绕并爱护太阳系的一些磁泡,太阳风与来自太阳系其他地方的物质在日光层不断相互碰撞,拦住部分进入日光层的有害宇宙辐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安排放射航天器“星际测绘与加速探测器”,希望借此了解日光层内详细的运行机制。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这样做是基于( )A.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解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安排放射航天器“星际测绘与加速探测器”,希望借此了解日光层内详细的运行机制。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科学家这样做是因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均错误,不选;C项与题意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A3.“没有景物,何来情感”与“没有情感,何来景物”,从哲学上看,两者争论的焦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D.世界观与方法论谁确定谁解析景物属于存在范畴,情感属于思维范畴,审读材料可知,两者争论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故答案选A项。

答案A4.漫画《鬼城》给我们的哲学警示是,想问题、办事情必需( )鬼城①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③相识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相识到世界观确定方法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漫画《鬼城》反映了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造成楼房大量空置的现象,①②是其应有的启示;③④与题意不符。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1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4(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一、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能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基本派别对立的观点是( D )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天不变,道亦不变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减肥者说:心诚则灵③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一生,俱得一气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①前者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观点,后者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体现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不符合题意;②前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③前者是发展的观点,属于辩证法;后者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体现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不符合题意;④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后者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

故选D。

2.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

”“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从哲学基本派别来看,下列与费尔巴哈观点相一致的是( B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②没有绝对精神,就没有世界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 费尔巴哈的观点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解释了鬼神观念产生的客观原因,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把水当作世界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④符合题意;“没有绝对精神,就没有世界”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合题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与题意不符。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2.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3.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 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 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4.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后习题 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1课 第2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课后习题 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1课 第2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以下能够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符合题意;“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的是矛盾,②不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强调的是发展和联系,“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静止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B项。

2.网络时代是一个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由某一社会现象引发的。

这表明( )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答案:A解析:B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反映。

①体现了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②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③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认识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庄周梦蝶”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的观点,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体现了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符合题意。

“庄周梦蝶”没有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

“庄周梦蝶”没有认识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项。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下列各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观点的对立,②不选;③④均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部编版必修四《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docx

部编版必修四《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docx

第一课代精神的精华《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教学目标】必备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键能力: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政治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科学精神:结合中西方著名哲学家的名言,理解和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树立科学思想。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搜集准备哲学家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当然是有的,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

2、新课讲授(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留意过这些场景: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他只有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材,不同体形裁减和缝制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大方,否则,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随意剪裁,是注定要失败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土地的水、肥等情况和不同庄稼的生长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否则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否则必定害人坏事,学习中,只有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来选择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成效,若一味仿效,必将一事无成....哪怕我们并没有学习过哲学知识,但是通过日常生活,我们也能判断出这些生活中的事情都蕴含着哲学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doc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doc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即和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_标准o(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而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___________ 和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着它们对其彳的回答。

***从方法论角度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它决定着实际工作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客观实际。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010年8月份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持续升温,物价上涨;12月份又有回落,可见“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两种观点是对什么的回答()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3.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4.2010年10月9 II,人民网报道,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思维对立,但是也和旧的唯物主义有本质不同。

高中政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句歌词反映了(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①③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A.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⑤,而非辩证关系问题,①错误。

②是正确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故③⑤错误,④正确。

3.2016年12月14~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

从哲学角度来说,这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在哲学上就是要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4.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项认为“神”(思维)是由“形”(存在)决定的,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这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歪曲反映。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4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训练)(附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必修4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训练)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

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

下列说法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这两种观点()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②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③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④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写道:“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人教统编版政治必修41.2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选择题1.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无论他们争论多么激烈,但是他们始终也逃脱不了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划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些经典歌曲历久弥新。

艺术家们创作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记录着我们伟大祖国70多年的风雨变迁,见证着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这表明()①思维决定存在,艺术家们的灵感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产生的源泉②存在决定思维,伟大祖国的风雨历程和巨大变迁是歌曲产生的基础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能动地反映存在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人类一直在寻找另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金星给了科学家们很多希望,金星是否存在过文明,至今为止还没有探测仪器能够到达金星,也许未来人类研究出更先进的探测外太空仪器,就可以揭开金星的神秘面纱。

这说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D.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4.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上述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上的认识差异B.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的认识差异C.对世界本原是物质还是物质具体形态问题上的认识差异D.对世界本原是主观精神还是客观精神上的认识差异5.如图漫画讽刺了一些西方媒体严重背离新闻职业道德,同反华政客、智库等共同搭建起涉疆虚假信息“产业链”。

这些西方媒体错在()①坚持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②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③坚持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④认为物质的存在依赖于意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无论哪个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配套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 配套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配套练习1.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①意识和物质的关系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④哲学和实践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惠大体龛: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争论的焦点3.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决定存在③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休谟的观( )①否认了客观实体在物质上的存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②否认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③认识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上述材料佐证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③思维对存在有决定作用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这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其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

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

远古时期,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实现地震预测。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

1.2+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

1.2哲学的基本问题1.当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是()①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①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关系问题3.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这说明()A.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二者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得出惊人发现,地球上除了固体、液体和气体,在鸡眼中还存在一种新物质状态——“紊乱超均匀态”,这种新物质状态具有独特晶体效能,同时也具有液体弹性。

该发现说明()①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开展有效活动①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经核定,2018年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国1.3亿人次受灾,563人死亡,54人失踪,5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2522.8亿元。

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过一天算一天吧。

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有①第一种观点把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①第二种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①两者都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①两者都没有准确地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物质只有通过心灵才能被认识。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课后习题: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课后习题: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篇巩固提升1.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

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无论是“人与社会”还是“人与修心”或者是“人与自然”,其实质都是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不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

2.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

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

庄子的阐述中主要涉及了()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D.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庄子的话不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庄子的话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庄子认为“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即庄子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C项符合题意;庄子的话没有体现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3.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这个日子时刻提醒着所有中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祭奠亡灵……而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美化。

下列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的是()A.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美化侵略历史”是违背客观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B、C三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

4.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

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管子》中记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

古代东西方哲学家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的观点,原因在于()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①一物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①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材料中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C.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唯一性内容D.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相同3.一切都是真实的,河流从土地上穿流,树木生长在土地上,麦田在大地上起伏,人们的双脚也站在土地上。

没有土,一切都会是无本之物。

故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相信世界的本原是土,万物是由土和水构成的。

这说明()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①色诺芬尼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

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成员的共同思考。

这表明()A.存在决定思维B.思维正确反映存在C.思维创造社会生活D.思维与存在不可分5.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是()A.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决定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的唯一影响因素C.正确区分哲学史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6.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陷入唯心主义,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不可知论主张除感觉或现象外,什么也不能认识。

下列对不可知论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不可知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②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③不可知论否认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④从世界观角度看,不可知论认为神创造了世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再拓展试验中首次拍下“战神”小行星光学图像,这是我国,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战神”的近距离探测。

“嫦娥二号”成功探测“战神”说明了()①思维决定存在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④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可知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

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

这说明()A.存在离不开思维B.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C.存在决定思维D.思维再现存在6.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论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2013年10月21日,28号台风“利奇马”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对“利奇马”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进行有效预测,可以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9.国家能够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政策。

说明()A.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建立在存在基础上的思维是变化无常的10.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因为()①人们认识世界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②人们改造世界需要从正确的思维出发③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有正确思维的指导④人们的衣食住行需要发挥思维的指导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一切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12.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就在于() A.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B.能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D.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二、非选择题13.2014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7周年的日子。

最近几年多次发生的地震引起人们的强烈关切。

为此,专家根据30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认为目前唐山地区不会发生大地震。

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

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震级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哲学的基本观点?(2)这些基本观点在哲学上统称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参考答案1.【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客观和主观的关系,D正确;A、B、C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答案】D2.【解析】不可知论认为人不能认识除感觉或现象外的任何东西,也就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即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这否认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故②③入选。

【答案】C3.【解析】材料中“‘嫦娥二号’卫星在再拓展试验中首次拍下‘战神’小行星光学图像”,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客观事物具有可知性,人们可以认识客观事物,②④符合题意;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①观点错误;思维对存在的反映有如实和歪曲之分,③观点错误。

【答案】B4.【解析】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决策可以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了思维能够反映存在,认识存在,故选C项;物质可以离开意识,A项说法错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二者的地位不同,B项说法错误;思维可以反映存在,但这种反映未必是正确的,D项说法错误。

【答案】C5.【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哲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大师们的潜在的心绪、旷古愁思源自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这表明思维依赖于存在,答案为C。

【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问题,从哲学上讲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B7.【解析】本题借助两种观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演绎思维的能力。

材料中斗争的焦点在于地球(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回答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选项③错误,排除。

故选D。

【答案】D8.【解析】对台风“利奇马”的科学预测,说明人类能够正确认识事物,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9.【解析】本题以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宏观调控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

B符合题意;A观点是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D虽然承认存在决定思维,但认为思维是变化无常的是错误的。

【答案】B10.【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②说法错误,人们改造世界需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①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C11.【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D 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理解错误。

【答案】D12.【解析】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作用于存在,从主观方面讲,主要看主观是否符合客观,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B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B13.【答案】(1)①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②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①这两个基本观点在哲学上统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00以内数学口算练习题54-45= 35+27= 84-48= 40-29=48+48= 60+25= 72-45= 46-38=56-28= 78-69= 72-37= 53+28=96-59= 75+17= 54+37= 59+19=55-47= 73+29= 56-27= 92+59=98-56= 35+17= 60-38= 36-25=86-58= 42-16= 42-19= 75-59=24+38= 42-23= 52+23= 63-37=44+39= 70+19= 16+23= 57-16=12+29-19= 69+10-36= 27+12-28= 67+27-37=33-17+15= 75-36+10= 72-54+12= 65-39-15=62-18+24= 54+21+18= 53-29+19= 35+12-28=86-12-15= 57-33+31= 36-27+9= 77-19-16=88-34+18= 85-36+27= 12+79-62= 51-27+28=51-42+53= 77-65-6= 71-52+36= 75-24+26=75+24-23= 32+45-38= 81-45+36= 24-16+40=63+12-42= 53-37+15= 63-23+28= 48-26+18=35+17= 50+22= 62+12= 22+55=46-28= 48-26= 86-45= 70-42=72-54= 16+27= 43-27= 63+25=40-12= 83-56= 76-37= 54-29=79-64= 98-48= 64+24= 75-55=56-36= 67-60= 85-50= 42-32=55+38= 15+56= 69-31= 93-56=23+32= 42-19= 71-15= 62-56=21+82-60= 36+34-14= 73+12-71= 21+82-60= 44-5+12= 100-76+22= 72-45+32= 54-21-18= 67-47+22= 21+82+17= 83-27+10= 54+21-18= 65-33-18= 68-65-3= 54-52+17= 88-51-24= 76-63+1= 63+18+11= 65+15-47= 77-34+55= 43-29+13= 35-28-28= 77-38+42= 60-34+35= 17+27-10= 55+38-15= 54-41+36= 99-88+77= 75+15-30= 92-6+11= 42-37+54= 77-64+22= 17-25= 50+22= 62-48= 22+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