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游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d24cbc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1.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及翻译《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鉴赏“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逍遥游》全文及赏析
![《逍遥游》全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a408b0bed5b9f3f80f1c6a.png)
背景介绍《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北冥有鱼【作者】庄周【朝代】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c5b2f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8.png)
论庄子的游世思想论庄子的游世思想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家,被誉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他的思想体系以自然界为基础,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的游世思想是他独特而深远的思考方式,它不仅在顿悟人生本质上有独特见解,而且提供了一种以平静心态面对世事的冷静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庄子游世思想的探讨,体现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一、游世思想的内涵庄子的游世思想是指他对人生的态度和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
庄子认为人生是一场梦境,一切尘世间的忧愁和纷争都是虚幻的,与自然和谐的心态是人生的真正境地。
他提倡“无为而治”,以此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同时,庄子还通过许多哲理故事,如庖丁解牛、蝴蝶梦、魏文侯梦等,来阐述他对人生的认识和对社会现象的见解。
庄子游世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生的虚幻庄子认为人生如梦,一切尘世的烦恼都是虚幻的。
他通过庖丁解牛的比喻告诉人们,一旦达到心灵的平静,就能看到世间事物的真实本质。
人们常常为名利和权势奔波,追求着虚幻的欲望,而忽略了自己本真的自我。
只有超越这些虚幻和幻象,才能走向真实的境地。
2. 以无为而治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在达到平静自在的状态下,做到顺其自然,不去强求改变世事。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放下执着,不操心于外物,而是与自然相融合。
只要心灵达到平和的境地,自然会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一切都能够回归自然秩序。
3. 推崇自由和无拘无束庄子强调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他认为人们常常被各种束缚所困扰,丧失了自由的本心。
他提倡人们通过释放自我的方式,追求内心深处的平静与自由。
只有放下执着,不受限制地游走于自然和社会之间,才能真正的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4. 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庄子的游世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流转变化的无穷大世界,人应该顺从自然,融入自然的大道中。
他引用“蝴蝶梦”这个故事来告诉人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局限在一种固定的模式里,应该开放心胸,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和谐。
庄子的逍遥游 名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庄子的逍遥游 名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2fffe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4.png)
庄子的逍遥游名句1.逍遥游在庄子的哲学中是指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2.逍遥游最有名的一句名言是:“饮酒不醉人,人事全忘身。
”3.逍遥游中的名句常常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庄子的思想。
4.“并百川而不辞,乘云气而不畏。
”这句话形容了逍遥游中的自由无拘束。
5.“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强调了庄子的人本主义观点。
6.“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句话形容了逍遥游者的修行境界。
7.“只见松柏之长,终南之行,云与天通。
云似乎与含气,含气如委。
风似乎有兮,丧胆丧心。
触物似吞呑,触气似濡渍。
”8.“山木自寇,然后可以为材。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生命之美的赞美。
9.“庄周与世俱朽,与物俱朽,故能乾乾然。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的坚持自我、守旧的态度。
10.“庄子言未亡而已矣,死亦未亡而已矣。
”这句话强调了逍遥游者超越生死的境界。
11.“庄子梦为蝴蝶,蝶之飞也,不知周也。
庄子之乐与蝶相似乎?”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人生虚幻与自由的思考。
12.“夫莫能与阴阳相胜也,吾岂匹夫之佞也哉?”这句话表达了逍遥游者以宇宙为背景,超脱于人事的态度。
13.“巧者劳之智者乐之,情者忘之,圣人嗤之。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功利主义的嘲讽。
14.“彼且为之矣,百姓苍苍乎,吾何爱之有?”这句话表达了逍遥游者对功名利禄的漠视。
15.“人为道之子,而世亦父之。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16.“人于人何求?歌舞与酒。
”这句话表达了逍遥游者对简单快乐生活的追求。
17.“所谓人者,宋鸿流也。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人性的看法。
18.“削若也,无所成名而归。
”这句话表达了逍遥游者对功名利禄的反叛。
19.“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万物同一性的观念。
20.“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这句话表达了逍遥游者对宇宙秘密的探索。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2.心似青天石,名如白玉虎。
2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2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5.乡愿往观沧海变,秋收暮雁背寒天。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0247c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6.png)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逍遥游》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doc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doc](https://img.taocdn.com/s3/m/3c9909c014791711cd791764.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各位道友,可读过《逍遥游》!随小友我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作者介绍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鳏。
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阙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奖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彷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蝶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鳏。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接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释论
![庄子“逍遥游”释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29ed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4.png)
庄子“逍遥游”释论庄子“逍遥游”释论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他的文章《庄子》中的《逍遥游》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学思考的篇章。
在这篇文章中,庄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的追求自由的理想,在其中表达了一种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境界。
下面将从庄子“逍遥游”的主题、内容及其哲理等方面对这篇古代经典进行解读。
首先,庄子“逍遥游”的主题是自由和逍遥。
逍遥一词具有穷尽了之的含义,意味着超脱于凡尘、舒适自在、无拘无束的境界。
庄子通过描述自然景象的美妙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逍遥生活的追求。
在《逍遥游》中,庄子以云游的方式自由自在地徜徉于天地之间,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真实。
他不受世俗规范的束缚,追求内在的自由和心灵的超越。
其次,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是对自然和人的思考。
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对山川、湖泊、鸟兽的描绘以及对风、雷、雨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他认为自然具有自立、自主的特性,而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提出了追求心灵自由和超然世俗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放下俗务而以内心为中心。
庄子认为,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下,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真谛和自由的境界。
最后,庄子“逍遥游”中蕴含的哲理是人生的智慧。
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思,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权力财富的追逐,而在于内心的修炼和追求真理。
他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寄托了他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追求。
他提倡心灵的清净和超然,主张对外在环境保持淡泊、超脱的态度。
庄子的思想教导人们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而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自由。
总之,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学思考的文章。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的思考,庄子表达了他对自由和逍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思想教导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超越世俗的束缚,在内心中追求真理和心灵的自由。
庄子的《逍遥游》不仅让我们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实、自由和心灵的平静综上所述,庄子的《逍遥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深刻表达了对自由和逍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d1899b964bcf84b8d57b1a.png)
《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及译文作者:庄子及门徒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初中文言文】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10822dfbed5b9f3f90f1cf4.png)
【初中文言文】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
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
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
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
(逍遥游翻译,请详参下一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完整)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完整)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4aa703489eb172dec63b771.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9db37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9.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
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
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要负载起巨大的翅膀就不够有力了。
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庄子-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06f56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e.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庄子-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逍遥游本篇作为《庄子》的开篇,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代表作,也是庄子思想的出发点。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解析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e9dad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8.png)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中最为著名的部分就是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对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和表达,它包含了对自由、无拘无束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文将对庄子的逍遥游思想进行解析,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一、逍遥游的概念逍遥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篇中,它是庄子对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的表达。
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境地,摆脱对外界事物的依赖和束缚,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逍遥游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心境和境界。
二、逍遥游的内涵1. 自由超越逍遥游的核心是自由超越,即超越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升华。
庄子认为,人应该超越功利、名利等世俗的追求,摆脱对外在事物的依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只有当人们不再被外在的因素所困扰,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2. 自然合一逍遥游还包含了自然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融合,而不是与之对抗。
只有当人们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3. 心境转化逍遥游也强调了心境的转化。
庄子认为,人应该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心,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在逍遥游的境界中,人们能够超越一切烦恼和困扰,达到心境的平和和宁静。
三、逍遥游的意义1. 追求内心的自由逍遥游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束缚,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内心追求。
逍遥游提醒人们要摆脱这些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2. 呼唤人们回归自然逍遥游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追逐物质的繁华和功利。
逍遥游提醒人们要重新认识和尊重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3. 提倡心灵的升华逍遥游强调了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陷入各种烦恼和困扰之中,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d068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1.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②,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④。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⑤,其翼若垂天之云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⑦;南冥者,天池也⑧。
齐谐者⑨,志怪者也⑩;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
”野马也(14),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1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7)?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8)。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9),则芥为之舟(20),置杯焉则胶(21),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2),而后乃今培风(2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4),而后乃今将图南(25)。
蜩与鸴鸠笑之曰(26):“我决起而飞(27),枪榆枋(28),时则不至(29),而控于地而已矣(3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1),适莽苍者(32),三飡而反(33),腹犹果然(34);适百里者,宿舂粮(35);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36),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37),小年不及大年(38)。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9),蟪蛄不知春秋(40),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41),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4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3),众人匹之(44),不亦悲乎?”〔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内篇》。
是庄子的代表作,阐述了庄子的人生观。
②北冥,即北海。
冥,水呈深黑色。
③鲲,本指鱼卵,这里借用大鱼名。
④鹏,古凤字,大鸟名。
⑤怒,形容鹏鸟欲飞时张开翅膀抖动羽毛的姿态。
⑥其翼若垂天之云,鹏鸟的翅膀犹如天边的云,形容它很大。
垂,同“陲”,边。
垂天,天边。
⑦海运,海波翻滚。
海波翻滚时必伴有大风,鹏鸟即趁此大风迁徙到南海。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2ea7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4.png)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庄子》被人们誉为“道家经典”。
其中《逍遥游》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分别介绍庄子《逍遥游》的原文及译文。
一、庄子《逍遥游》原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谪仙者,隐然而喻者也。
故曰:“飞鸟虽高,人翮则不能蔽;过香履,人不闻臭。
蝴蝶自喻轻质,墨子之骨则重且坚。
其实无他,假辞以讹人耳。
”夫随清风而与之俱,萍飘洋而与之游者,非同寻常之人也。
果且有人于此间乎?此人何德之有,以其特达于是乎?存在、不存在,同为物之所自在,不互相非也;至人无己,神人无功,故能游;游而无所游,行而无所行,无所求而得,随所遇而安之,则和。
渊清而无善、纵深而无极、与人息其又何妨,举世不足以相形也。
抱道而过,兼及阴阳,而无所抱,则万物皆化而无不可。
所以不至于身,而身不至于物;所以无动于衷,而形于外;是以乐天知命。
二、庄子《逍遥游》译文逍遥游北方有一种鱼,叫作鲲。
它的身躯之大,无法估量。
经过化作一种名为鹏的鸟,鹏的背部无法估量,其翅膀又似乎要遮天蔽日。
这种鸟的栖息地,就在南方的天池。
神明之士老莱说:“飞鸟再高飞,在天空的人类并不觉得自己的羽毛会被掩盖。
如果有人粗心地走过鞋柜,却不觉得自己的鞋子没有香味。
蝴蝶认为自己轻盈灵活,墨子骨头坚固又沉重。
但其实,只不过是使用虚假的话语来欺骗人类罢了。
”沐浴清风,沿海漂泊,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它们到底存在与否?如果有这样的人,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存在和不存在是本该存在的,他们不互相排斥。
完人无所谓自己,神人无所谓功德,因此他们自如地漂泊在逍遥游的境地。
自由地逍遥流连,走在道路上,涵盖了阴阳双方,又无所求,顺其自然,认同它所遇见的一切。
此外,万物都在转化之中,它们不附于身,而身体也不依附于他们。
内心没有动摇的波澜,形体却透露出悠闲安逸。
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
![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4664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f.png)
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全文以喻引理,以比阐理,让大鹏与小鷃、九万里与仞尺、庸官与贤君在对比中绽开阐理,让读者得到的印象是鲜亮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完整原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榆枋(yú fāng)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真;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不知晦朔,蟪(huì)蛄(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chūn)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飞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文学考研 【赏析】庄子《逍遥游》
![文学考研 【赏析】庄子《逍遥游》](https://img.taocdn.com/s3/m/61e95013561252d380eb6e7f.png)
【赏析】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游》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赏析《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庄子的“游”
【摘要】:“游”是庄子提出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他认为避世的隐士生存方式和用世的儒家生存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游世的生存方式才是合于道的生存。
对庄子游世思想的阐释大多从现世的黑暗和自我保存的角度展开。
事实上,游是和对“道”的领悟不可分离的,是领悟“道”之后的一种生存方式。
同时,游也不是一种毫无原则的保身方式,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
游是一种悠悠自在、积极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游心精神自由坐忘心斋
“逍遥游”是追求绝对自由,是庄子思想学说的精髓,文章以一系列变幻离奇的寓言故事,说明了巨大的鲲鹏借海运而徙于南冥,渺小的斥鹦起落于蓬蒿,御气而行的列子,辨乎荣辱的宋荣子,都是“有待”而行的,“有待”意味着有所凭借、所依靠、有束缚,算不得真正的自由。
只有“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即无为之人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无用而用,无为而为,是达到“无待”这一个最高境界的唯一手段和途径。
逍遥也,无也给“游”字来了一个诠释或是无限的限定,这个游才能真正的实现。
庄子认为,只有进入这的种“逍遥游”精神境界,才能把人从对物质利欲等的追求,对生老病死的忧惧,解脱出来,从而获得人的自然本性。
庄子认为“逍遥游”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绝对自由无待的境界。
这种摆脱切束缚的绝对自由的境界,是一种精神境界。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了选择的自由,就要需要承担自由的责任,人是无法达到如此的境界的。
庄子的“游心”只能是一种纯精神的享受,然而,这种纯精神的享受恰恰成为庄子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独具诗意的中国式审美道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使庄子的游成为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方式或思路。
审美是什么?审美就是对某种感性对象的超功利的观照。
只有在审美主体处于精神完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审美活动,任思想和心灵自由翱翔,处于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才能让审美独具诗意。
从精神上,“逍遥游”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庄子》一书中多次提到“游”,如“乘物以游心。
”(《庄子·人间世》)“游乎万
物之祖。
” (《山木》) “上与造物者游。
” (《天下》)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天下》) “游”是庄子寻求精神绝对自由的集中体现,庄子通过“游心”来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
“游”是心灵的自由驰骋,是一种体“道”的活动,体现了“道”的广阔无限性、整体性。
只有在“道”的角度上看,才能达到自由、无束缚的境界而且,他以天地万物为至美,故以“成物以游心”为至乐,如称:“得是,至美至乐也”,庄子以一种审美的诗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来对待世界。
如何才能摆脱种种束缚,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如何游,庄子提出“虚静”,如何“虚静”,要求“坐忘、心斋”。
“庄子所讲的‘虚’即指一种空明的心境。
”四心斋即是指人抱着一种空明睁境去待人接物,不能师其成心。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人能够做到虚就可以超越那些非本真的东西,从而达到本真的我。
庄子指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往,无为知主。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游世不仅仅要做到“心斋”,还要做到“坐忘”。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亲朋坐忘就是要遗忘自己的肢体。
抛开自己的聪明,离弃本体忘掉了智识。
和大道通融为一。
在庄子看来,通于大道自然而适,自然而顺,自然而忘。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通“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求,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
人的生存能达到这种境界自然就可以悠悠自在了。
在理解庄子的游时,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游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自由。
游是一种现实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不是“不认真”或“放弃认真”,而是以一种不同于“用世”的方式认真。
庄子讲“外化而内不化”“形奠若缘,情莫若率。
缘则不离,率则不劳。
”山木安然和外境处。
与变化而不妄自增益。
形体因顺,情感率真就不会劳累。
游不是要忽视形体方面,只在精神中追求自由自在,而是我们的身心都能够优悠自在。
游实现的是一种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
就生存而言,庄子认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就现实而言,游的思想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们经常讲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情,其实就包含了一种游的生存方式。
在游的生存方式中,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那我们的生活就会轻松一
些,我们也就不会在这个世界上迷失自己的方向。
游的思想在一方面又不仅仅是个人的理想的生存方式。
也有助于理想社会的建构。
庄子的游世主张是注重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游是在社会中实现的。
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能够做到游世,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曹础基.《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
3.王夫之.《(庄子解)重刊船山遗书》.清同治四年湘乡刻本
4. 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