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庄子的“游”

【摘要】:“游”是庄子提出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他认为避世的隐士生存方式和用世的儒家生存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游世的生存方式才是合于道的生存。对庄子游世思想的阐释大多从现世的黑暗和自我保存的角度展开。事实上,游是和对“道”的领悟不可分离的,是领悟“道”之后的一种生存方式。同时,游也不是一种毫无原则的保身方式,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游是一种悠悠自在、积极的生存方式。

【关键词】:游心精神自由坐忘心斋

“逍遥游”是追求绝对自由,是庄子思想学说的精髓,文章以一系列变幻离奇的寓言故事,说明了巨大的鲲鹏借海运而徙于南冥,渺小的斥鹦起落于蓬蒿,御气而行的列子,辨乎荣辱的宋荣子,都是“有待”而行的,“有待”意味着有所凭借、所依靠、有束缚,算不得真正的自由。只有“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即无为之人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无用而用,无为而为,是达到“无待”这一个最高境界的唯一手段和途径。逍遥也,无也给“游”字来了一个诠释或是无限的限定,这个游才能真正的实现。庄子认为,只有进入这的种“逍遥游”精神境界,才能把人从对物质利欲等的追求,对生老病死的忧惧,解脱出来,从而获得人的自然本性。

庄子认为“逍遥游”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绝对自由无待的境界。这种摆脱切束缚的绝对自由的境界,是一种精神境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了选择的自由,就要需要承担自由的责任,人是无法达到如此的境界的。庄子的“游心”只能是一种纯精神的享受,然而,这种纯精神的享受恰恰成为庄子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独具诗意的中国式审美道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使庄子的游成为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方式或思路。审美是什么?审美就是对某种感性对象的超功利的观照。只有在审美主体处于精神完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审美活动,任思想和心灵自由翱翔,处于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才能让审美独具诗意。从精神上,“逍遥游”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庄子》一书中多次提到“游”,如“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游乎万

物之祖。” (《山木》) “上与造物者游。” (《天下》)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天下》) “游”是庄子寻求精神绝对自由的集中体现,庄子通过“游心”来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游”是心灵的自由驰骋,是一种体“道”的活动,体现了“道”的广阔无限性、整体性。只有在“道”的角度上看,才能达到自由、无束缚的境界而且,他以天地万物为至美,故以“成物以游心”为至乐,如称:“得是,至美至乐也”,庄子以一种审美的诗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来对待世界。

如何才能摆脱种种束缚,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如何游,庄子提出“虚静”,如何“虚静”,要求“坐忘、心斋”。“庄子所讲的‘虚’即指一种空明的心境。”四心斋即是指人抱着一种空明睁境去待人接物,不能师其成心。“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人能够做到虚就可以超越那些非本真的东西,从而达到本真的我。庄子指出:“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往,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游世不仅仅要做到“心斋”,还要做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亲朋坐忘就是要遗忘自己的肢体。抛开自己的聪明,离弃本体忘掉了智识。和大道通融为一。在庄子看来,通于大道自然而适,自然而顺,自然而忘。“忘足,履之适也;忘要(通“腰”),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求,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人的生存能达到这种境界自然就可以悠悠自在了。

在理解庄子的游时,我们不应该仅仅把游看作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游是一种现实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不是“不认真”或“放弃认真”,而是以一种不同于“用世”的方式认真。庄子讲“外化而内不化”“形奠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山木安然和外境处。与变化而不妄自增益。形体因顺,情感率真就不会劳累。游不是要忽视形体方面,只在精神中追求自由自在,而是我们的身心都能够优悠自在。

游实现的是一种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就生存而言,庄子认为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就现实而言,游的思想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们经常讲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情,其实就包含了一种游的生存方式。在游的生存方式中,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那我们的生活就会轻松一

些,我们也就不会在这个世界上迷失自己的方向。

游的思想在一方面又不仅仅是个人的理想的生存方式。也有助于理想社会的建构。庄子的游世主张是注重现实的社会生活的,游是在社会中实现的。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能够做到游世,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曹础基.《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

3.王夫之.《(庄子解)重刊船山遗书》.清同治四年湘乡刻本

4. 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