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结构分析大明宫遗址公园遗址保护2013.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大明宫遗址保护空间结构分析
1.前言
遗址遗存作为历史发展和环境演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真实记录,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艺术、建筑、生态等领域直接或间接研究的对象。唐朝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大明宫是唐长安城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宫殿,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1,因结构严谨、规模宏伟著称于世。唐长安城大明宫废弃距今已1200多年,其地面宫殿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但其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完好,建筑基址和文物标本埋藏丰富,地形地貌基本未变。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历史文脉和文化特征,提出了遗址区保护利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具体策略,希望形成一个理论框架作为今后遗址保护利用的探索性依据和参考。
2唐代大明宫的空间结构分析
2.1空间选址形制研究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龙朔二年(662年)重建大明宫,唐高宗自长安城内旧宫太极宫迁入听政。此后大明宫历经多次营建与葺修,东内大明宫、西内太极宫轮替为唐代的政治中枢,历时二百余年。
大明宫高居长安城北部第一高坡--龙首塬。从渭河南岸至秦岭北部脚下,长安城的自然地理地形共有六坡,既“帝城东西横亘六岗”(当时人亦称六坡),六坡大致为东西走向,连绵不断地延伸,且自南向北, 由高向低, 错落有致的排列, 两坡头之间高差, 一般都在5~10 米之间2。
大明宫选在长安城东北建造,除龙首山地势高敞的优势,可能与李唐王朝的发祥地在晋阳(太原),在隋都城的艮方, 故其新宫也压于隋宫的艮位有关。太原在长安东北方,据此推测,大明宫的这种面向东北的环抱意象或是为了面对其发祥地——晋阳。而大明宫宫名的确定,也可能是源于李渊经营晋阳时可能居住使用过的北齐“大明宫”。
大明宫中轴线并非正南北方向,而是轴线偏西北。中轴线向南延伸,即可发现唐长安城东南高地的慈恩寺大雁塔也处于这条线上;向北伸延,对应的是建在渭河之北唐太祖李虎的永康陵。
大明宫东宫墙北段向西北方向偏折,并东西向恰好偏折,使宫域东北部缺失一角;另外“东城的北部如不偏西,而是正南北的话,则北部的城垣就恰好处于龙首山折向北去的西麓之下,这样塬高城低,对宫廷的防卫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大明宫的设计者竭力营造西与南部高峻、东北部低下的意象,可能是既适应地形以满足防卫要求,又营造出了其面向北都晋阳的形势3。
而在大明宫中位于太液池西池和东池的人工低洼湖区及东北部平坦地势,与宫域西北部的高地景观形成明显的相反意象,结合龙首山,成为倚靠西南、面向东北的环抱感。
2.2大明宫内部空间结构布局
2.2.1 平面轴线空间布局
古代的都城大都是以一条南北方向的轴线来贯穿宫城、皇城以及部分主要坊市区,以此拉开整条序列空间的深度,体现天子的最高统治地位4。大明宫在空间布局上遵循了这一思想,这条中轴线从南到北的空间序列依次有丹凤门——含元殿(外朝)——宣政殿(中朝)——紫宸殿(内朝)为中轴线,构成三个空间(即外朝、中朝及内朝)。其来源于《周礼》外朝——中朝——内朝三朝制的理念2。中轴线三朝制对称布局制度的设计思想应用在一个规模建制宏大的建设区内,除了给人以传统、规则、整齐的感觉外,还能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皇家礼制氛围。
大明宫宫殿的修建沿袭了高台建筑传统, 不同的是, 以自然地形龙首塬南沿做为基台,结合人工修筑,使含元殿在海拔420米左右,较平地高出20米。殿堂巍然耸立于三层台基之上, 与传统的宫殿相比, 空间位置显得更加气势宏大, 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从殿前区北望,中轴线层层宫殿群,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其整体视野和雄伟之势难以言表。站在大明宫的含元殿前远眺,长安街道尽在眼底,一览无余,远处终南山清晰可见。“……北据髙原,南望爽硙,每天晴日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俯视如在槛内”(《唐书·地理志》)”,这种独高的气势体现了帝王唯我独尊的思想。
2.2.2 地形地势空间布局
在大明宫内部的空间营造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尊崇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历史地形与大明宫规划营造与功能布局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营建布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理特征。首先在从丹凤门进入宽阔平坦的殿前区,为大典、接见和阅兵等活动的空间区域。然后地势由低向高,其核心区域——朝寝区三大宫殿正好营造龙首塬高地之上,高亢的龙首山巅成为宫中的政务核心区。紧接其后的宫苑区,处于太液池低地上,据此推测,营建大明宫时可能将自然地形进行了一定的人工修整,使自然空间与功能分区适合。大明宫位置结合自然空间地形,以自然的地形作为区划, 使之“当位”,即阳爻居于阳位,阴爻居于阴位。南部高地即龙首山南端制高点为阳爻,属于阳位,建朝廷正殿;其北部低地为阴爻,修建成后宫。
从考古平面中可以看到,宫苑区的核心区域为太液池。以太液池为中心,太液池西岸和北岸有廊院的遗址遗迹,唐宪宗时在池岸建有廊四百间。连廊随地势的起伏蜿蜒盘回,把高低错落的建筑连成一体,从外形上具有独特的情趣,获得优美动人的外轮廓线。池岸上清理出水渠、道路、廊庑、景石,显示出唐代皇家园林的精美。故推测,太液池园林采用以水为中心的布置方式,建筑景观灵活组织,宁静曲折而富于变化,作为消暑避夏临水而憩更是上选。总之,根据史料及考古研究资料推测太液池岸水与建筑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结合方式,起到丰富池岸景观、增加空间趣味性的作用。太液池水域作为低地阴爻的核心,与龙首塬高岗相反相成,阴阳相济。
3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的空间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唐大明宫历史文化背景和内外空间布局规律,由表及里,由形至义,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利用提供合理充分的理论依据。
遗址保护规划以遗址空间结构的原真性为核心,实现保护遗址的原址原形、空间规模、形制体量等的要求。同时将遗址和公园二个概念有机地结合,既要保护遗产本体不受破坏,对空间结构最少的干扰,又要满足科普教育的功能,满足城市环境景观提升发展需要,逐步形成遗址考古保护、文化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空间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