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检查

一、意识状态检查:清醒、意识模糊、浅度昏迷、中度昏迷、深度昏迷

注意:1.对前述意识障碍分级标准,有统一认识;

2.需了解伤后意识状态及其变化,临床治疗情况(尤其是药物治疗),并与本次检查结

果比较。

3.多次重复观察和判定意识障碍的程度,并准确记录,了解动态变化。

二、脑膜刺激征:

1.目的:了解头部损伤后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感染。

2.内容:颈项强直、布鲁金斯基征、凯尔尼格征。

3.布鲁金斯基征:仰卧,抬起其头部使颈前屈,引起双下肢立即屈曲者为阳性

4.凯尔尼格征:仰卧,检查者将一手掌于伤者大腿后面,另一手握住伤者同侧距小腿关节,将

伤者髋关节与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抬高伤者小腿,在膝关节135度以内出现抗力或因其疼痛者为阳性,有时还可因其对侧肢体屈曲。

三、脑神经检查:主要支配听觉、视觉、嗅觉器官及面部感觉与骨骼肌活动

四、运动检查:

1.异常活动:痉挛、抽搐、震颤、舞蹈样运动。

a)痉挛:为一种阵发性有节律的不自主骨骼肌收缩,常见于癫痫或癔症。

b)抽搐:为某组肌群的一种刻板而重复的急速抽动,类似随意的有目的运动,如面神经可出

现面肌抽搐,副神经损伤可出现摇头、耸肩等。

c)震颤:为一种不自主、有节律的快速运动,多见于手指,基底核损伤可出现精致型震颤,

幅度大;小脑损伤可出现运动型震颤,振幅较小。

d)舞蹈样运动:为一种肢体无目的、不规则、无节律的不自主运动,一般上肢比下肢重,远

端比近端重。

2.肌营养

3.肌张力:骨骼肌静止时处于静止状态的紧张度。其检查方法为触诊骨骼肌的硬度和根据关节被动活动时的阻力来判断。

a)肌张力减低:见于下级神经元损伤、小脑损伤或脊髓后索损伤等。

b)肌张力增高:被动开始时阻力大,终结时阻力转小,称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见于上级神经

元瘫痪;如伸肌、屈肌张力均匀增加,称铅管样肌张力增高,见于椎体外系损害;如因震

颤影响而呈顿挫形式,呈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见于帕金森病。

4.肌力:指骨骼肌的收缩力量。损伤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

a)大脑皮质运动区局限性损害——一个肢体瘫痪(单瘫);

b)大脑皮质运动区广泛性损伤——一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于舌瘫(偏瘫)

c)内囊损伤时出现偏瘫、偏身干净障碍与偏盲(三偏);

d)脑干损伤——出现伤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伴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交叉瘫);

e)颈髓损伤——四肢瘫;

f)胸髓损伤——双下肢截瘫

5.共济运动: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

注意事项:应注意是单侧还是双侧,是上肢明显还是下肢明显,并比较睁眼和闭眼时检查结果是否有差别,以便判断损伤部位;如果小脑性共济失调,无论睁眼闭眼均可发生;如睁眼时不发生共济失调,而闭眼时发生,为深感觉障碍所致(感觉性共济失调),多系脊髓后索损伤所致。在小脑半球损伤可出现同侧以上肢为显著的共济失调;如小脑蚓部损伤可出现平衡失调或醉汉步态。

6.体姿和步态

a)去大脑强直:角弓反张、颈部过度后伸、四肢强制性伸直,但是手指和腕屈曲,双足背屈,

双上肢内收旋前,见于上脑干损伤。

b)强迫头位:常保持特定姿势,颈部活动受限。见于颅后窝损伤和枕骨大孔疝。

c)偏瘫步态:见于大脑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损伤。

d)剪刀步态:产伤所致双侧上矢状窦皮质运动区损害或脊髓不玩性横贯损害。

e)醉汉步态:见于小脑蚓部损伤。

f)跨越步态:腓总神经损伤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g)慌张步态:见于基底核损伤

h)癔症性步态:见于外伤性癔症。

五、感觉检查:

1.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2.深感觉:包括震颤觉或关节位置觉。

a)震颤觉:用振动的音叉放置伤者骨突部,询问是否有感觉。

b)位置觉:用拇指或食指夹住伤者拇指(拇趾),使拇指(拇趾)做被动屈伸运动数次,然后

固定于屈(向下)或伸(向上),询问状态。

c)皮质感觉(复合感觉):包括皮质定位觉、图形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全部要求伤者闭

目检查。

1.皮质定位觉:轻触皮肤后,让患者指出被刺激部位,范围不超过10厘米。

2.图形觉:用竹签在被检查者皮肤上划三角形、圆形或数字,让伤者辨认。

3.实体觉:伤者闭目后用手触摸常见物品,让其说出大小、形态、硬度、轻重、数目

及名称。

4.两点辨认觉:用两脚规的两点分别或同时刺激伤者皮肤,让伤者回答是一点还是两

点。

注意:①周围神经损伤:出现受损周围神经所支配皮肤区域的感觉障碍

②脊神经后根损伤:如为刺激性病变则在相应皮肤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疼痛,如

为破坏性病变则在相应皮肤分布区出现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

③脊髓损伤:横贯性损伤平面以下的颧部感觉丧失,同时有截瘫或四肢瘫,大

小便功能障碍;

④脑干损伤:出现损伤对侧身体及同侧局部痛觉缺失(交叉性感觉障碍));

⑤丘脑损伤:表现为损伤对同侧偏身感觉障碍或消失,一般上肢重于下肢,肢

体远端重于近端,在感觉消失区常伴有自发性疼痛或感觉过敏。

⑥内囊损伤:出现损伤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常伴有偏瘫或偏盲;

⑦大脑皮质感觉区损伤:出现精细感觉的障碍,如两点辨认觉、图形觉、实体

觉、皮肤定位觉等,刺激病灶可因其感觉型癫痫发作。

六、反射检查:

1.浅反射:

a)角膜反射:如反射消失,提示但闹皮质或脑桥或三叉神经第一支(面神经)损害;

b)咽反射:如反射消失,提示延髓或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损害。

c)腹壁反射:如反射消失,提示胸7-8,胸9-10,胸11-12段脊髓锥体束受损,或相应肋间

神经受损。

d)提睾反射:如反射消失,提示腰1-2节段脊髓或闭孔神经(传入)、生殖股神经(传出)受

损;

e)足底反射:如反射消失,提示骶1-2节段脊髓或坐骨神经损伤。

f)肛门反射:如反射消失,提示胝4-5节段脊髓双侧锥体束或马尾神经损害。因肛门外括约

肌受双侧会阴神经支配,故一侧损害时,肛门反射仍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