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北京鲁迅中学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模块部分)、第Ⅱ卷(阅读能力)、第Ⅲ卷(写作能力),共三部分。

其中模块部分为第Ⅰ卷和第Ⅲ卷,共100分。

全卷总分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模块部分(共50分)
一、基础知识:完成1—11题(每小题3分,共计33分)
1.下列选项中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连累lèi 复fù杂糟粕pò酩míng酊大醉
B. 侮wǔ辱脊jǐ背淤塞sè差chā强人意
C. 匀称chèn 慰藉jí客栈jiàn 言简意赅gāi
D. 踌躇chú揖jī让解剖pōu 戛gá然而止
2.下列选项中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琐碎撩拔熔炉狼狈为奸声名狼籍
B. 祟敬演绎帷幕五彩班斓驰骋想象
C. 鞠躬陷井贸然消魂勾魄川流不息
D. 抽搐寒暄荒谬兴高采烈迥然不同
3.依次填入下列选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

”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
全不___________,也不还礼。

②她先看了___________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

③对于断臂的维纳斯,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___________追求。

④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___________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从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A. 理睬几幅偶然感伤
B. 理会几幅偶尔感动
C. 理睬几副偶然感动
D. 理会几副偶尔感伤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她凭借近期上映的几部由她主演的影片和连续剧,一跃成为炙手可热
....的一线女星,几乎垄断了广告片约的半壁江山。

B. 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点礼,这事也就过去了,可是他一文不名
....,根本就拿不出钱来做这种事。

C. 在这阳春三月里,公园里到处都是来踏青的游客。

来来往往的人们如坐春风
....,一片欢声笑语,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

D.他娴于辞令,能言善辩,每次发表言论都是天花乱坠
....,滔滔不绝,真是当外交官的好人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百部爱国影片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B.新时代,我们当然要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本届“2009
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D.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

6.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游侠列传》选自《史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作者司马迁,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林冲棒打洪教头》选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C.《项链》的作者是19世纪后半期英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列,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断魂枪》的作者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呈现出浓郁的“京味儿”。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茶馆》、《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等。

7.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将免者以告
B. 敖而无足数者
C. 请姑无庸战
D. 解家贫,不中訾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余庸人
..之
..不可胜言 B.诸公以故严重
C. 丈夫
..居民间者耳
..二十不取 D. 此盗跖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中的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族.郭解翁伯
B.遂去.其贼
C. 解夜.见仇家
D. 怪.之,问其故
10. 下列句子的类型与例句“为解所杀”相同的一项是
A. 何后之有
B.居邑屋至不见敬
C. 卫将军为言
D. 又败之于没
11.下列各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之: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B. 为: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久之,乃得解卫将军为言
C. 以:将免者以告
D. 其: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具以实告解然终不伐其能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项链》选段,完成12--14题。

(9分)
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闷。

佛来思节夫人走近她那个镶着镜子的衣柜,取出一个大匣子,拿过来打开了,对路瓦栽夫人说:
“挑吧,亲爱的。


她先看了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链,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

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

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

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得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

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2. 这部分描写人物运用的主要方法有(3分)
A. 动作和肖像描写
B. 语言和心理描写
C. 肖像和心理描写
D. 动作和语言描写
13. 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时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
14. 小说的结尾,通过佛来思节夫人来道破真相:所借项链是假的。

实际上作者早已在前文中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请找出本选段为结尾的出现所做的合理铺垫。

(2分)
三、15. 背诵默写(8分)
①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

”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____。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④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⑤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__________________。

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Ⅱ卷:阅读能力(共50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计17分。

①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

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

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
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②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

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

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

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

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③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

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④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

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

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

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

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16.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穷,奈何弃之穷:贫穷
B.谭以疾不诣诣:往,到
C.粲抗言执正抗:违抗,不顺从
D.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谮害:进谗言伤害
17.下列各组语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之:河深奇之 B.为: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
郭解之旁郡国为解所杀,皆在赦前
C.者:其大船尚存者 D.何:何必隐形于天外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18.给下列文中划线的省略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 B.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
C.谭卒欣然与(吾粲)谋 D.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
1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从此开始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

D.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

20.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短文断句(5分)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1—23题,共计10分。

清平乐·年年雪里
(南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2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常插梅花醉”的早年时期,“赢得满衣清泪”的中年时期,“故应难看梅花”的晚年时期。

B.“常插梅花醉”的“醉”,既可指词人是在酒后赏梅,也可是醉人、醉心之意,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

C.一个“挼”字与前一句的“插”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年赏花插花时,是无限的喜悦,如今却任凭手中的梅花随意凋零。

D.这首词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和未来,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22. 诗人常用“梅”来表达友情、爱情。

下列诗句中能表达这种情感特点的两项是(4分)
A.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

-----宋·王安石《梅花》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唐·张谓《早梅》
C.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

-----明·朱松《饮梅花下赠客》
D.小梅风韵最妖娆,开处雪初消。

-----宋·晏几道《诉衷情》
E. 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

-----宋·陆游《城南王氏庄寻梅》
23.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这首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请结合词句说明诗人写了这三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六、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24—26题,共计13分。

我已到了幻想的尽头
临终前,穆旦留下一个小帆布提箱,里面是《唐璜》的译稿。

1977年3月1日,穆旦遗体被火化,骨灰存放于天津东郊火葬场26室648号。

他死时,人们只知道这位名叫查良铮的人是一个“历史反革命”,包括他的子女在内,都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名叫“穆旦”的著名诗人。

1935年高中毕业后,穆旦被3所大学录取,他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外文系。

在大半年时间里,穆旦随着学校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其间经历了数千里难以想象的长途跋涉。

在行进途中,穆旦常与闻一多先生结伴而行,边走边谈论诗歌。

当时传为奇谈的是,穆旦在离开长沙前买了一本英文字典,此后的步行途中,穆旦一边走一边背诵,背熟后将那页撕去。

抵达昆明的时候,字典已被撕光。

正是因为边走边学,穆旦在行走中往往最后一个到休整地点,“腿快的常常下午两三点钟就到了宿营地,其他人陆陆续续到达,查良铮则常要到人家晚飨时才独自一人来到”(洪朝生)。

正是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艰苦付出的苦学精神,日后的穆旦才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无论在长沙还是昆明,当时的办学条件都极其艰苦。

晚上,只能在极其微弱的菜油灯下读书,而一起议论时局国事则成为他们必备的功课。

但是因为与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吴宓、冯至、金岳霖、郑天挺、冯友兰、叶公超、燕卜逊等名师大家朝夕相处,穆旦、袁可嘉、郑敏等后来的“九叶派”诗人,无论是在人格还是在学养上都受益终生。

1942年2月,杜聿明率军入缅甸作战,并致函西南联大,征求精通英文的教师从军。

3月,穆旦即辞去西南联大教职,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穆旦任随军翻译,远赴缅甸抗日战场。

穆旦跟随杜聿明的中路远征军第五军新编第22师。

军队入缅作战半年,当时正值东南亚雨季,致使军中因疫病流行和饥饿难耐而损伤大半。

六七月间,缅甸几乎整日倾盆大雨,穆旦所在部队当时正身处原始森林之中。

蚂蟥、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热带小虫数不胜数,因此疟疾、痢疾、回归热等传染病几乎不可控制,尤其令人恐怖的是吸血蚂蟥和蚂蚁。

杜聿明将军曾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一书中,将此惨不忍睹的场景予以记述,“一个发高烧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蟥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成白骨。

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

”沿途留下的是触目惊心的一地白骨,仿佛活脱脱的难以置信的人间地狱。

当时穆旦的马死了,
传令兵也死了。

穆旦拖着肿胀的腿在死人堆里艰难行进,有时近乎爬行。

除了战争以及雨季和疾病的考验,最让穆旦等将士们难以忍受的则是饥饿,其中最长的一次有14天没有补给。

穆旦和其他士兵不得不发了疯似的在山中和森林里寻找一切可以吃的东西,比如野果、蘑菇、芭蕉、老鼠、蛇、青蛙。

穆旦随军在森林中步行4个月,九死一生,到达印度。

1943年年初,穆旦从印度辗转归国。

他将入缅作战的经历写进了诗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和长诗《隐现》当中。

“为什么一切发光的领我来到绝顶的黑暗/坐在崩溃的峰顶让我静静地哭泣。


1949年,穆旦赴芝加哥大学攻读英文系硕士学位,并与早在国内相识的周与良在杰克逊维尔完婚,课余时间他不停打工以维持生计。

艰苦的求学生活、参加抗日远征军的经历,以及对祖国和亲人的怀念,使得穆旦一直有强烈的回国冲动,而在回国的问题上,他经常与其他留学生甚至与周与良产生分歧。

他一直坚持留学生应该最终回到祖国去,所以当时很多同学以及朋友都以为他是共产党。

穆旦没有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新中国成立的气氛,远在国外的他,通过各种途径在思想上不断充实自己。

穆旦苦修俄文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1950年穆旦在芝加哥大学选修俄国文学,并背诵下整部俄语辞典。

1953年年初,在他不断努力与争取下,历经周折,终于与周与良回到中国。

回国后,穆旦一直从事外文翻译和教学工作。

并最终选择了和妻子一起到南开大学任教。

然而平稳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1954年,穆旦因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被列为审查对象,受到不公正待遇。

在“肃反”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穆旦和妻子都遭到批斗。

在如此酷烈的时代语境下,穆旦虽然被迫停止了诗歌创作,但他仍不肯放下手中的笔,一直坚持诗歌创作和文学翻译。

“文革”开始时,南开大学有100多位教授和干部被打倒,穆旦也因远征军问题再次被划为“历史反革命”。

穆旦家首当其冲,被抄家。

据周与良回忆,抄家的次数太多,不仅日常用品和衣服、被褥被当作“四旧”拉走,而且很多手稿和书籍几乎被洗劫一空。

让穆旦稍感安慰和庆幸的是,他苦心孤诣翻译的《唐璜》手稿没有被抄走。

造反派在房间里四处贴上标语,“砸烂反革命分子查良铮狗头”。

穆旦被派去打扫图书馆、校园道路、厕所和游泳池。

每晚回家,看到家中一片狼藉。

1979年8月3日,穆旦得以平反,宣告无罪。

1985年5月28日,穆旦的骨灰终于
安葬于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

黑色墓碑上刻着简短的一行字——“诗人穆旦之墓”。

2003年9月21日,穆旦与夫人的骨灰在北京合葬。

墓穴中陪伴他们的还有出版于1981年的《唐璜》。

(摘自《长江文艺》,有删节)
2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穆旦在临终前留下《唐璜》的译稿,说明虽历经岁月的风雨,他一直坚持诗歌创作和文字翻译,保持着著名诗人的美誉。

B.穆旦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就留校任教。

后来,他随校南迁,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经历了极为艰难的长途跋涉。

C.由于精通英文,穆旦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任随军翻译。

这段经历影响了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他还曾将这方面的经历写进了自己的诗歌。

D.穆旦赴美留学后,一直有回国的冲动。

这一方面是由于求学生活艰苦,另一方面也与他先前的从军经历及对祖国、亲人的怀念有关。

E.穆旦的黑色墓碑上刻有的文字----“诗人穆旦之墓”,显得简朴、庄重,是穆旦平凡一生的真实写照,也让人对这位伟大的诗人充满敬意。

25. 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穆旦的一生,概括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并分析说明这些经历对他成为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6.从穆旦身上,你看到了成功者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七、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文化传统,同时也最具形象美感的文字之一。

目前,汉字书写中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①一位初学汉语的外国朋友有兴趣了解汉字,请你写一段文字向他介绍汉字的特点。

要求:内容明确具体,语言简洁。

②校学生会建议设立本校“汉字书写日”,请你写一段文字阐述提交这一建议的原因。

要求:理由充分合理,有感召力。

③很多人在汉字书写中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请你写一段文字来抒发自己对汉字的情
感。

要求:情感健康真挚,富有文采。

第Ⅲ卷:写作能力(共50分)
八.作文(50分)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位古人,看到庭院内越来越多的短墙,不禁伤感:“墙往往而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大家庭就这么散了。


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你的一生,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
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绝不可再来。


一名学子,望着清华大学的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一百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


······
墙,普通又不普通。

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请你围绕“墙”这一意象,展开合理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生活的感悟,题目自拟。

要求: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鼓励有创意的思想。

⑵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②以“善待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⑴在上面的横线处填入一个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到作文答题纸上,完成作文。

⑵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答题纸
第Ⅰ卷:模块部分(共50分)
一.基础知识:完成1—11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3分。

*请将1—11小题的所选答案都填涂到机读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成绩无效。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项链》选段,完成12--14题。

(9分)
12.(3分)()
13.(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15. 背诵默写(8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阅读能力(共50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计17分。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1—23题,共计10分。

21. (3分)()
22. (4分)()()
23.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六.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24—26题,共计13分。

24.(4分)()()
25.(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6.(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七.微写作(10分):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第Ⅲ卷:写作能力(共50分) 八.作文(50分):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1
第Ⅰ卷:模块部分(共50分)
一.基础知识:完成1—11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3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项链》选段,完成12--14题。

(9分)
12.(3分)( D )
13.(4分)答:迟疑不决—惊喜—焦急而担心—欣喜若狂
14.(2分)答: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时,朋友毫不迟疑,立刻就说:“当然可以”。

三.15. 背诵默写(8分)
第Ⅱ卷:阅读能力(共50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计17分。

16. A(穷:困厄,绝境)
17. B:表被动。

(A代词,指吾粲;动词,到,往。

C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D作状语,表反问,为什么;作定语,什么。


18. B(省略成分应为“水中生人”)
19. A(“表现不凡”有误;在孙河奏请之前,吾粲已为小吏。


【翻译】: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县人。

吴书记载说:吾粲生下来才几岁,孤城有位老妇人看见他,对他的母亲说:“这个孩子有卿相的风骨。

”孙河任乌程县县长时,吾粲是他手下的小吏,孙河为吾粲的气概感到惊奇。

孙河后来做将军,可以自己选拔辖区内的地方官吏,便上表朝廷,奏请吾粲为曲阿县县丞。

后升为长史,治理有声名政绩。

吾粲虽说出身寒微,却与同郡陆逊、卜静等人地位声望一样高。

孙权任车骑将军时,征召吾粲为主簿,外任山阴县县令,后回来在孙权身边任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吾粲与吕范、贺齐等人一道率领水军在洞口抵御魏国将领曹休。

正好遇到天刮大风,各船的缆绳都被吹断,船只有的漂到岸边,被魏军俘获,有的翻倒沉没。

那些还存在的大船,落水未死的兵卒都攀附着船舷大声呼救,船上的其他官兵都怕人多使船倾覆沉没,都用戈矛撞击水中兵卒,不让他们上船。

只有吾粲与黄渊让船上的人将落水者拉上船,左右将士认为船只超载定会沉没,吾粲说:“船沉了,我们就应一起去死!别人陷入绝境,怎能抛弃他们呢?”吾粲与黄渊救活的有一百多人。

回来后,吾粲升任会稽太守,征召隐士谢谭为功曹,谢谭以身体有病为托词不肯赴任,吾粲开导说:“应龙因为能屈能伸而成为神灵,凤凰因为善于鸣叫而被人所贵重,你为什么一定要隐身藏迹于天外,潜伏鳞甲于深渊呢?”之后屡次前往邀请,谢谭终于愉快地同他谋事。

吾粲招募组合人马,被任命为昭义中郎将,与吕岱一起讨伐平定了山越,入朝担任屯骑校尉、少府,升迁为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遇两宫事变,孙权想废掉太子孙和,然后立鲁王孙霸为太子,朝中官员各自支持一方。

吾粲仗义执言,阐明嫡庶之分,违背孙权的想法,要让鲁王孙霸出朝驻守夏口,遣送孙霸同党杨竺不得让他留在京都。

吾粲又多次将朝廷纷争的情况告诉陆逊,陆逊当时驻守在武昌,接连上表谏诤。

吾粲因此被孙霸、杨竺等人进谗言陷害,被逮捕入狱处死。

陈寿评论说:吾粲遭遇厄难,因为正直而丧身,可悲啊!
【原文】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之。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