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器乐赏析
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识
摘要:通过对《民族器乐赏析》课的学习,我对我国民族器乐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和乐曲种类繁多,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关键字:民族器乐分类、典型乐器、代表曲目
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历程,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音乐和乐器的交融,直到近代和现代,中国民族乐器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系列。
目前,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
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1.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2..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3.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
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
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
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
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
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
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水平,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
大多数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
少数是扁形或扁圆形如:马头琴、坠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优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刚劲、欢快、富于歌唱性。
典型乐器: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
中国民族经典乐曲
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原意表达一位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改编后的乐曲主题有所转变,成了描绘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的山水乐曲。
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
全曲中没有一件乐器是从头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气呵成,并无断线之感。
其中琵琶着重用于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二胡着重表现绵邈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古筝着重模拟跳荡的或舒缓的流波之声;洞箫表现舟子唱渔歌时的悠扬声音;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气势。
诸种乐器在演奏乐曲时或简或繁,或停或续,或高或低,或正或反,或短或长,或合或分,有机组合,变化纷呈,既各尽其能、千姿百态,又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美妙动听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
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
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都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
二胡曲《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华彦钧作曲。
华彦钧,小名阿炳,乐曲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更犹如见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
吐他坎坷的一生。
引子之后,旋律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
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乐曲略带几分悲恻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述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古筝曲《渔舟唱晚》这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流传广、影响较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乐曲的标题引用了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虽晚,响彻彭蠡之滨”的句首的四个字“渔舟唱晚”。
它那优美、动听的旋律描绘了江南渔船满载而归,歌声四起的情景。
全曲共分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情性较强,富于歌唱性,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夕阳西下,渔船还ず移动,渔人载歌而归。
紧接着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而过度至第二部份,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犹如水波荡漾,渔民们摇着桨,驾舟归来的情景。
清角音的出现,更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五声音阶的回绕,旋律层层下落,优美动听,充分的表现了渔人“唱晚”的欣喜之情,同时使全曲欢腾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尾声突然放慢,下行音型的模进逐渐引向终止,曲调出人意料的停在了宫音上,(全曲是征调式)给人感觉江面上夜色笼罩,一片宁静,耐人寻味。
通过学习,我对我国民族乐器和乐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民族器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她像一颗璀灿的明珠,印证着我们各个民族丰富的想象和多彩的生活。
每一种民族乐器,都具有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和漾溢出民族特色的生活情趣,和每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紧密不可分的。
所以今后我会多欣赏一些古典名曲,来陶冶自己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