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审计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审计概况
一、背景
(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认识到政府应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起区别于传统管理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例如,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明确21世纪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保障措施,在总结以往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于2003年1月颁布执行。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环境政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各级政府工作中逐步得到贯彻。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项环境基本政策。这三项环境政策已成为我国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重点工程
近几年,中国政府在污染防治方面实施了33211工程,(即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重点区域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并带动了全国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生态建设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目标是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时,初步建立起乔灌草搭配、点线面协调、带网片结合,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的森林生态网络和林业两大体系框架,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
二、中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环境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审计署自1983年成立以来,积极响应世界审计组织(INTOSAI)“鼓励各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工作对本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施加影响”的倡导,将环境审计作为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积极投入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审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至1998年。没有明确提出环境审计的概念,但在审计项目中涉及到一些对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事项,例如对4个城市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的审计,对13个城市排污费的审计。
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2年。1998年审计署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明确了环境审计职能。期间,审计署主要从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多项环境审计。中国审计署于2000年当选为亚洲审计
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主席,环境审计的国际交往日趋活跃。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6月,审计署成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标志着环境审计成为一项全署性的工作。最近,环境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务院批准的《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提出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能源、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职责。我署日前发布的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划分了六种类型的审计,并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审计类型予以强化。
(二)中国的环境审计协调机制
环境保护活动涉及到政府及其部门、企业、公众等许多主体,这些主体分别属于审计署不同审计业务部门的审计范围,这使得环境审计成为一项跨业务部门的审计活动。审计署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环境审计协调机制,通盘考虑环境审计项目和审计重点,建立一个分享审计经验和成果的平台,推进各审计业务部门从环境的视角开展相关的审计活动。2003年6月,审计署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审计署的一位署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了有关农业与资源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外资运用、国有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的部门。
协调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部署有关环境审计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关要求,协调、促进各成员单位从环境视角开展审计,通报环境审计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环境审计工作经验,汇总环境审计成果等。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联系、沟通等事务。
(三)环境审计的内容
按照《宪法》第二十六条的提法,我国的环境保护分为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因此,我们把环境审计也划为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这两个方面。环境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专项资金绩效的审计、对环境建设项目效益的审计、对环境保护部门(含生态环境建设主管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审计、对环境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审计等。
4、最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
我们在确定环境审计项目时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一是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措施;二是政府环境保护投入的重点;三是社会各界关注;四是属于审计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最近几年开展了多个环境审计项目: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审计、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审计调查、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资金审计等。
*********************************************************************
绿色审计的定义
绿色审计也被称作环境审计、生态审计,是绿色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商业学会(ICC)给出的定义是:“绿色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的业绩进行系统、有说服力、定期、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传统会计核算失真,未将资源环境纳入核算范畴而出现的会计核算虚假等问题,而进行的绿色核算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的认证审计监督。是为了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依据环境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