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e9276c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4.png)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包括位移、速度、加速 度和内力等反应。通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 作用效应以及结构薄弱环节。
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根据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措 施,包括场地选择、地基处理、结构体系选择、构造措施等,以满足建筑物 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结构进行离散化分析, 得到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位移等 响应,并进行组合计算。
03
地震作用分析
地震作用特点及影响因素
地震作用随震源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地震作用随场地土质的承载能力增加而减小;
地震作用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地震作用随建筑物高度增加而增加。
地震烈度指标和地震动参数
04
高层建筑结构荷载和地震作用精细化设计
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
强调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以结构性能为核心,综合考虑结构安 全性、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等多方面因素。
基于性能的设计原则
采用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法和措施,提高结构性能指标,降低结构安全风险和经 济成本,实现结构设计的高效、经济和安全。
可变荷载
包括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 载等,其数值随时间变化且与结 构使用性能有关。
偶然荷载
包括地震作用、爆炸力、撞击力等 ,其数值巨大、作用时间短暂,具 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结构荷载效应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需要进行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 用》
高层建筑简答题
![高层建筑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247f2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1.png)
高层建筑简答题1.什么是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特点?答: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建筑面积大、高度高、有地下室。
2.填充墙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增大了结构重量和结构刚度,从而增加结构的地震作用;减小墙体不对称布置成的扭转;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和承载力变化过大;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等,与框架柱可靠拉结,避免地震中墙体倒塌。
3.楼梯在地震中如何考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梯,现浇楼梯构件与主体框架成为整体;楼梯在建筑平面内的布置应尽可能可能减少对结构造成的偏心。
4.剪力墙布置原则?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对称布置,或使结构平面上刚度均匀,减少在水平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眼建筑物的全高布置,侧向刚度沿高度连续均匀,避免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上下对齐;在建筑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竖向荷载较大的部位均匀布置剪力墙;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两个方向的剪力墙尽可能组成L形、T形、工形和井筒等形式,使一个方向的墙成为另一方向墙的翼墙,增大抗侧、抗扭刚度;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过大;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房屋的端开间,以避免由于端部剪力墙的约束作用造成楼盖梁板开裂。
5.剪力滞后?怎样减小剪力滞后?翼缘框架中各柱轴里分布并均匀,角柱的轴力大于平均值,中部柱的轴力小于平均值;腹板框架各柱的轴力也不是线性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尽可能采用正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平面,矩形平面两个方向的长度不大于2;角柱截面可以为中柱截面的1.5倍左右。
6.什么情况下考虑风振系数?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建筑,用风振系数βz 加大风载。
7.什么是地震作用?地震作用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地震作用是指地震波从波源通过基岩传播引起的地面运动,使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的强烈振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96d5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f.png)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多重抗震措施, 如设置抗震隔离层、采用隔震支座、安装消能器等。
抗震加固
对于已经建成的老旧高层建筑,如果其抗震性能不足,需 要进行抗震加固。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包括增大截面法、 粘贴钢板法、碳纤维加固法等。
04
结构设计实例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建筑高度
上海中心大厦高度达 632米,是中国第一高
结构反应
02
结构反应是指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内力分布情况。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03
通过对结构反应的分析,评估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确定是否
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措施。
抗震设计方法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一种以结构性能目标为导向的抗震 设计方法,通过对不同性能目标下的结构反应进行分析和 评估,选择最优的抗震设计方案。
高层建筑未来发展方向
超高层建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高层建筑的高度将不断增加,超高层建筑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 趋势。
绿色化建筑
未来高层建筑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降低能耗和环境 影响。
智能化建筑
未来高层建筑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设计和管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提高 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
结构设计的优化建议
精细化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化,考虑更多的因素,如风荷载 、地震作用、材料性能等,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智能化设计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优化 ,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创新性设计
鼓励采用新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及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提高高层 建筑的结构性能和经济效益。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地震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b23dd48bd63186bcebbc8d.png)
水平荷载与结构计算简化原则
第二节 地震作用
一、特点
地震时,地震波产生地面运动,通过房屋基础使上部结构产生振动, 这就是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使结构产生的运动称为地震反应,包括位移、 速度、与加速度,加速度将使结构产生惯性力,过大的惯性力将会影响 结构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结构的破坏。 地震波使建筑房屋产生竖向振动和水平振动,一般对房屋的破坏主要 由水平振动造成。设计中主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只有震中附近的高烈 度区域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地震动三要素: 1、强度:反应地震波的幅值,烈度大,强度大。 2、频谱:反应地震波的波形,1962年墨西哥地震时,墨西哥市a=0.05g, 但由于地震卓越周期与结构接近,从而破坏严重。 3、持时:反应地震波的持续时间,短则对结构影响不大。
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的破坏具有更大影响,但振型反应谱法或底部剪力尚无 法对此作出估计。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高层规程》规定了结构各楼层水平地 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给出了不同烈度下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剪重比),结 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应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 求:
1、计算范围: 水平地震作用:
• 6度区 (除甲类建筑和IV类场地上的较高房屋
外)可不算 • 7-9度区 (除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房 屋外)均算
竖向地震作用:
•8、9度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 •9度的高层建筑
2、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 – 一般正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可沿纵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 – 斜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宜按平行于抗侧力构件方向计算 –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 扭转影响
5、动力时程分析法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3ea885e53a580216fcfe2d.png)
的 刚 度 和 强 度 。 四是 要 按 照 抗 震 等 级 对 梁 柱 .墙 的 节 点 采取
相 应 的 抗 震 构 造 措 施 确 保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在 地 震 作 用 下 达 到 三 个
水准的设防标准。 囝
参考文 献 :
能 的 因素 主要 包括 以下几 方 面 。一 是形 状 简单 。简单 的 设计 形 状 使 建筑 结构 明了 在 对各 构件 进 行 受力 情 况分 析上 易 于把 握 ,保 证 了受 力 数据 的精 准 度 。简单 的建筑 构 造 减轻 了地 震 对 建筑 物 的
二 、 抗 震 概 念 设 计 的 基 本 原 则 及 影 Ⅱ 素 向因
完威 高层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要 建 筑 师 与 工 程 师 的 通 力 配 合 。 结 构 工 程 师要 统 筹 全 面 地 考 虑 工 程 构 件 、 整 体 结 构 及 延 性 。 工 程 师 和 建 筑 师 要 全 程 协 作 对 结 构 体 系 的 合 理 性 进 行 设 计 。 针 对 地 震 形 态 高 层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概 念 设 计 的 基 本 原 则 及 影 响 结 构 抗 震 性
和水 平 的抗 震能力 。
特征 差 异性 原 因 ,致使 许 多 国家 所 制定 的抗 震规 范 有 很大 差 距 。
高层 建 筑结 构概 念 设计 在依 据 数 值计 算 的基 础上 ,加入 了实 践经
验 元 素 使 得这 一 设计 理念 更 能 满足 区域 差 别下 从 事 高层 建筑 结 构 的 设计 需 求 结 构概 念设 计 甚至 比 分析 计 算更 重 要 。强 调其 重 要 性 目的在 于 结构 工 程 师在 高层 建筑 设 计 中应 特 别重 视结 构 规
从地震灾害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从地震灾害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6131f33169a4517623a313.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从地震灾害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从震害教训看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周森(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统计了1920s以来历次对建筑影响较大的地震的震害情况,对其震害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
汇总了较为宏观的与总体建筑方案、结构布置以及与结构控制有关的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并针对性地将震害原因与相关概念设计联系起来。
本文工作为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进一步提高对概念设计清晰的认识,并减少引起震害的因素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震害情况;原因分类;概念设计;联系中图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周森(1986~),河南南阳人,从事于岩土工程地下结构设计方法与风险评估的研究。
E-mail:beihai_1986@Conceptual design in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ismic damageZhou Sen(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Transport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Abstract:The earthquakes which had happened since the 1920s imposing major damage on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damage were classified.The conceptual design concerning with building program,arrangement of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was presented in details in correspondance with the factors of seismic damage.The contents of study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ose who are engaged in structual design.Key words:seismic damage;classified reasons;conceptualdesign;correspondance0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三大地震带。
高层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47c28ad4d8d15abe234e4a.png)
( u r a D s n 解决 ,而根据工 程抗震 基本 理论及 长期 N me cl ei ) i g
工 程 抗 震 经 验 总 结 的工 程 抗 震 基 本 概 念 ,往 往 是 构 造 良好
量使建筑 物 场 地选 择 建在 基 岩 或 薄土 层 上 ,或 具 有较 大
“ 均 剪 切 波 速 ” 的 坚 硬 场 地 土 上 ,以减 少 输 入 建 筑 物 的地 平
以来 ,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 达 5 5万之多 ,占全球地 震死亡 人数 的 5 % ;14 以来 ,10多次破坏性地震造 成 2 3 99年 0 7万 余人丧生 ,占全国各类灾 害死亡人数 的 5 % ,地震成 灾 面 4 积达 3 0多万平方公里 ,房屋倒塌达 7 0万 问。据有 关部 门 0 预测 ,我 国未来 5 O年除江南地区几个省外 ,均可能 发生地 震 。面对 如此 大 范 围的 地震 可能 ,作 为 城 市 的 必要 构 成
性和通用性 ;⑤转换措施要求快速 、经济 、简便 、可靠 。
求 ,介 绍考 虑人 防荷 载后 的荷载组 合和 内力分 析 ,以及平
战转换设计 的基 本原 则 ,对含 人防 的高层建 筑地下 室 的设
计 问题 提 出 几点 探 讨 性 意 见 ,希 望 能 对 人 防 地 下 室 设 计 的
文章 编号 :1 7 — 9 9 2 0 ) 00 2 -2 6 1 0 5 (0 8 1 - 60 0
的烈度 区内 ,常存在 着小块 的高一 度或低 一度 的烈度异 常 区 ;同一次 地震 的 同一烈 度 区 内,位 于 不 同小 区 的房屋 , 尽管建筑形 式 、结构类 别 、施工 质量等情 况基 本相 同 ,但 震 害程度却 出现较 大差异 ,究其 原 因 ,主要是地 形和场地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9f54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4.png)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办公和居住空间,也是城市地标和人们生活的象征。
然而,由于地震的频发和破坏力,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抗震设计原则1. 结构合理性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合理,结构形式选择应考虑各种力的影响,如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以及地震荷载。
2.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高层建筑抗震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设置隔震装置,能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和钢球隔震装置等。
3. 抗震墙抗震墙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抗震设计手段。
通过将抗震墙布置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4. 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强度和韧性使其成为抗震设计的理想选择。
钢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更好地吸收能量,并分散到整个结构中。
5. 增加结构强度通过增加材料的强度和截面尺寸,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地震的烈度和建筑物的高度,选择适当的强度和截面尺寸。
二、抗震设计技术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可以评估不同结构形式和材料参数的抗震性能。
2. 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高层建筑的结构状态,并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
这为人们提供了逃生和避险的宝贵时间。
3. 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逐渐应用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轻质高强的特点。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1. 结构柔性化未来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将朝着结构柔性化发展。
通过使用可调节的结构和材料,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以自动调整结构形态,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c61b1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6.png)
要点三
温度变化的取值标准
根据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结合结构 设计实际情况确定温度变化值。
土壤-结构相互作用
土壤-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土壤-结构相互作用是指高层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侧向力和垂直向下的 重力。
土壤-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土壤-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的稳定性、沉降和侧移等方面 ,可能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
土壤-结构相互作用的取值标准
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地质条件等因素,按照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确定土壤-结构相 互作用的数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措施,以保障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 性。
05
设计案例分析
某高层办公楼结构设计方案
01
结构形式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Leabharlann 结构设计中的荷载组合和分布
荷载组合
根据结构设计需要,将不同荷载进行组合,以考虑其对结构 的影响。
荷载分布
分析不同荷载在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以确定结构设计的重点 和难点。
荷载对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结构安全性
荷载对结构安全性影响较大,过大的荷载可能导致结构失稳或破坏。
使用寿命
荷载对结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过大的荷载可能缩短结构使用寿命。
目前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的研究数据仍不充足 ,需要加强实测数据的积累和整理。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于真实情况下 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未来研究的需求
需要加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包 括结构工程、地震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
高层建筑构造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层建筑构造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36a6f1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1.png)
高层建筑构造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1)构造的简单性构造简单是指构造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直接和明确的传力途径,构造的计算模型、内力和位移分析以及限制薄弱部位出现都易于把握,对构造抗震性能的估计也比较可靠。
(2)构造的规则和均匀性1)沿建筑物竖向,建筑造型和构造布置比较均匀,防止刚度、承载能力和传力途径的突变,以限制构造在竖向某一楼层或极少数几个楼层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
这些部位将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过大的变形,容易导致构造过早地倒塌。
2)建筑平面比较规则,平面内构造布置比较均匀,使建筑物分布质量产生的地震惯性力能以比较短和直接的途径传递,并使质量分布与构造刚度分布协调,限制质量与刚度之间的偏心。
建筑平面规则、构造布置均匀,有利于防止薄弱的子构造过早破坏、倒塌,使地震作用能在各予构造之前重分布,增加构造的赘余度数量,发挥整个构造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3)构造的刚度和抗震能力1)水平地震作用的双向的,构造布置应使构造能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
通常,可使构造沿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搞震能力。
构造的抗震能力则是构造承载力及延性的综合反映。
2)构造刚度选择时,虽可考虑场地特征,选择构造刚度,以减少地震作用效应,但也要注意控制构造变形的增大,过大的变形将会因P-Δ效应过大而导致构造破坏。
3)构造除需要满足水平方向的刚度和抗震能力外,还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
现有抗震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在概念设计中应注意提高构造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转振动的能力。
(4)构造的整体性1)高层建筑构造中,楼盖对于构造的整体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楼盖相当于水平隔板,它不仅聚集和传递惯性力到各个竖向抗侧力子构造,而且要使这些子构造能协同承受地震作用,特别是当竖向抗侧力子构造布置不均匀或布置复杂或各抗侧力子构造水平变形特征不同时。
整个构造就要依靠楼盖使各抗侧力子构造能协同工作楼盖体系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面内刚度和抗力,并与竖向各子构造有效连接,当构造空旷、平面狭长或平面凹凸不规则或楼盖开大洞口时,更应特别注意。
小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
![小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ac70cc08a1284ac8504383.png)
小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商越来越青睐于高层建筑,因此对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结构中的概念设计主要指的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宏观控制,具体来说抗震设计是从结构总体方案设计开始,并运用建筑结构抗震知识去处理结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地震特点,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应用展开阐述。
关键词:地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地震又称地动,是地壳在快速释放能量中引起的振动,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大约会发生五百五十万余次地震。
地震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地震破坏力同地震强度、震源深度密不可分。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而且破坏了很多建筑,也使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多的被人关注,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力是多变的,房屋结构在地震破坏作用下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计算假定等与现实情况的不符,因此,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能完全依赖于计算设计,房屋抗震性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1.1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顾名思义是一种思维形式,将感知到的东西加以概括。
所谓概念设计指的是不经过计算的,由工程设计师利用设计理论知识并结合工程经验,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概念性评估分析,通过比较选择得到能够瞒住抗震要求并符合预期目标的合理设计方案。
概念设计不经过准确计算,近运用近似估算法,因此这是一种存在误差的设计方式。
但概念设计方案大多具有概念清晰、定性准确,适于手算等特点。
1.2概念设计的步骤概念设计阶段是一个循环过程,具体来说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分析、综合和评价。
分析是对问题深入了解的过程。
此时分析是在一种缺乏完整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一定模糊性。
综合是产生设计方案的过程,这个阶段主要是运用各种设计理论知识及工程经验,将分析的结果综合表现在设计图纸上,此阶段设计者的能动性起主导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4bc5b4f121dd36a32d827f.png)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摘要】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往往左右着结构设计的成败,设计人员须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与计算分析及构造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以保证设计构思的实现。
笔者结合多年高层住宅设计经验,简述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分析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更应重视概念设计的原因,并详细阐述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指出了概念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抗震设计;概念设计;建筑结构中图分类号:tu2地震作用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它是一种随机的、尚不能准确预见和准确计算的外部作用,目前规范给出的计算方法还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要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人们在工程实践中提出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该是综合概念设计、计算和结构措施等完整的一系列设计。
1 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所谓“建筑抗震慨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依此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掌揖了抗震概念设计,有助于明确抗震设计思想,灵活、恰当地运州抗震设计原则,使设计人员不至于陷入盲目的计算工作,从而做到比较合理地进行抗震设计。
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更应重视概念设计在设计中,虽然分析计算是必须的,也是设计的重要依据,但仅靠此往往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因此必须非常重视慨念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慨念设计至比分析计算更为重要,因为合理的结构方案是安全可靠的优秀设计的基本保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更应重视概念设计。
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发生地震时震动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地震时结构响应认识的局限性与模糊性、高层结构计算尤其是抗震分析计算的精确性、材料性能与施工安装时的变异性,结构计算模型的假定与地震时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差异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致使设计算结果(尤其是经过实刚简化后的计算结果) 与实际相差较大,甚至有些作用效应至今尚无法定量计算出来。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地震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cd464b3b3567ec102d8a9a.png)
3.1 竖向荷载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3、屋面雪荷载
Sk (1)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
r S0
S0为基本雪压,系以当地一般空旷平坦地面上统计所得 50 年一遇最大积雪的 自重确定。按《荷载规范》取用;μr为屋面积雪分布系数,可按《荷载规范》取 用。 (2)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取 0.7;频遇值系数可取 0.6;准永久值系数按雪 荷载分区Ⅰ、Ⅱ和Ⅲ的不同,分别取 0.5、0.2 和 0。 (3)雪荷载不应与屋面均布活荷载同时组合。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唐山地区交通局,砖混结构的三层办公楼遭到破坏。(此处为唐山地震重点 保护遗迹之一。)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唐山市河北省矿业学院图书馆,三层高的阅览室,系装配式纯框架结构,西头倒 毁,东头框架幸存。(此处为唐山地震重点保护遗迹之一。)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干旱
热浪 霜冻、大风雪 台风、龙卷风 地震、海啸、火山爆发 泥石流、雪崩 与动物、微生物有关 虫害 疾病︰如伤寒、“非典”、 瘟疫 与植物有关 病害︰如小麦的铁锈病 野草蔓延、赤潮
細菌或病毒
真菌 数量激增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死亡24人,经济损失94亿美元。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
12层钢筋混凝土住宅和商务大楼,自楼梯间相接处分裂,东侧楼6 层以下全部塌陷,并向东侧倒在邻房4层楼公寓上。西侧楼5层以 下全部倒塌,并向西倾倒在另一栋大楼上,柱间距介于8米到10米, 且柱子数量偏少。
4、施工活荷载
施工活荷载一般取 1.0~1.5kN/m2。 对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活荷载产生的内力时,可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为简化计算,可按活荷载满布进行计算,然后将这样求得的梁跨中截面和支座截 面弯矩乘以 1.1~1.3 的放大系数。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征和结构的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征和结构的概念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fe31d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e.png)
根据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结构体系
确定结构的传力路径和主要承重体系,如框架-剪力墙体系、筒中筒体系等,以 满足高层建筑对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结构布置与优化
结构布置
根据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要求,合理布置结构的梁、柱、墙等 构件,以满足建筑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结构损伤识别与评估
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情况进行识别和评估,为结 构的修复和加固提供依据。
减震与隔震技术
减震技术
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减震装置,如阻 尼器、减震支座等,减小地震对结构产 生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从而降低结 构所受的地震作用。
VS
隔震技术
06
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
高强度钢材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够减轻结构自重并 提高抗震性能,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复合材料的应用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 ,可用于高层建筑的楼板、梁等部位,提高结构效率。
多元化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将更加注重功能性和 美学性的结合,呈现出多元化的发 展趋势,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2
抗震性能的挑战
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是一个重 要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 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风荷载作用的挑战
高层建筑结构受到的风荷载作用较大,需要合理 设计抗风结构,减小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结构耐火性能评估
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确定 相应的耐火等级,并采取相应的耐火构造措 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780105e99ec3d5bbfd0a7431.png)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结构理论摘要:抗震概念的设计是指通过总结地震发生全过程,并且从中找出相关的规律,然后通过试验验证之后的得到的一些认知,并且得出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的设计结构设计、建筑选址、及相关材料和施工技术的选择就可以很好的增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这些抗震知识的累积慢慢的形成了抗震概念。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抗震概念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意义概念设计的应用范围广泛,包含了极多的结构设计,从中可以知道概念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如今的计算理论及结构设计理论有待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以及不可计算性所以,概念设计的应用则不仅解决了计算理论的缺点,还解决了在结构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那些大量无法计算的问题,更加合理的完成了建筑的结构设计。
(2)结构设计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而在方案的初级设计阶段不能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计算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结构概念的结构工程师根据自己的合理计算和准确的判断来筛选高效低造价的结构设计方案。
(3)对于结构设计的工程中存在的大量繁琐的计算,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完成构设计人员也过分依赖计算机,这样会降低工作人员对设计数的敏感性,对于计算中存在的数据错误和运算方法不合理问题不能辨别和纠正,从而使结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并给建筑结构留下很多安全隐患由以上分析可知,概念结构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其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2.1结构的整体性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楼盖的整体性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相当于水平隔板,不仅要求聚集和传递惯性力至各个竖向抗侧力的子结构,还要求这些子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能够抵抗地震作用,尤其是当竖向抗侧力子结构的分布不均匀、结构布置复杂以及抗侧力子结构的水平变形特征存在差异时,整个高层建筑就依靠楼盖使抗侧力子结构进行协同工作。
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ec968be53a580216fcfef9.png)
浅谈高层建筑的抗震概念设计【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立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在总结大震灾害经验中发现:对结构抗震设计来说,“概念设计”远比“计算设计”更重要。
然而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和丰富内涵往往在严格的规范规定和一体化的程序设计中被淡化了。
历次地震表明:如果概念设计不利于抗震,那么不论计算多“精密”,也常常无济于事;如果概念设计非常成功,建筑物往往能承受大大超过计算时的抗震烈度而安然无恙。
但设计中建筑师不可能完全按照结构“概念设计”的准则进行设计,常常是结构师要向业主、建筑师作一定的妥协和让步。
从工程安全、经济出发,妥协让步不是无底线的,结构师面临的难点就是如何守住结构不规则的底线。
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02(以下简称《高规》)对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作了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规定,并作了诸多定量的限制,使得抗震概念设计在工程应用中能更具体、更明确地落到实处。
本文主要从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则性条款为切人点讨论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1 结构平面布置中的规则性探讨1.1 位移比对扭转不规则的控制《高规》对于扭转不规则的控制主要可概括为对位移比、周期比两个宏观比值的控制,对楼层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值的下限和上限分别是1.2和1.5,扭转不规则对抗震的不利影响可根据如下分析:δ1为同一侧楼层角点竖向构件最小水平位移或最小层间位移;δ2为同一侧楼层角点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或最大层间位移。
当δ2达到不规则判别准则的界限值时,即:δ2=1.2 ;δ2 =1.5δ1(下限)或δ2=1.5 ;δ2 =3δ1(上限);此时整个结构无论是竖向受力体系还是水平受力体系都处于受力非常不均匀的状态。
高层建筑结构按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位移比时,需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比《抗震规范》的规定严格(多层建筑可不考虑),这主要是考虑高层建筑结构的需要。
当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时,应按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扭转影响,此时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ec6ee0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3.png)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但在城市建设中,却经常会遭受天灾人祸的威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地震。
因此,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安全稳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至关重要。
一、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作为高层建筑的根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其的影响。
首先,建立深厚的地基,以确保建筑物有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
其次,应该考虑到地震时的水土流失和液化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其影响。
二、结构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当从多方面考虑地震造成的动力荷载和地震位移,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在设计结构时,应采用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能好的材料,并合理使用抗震支撑、隔震措施等。
三、设备设施的抗震设计设备设施也是高层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使用设备,更是与建筑安全直接相关。
因此,在设备设施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如将设备安装在低处等,在震动作用下可以降低可能的灾害。
四、综合保护设计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因此,综合保护设计是重要的一环,要从各方面考虑高层建筑的抗震应对能力。
从建筑的外部形态来看,应减少突出于墙体的结构(如挑檐、明窗等);在建筑的内部结构上,应合理设置梁柱系统,营造均衡、稳定的结构体系;在管道和连接设备的设计中,应采取防震措施以强化其抗震性。
总之,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是一个综合性、相互依存的过程,需要从基础设施、结构、设备设施、综合保护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使高层建筑在地震中更加稳定和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土木工程(本)专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 ofhigh rise buildings under earthquake action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论文成绩:评阅教师:年月日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往更高的的方向发展,其抗震性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等因素,单纯依靠理论计算很难有效控制结构的薄弱环节,难以保证结构的抗震功能,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要重视结构的概念设计。
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布置高层建筑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强烈地震常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行政区域。
自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未来50年除江南地区几个省外,均可能发生地震。
面对如此大范围的地震可能,作为城市的必要构成——建筑物,其结构的抗震性能就具有充分的研究必要性。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出现的。
随着此类建筑的不多增多,其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由于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地区,地震荷载是建筑结构强度和刚度的主要控制荷载,因此,如何准确的评估地震荷载,获得经济合理的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体系是大型土木工程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
[1]抗震要求由于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性质不同,结构设计和方法也不同。
风荷载作用时间较长,有时达数个小时,发生机会也多,一般要求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阶段。
而地震发生的机会小,作用持续时间短,一般为几秒到十几秒,但地震作用强烈。
如果要求结构在所有地震作用下都处于弹性阶段,势必使结构多用材料,很不经济。
因此,抗震设计有专门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通过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规定了相关要求与应用范围。
1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近年来,国内外抗震设防目标的发展总趋势是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即“不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这一抗震设防目标亦为我国《抗震规范》所采纳。
三水准设防的设防要求:第一水准: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包括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可能有一定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经一般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在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两阶段设计方法根据上述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在第一水准(小震)时,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因此,可以采用线弹性动力理论进行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以满足强度要求。
在第二和第三水准(中震、大震)时,结构已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主要依靠其变形和吸能能力来抗御地震。
在此阶段,应控制建筑结构的层间弹塑性变形,以避免产生不易修复的变形(第二水准要求)或避免倒塌和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第三水准要求)。
因此,应对建筑结构进行变形验算。
在具体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为简化计算,《抗震规范》提出了两阶段设计方法,即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应进行抗震承载能力验算以及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应进行薄弱部位弹塑性变形验算的抗震设计要求。
即:第一阶段设计:首先按基本烈度相应的众值烈度(相当于小震,约比基本烈度低1.55度)的地震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法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它荷载效应按一定的组合原则进行组合,对构件截面进行抗震设计或验算,以保证必要的强度;再验算在小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
这一阶段设计,用以满足第一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罕遇地震,约比基本烈度大1度)作用下,验算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形,对特别重要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外,还要按第三水准烈度(大震)的地震动参数进行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大震不倒)。
在设计中通过良好的抗震构造措施使第二水准要求得以实现,从而达到“中震可修”的要求。
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一些结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是结构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根据理论与试验研究结果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在方案阶段及初步设计阶段,从宏观上,总体上和原则上去决策和确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
[2]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要点有:1采用规则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要重视建筑体形和结构的总体布置。
由于建筑体形不合理或结构总体布置不合理而造成的地震灾害,在国内外的大地震中都有多见。
建筑体形指建筑的平面和里面;结构的总体布置指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
采用规则结构,就是采用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有利的结构布置,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均匀,对称,长宽比不大的建筑有利于抗震,而且结构的平面布置也有利于抗震。
结构的承载力,刚度,质量分布对称,均匀,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可能重合,减少扭转效应,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结构沿高度布置应连续,均匀,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上下相同或下大上小,自下而上连续,逐渐减少,避免有刚度或承载力突然变小的楼层,造成薄弱层出现,地震时该部位容易破坏。
2选择合理的结构计算见图和地震作用传递途径目前大多数高层建筑都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运算,为保证计算结构的可靠性,要求工程设计人员要熟练掌握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得到结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传力途径要简单,直接,利用合理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获得更为符合实际的抗震验算结果。
3选择延性好的材料和结构抗震结构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刚度,承载力,还应具有良好的弹塑性的变性能力。
延性好的材料有钢,钢筋混凝土等。
延性是结构屈服后变性额能力大小的一种性质,是结构构件吸收能量的能力的一种体现。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钢筋混凝土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允许部分构件出现塑性铰,当合理控制塑性铰的部分,构件有具备足够的延性,可做到大震作用下结构不倒塌。
当结构为延性结构时,可以利用构件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变形虽然加大,但是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不会增大,内力也不会增大,因此具有延性的结构可以降低对结构承载力的要求,降低材料的用量,从而节约建筑的总造价。
结构的延性与组成结构各构件的延性有关,与节点区设计和各构件连接及锚固有关。
构件的延性和纵筋配筋率,钢筋种类,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和轴压比等因素有关,同时与施工的质量好坏也有一定的影响。
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延性,就要保证梁,柱,墙具有足够的延性,将结构设计成延性框架,延性剪力墙,保证结构延性在设计中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柱弱梁,指节点处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实际承载力。
目的是控制塑性铰在梁端出现,尽可能避免塑性铰在柱中出现。
(2)强剪弱弯,是防止梁端部,柱和剪力墙底部在弯矩破坏钱出现剪切破坏,要求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破坏时实际达到的剪力。
目的是保证构件发生延性破坏,不发生剪切破坏。
(3)强节弱杆,是防止杆件破坏之前发生节点的破坏。
节点核心区是保证承载力和延性的关键部位,包括节点核心受剪承载力以及杆件端部钢筋的锚固。
(4)强压弱拉,指构件破坏特征是受拉区钢筋先屈服,压区混凝土后压坏。
构件破坏钱,其裂缝和挠度有明显的发展过程,故具有良好的延性,属延性破坏。
要求构件发生类似梁的适筋破坏或柱的大偏心破坏。
[3]4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建筑自重减轻高层建筑结构的自重在设计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结构的地震作用,降低建筑的倾覆力矩,减少P-△效应。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高强材料,室内填充墙尽可能采用轻质隔墙。
5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多道抗震设防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在结构的适当部位,选着延性大,耗能好的结构作为屈服构件,在地震作用下首先屈服,形成塑性铰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减少主要承重构件破坏的程度,增强结构抗倒塌的能力。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尽可能的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为第一道防线,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在交叉支撑及耗能器的结构体系,交叉支撑和耗能阻尼器为第一道防线,结构本身为第二道防线。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要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度,就要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丧失整体性。
结构抗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施工质量良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抗震构件,使用这种结构不但可消除滑移、散落问题,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增大楼板的刚度,而且由于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砌体结构,层间变形是可控制的,所以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
较强的楼板及屋盖水平刚度使荷载传递具有良好的条件,平面上,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同时楼、屋盖现浇增加了楼板对墙体的约束。
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也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性的作用;另外,设置配筋圈梁可限制散落问题,增强空间刚度,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7非结构部件处理在地震作用下,建筑中的内隔墙、楼梯踏步板、框架填充墙、建筑外围墙板等部件也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工作,可能改变整个结构或某些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传力路线,产生出乎意料的抗震效果,或造成未估计到的局部震害。
妥善处理这些非结构部件,可减轻震害,提高建筑的抗震可靠度。
8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和地基高层建筑设计中要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当无法避开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上建造高层建筑。
此外,设计前应估算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并与场地卓越周期错开,防止地震时结构发生类共振现象的破坏。
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结构设计理念的创新及施工技术的进步,促使高层建筑往往有更高的方向发展,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也变的尤为重要。
但由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属于繁重而复杂的过程,设计时一定要从概念设计及定量分析两个方向同时入手,从而获得即经济又安全可靠的设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