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多倍体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多倍体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多倍体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摘要多倍体是指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含有超过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育种是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需要的优良品种。

相对于同种的二倍体,多倍体具有个体大、产量高、抗病力强等特点。

多倍体诱导及其特性研究是水产养殖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在鱼类、贝类等水产动物的育种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多倍体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几种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倍体;育种;水产动物;应用前景1.多倍体产生的基本原理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即通过卵子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对于二倍体动物,成熟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当具有一组染色体的精子入卵后,刺激卵子继续完成第二次分裂,卵中原有的二组染色体中一组作为第二极体排出,受精卵成为正常的二倍体。

如果在精子入卵时,第二极体不能正常排出,则精卵原核结合成为三倍体受精卵。

如果卵子受精后正常排出第二极体,并与单倍体精子结合形成二倍体受精卵,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受到抑制,则产生四倍体。

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三种。

2.1物理学方法2.1.1.温度休克法温度休克法包括冷休克法(0- 5℃)和热休克法(30℃左右)两种,即用略高于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冷休克或热休克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的方法。

进行温度处理最重要的必须确定处理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温度高低。

如果阻止第二极体外排,应该在受精后马上进行处理。

如果抑制第一次卵裂,应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进行处理。

2.1.2静水压法静水压法就是利用水压机产生较高的静水压来抑制第二极体的放出或第一次卵裂而产生多倍体。

它是进行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的有效方法,休克的最佳条件易于掌握,处理程序易于标准化。

静水压法的优点在于:①诱导率较高,一般能达到90%以上。

②处理时间短,一般为3-5分钟。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鱼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生环境中的脊椎动物,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及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鱼类遗传特征的分析和改良,可以促进鱼类的生产和保护。

一、鱼类的遗传特征鱼类的遗传特征与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其中,性繁殖是主要方式,鱼类的性别分化主要通过性染色体决定。

其次,鱼类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也存在差异,有些鱼类具有多倍体染色体,例如鲤鱼具有4倍体和8倍体染色体。

此外,鱼类的基因组中还存在着许多特殊基因家族,如鱼类嗅觉受体基因家族、鱼类抗病基因家族等。

二、鱼类遗传变异的来源鱼类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变异、人工选择和突变。

自然变异是指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原因产生的遗传变异。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配对,培育出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鱼类品种。

突变是指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异,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通过诱变剂等手段诱发的。

三、鱼类育种技术鱼类育种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以达到改良和繁育鱼类的目的。

常见的鱼类育种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选择育种是利用鱼类的遗传变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改良和固定这些性状。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品系或种类的鱼类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种。

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直接改变鱼类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鱼类。

四、鱼类育种的应用鱼类育种在农业、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在农业方面,鱼类育种可以提高鱼类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提高鱼类的经济效益。

在水产养殖方面,鱼类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和高品质的优良品种,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

在生态保护方面,鱼类育种可以通过增殖和放流等手段,保护和恢复鱼类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及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鱼类遗传特征的分析和改良,可以促进鱼类的生产和保护。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 养殖上的应用
目录
01 一、中国鱼类远缘杂 交研究
03 三、总结
02 二、鱼类远缘杂交在 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04 参考内容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品质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作为世 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之一,一直在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其中,鱼类远 缘杂交作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技术,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本次演示将对中国鱼类 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4)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采用科学 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改善水质、合理投喂、定期免疫等。
三、总结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不同 品种鱼类的远缘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鲤草杂交鱼和鲫 鲤杂交鱼等。这些新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 新的发展机遇。
谢谢观看
4、保护物种多样性:通过人工多倍体育种,可以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鱼类, 保护物种多样性。
参考内容二
引言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控制的方法诱导鱼类染色体数目加倍, 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型鱼类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 水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
(1)养殖环境:与鲤草杂交鱼的养殖类似,选择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养殖成 功的关键。应选择水质清澈、水位较深、水面积适宜的地方进行养殖。
(2)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和水质恶化等 问题。根据池塘条件和水质状况合理放养。
(3)饲料管理:选择合适的饲料,注意饲料的营养配比和投喂量,根据鱼 的生长阶段和摄食量进行合理投喂。同时注意饲料残渣的清理,保持水质清洁。

第五章 多倍体育种0226

第五章 多倍体育种0226

物理学方法
2、静水压处理 需用专门的水压机,处理的最佳条件易于掌握, 处理程序易于标准化,对胚胎的损伤小于温度休 克,是鱼类染色体操作的有效方法。 最初用静水压与乙醚结合产生二倍体雌核发育斑 马鱼,上水大用于诱导三倍体虹鳟,水生所用静 水压处理获得批量三倍体和少数四倍体水晶彩鲫, 日本用静水压处理成功诱导出批量四倍体牙鲆。
染色体计数
鉴定鱼类多倍体最准确的方法,必须有好 的染色体标本。 制备染色体标本主要是细胞培养法,包括 血液培养、肾细胞培养、鳞片培养、鳞培 养及胚胎培养等。 得到良好的染色体标本后,选择染色体数 目完整、收缩适中和形态清晰的中期分裂 相显微照相并放大,将照片上的染色体配 对,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花鱼骨染色体中期分裂相
蛋白质电泳
蛋白质电泳鉴定多倍体鱼。 实验结果:用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辨别二倍体与三 倍体亚马逊花鳉;关东系银鲫在血清蛋白上无明 显差异,用各种蛋白质和酶电泳分析,找出肌肉 肌浆蛋白和肌酸激酶是鉴别二倍体与三倍体的标 记;电泳筛选多倍体草鱼与鳙鱼杂种;二倍体与 三倍体关东系银鲫肌浆蛋白电泳发现不同谱带; 三倍体与二倍体鲢的多种同工酶表型无区别;根 据PGI-3谱带区分褐鳟二倍体和三倍体鱼苗。倍体鱼类的生活力 三倍体鱼类的诱导成功以及天然三倍体的存在,说 明三倍体鱼类具有良好的生活力。研究发现:人工 诱导的三倍体鱼类具有正常的生活力,也有的比二 倍体稍差些;三倍体杂种有较强的生活力,人工诱 导的三倍体导致种间杂种生活力提高。 四倍体鱼类的生活力预期比三倍体差。从得到四倍 体成活个体表明某些鱼类四倍体与二倍体一样具有 正常的生活力;但多数认为:不适宜的处理对胚胎 造成伤害,影响四倍体生存能力,不适宜的处理还 会导致非整倍体或嵌合体产生。 提高四倍体诱导率和存活率的关键是寻求最佳诱导 条件、改进诱导方法。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多倍体育种是一种通过人工诱导或自然杂交等方式,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

在园艺作物中,多倍体育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作物品种的改良、病虫害防治及花卉、果树等的栽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在植物学和农业领域,多倍体育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

例如,通过对马铃薯、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多倍体育种,成功地获得了抗病、抗逆、高产的新品种。

然而,多倍体育种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技术难度大、育种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

多倍体育种技术包括诱导、杂交和自交等操作步骤。

诱导是指在细胞分裂时期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促进染色体数目加倍。

杂交是指将不同品种的染色体组进行结合,以实现基因重组和优势互补。

自交是指让亲本植株自行交配,以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后代。

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因作物和育种目标而异。

作物品种的改良:通过多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大果、高产、抗病、抗逆等。

这些新品种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多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具有抗病虫害的新品种,从而有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花卉、果树等的栽培:多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花卉、果树新品种,如大花、重瓣、多季开花、高产、抗病等。

这些新品种可以显著提高观赏价值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多倍体育种将更加注重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更为精细和高效的育种。

随着人们对园艺作物品质和种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倍体育种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尽管该领域仍存在一些技术和应用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探究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探究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S h u i c h a n y u y e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通过改变鱼类染色体组数量来实现对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工程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加优良的鱼类品种,进而满足人来对鱼类水产品的消费需求。

该技术的操作难度较低,具有较高的可控性,通过该技术改良的鱼类品种,其生长速度能够显著提升,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养殖这些经过改良的优质品种,可以大幅提高鱼类产品产量,促进我国渔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在鱼类多倍体鱼种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较明显的研究成果,研究中心对草鱼、鲤鱼、鳙鱼、鲢鱼等鱼类品种都进行的多倍体育种研究,其中异育银鲫、湘云鲤都已经应用在了实际生产之中。

1、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的概述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是通过理化因子来刺激鱼类卵子,在不排除第二极体的基础上,实现与单倍体精子的结合,进而形成三倍体品种。

通过鱼类远缘杂交,让其变异出三倍体,甚至四倍体,该技术的具体育种方式如下:(1)温度休克法温度休克法是一种通过温度的调节对鱼类卵子进行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热休克及冷休克。

采取冷休克方法进行育种时,需要在卵子受精后的5min开始冷休克处理,处理时间控制在50~60min,冷休克的温度标准为0~0.1℃,该方式获得三倍体的几率为90%左右。

如果卵子受精后>5min,在处理时间不变的条件之下,三倍体的发生几率就会出现明显降低,发生率具体会降低至60%~70%之间,由此可见,温度休克法的敏感性会受到遗传背景与卵子成熟度的影响。

而采取热休克的方法进行育种时,同样要在卵子受精后的5min开始进行热休克处理,热休克的具体温度在40~40.5℃之间,处理时长为2min,热处理获取三倍体的几率为90%~100%。

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温度休克法下,影响三倍体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为处理开始时间、处理温度以及处理操作的持续时间,过晚处理、温度达不到标准,都会造成三倍体诱导几率的下降。

(2)静水压休克法静水压休克法也是一种诱导鱼类三倍体或四倍体的主要处理方法,采用静水压休克法处理受精卵时,静水压应控制在600kg/cm2,处理开始时间应在鱼类卵子授精后的3min时进行。

鱼类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鱼类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鱼类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鱼类育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农业和渔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探讨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一、理论研究1. 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是鱼类遗传育种的基础。

通过对不同种群、不同品系间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可以筛选出优异的基因性状,为育种提供素材。

目前,对一些经济上重要的鱼类,如鲤鱼、鲢鱼等,进行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不过由于鱼类种类繁多,现有研究仍然无法涵盖所有鱼类。

2. 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是鱼类遗传育种领域中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

通过对鱼类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鱼类生长发育、抗病能力、耐逆性等重要性状的基因调控机制,为鱼类育种提供更为精确的基因选择工具。

现在,欧洲褐鳕和斑节鲆的基因组组装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而其他一些经济上重要的鱼类,如大马哈鱼、草鱼、青鱼等,也都有了初步的基因组序列资料。

3. 遗传改良理论研究鱼类遗传改良理论研究主要包括配套育种选择方法、定量遗传分析、遗传效应分析等方面。

这些理论研究对于鱼类种质改良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遗传改良理论研究成果被应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对多个品系鲤鱼进行了选代,产生了多个高生长速度的品系。

二、实践研究1. 选育优良鱼类品系选育优良鱼类品系是鱼类遗传育种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对经济上重要的鱼类进行长期、系统、细致的育种选择,可以培育出高生长速度、高产、高抗病性的高效鱼种,提高养殖效益。

目前,鲤鱼、鲢鱼、青鱼、鳙鱼、马鲅鱼等品种在优良品系选育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 适应性育种研究适应性育种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等逆境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对鱼类的耐高温、耐酸碱度、耐盐碱性等逆境能力的研究,可以培育出具有高适应性的优良品系,提高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目前,一些适应性育种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如南方红鲤鱼抗低氧适应性育种。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以通过杂交尤其 是种 间杂交 的方法是现
或冷休克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现象 的
发生 。 一般冷水性鱼类宜用热休克 , 温水
代生 物学上培育 多倍体 的的主要手段 。
1 9 6 5年 , R a s c h等 最早发 现 以草鱼 为母 本 ,鳙鱼为父本进行 杂交所得的后代基 因为三倍体 ,这一发现开启 了远缘杂交 产生鱼类多倍体 的大 门。 近年来 。 通过远 缘杂交成功获得 鱼类多倍体的案例越来 越多 , 如通过草鱼与团头鲂 、 鲫鱼与鲢鱼 以及草鱼与三角鲂 的杂交可获得的新 型
性的鱼类 ,在对 于养殖鱼类过度繁殖的 控制和天然种质资源 的保护也具有重要
意义。 基 于这些优势 , 鱼类多倍体的培育 成 为了鱼类育种学家和生物学 家所追踪
到了发育成三倍体个体。如果在合 子进 行 第一次有丝分裂时实施刺激 ,阻止第

次有丝分 裂 , 结果可形成 四倍体 。
2鱼 类 多倍 体 育种 的 方法
时间 、水压强度和持续时间这三者参数
四倍体鱼类群体 。
2 . 2 物 理 学 方 法
之间的最佳组合 , 不同的鱼其组合不 同。 该方法诱 导效率高 , 处 理时间较短 , 且对
鱼类多倍体育种是通过增加其染色 体组 的方法来改造 生物 的遗传 基础 , 染 色体加倍是保 留通过卵子第二极体即抑 制卵子的第 二次成熟分裂或抑制受精卵 的第一次卵裂来 实现 的。如果在减数分 裂过程 中处理卵母 细胞 ,阻止减数分裂 过程 中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放 出 ,阻止
卵细胞 的染色体减半 , 从而产生 2 n的卵 细胞 。 2 n的卵细胞与正常减数 分裂 产生 的精子 f 1 n ) 结合 , 产生 3 n的受精卵 , 即得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鱼类多倍体育种是指通过诱导使鱼类个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翻倍,以获得多倍体鱼种的育种技术。

多倍体鱼类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如增加生长速度、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肉质品质等,因此在鱼类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研究:目前常用的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包括温度处理、压力处理、化学物质介入等。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提高多倍体形成的效率和成功率。

2. 多倍体鱼的性腺发育研究:多倍体对性腺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多倍体鱼的生殖特性和性腺发育过程,为其正常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3. 多倍体鱼的生长性能研究:多倍体鱼在生长性能上通常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可能出现某些副作用,如生长慢、生命力低等。

研究人员需要评估多倍体鱼的生长性能,并通过优化饲养管理以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4. 多倍体鱼的遗传稳定性研究:多倍体对遗传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某些遗传异常和不良表型的出现。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多倍体鱼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种质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对于提高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遗传育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基因工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一、概述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使鱼类染色体数目增加,形成多倍体个体。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鱼类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产量等方面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

二、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原理多倍体育种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化学处理法和温度处理法。

1.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将鱼卵或早期胚胎暴露在化学药剂中,使其染色体数目翻倍。

常用的药剂有:冷冻保护剂(如DMSO)、孪晶诱导剂(如Colchicine)等。

这些药剂可以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分离,从而形成多倍体个体。

2. 温度处理法温度处理法是将鱼卵或早期胚胎暴露在特定的温度下,使其染色体数目翻倍。

具体来说,将受精卵放置在高温水中(30℃左右),可促进染色体复制和合并,从而形成多倍体个体。

三、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1. 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多倍体鱼的细胞内含有更多的基因组,因此其代谢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

例如,经过多倍体处理的鲤鱼、草鱼等品种,其生长速度可比普通个体提高20%以上。

2. 增强鱼类抗病能力多倍体个体细胞内含有更多的抗病基因和免疫基因,因此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

例如,经过多倍体处理的虹鳟、罗非鱼等品种,在感染某些疾病时,死亡率明显降低。

3. 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提高养殖物种的产量。

例如,经过多倍体处理的草鱼、黄颡鱼等品种,在同样条件下可比普通个体增加10%以上的产量。

4. 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数量,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

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为水产养殖业提供更多的品种选择,增加市场竞争力。

四、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水产养殖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未来,这种技术将继续得到深入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其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五、结语总之,多倍体育种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述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述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概述摘要:文章概述了鱼类多倍体育种的历史与方法,旨在为读者系统介绍鱼类的多倍体育种,充分认识鱼类的多倍体育种方法。

关键词:育种鱼类育种多倍体育种的目标是改良品种的依据,是育种工作中最根本的问题。

育种的总体目标是高产、稳产、优质和低消耗。

但随者渔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鱼类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丰产,又要稳产;既要有高的产量,又要有好的质量;既要能适应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又要能适应本地区的饲养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水平。

鱼类育种的方法有许多种,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体细胞杂交、基因转移技术,以及多倍体育种等方法。

多倍体育种就是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达到人类利用的目的。

1 多倍体己多倍体种类所谓多倍体,就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根据多倍体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天然多倍体和人工多倍体。

根据染色体组的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种。

由相同来源染色体组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即同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个物种。

而由不同来源染色体,即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组成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分为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等。

2 多倍体产生的机制总的来说,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

染色体加倍则是通过卵子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起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根据鱼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鱼类精子进入卵细胞的时间是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

如果卵子受精后由于受到各种理化因子刺激而不排出第二极体,即他们没有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所谓的二倍体卵核,然后与单倍体精核结合而形成三倍体受精卵。

如果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受到抑制,则产生四倍体。

3 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简史3.1 国外对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关于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据文献记载,1943年,Makino与Ojima就曾以鲤鱼为材料来了解人工诱导动物多倍体的机制。

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方法,旨在通过特定的实验操作,使鱼类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到三倍体水平。

与二倍体鱼类相比,三倍体鱼类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和应用价值。

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原理基于染色体复制和细胞核融合等关键生物学过程,通过调控这些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实现对鱼类染色体的倍化。

本文将探讨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定义、特点、方法以及原理,同时还将评估其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我们可以获得具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的新型鱼类品种。

三倍体鱼类的特殊染色体组成使其具有多个优势,例如提高生长速度、改善抗病性、提高肉质品质等。

因此,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不仅对于渔业生产和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基因组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探索其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了解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生物技术的本质和应用。

总之,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探究其概念、特点、方法和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生物技术,并为鱼类养殖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本文总共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含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对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原理进行简要介绍,总结其意义和研究现状。

在文章结构部分,明确说明整篇文章的目录结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在目的部分,具体说明本文撰写的目标和意义,为读者明确阅读本文的价值。

在总结部分,简要概括整个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过渡到正文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小节:三倍体鱼类的定义和特点、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方法、人工诱导三倍体鱼类的原理。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 应用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食品生产方式之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传统的养殖过程中,鱼类繁殖效率较低,生长速度慢,繁殖季节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多倍体育种技术,通过人工干预鱼类繁殖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方式,使得鱼类能够快速成熟、高效繁殖、提高生长速度等。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2. 应用过程2.1 多倍体育种技术概述多倍体育种技术是通过改变鱼类细胞染色体数量来实现。

通常情况下,动物细胞都是二倍体(2n),即每个细胞拥有两套染色体。

而多倍体育种技术就是通过人工手段使得鱼类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增加,从而形成多倍体。

常见的多倍体育种技术有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细胞核移植法等。

其中,细胞核移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捐赠者个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个体的卵母细胞中,然后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最终得到多倍体个体。

2.2 应用过程(1)选材:选择具有良好经济价值和生长性能的优良品系作为捐赠者和受体个体。

(2)捐赠者个体处理:对捐赠者个体进行荷尔蒙处理或其他方法,使其产生大量高质量卵子或精子。

(3)受体个体处理:采集受精卵母细胞,并将捐赠者个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受精卵母细胞中。

(4)人工授精:将经过细胞核移植的卵母细胞与受精精子进行人工授精。

(5)孵化:将已受精的卵母细胞孵化成鱼苗。

(6)培育和养殖:对产生的多倍体鱼苗进行培育和养殖,观察其生长状态和产出效果。

2.3 应用效果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效果:(1)快速成熟:多倍体个体通常比正常个体早熟,因此可以缩短繁殖周期,提高产出效率。

(2)高效繁殖:多倍体个体在繁殖过程中往往具有更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可以大幅度提高种群数量。

(3)生长速度提升:多倍体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常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多倍体育种在水产养殖中有哪些成功案例

多倍体育种在水产养殖中有哪些成功案例

多倍体育种在水产养殖中有哪些成功案例一、鱼类多倍体管种技术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

属于染色体组工程的研究范畴。

多倍体产生机制:通过卵细胞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多倍体技术就是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多倍体育种方法简单,技术可行,易于操作,与性控、选育等技术结合可以生产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和饲养管理方便的新品种.二、多倍体鱼类的优势与应用多倍体鱼类与二倍体鱼类不同的特性:生长快、个体大、性腺发育异常、寿命延长和遗传特性改变等。

可概括为: 1〉巨型性:细胞容积大于二倍体,因此个体较人;2)速生性:生长快,提前达到商品鱼的规格(营养体的生理性旺盛,不能等同于发育快〉。

水生所的三倍体细生长快于杂交鲤,因此三倍体鲤不仅有二倍体杂交鲤的杂交优势,而且生长速度超过二倍体。

3)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异源多倍体能人大提高远缘杂交的受孕性,异源多倍体的后代基本上没有分离现象。

用多倍体鱼类作杂交亲本,所产的杂种优势比用二倍体鱼类作亲本时维持的时间要长。

4)增强抗逆性:一般多倍体鱼的抗病性、耐寒性比相同的二倍体鱼类要强。

5)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明显:用药物处理,经过诱变所得的异源多倍体的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某些种类制种和大批量生产有难度,规模化生产的成本问题等。

华丰高背绸和扬子大卿是湖北省国外名优鱼类基地科研人员与美国、德国、匈牙利科学家合作,一反传统的育种思路,采用多倍体诱导、杂交等全新的生物技术培育出的两种鲰鱼新品种,其均具有肉味美、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个体大(可达2.5kg以上)等特点,比目前我国正在推广的其它优良创鱼生长还快25-30%。

鱼类多倍体育种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鱼类多倍体育种及其在养殖中的应用
多倍体是指生物体体细胞 中
含有超过 2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其
中含有 3 个 、 个或更多的染色体 4 组的多倍体依次被称为三倍体、 四
倍体和五倍体等。 相对于同种的二 倍体, 多倍体具有个体大、 产量高、 抗病力强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
多倍体鱼类得到 了水产养殖业 的 青睐, 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应 用, 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目前对鱼类多倍体 的研究 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利用多倍体 育种技术 , 可以得到生长快 、 产量 高、 品质好的多倍体鱼。我国已成 功诱导 了草 、 、 、 , 、 编 鲤 螂 罗非 鱼、 胡子鳃 、 、 虹蹲 大黄鱼、 4 等 牙f 1
高pH 或高盐度诱导产生多倍体, 需完善。 尚
2.2.1 温度体克法
温度休克法已被广泛用来抑制受精卵的第二次 成熟分裂或第二极体的排出, 可较成功地诱导三倍
倍体,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
体。温度休克法包括冷体克法 (0- 5'C ) 和热体克法 (30℃ 左右)两种, 用略高于或略低于致死温度的 即 冷
多倍体效果较好, 方法简便, 成本 低; 化学方法的成功率比物理学方 法低, 且药品一般具有毒性, 对生成 个体的活性有负面影响, 往往得到 较大比例的嵌合体,有一定的局限 性, 应用不多;生物学方法技术要求 高, 难度较大, 且成功率很低, 成体湘 云螂已在养殖生产中得到推广(刘 少军等, 2000)。 本文就多倍体产生 的原理、 人工诱导的方法 、 多倍体
或热休克来诱导三倍体或四倍体的方法。若是阻止 第二极体外排, 应在受精后马上处理;若是抑制第一 次卵裂, 处理的时间控制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进
行。 2.2.2 静水压法
如草鱼 ( ? ) x三角鱿 己 )杂交后代是异源三倍体,

三倍体虹鳟商品鱼生长特性研究

三倍体虹鳟商品鱼生长特性研究

三倍体虹鳟商品鱼生长特性研究虹鳟是鲑科鱼类中适应性很强的冷水性鱼类。

虹鳟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夏思塔山的山涧溪流中,为陆封性的淡水鱼类。

自1874年经人工移植驯化,现在已在世界各地进行养殖。

近年来,应用染色体组操作技术生产人工多倍体水产经济动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对20余种海洋经济贝类、近10种头足类甲壳动物以及40余种鱼类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研究并获得成功。

人工诱导的三倍体鱼类具有不育、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等优良品性,显示了多倍体育种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前景。

三倍体虹鳟(triploid rainbow trout)的细胞内含有三套染色体(3 n),因此三倍体虹鳟表现出与普通虹鳟(2 n)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商品鱼生产是三倍体虹鳟养殖的最终目的,当鱼种培育到150 g左右,就分箱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

为了摸清三倍体虹鳟在商品鱼养殖阶段生长特性,为生产提供指导,对第一批商品鱼养殖情况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基地位于永靖县刘家峡水库祁家渡口。

水库水面海拔1 720 m,水库水质清澈,透明度130 cm,溶解氧7 mg/L以上。

周年水温变化于2~25 ℃,非常适合鲑鳟鱼养殖。

1.2 试验鱼类第一批引进发眼卵培育的大规格鱼种,入箱平均规格155 g,在其中的5号箱进行试验,鱼种投放密度为20尾/m2。

1.3 试验时间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1.4 试验材料1.4.1 网箱为6 m×6 m×6 m的普通网箱,网箱箱体为聚乙烯结节网,网目2 a=6 cm。

1.4.2 饲料及投喂采用智利salmo food公司生产的专用饲料,营养成分见表1。

每天投喂2次,在日出后和日落前进行,每天投饲量见表2。

在上市前2个月,必须改喂含70 ppm虾红素(Astaxan thin)的着色饲料,保证肌肉的色度达到28度以上。

1.5 日常管理早晚巡回检查网箱,一是观察鱼类活动情况,二是检查网箱周围有无逃跑的鱼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摘要:简述鱼类多倍体育种研究的简史和机制,重点介绍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方法和鉴定多倍体鱼类的研究方法、步骤和原理,对多倍体鱼类的生长发育进行总结,综述多倍体鱼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三倍体诱导鉴定过度繁殖鱼肉品质多倍体是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染色体加倍通过卵子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从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自然发生的多倍体,在群体遗传学和物种形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鱼类多倍体育种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十分重要。

1·鱼类多倍体产生的机制根据鱼类受精细胞学的研究,鱼类精子入卵的时间是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

如果让卵子受精后,因受各种理化因子的刺激而不排出第二极体,亦即它们没有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所谓的二倍体卵核,然后与单倍体精核结合形成三倍体受精卵,而受精卵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受到抑制,则产生四倍体。

2·鱼类多倍体的育种的研究简史关于人工诱导鱼类多倍体的研究,再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Makino 和Ojima曾以鲤鱼为材料以了解人工诱导动物多倍体的机制。

他们提出:如果二倍体卵核与单倍体精核结合可能形成三倍体合子并进而产生三倍体个体。

不久,Svardson(1945)用接近0℃的冷水处理受精后10分钟的白鲑以及大西洋鲑与褐鳟杂种卵约26小时而得到了少数三倍体囊胚。

真正诱导鱼类三倍体成功的是Swarup,他不仅以低温诱导三棘刺鱼获得三倍体,而且饲养殖性成熟。

后来,Purdom(1972)报道人工诱导海水经济鱼类鲽与川鲽杂种三倍体获得成功。

到目前为止先后已在三棘刺鱼,鲽,川鲽,大菱鲆,菱鲆,鲤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草鱼,鳙鱼,等30多种鱼类诱导多倍体获得成功。

3·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方法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三种:生物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

3·1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主要通过杂交方法尤其是种间杂交获得异源多倍体3·1·1远源杂交远源杂交,是指在分类学上物种(species)以上分类单位的个体之间交配。

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可以把不同种、属的特征、特性结合起来,突破种属界限,扩大遗传变异,从而创造新的变异类型或新物种。

鱼类远缘杂交中,尤其是鲤科不同亚种之间的杂交,往往可以产生多倍体。

Marian等(1978)最早发现草鱼♀×鳙♂之间的杂种是三倍体。

后来,Beck等(1980)对草鱼、鳙及其F1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草鱼与鳙具有二倍染色体数(2n=48),而F1全部具有三倍染色体数(3n=72)。

以后,Beck等(1982)又发现,当草鱼♀与鳙♂杂交时,同时出现二倍体杂种与三倍体杂种,但35.1%的二倍体杂种畸形,而三倍体杂种的畸形率仅为5.1%。

吴维新等(1981)在兴国红鲤♀和草鱼♂的远缘杂交组合中获得过异源四倍体杂种鱼。

刘思阳(1987)也证实草鲂杂种(草鱼♀×三角鲂♂)是异源三倍体,其中草鱼提供了两套染色体,三角鲂供了一套染色体。

推测草鲂杂种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受精过程中卵子核内有丝分裂或第二极体的保留。

3·1·2 核移植核移植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让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

陆仁厚等(1982)用四倍化的草鱼培养细胞(核)作为供体移植到泥鳅的会核卵内,曾获得心跳期的四倍体胚胎。

如能对这种技术作进一步改善,它很可能是诱导鱼类四倍体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3·1·3 细胞融合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应用这一技术,诱导鱼类囊胚细胞与囊胚细胞、囊胚细胞与未受精卵、囊胚细胞与受精卵或者受精卵与受精卵之间的细胞融合,在理论上应该产生三倍体或四倍体,但由于细胞内染色体发生重排,实际上得到的是含各种不同数量染色体的鱼类细胞群。

例如,金志军等(1988)进行草鱼囊胚细胞与团头鲂受精卵之间的电融合试验,共用卵98个,其中73个发育至原肠胚(79.49%),65个发育至心跳期(66.33%),49个发育至仔鱼期(50%),染色体数目在56~88之间,因此是嵌合体(chimera)。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用来研究鱼类外源染色体对发育的影响和探索改良品种的可能性。

3·2物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有三种:温度处理,静水压处理,电休克3·2·1 温度处理又叫温度休克,包括热休克(heat shock)和冷休克(cold shock)对每一种鱼类来说,进行温度处理最重要的是必须确定处理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温度高低。

有证据表明,温度休克敏感性的差异既与遗传背景有关(Streisinger等,1981),也与卵子成熟度有关(Refstie等,1982),根据我们的经验,为了增加刺激强度,冷水性鱼类如鲑科鱼类,宜用热休克,温度范围为28~36℃,不能超过该种鱼类的致死温度;温水性鱼类如鲤科鱼类,宜用冷休克,温度范围为0℃左右。

3·2·2 静水压处理静水压处理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诱导鱼类多倍体的方法。

最初,Streisinger等(1981)成功地用静水压阻止第二极体排出并用这种处理与乙醚相结合阻止第一次有丝分裂而产生纯合二倍体雌核发育斑马鱼。

后来,桂建芳等(1990、1991)采用静水压处理获得了批量三倍体和少数四倍体水晶彩鲫。

日本山口县外海水产试验场高山繁昭等(1992)应用静水压处理已成功地较大批量地诱导出四倍体牙鲆稚鱼生长正常。

其诱导条件是:水温180C受精后53min以650kg/cm2静水压处理6min和水温170C受精后60min以650kg/cm2静水压处理6min。

虽然应用静水压处理比温度休克复杂,需要专门的设备,如水压机(hydraulic press),但处理的最佳条件易于掌握,处理程序易于标准化,且对胚胎的损伤比温度休克小。

因此,静水压处理是进行鱼类染色体组操作的有效方法。

3·2·3电休克Teskeredjic等(1993)报道用热休克与电休克(electric shock)相结合的方法诱导银大麻哈鱼三倍体获得成功。

他们发现交流电(AC)诱导三倍体比直流电(DC)更有效。

将受精后40min的卵置于260C并给以10min的交流电休克可得到100%的三倍体,而直流电休克和只有热休克而无电流休克处理的对照组分别为70%和15%。

电休克装置是定做的,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电压皆为10V3·3 化学方法3·3·1细胞松弛素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是真菌类半知菌纲某些菌种的代谢产物。

细胞松弛素对于活细胞具有干扰细胞质分裂的特殊效应。

Refstie等(1977、1981)以及Alien等(1979、1981)报道受精卵置于细胞松弛素B后产生了多倍体与二倍体嵌合体虹鳟和大西洋鲑。

根据他们的试验,其浓度以10Pyml(溶解于0.1%二甲亚机水溶液中)为最好,从受精后30~40h0(积温)开始处理直至4细胞期为止。

国内虽有不少有关应用细胞松弛素B诱导软体动物(贝类)多倍体的研究报告,但还没有应用于鱼类的报道。

另外,尽管细胞松弛素B诱导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且新近发现它是一种致癌剂,因此影响它的使用推广。

3·3·2秋水仙素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从百合科秋水仙属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的器官中提取的一种植物碱,性极毒,1934年开始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用它来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

Smith等(1979)曾报道将第一次卵裂前的受精卵置于0.01%秋水仙素后产生了类似的多倍体与二倍体嵌合体美洲红点鲑。

目前,秋水仙素被广泛用来诱导植物多倍体,但动物细胞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往往会失去分裂能力而趋向死亡,所以不常用。

3·3·3 聚乙二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融合剂。

Ueda 等(1986)用聚乙二醇处理过的虹鳟精子与卵子受精,结果得到高比例(1/3)的三倍体虹鳟胚胎。

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三倍体细胞具有两套父本染色体组而只有一套母本染色体组,从而证实它是由双精受精所致。

造成双精受精的原因,据作者推测,可能是由于两个精子头部融合的结果,也可能是残留的聚乙二醇作用于卵膜,使得精子容许两个精子进入。

上野雄一等(1993)进一步用30%~50%PEG(分子量为4000)融合鱼类精子,结果发现最大融合率为18.5%(虹鳟)和15.9%(长背鲫)。

经PEG处理的精子,其运动时间与未处理的相比较,虹鳟减低至2/3,长背鲫减低至1/2。

3·3·4.6-二甲基氨基嘌呤6-二甲基氨基嘌呤(6-imethylaminopurine,6-DMAP)是一种蛋白激酶抑制剂,是影响磷酸激酶作用的嘌呤毒素类似物。

当6-DMAP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后,对微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起到了抗有丝分裂的作用,因此可以产生三倍体。

目前大有替代细胞松弛素B用来诱导贝类多倍体的趋势,但至今还没有应用于鱼类多倍体诱导的报道。

由于温度休克与静水压处理诱导鱼类多倍体效果较好,方法也较简便,成本亦低,因此化学处理不可能是被选中的方法。

不过,如能找出效果更好而且价格低廉的诱导剂,这种方法也是可以采用的。

4·鉴定多倍体鱼类的方法由于处理并不是百分之百成功,而且处理过的群体中也可能是由多倍体、二倍体或嵌合体等混合组成,因此采用一个准确而又简便的方法来确定其染色体的信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文献报道,多倍体鱼可以用间接法(如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生化分析以及形态学检查等)和直接法(如染色体计数以及DNA含量测定等)加以鉴别,现分别介绍如下。

4·1核体积测量按照一般规律,细胞核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成正比例增加,而且为了维持恒定的核质比率,随着细胞核的增大,细胞大小也按比例增加。

因此,组成多倍体的细胞及其细胞核通常要比二倍体大些。

但多倍体的器官或躯体并不一定都比二倍体大,因为随着细胞大小增加而细胞数目相应减少,从而保持器官或躯体大小大致相等。

目前,红细胞的测量被广泛用来鉴定多倍体鱼,其中以核体积之比最为常用。

总的来说,多倍体的红细胞要比二倍体的红细胞大得多。

鱼类红细胞及其核是椭圆形的,其计算公式是:核面积(nuclear area)=a2·b·π/4,核体积(nuclearvolume)=a2·b/1.91(Becak等,19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