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故事,说一
个婆婆下雨时哭,天晴她也哭。旁人不解问她为何哭,她说
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天
气好的日子,她就想到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日子她
就想到大女儿的鞋卖不出去。旁人告诉她,你应该换个度想,你晴天时想到大女儿卖鞋的生意好,雨天时想到小女
儿卖伞的生意好。从此,好哭的婆婆不哭了,无论晴天雨天
总是笑哈哈的。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日子本身无所谓
好坏,人们对日子的感受取决于所持的观念,看问题的角度
和心态。比如,我们每日每时都要与周边的人和事物打交道,对
待周边的一切是保持恭敬心和鉴赏心,还是麻木不仁,这将
决定我们每日每时的感受。所谓恭敬心和鉴赏心,就是怀
着恭敬的和欣赏的心态看待周边的事物。比如看待身边的
人,你如能看到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之点,一些自己不及之
处,并加之欣赏,你就会觉得周边的人都很可爱,你因此也
获得了好心情。对待周边的物也一样。物虽不言.也是你
每日每时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比如你周边的花草树木,只
要你能尽情地欣赏,并努力与之交流,以致达到物我相忘的
境地,而不是想去占有它利用它,你就能感受到物的可爱和
生活的阳光明媚。
再就是要把握当下,体悟当前。人永远都生活在当下,
过去的时刻已经过去,将来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它不可预
支。人应该意识到只有此刻才最美好。此刻如果在工作,
那么应该为工作本身而喜欢工作,不要去想工作是另外某
些事情的手段。尽管从客观上讲,工作意味着完成某件事
并取得某种结果,但重要的是要努力体验工作之乐。只要
你去掉杂念用心生活,就能获得宁静、安然的感受,使心灵
丰富,有一种满足感。反之,如果觉得当下时刻不重要,将
来的时刻才重要,就自然产生对现在时刻的焦虑,对将来时
刻的期盼,从而带来不安。而将来时刻到来了,由于没有养
成体验当下的习惯,也不会产生深刻的感受。如此下去终
其一生除了体验到等待、焦虑、烦恼,与好日子不沾边。
还要用“平常心”生活。所谓平常心,就是对一切事物美好生活只能在自己身上
寻找。自己是幸福的源泉,人只能享受自己。其中包括这
样几层意思:一是对于生活重要的是要真实无妄地向内观
照,外部的一切相对于自己是虚无的,自己内在的一切才是
真实的。假如你只顾向外寻求,就会失去自己,失去好日
子。二是,生活中的事情皆因自己所持的观念、自己的态
度、看问题的角度为转移。你抱着自己的本性生活,不从
众、不媚俗,就能生活得很开心。三是,人各头上一方天,天
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守好自己,就是好日子。1.对待工作
东方人视工作为生活,为人生幸福之源。早在两千多
年前中国哲学家庄子在《庄子·天地》中记述了一个农夫
拒用桔槔的故事。一个农夫用桶从井里汲水浇地,一个路
人问农夫为什么不用桔槔汲水。农夫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农夫的意思是用机械做事, 容易使人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易使人懒散怠惰。
农夫对浇地与享受生活的理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
人热爱工作的精神。东方人热爱工作,是对工作本身感兴趣,尽管工作意味着产生某种结果,但他们不想把工作变成另外某些事情的手段。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农夫所以拒用机械,用今天的话说是他看到了机械是非人格的,非创造性的。人依赖于机械,人就成了机械的奴隶。
西方人对待工作不同于东方人。这首先源于西方人对
生活概念的理解之不同,他们认为生活和工作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生活不涵盖工作。生活只指休闲、娱乐、饮食男女等。其次,他们认为工作是功利性的和工具性的,它的价值在于为生活提供服务。所以工作本身是负担。工作是为了获得最后的结果,为此不断发明机械以替换人的劳作。他们认为,工作或劳动除了作为手段,本身不再有任何价值。这就是说,生命在这里丧失了其创造性而变成了工具, 人则变成了制造货物的机器。这样,人和机械之间蕴含着一种冲突。由于这种冲突,西方人经历着巨大的心理紧张, 这在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出来。
西方人不仅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也有功利主义和工具
主义的色彩。他们认为,一种生活本身是无关紧要的,它说明不了幸福和不幸,只有当一种生活显示了对另一种生活的功用的时候,这种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假如一个人忙碌了一生,却没有发现一种生活对另一种生活的作用意义,就可能一生感受不到幸福,至少可以说获得的幸福是稀少的。
2.对待自然和人生
人类生活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的生活感受与周边世界
息息相关,我们对待周边事物的态度、观念,直接影响生存处境和生活质量。比如对待自然,东西方人态度是不同的。东方人对待自然如同对待工作是情感主义的,非功利的。这可以从诗歌里找到佐证。日本诗人芭蕉写了一首徘句诗,诗中说:“当我细细观照时/只见那荠花开放在/篱墙脚
边!”诗中短短的十几个字,透露出的不仅是诗人,而且是东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类一切活动的目
的不仅仅在于生存,其最终目的是享有幸福的生活。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快乐主义的开山鼻祖伊壁鸠鲁就曾明确指出:“快乐是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幸福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终极目的仍是得到快乐。”两千多年后,积极心理学注入了幸福的理
伦理学家石里克指出,人“任何时候都要为幸福做好
准备”。但是,是什么让人幸福呢?Seligman编制了一个幸
福公式:H(幸福)=S(遗传)+C(景况)+V(个体可控
行为),从遗传因素、生活景况、可控行为三个方面帮助人
们更为深入地探索幸福的源泉。
(一)遗传因素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大约50%的幸福程度是由遗传决
定的。有的人生来就比较乐观,有的人生来比较悲观。积
极心理学提出了幸福的“基准点”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
一个幸福的基准点,人生中的大喜大悲可能短暂地改变人
们的情感体验,但人们会很快地回到遗传所决定的幸福基
准点。有研究者追踪研究了22位彩票大奖的获奖者,将他
们的幸福水平与22位匹配者对照,结果是在短暂的幸福体
验高潮后,他们又回到了对照组同样的幸福水平。但另一
方面,在灾难中受到创伤的人仍然有能力恢复到最初的幸
福基准点,如在地震灾难过后,孩子们满脸笑容地重返校园的情景印证了这种回复基准点的惊人力量。研究者还发
现创伤病人在8个星期内就在快乐情感上有很大的反弹,一
年以后他们的幸福程度就与常人无异。
(二)生活景况
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大约有8%的幸福程度是由环境因
素决定的,如收入、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教育程度、智
力、宗教信仰等。研究还发现,财富对人的幸福程度影响
较小。就群体而言,富裕的程度确实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呈正相关;但是,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后
这一相关性就不明显了。如美国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的
实际收入增加了16%,但是说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却从
36%下降到29%。就个体而言,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也
是短暂的。研究表明,重大的个人财务状况的变动对幸福
程度的影响持续不到三个月。研究者总结,在个人的基本
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金钱并不是人的幸福之源。布里
克曼和坎贝尔解释:对幸福的追求是“幸福的水车”,人们
的幸福体验能随着他们的成就和财产的增加而增加,但是
随之人们很快就会适应这个新水平,而这个新水平不再给
他们带来幸福,即所谓的“有钱也不幸福”。〔3〕其它因素
如婚姻、社会支持等对人的幸福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已
婚者或能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的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较高
对健康与幸福的研究也发现,人们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自我
感觉决定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当然,严重的长期的
健康问题会降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三)可控行为
个体的可控行为包括自我决定、积极防御、解释风格
等。Ryan和Deci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
(SDT),〔4〕他们探讨了人类三种相关的需要:能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