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用和利息理论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的措施:
第一,完善银行卡业务内控制度,提高
制度的执行力。 第二,加强发卡环节风险管理,严把风 险源头关。 第三,加强收单环节风险管理,防范交 易风险。
第四,加强ATM机等自助设备管理,防
范欺诈风险。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 力。 第六,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 防范合作机制。
1995年,国库券规范为三种:凭证式、
无记名式和记账式。 1996年是国债改革之年。 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制度上进行了多项 改革
(五)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1、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
动员的资金。 2、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 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3、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 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 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
2.商业票据的特点:
抽象性 流动性 具有法律效力 3.商业票据的贴现: 是指票据持有者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
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 计算公式为: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利 率×未到期天数/360天)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上的局限性。
Biblioteka Baidu
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 欺诈的手段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 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2)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 一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
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 易风险; 二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 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3)内部操作风险。 (4)持卡人信用风险。
3.
4.
5.
6.
7.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借贷方式的灵活性。 借贷形式多样化。 借贷金额扩大化。 借贷期限长期化。 借贷利率市场化。
六、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通 过发行有价证券融资。 特征: 直接性;分散性;信誉差异较大;具有较 强的自主性。
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的报酬
4、灵活偏好论:
凯恩斯提出
利息是在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
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三)利息的功能
利息是信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利息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利息是筹集和积累资金的重要途径
二、利率的种类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
本金的比率,用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 1、基准利率: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 作用的利率。 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 载明的利率。
件。 第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 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 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 段。 第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 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二、信用的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信用——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
五、民间个人信用
民间个人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独
立进行的信用活动。 (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形式 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货币借贷 3、有一定组织程序的借贷活动。 4、以实物作抵押取得贷款的“典当”
(二)当前我国民间信用的特点
1.
2.
三、信用的职能
(一)信用的基本职能:
动员闲置货币资金并进行再分配
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企业范围内进行初次分配
第二层次:财政再分配
第三层次:信用再分配
(二)信用的另一职能:
提供和创造货币
四、信用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
信用是动员和筹集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有计划分配资金的工具
信用是调节货币流通及经济的杠杆
信用可以反映、监督各部门、各企业及
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第二节
一、商业信用:
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以
赊销和预付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2、分期付款 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
3、消费信贷
主要有两类: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个
人住房贷款 2010年2月1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个人 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从发布之 日起执行。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
1.
提高消费水平,缓解消费者有限的 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之间的 矛盾。 2. 开拓消费市场,促进商品的生产和 流通。 3. 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二)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2、与国家实现其职能有密切的关系。
3、安全性好、流动性高、收益稳定、
风险较小。
(三)国家信用的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经济运行过程。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四)我国的国家信用
1、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历史
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1958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2、改革开放后的国家信用
第一阶段:1981——1988年,国债期限为
五年 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期限为 三年。
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家信用。
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实现多样化。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
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用r代表名义利率,i代表实际利率,p代 表物价上涨率,则
irp
国际上精确的计算方法是
1 r i 1 1 p
例如:当前商业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储
蓄存款利率为1.75%,2015年10月消费物 价指数为1.3%,则实际利率为: 1.75%-1.3% =0.45% 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在借贷期间内不做调整的利 率。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间内可定期调整的 利率。
三、国家信用: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广义的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
用 狭义的国家信用只指国内信用。即国家 发行政府债券以筹集财政资金。
(一)国家信用的形式
两种:国库券与公债券
国库券是国家发行的用于弥补财政收支
不平衡的短期债券,期限通常在一年以 内。 公债券是政府发行的筹集建设资金的长 期债券,期限在一年以上。
(二)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
债权人用以保证自己债权的书面凭证。 1.种类: 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本票和汇票。 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 定期限内支付欠款的凭证。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 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款项给持票人或第三 者的支付命令书。 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能生效。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1、信用的内涵: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
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着一定 的生产关系。
正确理解信用:
信用是商品或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债务偿还性
债权收益性
信用活动具有风险性
2、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
信用的形式、利率种类、利率的相关
理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本章学习提示:
1.
如何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2. 为什么会有利息?利息对于金融活 动的意义是什么? 3. 不同类型的利率其作用有何不同? 基准利率缘何重要? 4. 利率决定理论的分析对我们有哪些 启示? 5. 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信用形式和 信用问题有哪些?
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的本质由利息的来源决定,而利息
的来源又是由信用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二)西方利息本质理论
1、利息报酬论: 配第提出 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
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 萨伊提出 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
3、节欲论:
西尼尔提出
4、市场利率、行业利率、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直
接决定的利率。 行业利率是由金融业行业协会或公会确 定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 银行确定的利率。 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6、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三、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理论的两大流派:实际利率理论和
第二章 信用和利息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信用和利息的基本理论与 基础知识,包括:信用的产生与职能、 信用形式、利息和利息率、利率的决定 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我国的利 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学习,在掌握信用 和利息理论的基础上,能理解并解决经 济中的信用利息方面的有关问题。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
个人提供的满足公众消费方面货币需求 的信用。 特点: 非生产性 期限较长 风险较大
(一)消费信用的形式
信用卡——短期消费信用 分期付款——中期消费信用
消费信贷——长期消费信用
(二)我国的消费信用
1、银行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发行的具有
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 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按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 与外币卡 按信息载体不同,可分为磁条卡和芯 片卡(IC卡) 按是否允许透支,可分为信用卡与借 记卡
当前我国银行卡业务的主要风险类型:
(1)外部欺诈风险。
欺诈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机取现、
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 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1)高利贷信用中的债权人与债务人: 债权人:商人、各类宗教机构、奴隶主和 封建主。 债务人:小生产者、贵族。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利率高、剥削残酷;
对生产具有寄生性和破坏性,导致社会
生产力的衰退。 2、资本主义信用——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 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3、现代信用活动:
2.
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为中介所进行的信 用活动。 特征: 间接性;相对集中性;信誉差异较小; 具有可逆性 融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在间接融资活动中,资金供给者与需求 者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我国融资格局的变动趋势
1.储蓄与投资由财政主导型转向金融主
导型。 2.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步扩大,但间接融 资仍占主导地位。 3.在证券市场的融资中,股票融资的比 重较大,债券融资的比重较小。 4.在间接融资中,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 比重较大,其他商业银行的融资比重有 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本质与功能 (一)利息来源于利润
商业信用的规模以产业资本的规模为
度,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分利用。 2、方向上的局限性。 只能由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 提供信用。
(四)我国的商业信用:
1、建国初期,有效利用商业信用,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 家禁止商业信用的存在。 商业信用是自发的、分散的。 商业信用会引起市场供求不平衡。 商业信用不利于企业实行经济核算
3、当前,应有效利用和管理商业信用
银企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票据发展环
境 建立商业票据市场,加快票据市场发展 的基础性建设 支持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提高 票据业务效率 改进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管理,完善此项 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
二、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
向各类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提 供的信用。 1、银行信用的特点: 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2、银行信用是我国信用制度的基础。