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译员的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及译员的应对策略

摘要:

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口译员来说,除了掌握译出语语言表层次的信息外,更要掌握译出语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口译过程中,若不恰当处理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障碍问题,就会产生误解,导致交际中止。本文分析了口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障碍问题,并着重指出了口译中应对文化差异现象的翻译策略。

关键字:口译文化差异应对策略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terpreters are required to do both the surfac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nguage itself and the deep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ning conveyed in that cul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dealing with cultural obstacles ca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appropriately can cause misunderstanding, resulting in communicative suspension. This paper, while analyzing the cultural obstacles caused b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expounds on the specific cop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at an interpreter should take in dealing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interpreter cultural differences coping strategies

一、引言

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及传播提供了载体、工具和渠道。同时,全球化凸现了文化精神中的整体品质,促使人们开始注意从整体上考察问题,承认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产生了“全球意识”、“全球价值”等新的文化观念。但是,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不同,这就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因而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将更加复杂。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口译员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所以在口译时,口译员应充分考虑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寻求跨文化交际的共同点,在增进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语言交际氛围,以避免口译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二、口译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障碍问题

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他认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中西方民族由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以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口译活动过程中,译员不仅仅需要翻译出原语言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能通过语言将其传递给另一方。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此,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一)来自思维方式引起的文化障碍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属于线性的理性思维方式,重逻辑性、层次性和抽象性;而中国文化属于螺旋性思维,重思辨、悟性和情感的意会。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人过于含蓄,甚至逻辑混乱。而中国人也可能会认为西方人过于繁琐,有时候还会因为西方人的过于直接的表达感到不适。因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弥补由这种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这一差别在语言中表现为:汉语句子明快简练,而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强调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等关系,多用连词、介词、关系词等把句子连接起来。

比如,中国人素有尊老的传统美德。为了表示礼貌,主人会对来客说“您比我年长,您请上坐”。如果译员按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You are older than me. You take the upper seat.”西方人听了肯定会心里不舒服,心里想:我有那么老吗?这时候,中文表达的原意已经被歪曲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二)来自价值观引起的文化障碍

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中国人讲究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中国人侧重群体,突出集体的作用是其价值观的主流,突出自己便有狂妄自大之嫌。英美人倡导个人至上,充分表现自身价值,突出个人贡献。谦虚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是根深蒂固的,它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然而有时候在西方人眼里却不那么的受到欢迎。这种明显的价值观差异不可避免的就会引起文化碰撞。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在某聚会上,一位外国来宾对某中国女士进行了赞美,赞美她非常美丽,当时中国女士的回答是“哪里,哪里”。在一边的陪同译员却字对字的翻译成“where, where”这就让那位来过来宾感到难以理解。于是无奈回答“from up to toe”,而此时这位中国女士也很是不满意,认为这位外国人士对其不敬。(三)来自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引起的文化障碍

文化意象是不同的民族或社团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认知模式。文化意象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意义。譬如,在一次商务活动中,中方说了这样一句话“建立‘一条龙’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译员译为“set up the ‘one-dragon’ service center to provide a coordinated process service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ining approval”。“一条龙”译成“one dragon”会令外方不知所云,因为,“龙”在西方表示邪恶的东西,在中国则表示“吉祥”,如不了解这一情况极易产生误解。再比如“望子成龙”绝不能翻译成“to hope one’s child can become a dragon”,而应该译为“to hope one’s child can become somebody”。

(四)来自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引起的文化障碍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中国人过春节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然而“春节”在西方国家不存在的,因此他们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要给压岁钱。相反,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是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我们对于这些节日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尽管现在西方节日在中国很盛行。在口译过程中,由宗教信仰差异导致的文化障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sleep with father”是圣经中的一个委婉语,其意思与“go the heaven”,“kick the bucket”的意思相同,但是对于不了解西方宗教的人来说,很可能会误译为“与父亲睡觉”,这就贻笑大方了。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Joh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