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第十六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130页文档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130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14页PPT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14页PPT
第 一 节 概 述
第六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二、房屋高度、层数、层高要限制
烈度
房屋类别
最小
6
厚度
(mm) 高 度
层 数
(m)
实心粘土 砖
240
24 8
7
高 度
层 数
(m)
21 7
8
高 度
层 数
(m)
18 6
9
高 度
层 数
(m)
12 4
多 层 多孔砖 砌 体
240 21 7 21 7 18 6 12 4 190 21 7 18 6 15 6
震害及其分析 (4)纵横墙连接破坏
第 一 节 概 述
第六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震害及其分析 (5)楼梯间破坏 (6)楼盖与屋盖破坏 (7)附属构件的破坏
第 一 节 概 述
第六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一、平立面布置要规则
①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②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
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10度、11度区的123栋2-8层
砖混结构房屋调查,倒塌率为63.2%,严重破坏为23.6%,
尚能修复使用的4.2%,实际破坏率达95.8%。



概 述
第六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只要经过认真的抗震设计,通过合理的抗震设防、 得当的构造措施、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即使在中、 强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也能够不同程度地抵御地 震的破坏。
第六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砌体结构:由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粉煤灰中 型实心砌块和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砌体通过砂浆砌筑 而成的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doc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doc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是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1】摘要:文章论述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发生震害的现状、原因和规律,最终分析了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抗震的设计要点。

通过合理的抗震措施,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关键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0引言砌体结构是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

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但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

1宏观震害统计最近统计分析表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6度区内,主体结构一般处于基本完好状态;7度区内主体结构将出现轻微破坏,小部分达到中等破坏;8度区内,多数房屋达到中等破坏程度;9度区内,多数结构出现严重破坏。

上述事实说明: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的抗地震破坏能力较低。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的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2震害发生的现象震害的发生是由外部条件(地震动)和内在因素(结构特征)两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从地震动的角度考察,地震波包括有水平、垂直、扭转等方向的分量。

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大体一致的墙体会产生斜裂缝,因地震力的反复作用形成交叉裂缝;与水平地震力作用方向基本垂直的墙体,尤其是房屋的纵墙则会因出平面的弯曲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墙体甩落;受垂直方向地震力会使房屋的端部尤其是墙角易于产生严重的震害。

从结构特征方面考察可以发现:在受力复杂、约束减弱、附属结构等部位,往往是震害易于发生的地方。

例如:纵横墙连接处、楼梯间、预制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女儿墙、突出顶面的屋顶间地震容易发生破坏。

3震害发生的规律①刚性楼盖房屋、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②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③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震害;④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⑤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严重;⑥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严重。

重大社202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教学课件7

重大社202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教学课件7

底部剪力 各层地震作用 各层地震剪力 鞭梢效应
FEK maxGeq
Fi
GiHi
n
FEK
GiHi
j1
n
Vi Fi
ji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其地震 作用应乘以地震增大系数3。但增大的两倍不 应往下传递,即计算下层层间地震剪力时不考 虑上述地震作用增大部分的影响。Fra bibliotek筑结构抗震设计
楼层水平地震剪力计算示例[例7.1]
➢ 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 6、7度时,丙类有加强措施 除外);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 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砌体房屋且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 到普通黏土砌体的70%时。
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 指同一楼层内开间不大于4.20m的房 于4.20m的房间占该 间占该层总面积的不到20%且开间大 层总面积的40%以上 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
➢ 当结构和荷载均对称时,各横墙的水
平相移相等,即各弹性支座的位移相
等。
m
Vij Vi
j 1
Vij Kij i
抗震横墙的侧
抗震横墙的水平
移刚度比分配
Vij
Kij
m
Vi
K 1 Et
s
3
h b
截面面积比分配
Vij
Aij
m
Vi
Kij 只考虑剪切变形、同层
Aij
j 1
墙体材料及高度均相同
j 1
局部倒塌 倒塌
竖向地震作用时
扭转地震作用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交叉裂缝-沿墙反复水平地震作用 外纵墙大面积甩落-垂直墙面水平地震作用
水平裂缝-竖向地震作用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PPT课件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PPT课件
力、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对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 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浇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装配 式楼板或屋面板,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 ,伸进内墙的长度 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2)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 圈梁拉结;
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骨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④ 抗震墙的边缘构件符合《抗规》要求。
第21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2)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
━① 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 浇框架。
━② 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 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第18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② 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 8度时不宜少于6Φ16。一般情况下,底层框架砖房的 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锚固在底层框架柱内,钢筋锚固长度 不小于35d。当构造柱的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 满足锚固长度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作适当加强。
第2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第3页/共25页
4.1.2 多层砖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 应力集中的部位。
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 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①墙体的两端。 ②较大洞口的两侧。 ③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④ 构 造 柱 的 间 距 , 当 按 组 合 墙 考 虑 构 造 柱 受 力 时 , 或 考 虑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的特点,其在抗震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结构布置等方面探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首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注重整体性,将建筑结构、构造形式、材料选择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要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减少房屋在地震中发生局部破坏的可能性。

2.强度设计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分级,在设计中要确保房屋的强度满足要求。

可以采用增大房屋断面或加固结构的方法来增加强度。

3.刚度设计原则:在设计中要保证房屋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承受地震引起的水平位移。

可以采用增加墙体、柱子等构件的截面尺寸或加固节点的方法来增加刚度。

其次,材料的选择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砌体材料有红砖、轻质砖、空心砖等。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质量好、强度高的砖,以保证房屋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加固砌体结构,使其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

最后,结构布置也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结构布置方面,应尽量避免长条形布置形式,应采用合理的布置方式,使结构力线合理分布,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墙体与柱子、墙体与屋面的连接方式,保证连接牢固,防止在地震中发生脱离。

总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注重整体性、强度和刚度的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布置结构。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然,针对具体的地区和工程项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分析。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课件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PPT课件
应对齐。 ❖ ②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
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 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 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并进行底层的抗震验算,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其余情况,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 抗震墙,6、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
差!受施工性能影响大!——抗震性能比较差!!!
3
7.0 概述
❖ 底层为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 ❖ 就是底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架结构,上部基层为砌体结构的房屋。由
于其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和使用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我 国中小城市的临街建筑.这类房屋底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能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多用来做商铺使用;上部采用多层砌体结 构形式,可用来做住宅、办公室等.由于其上部是砌体形式,下部 是框架形式,造成了“头重脚轻” “上刚下柔” 的结果.从抗震 的角度来讲,这对房屋的抗震设防是极 ❖ 为不利的,“头重脚轻”导致 ❖ 其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砌体以很 ❖ 大的惯性力作用于底层框架; ❖ “上刚下柔”则造成结构竖向 ❖ 刚度分布不均匀,使房屋容易 ❖ 出现薄弱层,而薄弱层多出现 ❖ 在底层。
26
7.2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 8、层高的限制 ❖ 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4.5m;当底层采用 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底层的层高不应超过4.2m。 注: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 屋,层高不应超过3.9m。 ❖ 9、高宽比 ❖ 对多层砌体房屋为避免整体弯曲破坏,除限制房屋总高度外,还要 限制其高宽比。我国《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 大比值限值如下表: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课件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课件

46.0
40.0
轻微破坏 19.5
10.0
22.0
中等破坏 9.8
27.0
19.0
严重破坏 0.0
17.0
19.0
倒塌
0.0
0.0
0.0
横墙间距大震害严重。
2021/3/8
21
6.2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6.2.1规范7.1.7平立面及结构布置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 系;
2.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天津市8度区经7度设防的74年通用住宅震害统计(%)
基本完好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70.7
19.5
9.8
0.0
0.0
唐山地区8度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基本完好 轻微破坏 中等破坏 严重破坏
倒塌
11.8
35.3
29.4
23.5
0.0
➢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 震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
墙体不·均匀
23
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源自,缝两侧均 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 可采用70mm~100m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l/4;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
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置: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 体;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在纵向,窗间墙。
都江堰一住宅墙体裂缝
2021/3/8
1999年9月21日九二一大地震中台湾的台 中县一实验室学生室墙壁出现交叉裂缝7

建筑结构第十六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上课讲义

建筑结构第十六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上课讲义
3. 圈梁其它构造
❖ 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 在要求布置圈梁的位置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 圈梁应闭合,遇洞口被打断时,应在洞口处进行搭接(同非抗震作法〕。
三、楼、屋盖
1.楼板的支承长度和拉结
❖ 装配武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 高时,板端伸入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入内墙长度 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按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的 要求设置。当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房屋时,尚应按1)的要求设构造柱, 且6度不超过四层、7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
2. 构造柱作法 1)截面尺寸及配筋:
❖ 最小截面尺寸采用240*180mm; ❖ 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
❖ 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大于6m;
❖ 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洞口宽度 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的洞口位置不应 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
❖ 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 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 且楼、屋面板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 后砌非承重隔墙
❖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与承 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干500mm;8度和9度时, 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4. 横墙较少的住宅楼:对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
住宅楼,其总高度和层数达到或接近规定限值时,应有如下 加强措施:
❖ 按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地震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底部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
❖ 底部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
对称布置。 3. 在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应避免砌体结构和底部框架-抗震墙
侧向刚度的过大差异。 4.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基或桩基。
第十六章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多层粘土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第三节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
第一节 一般规定
一、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二、底部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 三、内框架的多层砌体房屋
一、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 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
❖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按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的 要求设置。当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房屋时,尚应按1)的要求设构造柱, 且6度不超过四层、7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
2. 构造柱作法 1)截面尺寸及配筋:
❖ 最小截面尺寸采用240*180mm; ❖ 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
❖ 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大于6m;
❖ 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洞口宽度 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的洞口位置不应 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
❖ 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 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 且楼、屋面板均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 按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地震剪力。
四、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 普通砖、多孔砖墙体,一般情形下按下式验算:
2. 圈梁截面及配筋
❖ 圈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基础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80mm。 ❖ 圈梁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0(6、7度时)、412(8度时)和414(9度
时);基础圈梁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2。 ❖ 最大箍筋间距分别为250mm(6 、7度时)、200mm (8度时) 和150mm
(9度时)。
❖ 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 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 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纵向钢筋不应小于210,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7.5。
❖ 8度和9度时的楼梯间及门厅内墙转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并应当圈梁连接。
3. 后砌非承重隔墙
❖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与承 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干500mm;8度和9度时, 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4. 横墙较少的住宅楼:对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
住宅楼,其总高度和层数达到或接近规定限值时,应有如下 加强措施:
密;
❖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 对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及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2)与墙体连接:
❖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搓,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l m;
❖ 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
第二节 多层粘土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 三、楼、屋盖 四、墙体拉结钢筋 五、楼梯间 六、其它构造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
1. 构造柱的设置部位 l )一般情况:
❖ 根据房屋层教和设防烈度按下表的要求设置。
2)特殊房屋的设置:
❖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 的要求设置,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 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 栏板;
❖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
六、其它构造
1. 过梁
❖ 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 ❖ 过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6~8度时)或360mm(9度
时);
2. 基础
❖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宜采用同一类型,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 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台阶逐步放坡)。
❖ 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 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四、墙体拉结钢筋
❖ 对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 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2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五、楼梯间
❖ 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 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3)与圈梁连接:
❖ 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基础
❖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 或;
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构造柱间距:当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规定限值时,纵、横墙 内构造柱间距尚应满足下述要求:
❖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下部l/3楼层的构 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一、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二、抗震验算位置 三、地震剪力的分配 四、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一、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 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由于房屋刚度较大, 基本自振周期小,可取α1= αmax,δn=0 。
二、抗震验算位置
❖ 对干砌体房屋,可只选择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 段进行。
三、地震剪力的分配
❖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 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构造柱 间距不宜大于4.2m。
二、现浇钢筋混凝或木楼、屋盖砖房,楼墙承重时应按下表 要求设置圈梁;
❖ 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 适当加密。
❖ 现浇或装配整体武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允许不 另设圈架,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构造柱钢筋可靠连 接。
❖ 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 土圈梁;
❖ 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中部,均应增设构造柱。构造柱的 设置要求见下表;
❖ 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 现浇钢筋混凝土带;
❖ 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
第三节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要点
❖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长度均不应小 于120mm。
❖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 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的屋盖和9度时的楼、屋盖当 圈梁设在板底时,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梁、墙或圈梁拉结。
2. 梁或屋架的连接
❖ 楼盖和屋盖处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构造柱或 圈梁等可靠连接
3. 圈梁其它构造
❖ 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 在要求布置圈梁的位置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 圈梁应闭合,遇洞口被打断时,应在洞口处进行搭接(同非抗震作法〕。
三、楼、屋盖
1.楼板的支承长度和拉结
❖ 装配武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 高时,板端伸入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入内墙长度 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
连续,洞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宽度均匀。 3.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4. 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5. 墙体附属构件(烟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被削弱
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6. 当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各
部分结构刚度与质量截然不同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 应设置墙体,缝宽可采用50~100mm(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 度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