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层结构基本规定与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结构平面布置
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 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争均 匀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开间、进 深尺寸和构件类型应尽量减少规格,以利于建筑 工业化。
对于明显不对称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考虑扭转 对其受力产生的不利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述规定:
1、里面收进尺寸的比值B1/B≥0.75 。
2、沿竖向结构侧向刚度变化比较均匀,构件 截面由下而上逐渐减小,不突变。 3、当某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 相邻上层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刚度平均 值的80%。
沿竖向侧向刚度不规则(有软弱层存在)
2.3.3 高层建筑结构宜设置地下室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设置地下室有以下优点:
100
露天
70
框架结构
装配式
现浇式
75
55 65 45 40 30
50
35 40 30 30 20
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现浇式
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 结构
装配式 现浇式
当采用以下几种构造措施时,可适当增加设 缝间距。 1、温度变化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这些部位 是:顶层、底层、山墙、内纵墙端开间。对于剪 力墙结构,这些部位的最小构造配筋率为0.25%, 实际工程一般都在0.3%以上。 2、采取隔热保温措施,如:加厚屋面隔热保 温层,或设置架空通风双层屋面,避免屋面结构 温度变化过于激烈。
2.1.2 高宽比(H/B)
房屋的高宽比愈大,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 愈大,抗倾覆作用的能力愈小。因此,应控制房 屋的高宽比,避免设计高宽比很大的建筑物。 《高层规程》对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 最大高宽比做了规定(具体规定见以下两表) , 这是对高层建筑结构的侧向刚度、整体稳定性、 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2.4.1 伸缩缝
伸缩缝主要是为了避免结构因过大的温度应 力或材料收缩应力而引起破坏。每隔一定的距离 设置一道伸缩缝,将房屋分成独立的单元,各单 元可自由变形。温度缝必须贯通于基础之上的建 筑高度。 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伸缩缝的间距不得 超过下表。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
结构类别 排架结构 装配式 室内或土 中
当同一建筑物中的各部分由于基础沉降不同 而产生显著沉降差,有可能产生结构难以承受的 内力和变形时,可采用沉降缝将两部分分开。 1、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2、上部不同结构体系或结构类型的相邻交界 处。
3、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4、基础底面标高相差较大或基础类型不一致 时。
建筑物各部分沉降差大体上有三种方法来处理: 1、“放”——设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 互不影响,避免出现由于不均匀沉降时产生的内 力。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 过15m时可采用70mm; 超过15m时,6度、7度、 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 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 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 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 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 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结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避免 薄弱层。在实际工程抗震设计时,结构的承载力 和刚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一般情况时沿着竖向 分段改变构件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沿竖向刚度改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抗侧力结构的突然改变;
(2)结构竖向体型的突变。
2.3.1 抗侧力结构布置改变
抗侧力结构布置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3、设置局部温度缝。顶层可以局部改变为刚 度较小的形式(如剪力墙结构顶层局部改为框架-剪 力墙结构),或顶层分为长度较小的几段。 4、设置后浇带。—般每40m左右设一道,后 浇带宽700~l000mm,混凝土后浇,钢筋搭接长 度35d(d为钢筋直径)。后浇带混凝土可在主体 混凝土施工后60天浇筑,后浇混凝土施工时的温 度尽量与主体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相近或稍低。
高层建筑应当调整平面尺寸和结构布置,采 取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 少设缝就少设缝;如果没有采取措施或必须设缝 时,则必须保证有必要的缝宽以防止震害。
2.5 楼盖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一般假定楼板在自 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只有位移而没有变形。 所以在构造设计上,应使楼盖具有较大的平面内 刚度。再者,楼板的刚性还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空 间整体性和水平力的有效传递。
后浇带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截面、分开全 部墙、梁和楼板,使得两边都可以自由收缩。后 浇带可以选择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曲折通 过。不要在一个平面内,以免全部钢筋都在同一 平面内搭接。一般情况下,后浇带可设在框架梁 和楼板的1/3跨处;设在剪力墙洞口上方连梁的跨 中或内外墙连接处。
2.4.2 沉降缝
侧移是高层建筑的要害问题,侧移过大,不 仅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而且会使建筑物内部人们 在心理上感觉不适应。 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控制建 筑物的水平位移。
2.6.1 高层建筑结构整体工作特性
在低层结构的设计中,常采用将整个结构划 分为若干个平面结构,按间距分配荷载。然后, 再按平面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 高层建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楼层总水平 力是已知的,但这水平力如何分配到各榀框架、 各片剪力墙却是未知的。如像低层结构一样,按 受荷面积进行分配,将使刚度大的结构分配的水 平力过小,而刚度小的结构分配的荷载偏大,偏 于不安全。
2.5.2 楼盖的构造要求
1、重要的、受力复杂的楼板,应比一般层楼 板有更高的要求。这类楼板主要有:屋顶、转换 层楼板,以及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 板和开口较大的楼板。这些楼板要采用现浇楼板, 且厚度在100~140mm,不应小于80mm。
2、采用预应力平板可以减小楼面高度,压缩 层高并减轻结构自重。
① 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质心与 刚心存在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 效应。实际工程设计中,除应从抗侧力构件平面 布置上予以控制外,还要按上述规定控制楼层竖 向构件的扭转变形。计算扭转变形时,应考虑偶 然偏心的影响。 ② 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不规则平面布置示意图
2.3 结构竖向布置
平面过于狭长的建筑物,在地震时因两端地 震波输入有位相差而容易产生不规则振动,产生 较大的震害,故应对L/B值予以限制,见上表。为 了减轻因L/B过大而产生的震害,在实际工程中, L/B最好不超过4(设防烈度为6,7度时)或3 (设防烈度为8,9度时)。 (4)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 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其平面 布置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和混合结构高层 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较高,复杂高层建筑的竖向 布置已不规则,这些结构的地震反应较大,故对 其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应要求更严一些。
2.1 房屋总高度与高宽比
2.1.1 房屋适用高度
高层建筑结构应根据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抗 震级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材料和 施工条件等因素,考虑适宜的结构体系。 不同结构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均不同,因此 它们的适用高度也是不一样的。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高度分为A级 和B级,B级高度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比A 级适当放宽,但抗震等级、有关计算和构造措施 应相应加严。(具体规定见以下两表)
第2章 高层结构基本规定与布置原则
本章提要:重点介绍结构体系的布置原则,突
出建筑体型、结构平面、竖向布置、变形缝设 置及楼盖结构等的设计要求,提出水平位移限 值和舒适度要求,强调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重 要性。
引言
在高层建筑中,除了要根据结构高度选择合 理的结构体系外,还要恰当的设计和选择建筑物 的平面、剖面形状和总体型。这些往往都是在初 步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概念设计方法)由建筑 设计选择。合理的结构初步设计可提高建筑物的 安全性,降低工程总造价。
(5)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 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震害表明,平面不规则、 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心较大和抗扭刚度太弱的 结构,其震害严重。国内一些复杂体型高层建筑 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也表明,扭转效应会导致结 构的严重破坏。因此,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 的影响。 对结构的扭转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限制:
2、“抗”——采用端承桩或利用刚度较大的 其他基础。前者由坚硬的基岩或砂卵石层来承受, 尽可能避免显著的沉降差;后者则用基础本身的 刚度来抵抗沉降差。 3、“调”——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措施,调 整各部分沉降,减少其差异,降低由沉降差产生 的内力。
2.4.3 防震缝
对于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 构,可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 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下列情况须设抗 震缝: 1、平面长度和突出部分尺寸超过限值,而又 没有采取加强措施。 2、各部分结构刚度相差悬殊,而又没有采取 有效措施。 3、各部分结构质量相差很大时。 4、房屋有较大错层时。
1、利用土体的侧压力防止水平力作用下结构 的滑移。 2、减小土的重力,降低地基的附加压应力。
3、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4、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2.4 变形缝设置
在高层建筑中,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 凝土收缩变形而产生裂缝,需设置温度收缩缝。 在结构平面狭长而立面有较大变化时,或地基基 础有显著变化,或高层主体与裙房之间等,有可 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需设沉降缝。体型复杂、 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可按实际需要在 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 力结构单元。
1、低层或底部若干层由于取消一部分剪力墙 或柱子产生刚度突变。 2、中部楼层部分剪力墙中断。
3、顶层设置空旷的大空间,取消了部分剪力 墙或内柱
Baidu Nhomakorabea
2.3.2 结构的竖向体型突变
结构竖向体型突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建筑顶部内收形成塔楼。
2、楼层外挑内收。
对于符合以下情况的,可按竖向规则建筑进 行抗震分析:
(1)在高层建筑的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宜使 结构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 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2)高层建筑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 形状。在沿海地区,风力成为高层建筑的控制性 荷载,采用风压较小的平面形状有利于抗风设计。 对抗风有利的平面形状是简单、规则的凸平面, 如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鼓形等平面。对抗 风不利的平面是有较多凹、凸的复杂平面形状, 如V形,Y形、H形、弧形等平面。 (3)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 筑,其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平面长度L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不宜过大; L、 l等值宜满足下表的要求;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 腰形平面图形。
对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结构,其高宽比较难 确定。 作为一般原则,可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 宽度计算高宽比,但对突出建筑物平面很小的局 部结构(如楼梯间、电梯间等),一般不应包含 在计算宽度内。 对于不宜采用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的情 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 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 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 高宽比时房屋的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 虑。
2.5.1 楼盖结构选型
规范规定,房屋高度超过50m的高层结构, 均应采用现浇楼盖。 当高度小于50m时,如采用框架结构或剪力 墙结构,允许采用装配式楼面,但板缝须放入板 缝筋,并用高强混凝土浇筑。 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如抗震设防烈度为8、 9级,则应采用现浇楼板;如无抗震设防或设防烈 度为6、7级时,允许采用加钢筋混凝土面层的装 配整体式楼板。 板柱—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均应采用现浇 楼面。楼面结构选型可见课本P21表2.7。
3、确定板厚度,须考虑挠度、抗冲切承载力、 防火及钢筋防腐蚀要求。 4、板的防火能力与混凝土的骨料种类、板厚、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对热膨胀的约束程度。
5、按钢筋防腐蚀的要求,后张板的混凝土净 保护层应大于最低限值。
6、制作现浇预应力板时,应考虑合理的施工 方法,以防预应力被加到主体抗侧结构上。
2.6 水平位移限制和舒适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