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提升自身素质、获取更好职业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也存在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面临着经济条件困难、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资助方式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资助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经济资助。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贫困生解决一部分经济问题,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可能并不是只需要经济资助,他们可能还缺乏学习方法、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现有的资助方式缺乏灵活性,无法针对个体需求进行差异化帮助,这对于贫困生的全面成长并不利。
2. 缺乏长期跟踪帮扶机制在当前模式下,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多半只是一次性的,一旦给予了经济资助,就算是完成了帮助贫困生的任务。
但实际情况是,有些贫困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学习能力、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并不适应高等教育的环境,他们需要更长期的跟踪帮扶机制,以便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适应学习,并最终完成学业。
3. 缺乏综合培养模式当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主要围绕经济资助展开,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在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方面,贫困生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但现有的模式未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和指导,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1. 多元化资助方式高校应当在资助育人模式中引入多元化的帮助方式,除了经济资助,还可以通过提供学习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帮助来全面关注贫困生的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高校应当建立起长期跟踪帮扶机制,对贫困生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业指导小组、心理辅导帮扶团队等方式,为贫困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一直是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会发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接下来笔者就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资助标准不统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以资助标准的不统一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面对资助的对象不同,如何制定投入的标准也不同。
各高校对于贫困生的定义标准也不一,有的高校只考虑经济因素,而有的则将个人学业成绩、家庭情况等综合因素都考虑在内,导致资助标准的不统一。
2. 资金不足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金来自于政府拨款,校方的自筹资金以及社会捐助。
然而,现实中的资金总是有限,因此大部分高校的资助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有的学校将资金优先用于重点助学对象,常规助学对象的资助金额较少,有的学校直接取消对贫困生的资助,导致很多本该受到资助的学生失去了机会。
3. 管理混乱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管理非常重要,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很多高校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资助的流程不清晰,调拨资金的程序不规范等,这些都导致管理混乱。
甚至有一些学校存在着虚假报销、挪用资金等违规行为,导致资金的浪费。
二、解决对策针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资助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该着手统一标准。
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地贫困生的特殊情况,制定合理、贴近实际的标准,避免出现贫富相关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
建立资助档次和标准清单,确保贫困生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
2. 提高资助效率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该提高资助的效率。
对于申请资助的学生,应该做好专门的受理申请的工作。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该及时给予响应式的资助。
减少无谓的等待,缩短资助的审批时间,提高资助效率。
高校应该加强对于资金的管理,防止资金的浪费,杜绝违规的行为。
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强化资金审批的流程,做到科学规范的资金使用,加强内部监察制度,确保资助款项不被滥用。
同时加强对于捐献资金的管理,提高社会捐赠的安全性。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很多贫困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得到资助。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资助标准不合理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标准存在着差异。
有些地方对贫困生的资助标准设置过低,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导致贫困生生活负担过重。
而有些地方则对贫困生的资助标准设置过高,使得部分家庭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也造成了浪费。
2. 资助范围不清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范围并不清晰,导致了一些非贫困生也能够获得资助。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背景下,一些家庭并不具有贫困生的身份,但因为种种原因也能够获取到资助,导致了真正的贫困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资助。
3. 资助保障措施不健全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对于资助保障措施并不健全,有些学校对于资助学生的管理监督不力,导致了一些学生利用资助资金进行不正当的消费,甚至存在挪用资助资金的情况。
4. 资助形式单一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对于资助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资金直接发放为主,很少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资助。
二、解决对策对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标准,建议国家出台统一的标准,根据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来确定资助标准,以保证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需求,避免造成浪费。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建立完善的资助范围管理机制,对于资助对象进行认真审核,明确贫困生的身份,规范资助范围,杜绝非贫困生获取资助的现象。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资助贫困生,不仅仅是直接发放资金,还可以开展生活补助、物资捐赠等形式的资助,以满足不同贫困生的不同需求。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较多,但是只要学校、社会及家庭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现存的困难,确保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但是在这些学生中,也存在着一部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资源的限制,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常常受到影响。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好的教育救助。
一、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1.贫困大学生的现状根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贫困大学生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大特殊群体。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指数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3275所本专科学校,其中农村贫困地区的高校占比较大。
在这3275所本专科学校中,有35%的大学生家庭处于低收入家庭中,面临着相对困难的生活条件。
2.贫困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在生活费用、学杂费用等方面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
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往往难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甚至可能因此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业学习;(2)心理压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学业和未来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3)学习条件差:贫困大学生在学习条件上可能受到限制,如无法购买所需的学习用品、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等,这都会对其学业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鉴于贫困大学生面临的问题,现有的对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以下是一些应对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的对策分析:1. 提供经济资助针对贫困大学生在学费和生活费方面的困难,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为这些学生提供经济援助。
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常规的资助方式外,可以设立专项资助项目,对家庭经济状况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承担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
然而,仍有一部分家庭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些学生被称为贫困生。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学业,高校开展了贫困生资助工作。
然而,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资助标准不够明确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标准不够明确,导致资助对象的确定存在困难。
一些学校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视为贫困生,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一来,一些本来不需要资助的学生也获得了资助,而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却因为标准不够明确而被忽略。
对策一:制定明确的资助标准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贫困生资助标准,将资助对象的确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的就业情况等因素来确定资助对象。
同时,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资助申请和审核机制,确保资助对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问题二:资助形式单一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形式单一,主要是通过发放生活费、减免学费等方式来帮助贫困生。
然而,这种资助形式不能满足贫困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能真正解决贫困生的问题。
对策二:多元化的资助形式高校应该探索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形式,如提供兼职工作机会、提供学习用品、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这些资助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贫困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问题三:资助管理不规范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不规范,存在着资助对象的重复、资助金额的不合理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浪费了财政资金,也影响了贫困生的利益。
对策三:加强资助管理高校应该加强贫困生资助管理,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制度。
可以通过建立资助档案、定期审核资助对象等方式来确保资助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监管,确保资助资金的合理使用。
总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明确的资助标准、多元化的资助形式和规范的资助管理,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现今,在高校中存在着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一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在教育方面的困境和诸多影响因素。
接着就现有的救助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结尾对文章进行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教育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对策、困境、影响因素、政策分析、建议、总结、展望、未来、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教育。
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困难和学习困境。
这些贫困大学生往往在学费、生活费和学习资源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他们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要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困境和影响因素,研究现有的救助政策和措施,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更好地完成学业和顺利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这不仅对于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改善生活境况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推动我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2 问题提出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前景。
问题提出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活费用、学费、学习资源以及心理压力等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成为了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是通过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资金和服务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进而解决贫困生面临的生活困难和学习障碍,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培养优秀人才,增进社会和谐。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今后在实践中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资金来源单一、筹集不足目前,高校资助贫困生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学校财政预算。
政府的财政拨款有限,社会捐助也难以持续,学校的财政预算也有限。
资金来源单一、筹集不足成为了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的主要问题。
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只能对部分贫困生提供资助,而有些贫困生可能因此而放弃学业,甚至辍学。
2. 资助标准不够明确、存在差异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贫困生制定了不同的资助标准,这导致了资助标准缺乏统一,存在差异。
有些贫困生可能因为学校的资助标准不够明确而无法获得应有的资助,这进一步加大了贫困生的就学压力。
3. 资助方式单一、服务不够全面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主要以发放资金援助为主,其他形式的资助方式相对较少,服务不够全面。
资金援助固然对贫困生有所帮助,但在解决学业困难和生活问题方面并不能全面满足贫困生的需要。
缺乏全面的服务和资助方式,难以真正帮助贫困生解决困难,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二、建议1. 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资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资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加大政府拨款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开展校内公益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从而提高资助的覆盖面和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2. 统一资助标准,确保公平公正为了解决资助标准不够明确、存在差异的问题,学校需要制定统一的贫困生资助标准,确保公平公正。
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优化教育内容、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多元化教育方式等。
在具体措施上,可以推行个性化辅导、设立专门经费支持贫困生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等。
通过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措施,提升教育效果。
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努力,为贫困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支持。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具体措施、教育效果评估、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群体在高校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
面对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贫困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他们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易受到外部困境的影响,思想意识容易偏离正轨。
一些贫困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存在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倾向。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发展,更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以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贫困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高校贫困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条件相对困难,家庭环境复杂,思想意识可能不够成熟,需要更加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责任,更是社会责任。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问题1.经济困难许多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大学学费和生活开支,导致一些学生在经济上非常困难,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
2.心理压力由于金钱方面的困难,一些贫困学生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学业受挫由于经济困难,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业,或者因为兼职工作而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导致学业受挫,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的对策分析1.提供经济援助学校和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心理辅导学校应当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岗位推送学校可以积极推送一些适合贫困学生的兼职岗位,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解决部分经济问题,同时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
4.建立资助体系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临时救助等,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贫困学生的需求。
5.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社会应当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积极面对学业。
三、结语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可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度,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关心他们的处境;家庭也要充分支持孩子的学业,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光明的未来。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子女送入大学门下学习。
然而,大学教育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需要有远见卓识、创新精神的学生。
因此,高校实行了大学生贫困生资助计划,以帮助唯一面临因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习的人群。
但是,这一计划的执行并未完全成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贫困审核不严格高校对贫困生的审核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借助经济原因以获得资助,实际上并不符合现行的贫困生标准。
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大学贫困生证明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如果大学学生的家庭条件并不如预期那么严重,贫困生资助也就会少了。
2.学生接受资助后效果不如预期大学生贫困生资助计划是为了帮助贫困生尽快跟上其他富裕的学生并获得更好地学习成绩。
然而,一些学生在接受资助之后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资助计划的知晓程度或使用方式不同,有些人可能无意中用他们的资助金购物或娱乐,这颗泥头车就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用。
3.制定计划的方式有差距在执行贫困生资助计划的细节上存在差距。
一些高校可能会建立几个贫困生资助计划,从而导致协调调整的不足,校内失去对整体资金使用的掌控力。
缺少一个行业统一计划实施的协调机制,造成处于相对不利的大学学生无法得到公平的支持。
以上几种现象是贫困生资助计划执行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二、对策1.严格审核制度为了解决贫困生资助计划存在的审核问题,我们需要在各大学贫困生申请审核上更加严格,那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会被查严重处文并撤消。
同时,加强对资助学生的监管,让这些贫困学生真正得到公正的帮助。
2.资助计划的完善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资助计划。
在接受资助金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确保其明白这笔钱的重要性和用途。
大学学生贫困生资助计划也应当更灵活,以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发挥。
3.健全行业统一计划高等教育产业应该建立统一的计划执行机制,以近一步加强资助计划的实施。
这种机制应具有更好的协调和安排能力,以确保所有的大学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支持。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
面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却难以负担这个额外的支出,成为了高校贫困生。
为了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实行了贫困生认定制度,并提供相应的资助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贫困生认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以确保资助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一、问题存在1.认定标准不明确在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导致不同学校、不同部门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的学校认定标准过低,导致一些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也能够获得贫困生资助;而有的学校则认定标准过高,导致一些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
这种差异化的认定标准会导致资助政策的不公平性,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2.认定程序繁琐高校贫困生认定需要学生家庭出具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包括家庭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申请书等,认定程序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家庭来说,提供这些材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些学生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也难以顺利通过贫困生认定程序。
3.认定程序不透明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认定程序并不了解,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认定过程不透明,容易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错失申请的时机或者获得不应有的资助。
这种不透明性也容易导致一些以假乱真的现象出现,影响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二、对策研究1.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高校应建立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确保所有学校、所有部门在认定贫困生时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定,明确家庭经济困难的界定和认定条件,确保贫困生认定的公平公正。
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认定标准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支持。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申请条件过于片面,评定标准不科学等。
这导致一些确实需要资助的贫困生难以获得帮助。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确立科学合理的申请和评定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对资助结果的影响,确保资助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扶贫力度不够。
部分高校在资助贫困生方面投入不够,导致资助金额不足,无法满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大资助力度,增加资助金额,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确保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三是信息不畅通。
一些贫困生由于信息获取途径有限,往往对高校提供的资助政策了解不够充分,无法及时申请到相关资助。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对贫困生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资助政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之四是资助对象缺乏个性化帮扶。
贫困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各异,不同的贫困生在资助方面的需求也各有差异。
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缺乏个性化的帮扶措施,不能满足不同贫困生的具体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制定个性化的资助方案,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帮扶措施,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制度不完善、扶贫力度不够、信息不畅通和资助对象缺乏个性化帮扶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资助力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制定个性化的资助方案,从而更好地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主要包括政策执行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衡、帮扶措施单一、缺乏长期跟踪服务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健全管理制度与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化帮扶措施、建立健全的跟踪服务机制。
这些建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对贫困生的帮助效果,提升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问题、建议、政策执行、管理制度、资源分配、帮扶措施、跟踪服务。
1. 引言1.1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是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提升其综合素质而设立的一种帮扶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发现了一些问题。
政策执行不到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有些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具体执行中存在着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导致贫困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和关注。
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在一些高校中,对贫困生的资助管理并不够规范,导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浪费的情况出现。
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得到了过多的资助,而另一些学生却因为种种限制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帮扶措施单一也是一个问题。
大部分高校仅停留在提供经济援助的层面,而忽略了对贫困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关怀与帮助。
而且,缺乏长期跟踪服务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提供资助后往往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失去了追踪。
为了改善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健全管理制度与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化帮扶措施,并建立健全的跟踪服务机制。
只有全方位地关注贫困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的目标和意义。
2. 正文2.1 问题一:政策执行不到位在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中,政策执行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帮助贫困生的政策文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资助标准不够明确、审核机制不够严格、资金分配不够公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建立更为细致的资助标准、加强审核机制、实行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每一位贫困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资助,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对策、背景介绍、问题意义、总结评价、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高等教育已经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面对诸如学费、生活费等问题,这些贫困生往往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甚至因为缺乏资助而被迫辍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和高校纷纷出台了各种资助政策,例如设立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分配不公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贫困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发展。
1.2 问题意义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贫困生是社会上最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
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存在意义在于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社会流动和个人发展。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效果和可持续性。
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少贫困生因贫困而辍学的情况,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有必要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许多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满足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这使得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都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因此辍学。
2. 学习资源匮乏贫困大学生通常面临着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教科书、学习资料、图书馆的书籍等。
这使得他们无法充分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3. 心理压力大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可能长期处于心理压力大的状态,由此导致学业成绩下滑,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1. 建立专门的资助体系针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资助。
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地方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资助,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资助。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学校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包括免费的教科书、学习资料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延长等。
这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业水平。
3. 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员或志愿者团队,开展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
这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4. 加强社会支持除了学校,社会各界也可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支持,包括企业捐助、社会组织的援助、个人捐赠等。
这可以形成一个多方参与的支持体系,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5. 强化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贫困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内容的单一化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改善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这是导致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些地区,学校教学设备、师资力量都较为匮乏,这导致学生们不能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对策一: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先支持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的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等方式,来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问题二:教育内容单一化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学生们往往只能接触到基础的教育内容,而缺乏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知识输入。
对策二: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学校和政府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内容的丰富化投入。
可以引进和创新更多的教育内容,充实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问题三: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自卑、焦虑、挫折感等,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树立积极的心态。
家长和社会也需要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关注。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教育资源和内容的匮乏,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他们的成长。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
贫困生的问题依然存在,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资助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资助标准往往是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学费、生活费的支出情况来确定的。
这种方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因为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完全能反映其实际的经济困难程度,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贫困生资助的情况,而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2. 资助政策执行不到位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资助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学校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有所偏差,有些贫困生可能因为政策执行不到位而得不到相应的资助。
3. 贫困生资助管理不规范贫困生资助管理不规范会给资助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些学校在资助工作中会出现贪污、挥霍等不规范的情况,导致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二、解决对策解决资助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需要完善资助标准。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由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家庭的收入情况、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的人口状况等多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资助标准,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为了解决资助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落实好资助政策的各个环节,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应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大对资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为了规范贫困生资助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资助都有依据可循,避免出现滥用资助、挥霍浪费的情况。
浅析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贫困生调查报告
浅析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贫困生调查报告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贫富差距有所加大,高校体制上的改革,使得上大学的经济负担加重,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成为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1.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存在的问题1.1贫困生认定中存在问题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资助工作的效果。
目前,部分高校判断学生贫不贫困首先参考新生入学时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入学后通过辅导员和班级民主评议来认定贫困生及等级,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表现评定各种奖助学金。
表面上看上去比较科学,但实际上确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准确性不能保障,地方民政部门为了让本地学生获得资助可能在审核过程中不能严格把关;其次,辅导员和班级评议小组很大程度上以来对贫困生日常的观察和印象,这难免就会出现偏差,还可能掺杂一些个人感情因素,造成认定不准确;最后,部分贫困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平时不愿把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反映出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出积极和乐观,但心理可能存在自卑心理,这些都为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了困难。
1.2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国家和社会虽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目前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还比较欠缺,心理问题成为限制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贫困生因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而做出偏激事件的报道也时有发生。
目前,高校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自卑心理,经济上的困难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生活消费方面与条件优越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高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的限制,贫困生在知识面、实践能力等方面和城市学生相比也会处于劣势,这些都可能会使部分贫困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存在自卑心理;偏激敏感,部分贫困生在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可能会非常敏感和偏激,对周围同学讨论的一些话题可能会对号入座,甚至不能正视老师或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自闭,贫困生可能因为自卑而主观上把自己摆在了“弱者”的位置,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导致他们自我封闭,不愿意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对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负面影响。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助的方式不够灵活、资助对象不够全面、资助机制不够完善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一、问题分析1. 资助方式不够灵活当前,大多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方式主要是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这种方式对于某些贫困生来说会显得有些笨重。
例如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生活费方面也有很大的困难,但是由于助学贷款主要用于学费和住宿费的缴纳,对于生活费的支持并不够。
现有的资助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所有贫困生的需求。
2. 资助对象不够全面当前,高校资助育人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而对于一些家庭虽然不是特别困难,但也无法负担高额的高等教育费用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资助。
这些家庭的学生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
3. 资助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高校资助育人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学生申请资助的程序和条件设置并不合理,导致一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学生也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资助,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二、建议针对资助方式不够灵活的问题,高校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助方式,比如可以设立特殊困难补助金,专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设立生活补助金,专门用于资助生活费不足的学生。
通过多元化的资助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为了解决资助对象不够全面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更加全面的资助对象数据库,对所有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学生进行定期摸底调查,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
高校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帮扶措施,比如开设兼职工作岗位,为一些较为困难的家庭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
为了解决资助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高校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资助申请程序,规范资助条件的设置,确保每一个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当前高校在贫困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对贫困生全面关注不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解困与育人相脱节、缺乏管理上的协调与配合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思想帮扶、加强学业帮扶、加强育人、加强管理、加强心理扶持等策略。
关键词:贫困生教育;问题;对策
由家庭经济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和心理困惑生组成的所谓贫困生,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
如何清醒地认识目前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规范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与扶持,已成为高校
一项重要的实际工作和研究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的界定与特点
1 贫困生的界定
本文讨论的大学贫困生指的是不但经济困难而且心理困惑、学习困难的贫困学生。
首先是指那些因家庭经济条件很差而无法获得家庭必要经费支持完成学业的特别贫困的大学生。
其次又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贫困学生无法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甚至到了退学的边缘。
再次,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贫困学生中的一部分学生进而成为心理困惑生,与其他单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处境更为困难,生活更为艰苦,心理问题更大。
2 贫困生的特点
许多贫困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重大挫折,感到无能为力,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卑,无望,嫉妒,人际交往困难,心身疾病突出,问题行为较多。
由于一些高校心理教育滞后、管理力度不够等原因,致使贫困生现象成为学生管
理者头痛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求切实关心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
2011年3月,中央、地方财政共拿出16亿元,对全国2000万贫困学生在3至6月间每人每月补贴20元。
在上述补贴基础上,中央财政又拿出3 2亿元,在同样时间段对全国高校中约1/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月再补贴20元。
从2010年11月起,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已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施。
二、当前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新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高校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但在贫困生教育管理方面仍
存在薄弱环节。
1 对贫困生成长全面关注不够
贫困生常常表现为经济困难,长期拖欠学费,或学业不良,常处于降级、退学边缘,或出现心理困惑,各方面表现欠佳。
因此,各级学生管理人员容易将他们置于被冷落的境地,或视为头痛一族而将其打入另册,缺乏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学业状况的深入了解和关注,特别是对其心理关怀不够,甚至导致一
些突发问题的产生。
2 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针对贫困生群体,我们很少有相应的系统教育措施。
没有从根本上加强教育、引导与管理,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是高校贫困生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3 解困与育人相脱节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已受到了相当重视,许多高校努力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完成学业。
但长期以来,学校往往将解决贫困生的物质生活困难作为解困工作的全部来抓,忽视了育人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了经济方面的幫助,弱化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二是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三是以心理咨询替代了人生观的正面教
育。
4 缺乏管理上的协调与配合
做好贫困生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贫困生的情况。
但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
其一是缺乏学校内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其二是所有的贫困生学业成绩、心理档案数据库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及时更新;其三是缺乏大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
实际上,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中学已经非常明显,
有些甚至相当严重。
三、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由于高校贫困生的特殊性,使得学校现行的单一的解困措施难以奏效,因此,必须在认真研究贫困生致困原因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解决
贫困生问题的新办法。
1 积极关注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思想帮扶
全面掌握贫困生情况,建立贫困生家庭经济、个体心理、学业表现的档案或系统数据库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基础。
首先必须全面掌握贫困生情况。
对贫困生的学业成绩、在校行为表现也建立相应的档案,从而形成系统的贫困生数据库。
其次,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在此基础上,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贫困生予以特别关注,进行个别交流,从而加强贫困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校应充分利用评定奖助学金的契机,引导大学生树立对国家、社会、学校的责任感。
在日常的资助工作中贯彻资助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如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中贯穿诚信教育;在勤工助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在评选奖学金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财和合理消费;在发放生活补贴时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等等。
学校还应利用网站、校报、讲座、征文等形式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感恩、自强等方面的教育;开展受助学生到边远小学支教、到福利院慰问演出、向山区学校捐书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受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
通过召开全校颁奖大会、院系班级表彰会、专题班会、座谈会、签订承诺书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让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帮扶,使他们学会饮水思源,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另外,由于每年奖助学金的名额有限,对于没有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也要加强教育,使他们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在利益面前要经得起考验,自觉追求“见
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崇高境界。
2 加强对贫困生的学业帮扶,并形成长效机制
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逐步缩小与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争取在学习上率先解困,这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关键。
学校应对贫困生在学习上适当加强辅导,如举办免费补习班,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其补课;帮助贫困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高校应大力倡导“结对子”的办法,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党员与贫困生结成学习帮困对子。
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保先”作用,另一方面切实帮助贫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心灵沟通等,
使他们在学习上尽快解困。
3 在解困的同时要加强育人
优化育人环境,重塑贫困生的自信心,这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重要环节。
一是高校必须正确引导和激励贫困生在逆境中成才,使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变压力为动力,能以健康乐观的良好精神状态投身大学生活。
二是高校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创造一个帮助贫困生找回自信心的良好外部氛围。
如浙江大学推出“感动计划”,通过党员干部与贫困生爱心结对,帮助这部分学生群体树立信心,渡过难关,顺利成才。
三是高校在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使贫困生和其他同学之间形成团结融洽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高校还可以尝试组织各类贫困生社团。
如成立贫困生协会,可以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
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
贫困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