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湾水库地质勘察报告(09.02.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张湾水库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南部熊集镇的红土村,距枣阳市区约40km(见图1张湾水库工程位置示意图)。大坝拦截滚河支流,承雨面积5.0km2,总库容121.96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系统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实测坝顶高程152.2m~152.9m,最大坝高16.7m (对应于桩号0+101m),坝顶长203.0m,坝顶宽4.5m。上游坝坡在高程151.7m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坡比为1:3.0;下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2.5和1:2.2,在高程144.3m处设有一宽为2.4m的马道。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坝肩,进口控制段为宽顶堰,堰顶高程为147.8m,堰宽37.0m。溢洪道全长176.5m。

输水系统由二条输水涵管组成。

输水涵管一:位于大坝左侧,桩号0+015m,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直径0.60m,进口底板高程为147.40m,出口底板高程为147.4m,全长37.4m。进口为浆砌块石八字墙,上部设排架启闭机台,闸门型式为铸铁闸门,采用5t的手动式螺杆启闭机启闭。

输水涵管二:位于大坝左侧中部,桩号0+050m,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直径0.30m,进口底板高程为139.2m,出口底板高程为138.2m,全长70.0m,进水口控制设施已损坏。

张湾水库建成后,对熊集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库可灌溉农田0.2万亩。水库下游保护区范围4.8km2,工程一旦失事,将影响下游0.11万亩农田、0.084万人和襄洪公路的安全。

该水库枢纽工程于1967年10月动工兴建,1968年4月竣工。由于该工程在兴建中在兴建中仓促上马,没有进行一定深度的地质勘探工作,水库已运行了40年有余,自大坝蓄水至今,常有病险发生,存在有以下重大险情隐患:

(1) 大坝下游坝坡,桩号0+140m至0+172m高程139.0m以下存在有散浸严重;大坝中部坝基及右坝段坝山结合部位渗漏严重。

(2) 坝顶凹凸不平,局部沉陷严重;上游坝坡在高程151.7m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护坡块石风化严重,局部草灌丛生;下游坝坡无护坡,草灌丛生,坝后无排水反滤体;坝体存在白蚁危害。

(3) 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交通、通讯、管理设施落后;进库上坝公路为土路,晴通雨阻。

(4) 溢洪道底板及两岸大部分未衬砌,底板冲刷破坏严重,右岸坡局部存在垮塌现象;出口无消能防冲设施,工程未完建。

(5) 输水涵管混凝土老化,存在有管壁渗漏问题;进水口八字翼墙损坏,闸门及启闭设施老化、锈蚀,已无法使用。

张湾水库基础资料较少。为客观、详细、真实地反映本工程的工程质量情况,受枣阳市水利局的委托,我院于2008年12月对水库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工程地质勘察依据《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关于安全鉴定勘察的要求进行,其目的为:

(1) 初步查明库区、坝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 查明坝体填筑土的物质组成及工程特性。

(3) 查明坝基岩土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性。

(4) 分析水库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对其进行评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阶段对大坝和主要建筑物进行了钻孔勘探、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工程地质试验等工作,共钻孔6个,工作量统计,见表1。

表1 张湾水库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本报告及图件均采用黄海高程。

水库位置示意图

图1张湾水库工程位置示意图

大坝右坝脚渗漏严重

下游坝坡草灌丛生

溢洪道底板冲刷破坏严重

图2 水库枢纽工程部分病险照片

1 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形地貌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边界的汉水与唐白河汇合处东部,属汉水流域,全境以平原为主,岗地面积大,有“九十九岗头,劳人万古愁”之说。本区总体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主要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多在90m~250m之间,主要分布在新市镇、鹿头镇、刘升镇、平林镇与王城镇等,最高点是与河南省交界处的玉皇顶,海拔高程为778.5m;西部主要为岗地丘陵,兼有平原。

1.2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的地层比较齐全,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震旦系(Z)

(1) 下统跃岭河群(Z1y l):岩性主要为绿泥钠长片岩及透闪阳起石片岩。

(2) 上统陡山沱组(Z2d),灯影组(Z2dy):陡山沱组(Z2d)为白云石英片岩及石墨片岩夹大理岩透镜体。灯影组(Z2dn)为白云石方解石大理岩,含石墨。

2. 寒武系(Є)

(1) 下统水井沱组(Є1s ):黄绿色页岩、泥岩及泥质瘤状页岩。

(2) 下统石牌组(Є1sp ):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

(3) 下统天河板组(Є1t ):薄层泥质条带灰岩、砂质白云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夹页岩。

3. 白垩系(K )

上统胡岗组( K 2hg ):砾岩、砂砾岩及含砾粉砂岩。

4. 晚第三系(N )

上~中新统(N ):蓝灰色粘土岩,含石膏,盆地周缘夹泥灰岩。

5. 第四系(Q )

(1) 中更新统洪山头组(al

h Q 12),闫庄组(dl y Q 22):洪山头组(al h

Q 12)为棕红色砂质粘土、砂砾石层具网纹。闫庄组(dl y Q 22)为粘土、含砾粘

土,含钙质结核。

(2)上更新统琚湾组(al j Q 13),山湾组(dl sh Q 23):琚湾组(al j Q 13)为棕

黄色粉质粘土、腐殖质粘土,含钙质结核。山湾组(dl

sh Q

23)为棕黄色粘

土、粉质粘土及钙质粘土。 (3) 全新统(Q 4):洪冲积物(pal Q 4)为粉质粘土、细砂、粉细砂

及砂砾层;残坡积物(edll Q 4)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石。

6. 侵入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