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灰区范围分析
梅毒螺旋体感染测定结果的报告与解释

梅毒螺旋体感染测定结果的报告与解释1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检测方法1.1概述由于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可产生非特异的反应素和抗密螺旋体抗体等两种抗体,因而免疫测定方法可根据所使用的抗原分为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大类,前者以心磷脂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也就是所谓的反应素;后者则是以密螺旋体或其成分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特异的抗密螺旋体抗体。
1.2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从牛心中提取的心磷脂作为抗原,梅毒螺旋体在破坏机体组织的过程中,体内释放一种心磷脂抗原,这种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反应素,其与牛心中提取的心磷脂在体外可产生免疫结合反应。
此类试验主要包括VD RL(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test)、RPR(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card test)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
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操作简便快速,但是由于其所用的抗原是类脂质抗原,而不是密螺旋体抗原,因此特异性较差,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假阳性的结果,例如麻风、结核、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猩红热等,据报道上述实验在没有梅毒感染史的正常人群中阳性率达0.1%。
此外,由于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血循环中心磷脂抗体的出现要晚于特异性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并且三期梅毒这类抗体还有可能转阴。
基于以上原因,通常不推荐采用非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作为梅毒的筛查试验,可用于梅毒疾病活动性的判定、疗效检测等。
1.3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密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又称为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
目前较为常用的有: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ent treponemal a ntibody-absorption test, FTA-ABS)、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 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
梅毒检验参考

梅毒检验参考 梅毒为定性检测,临界值为1,在定标通过,质控通过的情况下,建议按以下步骤发单:磁微粒Anti-TP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比较特殊,其检测标志物有两种,一种为梅毒螺旋体自身的物质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称为梅毒特异性抗体,另一种为梅毒螺旋体破坏机体细胞后,释放心磷脂等物质,这些物质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称为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因此梅毒在临床上的检测与筛查需要同时检测这两种标志物并根据其结果来共同鉴定。
目前常用的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EIA ),化学发光(CIA ),凝集法(TPPA ),荧光吸收法(FTA-ABS )等,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有凝集法(RPR/TRUST ),性病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 )等。
图7为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 )2010年发布的梅毒检测流程,用酶联免疫或化学发光法进行初筛,阴性结果报梅毒阴性,阳性结果进行非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报阳性,阴性结果再用TPPA 进行确认。
图1 美国CDC 梅毒检测流程图2CDC 梅毒检测流程表1 梅毒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临床意义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临床意义RPR/VDTLTPPA/FTA-ABSEIA/CIA检测结果--s/co < 1.0 未感染/ 初期感染/ 潜伏期-+s/co ≥ 1.0晚期梅毒/ 既往感染+-s/co < 1.0 非特异性反应或假阳性++s/co ≥1.0梅毒感染安图磁微粒TP为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试剂,临界值为1,检测结果S/CO<1报梅毒特异性抗体阴性,检测结果S/CO≥1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阳性样本需加做非特异性抗体检测。
另外有文献研究显示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等,这些疾病患者体内含有某些治疗性抗体、类脂嗜异性抗体、自身抗糖尿病体、类风湿因子、甲胎蛋白等,这些物质会与试剂中的抗原成分非特异结合,从而产生假阳性的结果;或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老年人等,易产生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的结果,因此建议在判定检测结果前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临床信息等进行判断。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灰区范围分析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灰区范围分析报告阴性结果;Anti-TP S/CO值>9,报告阳性结果。
对Anti-TP S/CO值1~9的患者,再行RPR复检。
RPR阳性时,报告阳性结果;RPR阴性时,采用TPPA进行复检。
对RPR与TPP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以WB确证实验结果为准。
1.2.2 梅毒實验室确证实验对以上所有462例样本,采用WB确证实验判断最终结果。
结果判读如下:当印迹膜上出现1条及以上相对分子质量为47 000、45 000、17 000或15 000的特异性条带时,结果判断为阳性;当无显色带或仅出现非特异条带时,结果判断为阴性。
所有检测结果均以WB确证实验为金标准。
1.2.3 假阳性比率假阳性率计算按照如下公式,即假阳性率=假阳性人数/金标准阴性人数。
按照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S/CO值,划分为1~3、>3~6和>6~9之间3个区间,计算假阳性率。
根据假阳性率的比较,进一步分析S/CO值在>6~7、>7~8和>8~9各区间假阳性率的分布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梅毒实验室诊断逆向检测流程结果: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患者25 190例,Anti-TP S/CO值9患者123例,报告阳性结果。
CMIA检测灰区范围样本462例,其中181例患者确证阳性,281例确证阴性。
综上,阳性患者共计304例,阴性患者24 886例,假阳性281例。
总阳性率为1.21%(304/25 190),假阳性率为1.13%(281/24 886)。
2.2 CMIA检测S/CO值1~3、>3~6和>6~9区间假阳性率比较按照CMIA检测S/CO值1~3、>3~6和>6~9三个区间划分,三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8.41,P 2.3 CMIA检测S/CO值在>6~7、>7~8和>8~9区间假阳性率比较按照CMIA检测S/CO值>6~7、>7~8和>8~9三个区间划分,三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15,P 3 讨论近年来,由于术前和产前筛查的需要,以及性行为导致的梅毒发病率上升趋势等原因,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标本量逐年增加[8]。
梅毒螺旋体抗体参考值

梅毒螺旋体抗体参考值
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参考值范围是在0到0.99之间。
只要数值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就表明没有感染梅毒。
梅毒螺旋体抗体是其是否感染梅毒的标志。
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一般分为阴性或阳性两种。
有些化验单上还会显示参考的数值,如化学发光法的参考值为每毫升1Pg,只要小于每毫升1Pg结果就会显示为阴性,大于每毫升1Pg结果则显示为阳性。
呈阴性则说明血液中没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如果呈阳性则说明血液中有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如果检测抗体呈阳性,则可诊断为梅毒。
如果检测呈阴性,则表明没有梅毒,建议及时治疗梅毒。
青霉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如果没有感染梅毒,必须注意多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避免疾病。
TP-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灰区内结果分析

TP-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灰区内结果分析李亦君;陈雪;蒋瑞心【摘要】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时,检测数据在灰区范围内的结果。
方法15181份血清标本经ELISA 法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以临界值(cutoff)±20%为灰区即吸光度/临界值(s/co)在0.8~1.2区间内,0.8~1.0为低值灰区,1.0~1.2为高值灰区,初筛吸光度(OD)值在灰区的标本应用TP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进行确认。
结果15181份标本中有96份标本数值落在灰区内,96份中低值灰区59份,高值灰区37份。
15181份标本最终确认为阳性233份,阳性率为1.53%(233/15181),其中灰区内标本确认阳性25份,占灰区标本的26.04%(25/96),占总阳性标本的10.73%(25/233);71份确认阴性,占灰区标本的73.96%(71/96)。
灰区内标本进行 TPPA复检25份阳性中,低值灰区8份,占灰区阳性数的32.00%(8/25),高值灰区17份,占灰区阳性数的68.00%(17/25)。
低值灰区 TPPA稀释度为1∶80、1∶160、1∶320、1∶640、1∶1280时标本数分别为3、2、1、0、2份,高值灰区标本数分别为6、4、3、2、2份。
结论 ELISA 法检测TP抗体, OD值处于灰区的,不能单纯以高于cutoff值判定阳性,低于cutoff 值作为判定阴性的标准,应该进行TPPA复检。
%ObjectiveTo analysis detection data in gray zone of treponema pallidum (TP) specific antibody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MethodsELISA was applied to detect TP specific antibody in 15181 serum samples, and cutoff±20% as gray zone. In absorbance/cutoff (s/co) as 0.8~1.2, low value gray zone was0.8~1.0 and high value gray zone was 1.0~1.2.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 was applied to confirm samples with gray zone optical delnsityin preliminary screening.ResultsThere were totally 96samples with value in gray zone among 15181 samples. Among the 96 cases, 59 cases were in low value gray zone and 37 cases in high value gray zone. There were 233 confirmed positive cases among 15181 cases, with positive rate as 1.53% (233/15181), including 25 confirmed positive cases in gray zone, accounting for 26.04% (25/96) in gray zone and 10.73% (25/233) in all positive cases, and 71 confirmed negative cases, accounting for 73.96% (71/96) in gray zone. Reexamination by TPPA showed 25 positive cases in gray zone, with 8 cases in low value gray zone, accounting for 32.00% (8/25) in gray zone, and 17 cases in high value gray zone, accounting for 68.00% (17/25) in gray zone. Under TPPA dilution as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sample counts were respectively 3, 2, 1, 0, 2 in low value gray zone and 6, 4, 3, 2, 2 in high value grayzone.ConclusionIn ELISA detection of TP antibody, positive and negative can not be singly determined by gray zone OD value and cutoff value, thus TPPA is necessary in reexamination.【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6(011)016【总页数】3页(P10-11,12)【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灰区【作者】李亦君;陈雪;蒋瑞心【作者单位】101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检验科;101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检验科;1011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梅毒是一类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1], 人感染后可以导致全身多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病变, 其病原微生物是TP。
全自动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析

全自动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方法:以检验科梅毒抗体检测标本1000份为观察对象,CMIA进行标本筛查,观察梅毒抗体阳性者年龄与性别等分布情况,并观察不同定量区间检测结果。
结果: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性别分布方面以女性居高,在年龄分布方面>60岁较高;试剂生产厂家提供灰区范围0.7-4.0间,此区间内梅毒抗体与TPPA符合率为90.00%。
结论:CMIA检测梅毒抗体操作简单,且精准度较高,对于阳性患者给予TPPA复检可进一步提升准确性。
【关键词】梅毒抗体;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Analysis of syphilis antibody detected by automatic magneticparticle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Zhu HuiyuanBeili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Suihua 152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syphilis antibody detection by automatic magnetic particle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CMIA). Methods: 1000 syphilis antibody test specimens in thelaboratory department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Thesamples were screened by CMIA. The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sex of syphilis antibody positive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quantitative interval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resultsof syphilis antibody test were higher in female than in 60 years old; The reagent manufacturer provides a grey area of 0.7-4.0, and the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syphilis antibody and TPPA in this area is 90.00%.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syphilis antibody by CMIA is simple and accurate. The re examination of TPPA for positive patients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Key words] syphilis antibody; Magnetic particle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梅毒血清检测是确诊主要参考指标,基于种种因素影响,导致梅毒初步筛查的血清实验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不利于疾病精准判断[1]。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

作者简介:董旭才,男,初级检验师,主要从事免疫学研究。 △ 通讯作者,E-mail:zhz328@yahoo.com.cn。
· 600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3月第35卷第5期 Int J Lab Med,March 2014,Vol.35,No.5
· 598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3月第35卷第5期 Int J Lab Med,March 2014,Vol.35,No.5
·检验技术与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
董 旭 才 ,刘 昕 阳 ,张 婧 ,王 蔓 ,李 鸾 ,张 惠 中 △ (陕西省西安市唐都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38)
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验证。按疾病及年龄段分组,统计各组抗梅毒抗 体 灰 区 率。 结 果 50 288 例 血 清 样 本,经 过
TP-ELISA 法初筛灰区结果为61例。不同年龄段造成的灰区率61岁以上 年 龄 段 最 高。 结 论 TP-ELISA 检 测 仍 存 在 一 定 的 假
50 288例血 清 样 本,经 过 TP-ELISA 法 初 筛 灰 区 结 果 为 61例。61例不同的疾病及年龄 段 的 灰 区 率 见 表 1、2。 其 中 被 TPPA 确认为阳性的标本有 2 例,占 4.9% (2/61)。 这 两 例 均 出现玫瑰斑疹,为2期梅毒。2例灰区结果 RPR 及 TP-ELISA 稀释结 果 见 表 3(见 《国 际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网 站 主 页 “论 文 附
D-二 聚 体 是 血 浆 交 联 纤 维 蛋 白 降 解 产 物 ,是 纤 维 蛋 白 降 解 产物中最小片段,升高显示血栓存在,Lowe[4]指出 D-二聚体是 观察纤溶效果最有价值的指标,较早的文献[5]报 道 Liatest定 量检测 D-二聚体作为肺栓塞诊断指标,其敏感度为100%。
酶联免疫四项检测结果灰区与窗口期感染的关系

酶联免疫四项检测结果灰区与窗口期感染的关系陈静;李帮芬;先秀;欧燕萍【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志愿无偿献血标本酶联免疫(简称酶免)四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灰区与窗口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泸州地区志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标本58 152例,以灰区范围检测值/临界值(S/CO)在0.6~1.0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该人群进一步献血的检验结果为确证试验结果 .结果 2 342例灰区研究对象半年后在血液检测管理系统中查询,有再献血记录的597例,其中合格331例,占55.44%,不合格266例,占44.56%.以合格的331例为对照组,不合格的266例为观察组,2016年12月31日查询,对照组酶免四项检测结果 2例阳性,观察组9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5).结论酶免四项检测结果灰区范围的血液存在窗口期感染的风险,实验室设置合适的灰区范围是保证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发生窗口期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Objective To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y area of four-index detection results(HBsAg,anti-HCV antibody,anti-HIV antibody and anti-TP antibody)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and the window period infection in voluntary blood donors.Methods A total of 58 152 blood samples from voluntary blood donors in Luzhou area from January 2012 to Sept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The donors with the grey area of S/CO 0.6-1.0 serv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further donation detection results were the confirmatory test.Results A total of 2 342 grey area research subjects were inquired in the blood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half a year.Among 597 cases of again blooddonation,331 cases were qualified,accounting for 55.44%,unqualified blood was in 266 cases,accounting for 44.56%;with 331 qualified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266 unqualified case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quiring on December 31,2016 showed that in ELISA 4-item detection,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ositive and 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ositive,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8.83,P<0.05).Conclusion The blood in the grey area of the 4-index detection results by ELISA has a risk of window period infection,and setting a appropriate gray area range in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transfusion,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means to prevent window period infection.【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17【总页数】3页(P2554-2556)【关键词】灰区;酶免四项;窗口期;确证试验【作者】陈静;李帮芬;先秀;欧燕萍【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临床输血的重要任务是保证血液输注的安全性。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
概述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将免疫反应与自动化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可实现梅毒螺旋 体特异性抗体的快速、准确检测。
技术原理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通过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包被在微孔板或磁珠上,与待测样本中的梅 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再加入标记物进行信号放大和检测,从而实现对梅 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定量检测。
原体缺乏检测能力。
03
无法准确量化抗体水平
现有的检测方法只能定性检测抗体,无法准确量化抗体水平,影响对
病情的准确判断。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技术创新与优化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加灵敏、特异的检测 方法出现,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病原体检测
未来研究将致力于开发出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感染的方法 ,提高检测范围。
免疫荧光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使荧 光素标记的抗原与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结合,从而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性荧光,以此证明血 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
血浆反应素试验是检测抗体的金标准,其包括 RPR和TRUST两种方法,RP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较高,可以用于梅毒初筛和疗效观察,而TRUST 主要用于筛查。
应用
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体检中心、血站等场所,为大量样本的同时 检测提供了便利。
生物芯片技术
概述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将生物探针(如抗体、抗原、核酸等)高密度固定在玻璃片或硅片上的生物检测技术。
技术原理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在芯片上,与待测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再加入标 记物进行信号放大和检测,从而实现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快速检测。
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梅毒螺旋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编 码 页 数 实施日期 制 订 人审 核 人 批准人 制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目 的:规范的梅毒螺旋体检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合用范围:性病实验室工作人员 责 任 人:实验操作者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1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1.1.1操作应规范化。
1.1.2所有标本都应当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应戴手套谨慎操作。
1.2梅毒标本采集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病原体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各期梅毒的检测方法及部位见下表。
1.2.1血液1.2.1.1血清标本 临床表现取材部位 检查方法 一期梅毒溃疡、淋巴结、血液 暗视野检查、血清学检查 二期梅毒皮损、淋巴结、血液 暗视野检查、血清学检查 潜伏梅毒血液 血清学检查 三期梅毒血液、脑脊液 血清学检查 神经梅毒血液、脑脊液 血清学检查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促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室温静置1-2小时(或者37℃静置30分钟),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新鲜血清,备用。
也可采用保存于2-8℃或者-20℃的血清。
溶血、脂血或者污染的标本可影响试验结果。
1.2.1.2血浆标本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抗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轻轻颠倒混匀8-10次,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血库血浆以及EDTA 抗凝血浆同样可以用于梅毒血清学实验(普通仅用于RPR实验,),但易浮现假阳性反应(需用血清复试),如用其他抗凝剂应首先评价后再用。
1.2.1.3末梢全血消毒局部皮肤(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可选择手指或者耳垂,1岁以下儿童采用足跟部)。
一次性采血针刺破皮肤,用无菌棉签擦掉第一滴血。
采集滴出的血液,即将用于检测。
1.2.2皮损部位组织液1.2.2.1用于病原学检查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刮勺轻刮、挤压皮损部位,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即将用于暗视野显微镜检测,或者取渗出液直接涂片,用于镀银染色试验。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

窗口期问题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在感染后一段时间内才可检测到,因此存在窗 口期,可能导致漏诊。
抗体检测无法区分既往感染与现症感染
抗体检测只能证明曾经感染过梅毒,无法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使用的检验方法可能无法检测到所有类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影 响检测的准确性。
在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疗效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梅毒螺旋 体特异性抗体检验,可观察治疗
效果和病情变化。
复发监测
抗体阳性转阴后再次出现阳性, 提示梅毒复发,需及时采取治疗
措施。
评估预防效果
通过比较预防干预前后抗体阳性 率的变化,可评估预防措施的效
果。
04
检验的限制与展望
检验的限制
假阳性结果
05
结论
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的认识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是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梅毒 螺旋体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梅毒。
该检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反映人体内梅毒螺旋体的存在情况,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在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抗体滴度与疾病分期
根据抗体滴度可以将梅毒分为早期和 晚期,有助于评估疾病进程和治疗方 案。
03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的 应用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早期感染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 验在感染后数周内即可呈 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梅 毒感染。
鉴别诊断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与 其他性传播疾病相似的病 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 体检验有助于鉴别诊断。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_灰区_设置的探讨

应 答 比 率低 ( 尸 形 态 的 C DS
少 (p
=
.
0 《X刃
.
)
;
在 干 扰素抗 病毒 患 者组
,
有 应 答组 患 者
二
.
,
肝 小 叶 内正 常
r
+
细 胞 ) 的 数量 比无应 答组 患 者 高 ( 尸
2
0 028
)
,
而 C5 D 7 细 胞 的 数量 有应 答 组 比 无应 答 组
0
0
)
背景
明确
。
基线 肝穿 状 态及 肝 内
。
特异性
CD
+
T
细胞 的 功 能 与不 同抗病 毒 治疗应 答 的 关 系还 不 是 很
,
方法
我 们 回顾性 分析 了 3 6 例 应 用 干 扰素或 核 昔 类似物抗 病毒 治疗 超过 2 4 周 的慢 性 乙 型 病 毒 性
肝 炎患 者抗 病毒 基线 时肝 穿情 况
, ,
.
,
,
对 比肝 小 叶
一
.
0 7 18
,
尸
=
0
17 2
,
)
。
结论
基线 肝 脏病 理炎症 纤 维 化状 态 和
C DS
十
C DS
,
C5 D7
一
的 双 染 色 可 能对 抗 病 毒 应 答 有 一 定 评 估 价
T
值
这 种 小 叶 内泡 沫 状 的
。
表 达形态
,
可 能是
HBV
特 异性
细胞 功 能耗 竭 的 一 种表 现
。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

步骤
包括样本采集、加胶体金标记的抗原、温育、洗 涤、观察结果等。
缺点
灵敏度相对较低,需要使用大量的样本,且不能 用于定量检测。
04
检验结果分析和解读
定性检测结果解读
阳性
如果定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表示患者可能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阴性
如果定性检测结果为阴性,表示患者没有感染梅毒螺旋体。
定量检测结果解读
低浓度
如果定量检测结果为低浓度,表示患者可能处于梅毒感染的早期或者病情已经缓解。
高浓度
如果定量检测结果为高浓度,表示患者可能处于梅毒感染的活动期。
检测结果误差分析和处理
误差来源
检测结果的误差可能来源于实验操作、试剂质量、仪器误差等。
误差处理
为了减少误差,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定期校准仪器、检查试剂有效期等。如果发现误差较大,需 要重新进行检测。
器材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如酶标仪、洗板机、加样器、离心机等。
实验室环境要求
实验室清洁
保持实验室清洁,避免灰 尘、污染物等污染样品和 试剂。
实验室温度和湿度
控制实验室温度和湿度在 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安全
使用实验室器材时要注意 安全,避免受伤或感染。
03
检验步骤和方法
免疫吸附法
检验方法概述
检验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或化学发光法(CLIA)等免疫
学方法进行检测。
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将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固定 在固相载体上,与样本中的抗 体结合,通过显色或发光反应
判断抗体是否存在。
优缺点
免疫学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 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但 也存在假阳性或交叉反应的风
HBsAg、抗-HCV、抗-HIV检测灰区设置范围及其必要性探讨

•检验与临床•HBsAg、抗-HCV、抗-HIV检测灰区设置范围及其必要性探讨李玉!,熊丽红蔡县成2(1.江西省血液中心,江西南昌330077;2.上饶市中心血站,江西上饶334000)摘要:目的收集酶免结果0.5!S/C0<2.0范围内HBsAg、抗-HCV、抗-HIV三个项目标本,结合核酸单检结果进行S/ CO值分段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制定酶免检测灰区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将标本依据S/CO值划分三个区间(0.5!S/CO<0.8,0.8!S/CO<1.0丄0!S/CO<2.0),随后采用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进行单检,并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0.5!S/CO<0.8区间HBsAg、抗-HCV、抗-HIV标本数各为18、5、0;0.8!S/CO<1.0区间HBsAg、抗-HCV、抗-HIV标本数各为23、23、3;1.0!S/CO<2.0区间HBsAg、抗-HCV、抗-HIV标本数各为48、61、9,进行NAT确证试验结果表明,89人份HBsAg"灰区"标本有10人份单检阳性,89抗-HCV、12人份抗-HIV“”标本NAT单检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乙肝项目建议严格“灰区”设置范围,可设置为0.5~0.8倍S/CO值,各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验室情况考虑;另外对于酶免检测双试剂S/CO值大于0.5可疑标本,议进行核酸单检试验,确保血液安全;抗-HCV、抗-HIV不建议设置“灰区”,若设置则可能造成一定的血液浪费。
关键词:免检测;置;核测中图分类号:R446.61,R5H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29(2020)05-0895-03DOI:10.3969/j.issn.1674-1129.2020.05.023ELISA作为一种免疫技术,由于生物学标本中存在各种干扰实验和影响结果的因素,有部分血液标本测定的吸光度值,达不到试剂盒规定判断阳性的临界值(Cut-off)水平,特别是接近Cut-off值的结果,很难判断其是否携带某些病原体的抗原体巴其定义为。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

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监测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梅毒的流行情况和 发展趋势。
预防措施
通过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科学的 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03
检验技术
标本采集和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
采集静脉血液标本,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标本被污 染。
病情监测
对于已经确诊的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 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疗效监测
评价疗效
通过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评估梅毒治疗的效果,判断是否已经 治愈。
预防复发
对于已经治愈的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以帮助监测是否有 复发的情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试剂和仪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试剂质量
试剂的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应选择经过严格 验证和批准的试剂,同时对试剂进行定期的质控和维护,以 确保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对检验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应定期 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同时, 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 不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结果判断,通常采用数值法或定性法,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 感染梅毒螺旋体。
数据分析
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指标,以评 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和解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9月上第20卷第25期·影像学及诊断检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试验灰区结果分析和 灰区范围设置的探讨王书华(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1200)【摘要】目的:探讨ELISA检测梅毒抗体灰区范围设置对灰区合理设置及提高ELISA诊断符合率的意义。
方法:设置ELISA灰区范围并取中位数设为低值灰区和高值灰区,观察不同灰区值范围内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
结果:灰区范围0.8<S/CO<1.2区间内标本双试剂反应性率低于0.6<S/CO<1.0区间内标本双试剂反应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灰区样本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值灰区样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设置灰区有助于提高诊断效果,采用联合方法检测灰区区间样本能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对梅毒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灰区范围;高值灰区;低值灰区【中图分类号】R44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5-0138-04梅毒为临床常见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依据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两种,有隐性和显性之分,其中以获得性显性梅毒最为常见,依病变进程不同分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期)两种。
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由于不同分期患者疗程及预后存在差异,故临床对于本病主张早诊断、早治疗[1]。
目前监测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梅毒抗体都有很好的检测能力,试验的灰区结果容易造成假阳性又是引起误诊的主要因素。
对灰区的标本进行进一步的检测,防止出现假阳性,在梅毒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受检测条件、试剂灵敏性等因素影响,ELISA检测中常有光密度值接近临界值的结果,这些数据就是常说的灰区结果。
ELISA灰区的设置及质控方法要点

ELISA灰区的设置及质控方法ELISA测定的阳性判断值,通常是将大量阴性和阳性人群的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确定的,其确定依据为判断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最低。
在阳性判断值周围一定范围内之外的测定结果可归为可疑,亦即ELISA测定的“灰区”。
“灰区”的大小可用统计学方法确定。
测定结果处于“灰区”的样本,可通过确认试验或追踪检测来确定到底是阳性还是阴性。
”。
“灰区”的大小可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具体是怎么确定的,。
或者大概粗略的方法计算是怎么样的呢??高手在哪呢ELISA“灰区”是把定量分析的正常值范围引入定性分析而建立的概念。
灰区的设置有二种:(1)C.O×(1±C),C为该试剂的批内C (一般在15-20%间);(2)C.O±2S,S为实验室做室内质控ROC的S。
另外,个人认为:ELISA“灰区”对于不同项目和应用的领域不同,其设置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美国Ortho的抗HC检测的ELISA试剂盒进行研究,发现只有检验结果S/CO≥3.8时,高度预示HC抗体真阳性状态;若检验结果S/CO<3.8,存在较高的假阳性。
在血站系统的献血员抗HC筛查用上述两种灰区的设置方法没有什么不可;如果临床实验室抗HC的灰区也按前者设置,势必存在较多的假阳性,如何设置灰区应该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
这位老师好,不好意思,本人愚昧,还不是很清楚这两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可否举一个小例子。
比如HBsAg>0.5是阳性,如果测量得吸光度是0.4的话怎么判断,结果是阴性,但是是有很明显颜色的。
在血站系统这样的血就不敢用,怎么解决呢,我们经常遇到测量阴性但是有颜色的标本,用不同厂家的试剂或是同种试剂重复实验还是一样,又担心存在弱抗体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万分感激国内试剂测HBSAG的cutoff值一般不会达到0.5,除非不做空白。
其cutoff的公式一般为NC*2.1。
临床免疫检测灰区判读研究

临床免疫检测灰区判读研究目的:酶聯免疫检测的灰区应该有一个可操作性“规定”,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情况下,我们的实验室如何去规范操作,是我们实验室应该做的一件大事,不认真对待灰区的出现,就会引发和滋生。
方法:通过114292例酶联免疫检测,总结出来灰区出现如何处理的路子-方法。
结果:根据总结的方法完成制度管理和SOP文件,按照执行这些方法和文件,让我们在灰区出现时能够正确处理,近两年来,我们按照科室制定的制度执行操作,没有在灰区的问题上出现误差和失误。
标签:灰区;复检;标本【Abstract】objective:enzyme-linked immune detection of grey area should have a maneuverability \”rules\”,in the absence of a unified regulation,how to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in our laboratory is one of the lab should do something,not serious about the grey area,will cause and breeding. Methods:114292 cases by enzyme-linked immune detection,summarized out way - method of how to deal with the grey area. Results:the method to complete the system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summary and SOP files,according to implement these methods and file,let us can correctly handle,in the presence of grey area in the past two years,we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performs operations,the department did not have errors and mistakes in the grey area issues.【key words 】gray area re-inspection specimens酶联免疫检测,这个定性试验,经过多年的实验室应用,为检验事业的发展、为免疫性疾病患者解决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为医务工作者争得了名誉。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

CLIA是一种基于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方法。它采用特异性抗原与待测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结合,通过加入发光底物使结合物发光,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测量发光强度,从而确定待测血清中的 抗体浓度。
优点
CLIA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定量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浓度。此外,该方法自动化 程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 联合应用,如抗体检验结合PCR等分子生物学方 法。
定期随访
对于疑似梅毒感染的患者,定期进行抗体检验和 临床随访,以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未来展望和技术改进
改进抗体检验方法
通过优化抗原选择、提高检测灵敏度等方法,减少交叉反应和窗 口期问题,提高抗体检验的准确性。
临床意义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存在表明 个体曾经感染过梅毒螺旋体,对于 梅毒的诊断和病程监测具有重要意 义。
检验原理
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验通常采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荧光免疫层析试验(FIA)等。
检测原理
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用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血清中的特异 性抗体结合,通过测定结合物的光学、电化学等信号变化,间接推算出血清中 特异性抗体的浓度或活性。
新型标志物的探索
寻找能够区分活动性和既往感染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临床治 疗和病情监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
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以提供 更快速、准确的梅毒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原理
FTA-ABS是一种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它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与待测血 清中的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阳性率为0.02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在
拟定灰区范围内,假阳性率随S/CO值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灰区范围宜设定为S/CO值1~70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梅毒螺旋体抗体;灰区;假阳性率
冲图分类号]R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9)06(3)-0151-04
区患者462例(1.83%)。其中S/CO值1-3患者234例,假阳性率为0.74%;S/CO值>3~6患者109例,假阳性率 0.27%;S/C0值>6~9患者119例,假阳性率0.12%,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选取假阳性率较低的
S/CO值>6~9组患者比较,S/CO值>6~7时假阳性率为0.072%,S/CO值>7~8时假阳性率为0.024%,S/CO值>8~9时
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6年2月-2018年5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样品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为1~9(拟定灰区)的患者,以梅毒实验室逆向检测流程及免疫印迹法结果为 金标准,评价化学发光法检测灰区的假阳性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患者25 190例,灰
Analysis of grey area of Treponema pallidum specific antibody detection
ZHA 0 Jing BIAN Chengrong LI Boon WANG Han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al Center, the Fifth Medical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Military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rey area of Treponema pallidum specific antibody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 cent immunoassay, and improve the validity and accuracy of syphilis laboratory diagnosis.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ut-off (S/CO) value 1 to 9 (assumed grey area) of Treponema pallidum specific antibody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from February 2016 to May 2018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Fifth Medical Center in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n grey area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re verse detection process of syphilis laboratory and the results of immunoblotting as gold standard. Results A total of 25 190 cases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nd 462 cases (1.83%) were observed within grey area.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0.74% in 234 cases with S/CO values ranging from 1 to 3, 0.27% in 109 patients with S/CO values ranging from greater than 3 to 6, and 0.12% in 119 patients with S/CO values ranging from greater than 6 to 9.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groups (P < 0.05). Comparison of S/CO values in greater than 6 to 9 pa tients with lower false positive rate,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of S/CO value greater than 6 to 7 was 0.072%, the false posi tive rate of S/CO value greater than 7 to 8 was 0.024%,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of S/CO value greater than 8 to 9 was 0.020%,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re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assumed grey area, when the specific antibody of Treponema pallidum is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showes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CO value. The gray area should be set to S/CO value of 1 to 7. [Key words]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Treponema pallidum specific antibody; Grey area; False positive rate
中国医药导报2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灰区范围分析
赵静 卞成蓉 李伯安 王啥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临床检验医学中心,全军感染病临床实验诊断中心,北京100039
[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灰区范围,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